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
萬行首楞嚴經分義卷六
耳根圓通分第四十九(分義卷六)
觀音耳根圓證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分義】由耳根圓證者,觀世音菩薩,梵語阿那婆婁吉低輸,此雲觀世音。菩薩於過去無量劫中已經成佛,號正法明如來。今以大悲願力安樂眾生,故現作菩薩。觀世音名號含有二重意義:一者《法華經》中世尊釋雲,若有眾生,受諸苦惱,一心稱名,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以是故名觀世音。此則能觀者為耳根,所觀者即世間眾生稱名音聲,惟顯利他果德。二者今經菩薩自釋雲,我從耳門因入流相,得三摩提,彼佛如來,授記我為觀世音號,由我觀聽十方圓明,故觀音名遍十方界。此所觀者即聽音根性,多彰自利因修。是故觀世音名,具彰自利利他果因二德。果因二德雖有別,而圓通能利之法,則同彰耳根殊勝。所謂納聲為聞,達理為觀。此圓通法門於音言觀者,表取達理之觀行。所達之理,非音聲中理,乃耳根性理,然必托音聲方顯聞性。菩薩所師古佛名觀世音者,此顯觀音菩薩修行法門所由本源。彼佛教我從聞中思而修之的法門修行,聞是能聞的根性,思是正智思惟,修是以坐禅方法來修,一味反聞自性,漸漸得入正定。欲取三摩地,當從音聞入。經中文殊菩薩雲:“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地,實以聞中入。”耳根圓證,今不約聞思修三慧,以返觀如來藏性中,不生不滅耳根聞性,而入流成正覺。遂分四步:
一、亡前塵,脫動靜。經言:“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眾生六根一向出流奔境,故隨妄情造生死業。今初於耳根聞性中修,反觀聞性入流於內,逆彼業流返觀聞性,入流漸深,忘卻聲塵動相,故曰入流亡所。反聞入流功夫逐漸增長,亡動塵而不住靜境。返觀聞性寂然,塵境遂空,則動靜二相,了然不生。方為破除色陰。
二、盡內根,脫聞識。經言:“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由境寂滅,根結既解,復增觀行,增加定力。以所聞聲塵既無動靜,則此聞根亦泯。所謂塵既不生,根無所偶,故根亦盡。根塵寂滅則聞識亦息,同時破除受陰,故曰聞所聞盡。所謂此根初解,先證人空,了分段生死。
三、空觀智,脫重空。經言:“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能聞和所聞既消盡,還有觀智,故要再修,空卻觀智。空觀智者,謂根塵俱寂,猶有能觀俱寂之智為礙,故必將此能觀俱寂之智亦空掉,名為空觀智。所謂根塵俱寂為盡聞之覺,而不住盡聞之覺為觀智空。故曰覺所覺空。空觀智名為空覺,明此空覺畢竟不可得名為空覺極圓。此空覺極圓,猶有空理空智為礙,故亦須增進觀行,必將此空理空智亦任運空滅之。故曰空所空滅。此則泯谛理脫重空。所謂空性圓明,成法解脫。
四、盡俱空,證一心。經言:“生滅既滅,寂滅現前”。能空和所空都滅,還有滅相。有滅就有生,故須將生滅相都消盡。所謂解脫法已,俱空不生。生滅二字,總指前六結:即因動滅靜生,靜滅根生,根滅覺生,覺滅空生,空滅滅生,滅相全消。如是重重遣脫,至無遣脫地,則無生真理,寂常妙性,了然明現,是為圓證一心。故曰生滅既滅,寂滅現前。此妙行已圓,三谛一心平等顯現。是名菩薩從三摩地入無生忍。一心頓證故,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界依正都是寂滅一心所現影相,所以圓滿十方洞然無礙,故曰十方圓明。明相精純,則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淨妙德。是故上合諸佛本妙覺心,圓照自心眾生無不願度,是為與佛同一慈力。下與六道眾生共一法身,以眾生心中之悲仰即諸佛拔苦之覺地,是為與眾生同一悲仰。此法身、般若、解脫三果德一時獲得,當知觀音耳根圓證之法,最為殊勝。
三十二應現
世尊!由我供養觀音如來,蒙彼如來,授我如幻聞薰聞修金剛三昧。與佛如來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應,入諸國土。
【分義】此觀音所證,由觀如幻諸法,皆依法性,隨緣應現,以如幻力,成於妙應。由無緣慈上等佛心,心遍十方,是故妙應亦遍一切。故能成三十二應入諸國土,以顯妙用無方。《楞伽經》說,有三種意生身:一謂三昧樂意生身;二謂覺法自性性意生身;三謂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觀音以如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力故,圓證妙覺而成三十二應,正當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一時俱現。
【三十二應】現十法界身,圓應群機,開之有三十二,合之唯四聖六凡,攝盡群類。
一佛身
