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慈莊法師:四依止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四依止

人生如大海, 如何從痛苦的此岸到達快樂的彼岸, 必須依靠佛法的慈航普渡。所謂「欲無痛苦須學佛, 各有因緣莫羨人。」每個人學佛的因緣雖然不一樣, 但是學佛的態度應該是一致的, 也就是要依止四法修學, 稱為「四依止」。

(一)依法不依人:法是指真理;學佛應該以真理為依據, 凡事按真理行事, 人不足以為依, 因為人的思想、見解互異, 人有生老病死、去來遷流, 而法(真理)則亘古今而不變, 歷萬劫而常新。所以學道應該依法不依人, 千萬不要如時下一些人喜歡到各個寺院走動、應酬, 到頭來終被人情包圍, 而不能選擇真正的信仰, 殊為可惜。因此佛陀明示要依法不依人, 就是要我們依據佛陀的教法而求「信解行證」, 不要因人的優劣而放棄信仰, 或只做某一個寺院、某一個僧眾的信徒, 而置整個佛法於不顧。

(二)依智不依識:智指無漏的般若智慧, 識是指有漏的分別意識。因為世相虛幻, 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所分別、認識的現象, 時刻都隨著虛幻的世相而變化, 所以以識來分別、認識世間的森羅萬象、千差萬別, 畢竟不夠徹底;而無漏般若是本性上的大圓鏡智, 好比一面鏡子, 可以如實照見世間萬象;又如光明朗照, 可以看到我們自己的本來面目。所以學佛不僅要「依智不依識」, 還要進一步「轉識成智」, 如此才不會被世間幻象所迷惑。

(三)依義不依語:語言文字是使我們獲得知識, 幫助我們獲證真理的方便, 是一種假名, 是用來诠釋道理的工具, 而非真理的本體。在日常生活中, 語言文字可以成為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 但也可能因為斷章取義, 或因不同的語言、不同的表達方式而造成誤解。世法尚且如此, 何況微妙甚深的佛法真理。所以禅宗主張「不立文字」, 禅宗六祖惠能大師甚至說「諸佛妙理, 非關文字」。微妙的法門和真理, 無法只靠文字來表現傳達, 所以學佛應該從義理上去了解佛法, 而不應該在語言上推敲、計較、執著、否則造成文字障, 只會與道相去日遠。

(四)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佛法有世俗谛與第一義谛之分。世俗谛是不究竟的方便法, 第一義谛是究竟絕對的真理。方便法門是佛陀為適應眾生的程度、根機而施設, 我們不能把方便法當成究竟, 最究竟的是與佛心相應, 所以學佛應該依了義佛心, 不依不了義之方便。

「四依止」是學佛應知的道理, 並且要確實實行。《金剛經》雲:「知我說法, 如筏喻者, 法尚應捨, 何況非法。」佛陀說種種法, 是為了幫助眾生找到自己的真如佛性, 譬如以指頭指我們見到月亮。所以修學佛法要能「因指見月」, 千萬不能執著指頭, 反遮蔽雙目而見不到月亮, 徒然空費寶貴光陰。  

 

上一篇:慈莊法師:八風不動
下一篇:慈莊法師:三衣一缽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