世尊!若諸菩薩,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分義】凡諸菩薩無不希望成佛,然爾既是十地菩薩坐寶蓮花王座,垂成正覺,亦須別佛說教聞熏,方令斷除最後生相無明而成妙圓正覺。勝解現圓者,此指各隨所修法門,因行已極根本,證智將圓滿之時。若相似菩薩位,入相似三摩地,進修中道無漏,則分證勝解現圓;若分證菩薩位,入分證三摩地,進修金剛無漏,則究竟勝解現圓。是故觀音大士現佛身應機說圓頓法,令得分證或究竟解脫。圓頓上根,固而一生事辦。所謂從初發心,即成正覺,漸起大用。此正當為等覺說法,觀行所證之智,理無可疑。以離因位,剎那證入,故曰解脫。
二獨覺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於彼前,現獨覺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分義】諸有學者,以各門在修習位功極,將證入無學時。諸字指同一類多人而言。獨覺,梵語畢勒支低劫,出無佛世,觀物變易,自覺無生,故名獨覺。樂獨善寂,求自然慧,故曰寂靜妙明。當知此非是天然外道,皆是多生受佛小教熏習,當歷七生方證無學。今第七生出無佛世,證期已至,忽然觸境證入,似不歷教而實已受教於多生,觀音大士現同類身而為說法,令期證入佛智,故曰解脫。
三緣覺身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於彼前,現緣覺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分義】緣覺,梵語辟支迦羅。依教觀十二因緣作流轉還滅,而觀緣悟道。知迷蔽勝性由十二緣,於是斷之。若無明悲憂苦惱諸緣空滅,則真性顯現,故曰緣斷勝性。未發真性之前名為有學,真性顯現理智將圓之時,故曰勝妙現圓。觀音大士現同類身而為說法,令其證入,故曰解脫。
【十二緣】十二緣,亦雲十二緣起,亦曰十二支。十二者:1、無明。2、行。此二支為過去因。3、識。4、名色。5、六入。6、觸。7、受。此五支為現在果。8、愛。9、取。10、有。此三支為現在因。11、生。12、老死。此二支為未來果。順此則漂流六道,逆之則成辟支佛果。所謂斷者,不再續流於生死。
四聲聞身
若諸有學,得四谛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於彼前,現聲聞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分義】聲聞者,由聽聞佛說法而入道者。三果以前,賢位聖位皆為有學。第四阿羅漢果方名無學。四谛者,即苦集滅道四聲聞法。苦者,即生死煩惱苦果;集者,是惑業苦因;此二者為世間因果。滅即涅槃樂果,道是道品樂因,此二者為出世間因果。聲聞得聞空無我理修道入滅,故曰四谛空。初果後,見惑已除,故進斷三界八十一品俱生思惑,證入四谛空理空智。四谛空故,勝性現圓。菩薩現聲聞身而為說法令其速證。(應現聖乘竟)
五梵王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於彼前,現梵王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分義】欲心明悟,謂深達YIN欲為招苦之根本。故爾厭欲界苦障,欣禅天靜妙,故曰欲身清淨。觀音大士現梵王身而為說四禅出入定法,令其離欲界而生於梵世。此現色界梵行。
六帝釋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於彼前,現帝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分義】帝釋,梵語釋提桓因,居忉利天,統領三十三天。菩薩現同類身,為說上品十善法,令其成就。
七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於彼前,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分義】自在天,梵語婆捨跋提,此雲他化自在天,是欲界頂天。假他所作以成己樂,就是魔王。或曰六欲天之上別有魔王居處,亦屬自在天攝。正報如意,受五欲樂而隨意變化得自在,隨欲得游六欲天四大洲之十方,故曰欲身自在。菩薩現同類身,為說上品十善等法,令其成就。
八大自在天身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於彼前,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分義】大自在天,居色界天頂,即摩醯首羅天。摩醯首羅天王,即大論雲三目八臂騎白牛執白拂者是。以四禅及四無量心為因,能過五萬億國推尋供佛,飛行虛空,能至他界。菩薩現同類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九天將軍身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於彼前,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十四天王身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於彼前,現四天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十一天王太子身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於彼前,現四天王國太子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分義】天大將軍即帝釋所管四方四王主帥,統領八大將軍八部鬼神,韋馱為上首,鎮護四方。四天王系屬帝釋大臣,即須彌山腰各居統一方,分統四洲,統領鬼神,救護國土。四天王各有太子九十一人,即哪吒之類,輔政護生,救世益人。觀音大士現同類身而為說五戒十善法,先令成就,後導出離。(應現天身竟)
十二人王身
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於彼前,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分義】人王者,即金銀銅鐵輪王及粟散。粟散即世間邦國諸候小王,散於天下,如粟之多。同以五戒十善化他為因,有德懷仁,不忍世亂,發願為有道之君,以理邦國。觀音大士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十三長者身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於彼前,現長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分義】長者,須具十德。即:一姓貴,二位高,三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耆,七行淨,八禮備,九上所稱歎,十下所歸順。十德全備,名大長者。大士現長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十四居士身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於彼前,現居士身而為說法,令自成就。
【分義】博聞強記,不求仕宦,隱居求志,故名居士。所謂有德無位,然談道論德為人師范,著書立言垂教後世。大士現居士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十五宰官身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於彼前,現宰官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分義】三品輔相,州牧縣長,悉號宰官。治政邦家,移訓風俗,剖判決斷民事枉直而為職任。大士現同類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十六術士身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於彼前,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分義】婆羅門,此雲淨行。愛諸數術,即天文地理,陰陽度算為數。巫醫相卜,符水咒印為術。推步盈虛,調護身壽,煉神調氣,愛好長生,故曰攝衛自居。大士現術士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十七比丘身
若有男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於彼前,現比丘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分義】比丘此雲乞士,即出家男僧。屍羅此雲戒,毗尼此雲律。由依律法防非止惡,故名戒律。諸戒律者,即自十戒以至進具二百五十戒,以及菩薩十重戒四十八輕戒等。
十八比丘尼身
若有女子,好學出家,持諸禁戒。我於彼前,現比丘尼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分義】女比丘名比丘尼,亦自十戒進具五百戒。所謂戒德自嚴,軌物成化,進行彌速,遠出三界。
十九優婆塞身
若有男子,樂持五戒,我於彼前,現優婆塞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分義】優婆塞,此雲近事男,為親近承事佛法之善男子。五戒者,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YIN,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前四屬性罪,性即是罪故。後一是遮罪,遮違成罪故。以五戒自守,堪任近侍出家比丘承事佛法。
二十優婆夷身
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於彼前,現優婆夷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分義】優婆夷,此雲近事女,以奉五戒自守,堪任近侍出家比丘尼承事佛法。
二十一內政女人身
若有女人,內政立身,以修家國,我於彼前,現女主身,及國夫人命婦大家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二十二童男身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於彼前,現童男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二十三童女身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於彼前,現童女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分義】若有女人,內政立身,以修家國。大士現女主身及國夫人命婦大家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眾生不壞男根,名為童子。大士於彼前現童男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處女,願常為處女,終不出嫁,堅貞自守,縱有強施侵暴,亦誓所不從。大士於彼前現童女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應現國民身竟)
二十四天眾身
若有諸天,樂出天倫,我現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分義】諸天即天界之人。天身正報受樂,亦有二苦。二苦者,一者為樂所醉,不得見佛聞法修行;二者雖受天身,而別業福微,尚有饑渴。故有樂意脫離天倫者。大士現同類身而為說法,令其出離成就。
二十五龍眾身
若有諸龍,樂出龍倫,我現龍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二十六藥叉
若有藥叉,樂度本倫,我於彼前,現藥叉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二十七乾闼婆
若乾闼婆,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乾闼婆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二十八阿修羅
若阿修羅,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阿修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二十九緊那羅
若緊那羅,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緊那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三十摩呼羅伽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分義】龍倫有三苦:一熱沙炙身,二風壞宮衣,三金翅鳥啖。故有多苦,樂出龍倫。藥叉亦名夜叉,此雲輕捷,其行捷癡,其形丑惡,有地行空行飛行之不同。乾闼婆,此雲尋香,亦雲香陰。以香為食,其身出香,為天帝俗樂之神。阿修羅,此雲非天,雖有天福而無天德,以驕慢心,好戰樂勝故。緊那羅,此雲疑神,其形似人,頭有一角,見者生疑,為帝釋法樂之歌神。摩呼羅伽,此雲大腹行,亦雲地龍,即大蟒神之類。八部七趣,雖皆具神通,福德威權,然均名惡趣,各有苦惱,是故多欲脫去為人。觀音大士現八部之形而為說法,令其出類成就。
三十一常人眾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分義】六道之中,唯人身難得,故求捨身之後,願復得人身。以求不失人身,親近三寶,進修佛法,取證聖果。大士現人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三十二非人眾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於彼前,皆現其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分義】有形者,謂有色陰,如休咎精明之類。無形者,謂無色陰,如空散消沉之類。有想者,謂有受想行識四陰,如神鬼精靈之類。無想者,謂無受想行識四陰,如精神化為土木金石之類。此非人類,皆八難中攝。大士現同類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別列妙應竟)
妙應通結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薰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
【分義】妙心如海,諸身如海印發光。緣至而現,緣盡而沒,則來無所從,去無所至,無礙無滯,故稱妙淨之應。熏變執習,修治自性,唯用返聞,故曰聞熏聞修。六結即解,妙用現前,不假造作,任運而應,故曰無作妙力,自在成就。實顯自性圓明,隨緣應現,利益眾生。
十四無畏
世尊!我復以此聞薰聞修金剛三昧無作妙力,與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眾生,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
【分義】菩薩證同體悲,以菩薩心與眾生心,同一悲仰,同體無二故。悲者悲苦,仰者仰樂。悲仰為感,與拔為應。以菩薩身心與諸眾生無有二相故,菩薩金剛三昧即眾生悲仰業用,眾生悲仰即菩薩悲仰。故令諸眾生於菩薩身心獲十四無畏功德。
一苦惱
一者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彼十方苦惱眾生,觀其音聲,即得解脫。
【分義】菩薩不似眾生一向粘著六塵,而是反觀聞性,根塵頓脫。故令苦惱眾生觀自稱菩薩名號之聞性,即使苦惱眾生,聞名感發,悉得解脫。
二火燒
二者,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
【分義】見根屬火,與一切火性相通。知見旋復見性,則了無塵相,心體內寂輕安。是故眾生業報欲火,惡業大火,悉不能燒害。
三水溺
三者,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分義】聞根屬水,與一切水性相通。觀聽旋復聞性,則了無塵相,心體虛明湛寂。是故眾生業報愛水、惡業水、煩惱水,悉不能溺害。滅除九界妄水,即登佛地。
四鬼害
四者,斷滅妄想,心無殺害,令諸眾生,入諸鬼國,鬼不能害。
【分義】妄想如鬼物,能戕害法身而傷慧命。今旋復自性,斷滅妄想,無殺害心。是故眾生入諸鬼國而鬼不能害。
五刀兵
五者,薰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能令眾生,臨當被害,刀段段壞,使其兵戈,猶如割水,亦如吹光,性無搖動。
【分義】以三昧力返聞自性,內熏妄聞,以成純真聞性。一根返源,六根一時清淨,身心世界泯於無形。是故業果刀兵,猶如吹光割水,劍斷春風,自無能傷害,性無動搖故。
六鬼見
六者,聞薰精明,明遍法界,則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眾生,藥叉羅剎,鸠槃茶鬼,及毗捨遮,富單那等。雖近其傍,目不能視。
【分義】羅剎,此雲可畏。鸠槃茶,此雲魇魅鬼。毗捨遮,此啖精氣鬼。富單那,此雲熱病鬼。諸鬼魅皆生性幽暗。今聞熏精明,慧性發光,圓明法界,則諸暗相永不能昏。譬如烈日,幽暗冷霜,遇之自銷。是故能令鬼魅雖近其旁,而不能視害。
七枷鎖
七者,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能令眾生,禁系枷鎖,所不能著。
【分義】音性圓銷,則內無所系。觀聽返入,則外無所累。系累生於貪著。今既離諸妄塵,是故禁系枷鎖自脫。
八盜賊
八者,滅音圓聞,遍生慈力,能令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
【分義】六根塵為賊媒,自劫家寶。今既滅音圓聞,則六根塵頓空,了無自他。是故雖涉險而賊不能劫。滅音即外脫聲塵,圓聞即證極根性,性遍一切。滅塵則無外敵對,圓性則鹹使內融,故遍生慈力。是故能令慘心毒人,悉皆化為慈悲眷屬。
九貪YIN
九者,薰聞離塵,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YIN眾生,遠離貪欲。
十嗔恚
十者,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嗔恚。
【分義】貪欲以緣塵愛取,嗔恚以逆境激心。今以聞熏離塵,根境頓空,則無所取亦無所對。是故能令眾生遠離貪欲嗔恚。
十一癡暗
十一者,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琉璃,朗徹無礙。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永離癡暗。
【分義】阿顛迦,此雲無善心,為癡心最重之人。具足見惑為昏,具足思惑即鈍,具足無明為性障。今以聞熏三昧妙力,銷塵復明,身心洞然,永破諸暗。是故能令一切昏鈍性障眾生永離癡暗。
十二求男
十二者,融形復聞,不動道場,涉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供養微塵諸佛如來,各各佛邊,為法王子。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男者,誕生福德智慧之男。
【分義】男子有做事之能,供佛則表其能事。以供佛故福德具足,以三昧熏聞故智慧圓滿,法王子則能紹繼法王家業,故有男子之道。是故能感令無子眾生即得福德智慧之男。
十三求女
十三者,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空如來藏,承順十方微塵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女者,誕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
【分義】承順即坤義柔德,有女子之道。微塵如來秘密法門,皆能受領無失,此女德之象。是故能令求女眾生得端正柔順之女。
十四持名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現住世間諸法王子,有六十二恆河沙數。修法垂范,教化眾生,隨順眾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然後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能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世尊!我一號名,與彼眾多名號無異。由我修習,得真圓通。
【分義】六十二恆河沙數諸法王子,以權實二智教化眾生,雖各各不同,然皆不離法界全體。今以三昧熏聞得圓通本根,則身心微妙,周遍法界。即可以一身為無量身,以無量身為一身名,多一互融故。是故能令眾生持一名號與彼眾多無異,而所求福德亦無有異。由菩薩修習得真圓通故。
無畏通結
是名十四施無畏力,福備眾生。
【分義】菩薩以三昧妙力,施與眾生,福德圓備,無苦不拔,無樂不與,饒益眾生,無有窮盡,令得無畏。是故名為十四施無畏福備眾生。
四不思議
世尊!我又獲是圓通,修證無上道故,又能善獲四不思議無作妙德。
【分義】觀音大士圓證一心,妙契涅槃,故得四不思議。所謂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淨妙德。全體業用,隨機適時,應心變現。如是業用,心不可思,言不能議,是謂無作妙德。
一妙容說咒
一者,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不能分隔,成一圓融清淨寶覺,故我能現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萬首,八萬四千爍迦羅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萬臂,八萬四千母陀羅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萬目,八萬四千清淨寶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分義】此別明妙容說咒不可思議。所謂初於聞中,反聞自性。反聞即始覺,自性為本覺,始本合一,二俱成妙,故曰妙妙。心精遺聞,即聞所聞盡,唯一心精,脫盡根相,一根反源,六根解脫。以脫粘遺聞故六用不隔,純一圓明清淨寶覺,本妙明心,萬用具足,故能現眾多妙容而說無邊秘密神咒。首為六用之總,臂表提接之悲,目表照了之智。以眾生迷蔽本妙明心而為八萬四千塵勞煩惱,故眾生業力不可思議。今圓證本妙明心,故轉眾生業力而為八萬四千金剛首、妙咒手印、清淨寶目,無作妙用不可思議。通身手眼毛孔光明微妙,應慈應威,定慧圓明,調伏眾生,得大自在。
【爍迦羅】此雲具足堅固不壞,猶如金剛。
【母陀羅臂】母陀羅此雲印,言手手各有妙印。
【清淨目】謂金剛眼睛,照徹塵勞,照明佛法用。
二妙形說咒
二者,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皆名我為施無畏者。
【分義】由是從聞思修入三摩地,解脫六根的纏縛,超越六塵的障礙。如聲逾垣牆,牆不能阻隔。是故能發揮妙用的功能,隨緣任運,可因機而示現各種各樣的身形,說各種神咒,運用這些身形和神咒,以無畏施諸眾生,解除眾生的恐怖和煩惱。所以十方微塵數的國土,都尊稱觀音大士為施無畏者。
三博施肯求
三者,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所游世界,皆令眾生捨身珍寶,求我哀愍。
【分義】由於菩薩修習本妙圓通,得證清淨本然的如來藏性,一切無染無著。凡是大士所游的世界,皆令眾生,捨棄自身所有的珍寶,供養諸佛菩薩,求觀音大士哀憐悲憫而納受,施作佛事。
四供佛利生
四者,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
【分義】菩薩由獲得諸佛秘密因地心,依之起修,證得佛心究竟平等的首楞嚴大定,入妙壯嚴性海,具無量福慧。故能以無限法施回向,以種種珍寶,供養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使求妻的得妻,求子女的得子女,求三昧的得三昧,求長壽的得長壽,以至求證大涅槃的就得大涅槃。世出世間,凡有所求,無不獲益。
耳根通結
佛問圓通,我從耳門圓照三昧,緣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為第一。世尊!彼佛如來,歎我善得圓通法門,於大會中授記我為觀世音號,由我觀聽十方圓明,故觀音名,遍十方界。
【分義】佛今問圓通,觀音菩薩以從耳根一門深入,反聞聞性的功夫成熟,六根一時銷落,寂滅現前,證圓照三昧,獲二殊勝。上同諸佛,下化眾生,隨緣施設,無不自在。今能夠如此,起修實在於逆性反聞,入流亡所,因此而得三摩提,成就菩提道,圓成果地修證。若論圓通,當以耳根為第一。當時大士所師之佛,名觀世音,授以如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故得如上無量功德。是以果覺為因心,因赅果海故。並於會中,授記觀世音號。觀聽圓明,十方無礙,如聲逾垣,若月印水,有感必應,故觀世音之名,遍聞十方世界。
【授記】佛對於發菩提心之眾生,授與將來必當作佛之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