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養的意義
供養,梵文pu-ja-,表示尊敬的意思,翻譯為恭敬供養、奉事、奉獻、奉施、報恩和供給等等,屬於佛教禮儀,不特佛教其他宗教都有類似恭敬供養形式。起先一般而言指用花、香、燈明等對佛(包括捨利)菩薩甚至明王諸天等的奉獻,後來發展到佛教經典(法)的供養和對僧人的供養包括為比丘比丘尼提供衣服、飲食、臥具、湯藥。在釋迦牟尼佛入滅後,供養開始涉及到建造佛像、佛塔,再後來隨著僧團的發展和分化對教團、比丘和比丘尼提供資具、金錢、土地等供養。
供養和布施其實意思完全相同盡管對象有別,然如果我們在施捨時想到被施捨之人將來必得成佛,那麼我們就會以恭敬的心情施捨,換言之就是供養。生活中因為施捨被看作高位向低位、富者向貧者的救濟施與所以施捨就有了貶義色彩,其實施捨只有積極意義。
菩薩行須學習財施和法施,在顯教法施是必然的,然在密教因從大日如來下來密法只擇器而傳師資相授,故若遇大器利根之人必須傳付,這也是佛子對有情的供養。
在《法華經》中講到菩薩和諸天等以花、香、纓絡、抹香、塗香、燒香、缯蓋、幢幡、衣服、伎樂十種供品供養如來;在密教行者修法以六種供養為主(六種供養——六波羅蜜),此外還分內供養和外供養、事供養和理供養。外供養就是六種供品供養也叫事供養,內供養乃持真言手印的供養也叫理供養。另外唐密的無上瑜伽觀還有慈悲喜捨四無量行觀想供養,《金剛頂經》中內外八菩薩的香花燈塗嬉鬘歌舞供養也是觀想供養。
布施就是對將來成佛有情的供養。
唐密修法的六種供養:
閼伽、塗香、花鬘、燒香、飯食、燈明六種供養乃唐密修法中的重要內容。一方面是行者恭敬諸佛菩薩本尊的虔誠表示,另一方面六種供養也代表六波羅蜜行。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對於佛子可謂耳熟能詳。
閼伽——代表布施,閼伽在梵文意思為無濁清淨。我們的機體70%由水分子構成,故曰 “水為養命之源”誠不為過。水有養育滋潤之德,萬物復蘇調達,無水滋潤無能茁壯;水有清潔之德,體有污垢無水難以滌除;水有流通之德,無論財施、無畏施和法施均有益於佛法流布弘揚。閼伽水在修法中用於洗浴聖眾足和漱口,乃表達我們對佛、菩薩、明王等的施捨供養。佛、我、眾生平等故,洗浴佛足和漱口正是祛除我們自己的貪嗔癡三毒。正如《胎藏界九方便》“施身方便:我淨此身離諸垢,及與三世身口意,過於大海剎塵數,奉獻一切諸如來”所雲。眾生心淨即是我心淨,亦是佛之法身清淨。
塗香——代表持戒,本來在古印度用來消除身體異味的香料末。塗香有清涼芬芳之德,在密教可譬持戒無缺,即“戒香熏習”。行者戒德具備,五分法身才能圓滿。所謂五分法身即“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也。塗香塗自體,因為行者本來具有佛性,勤修六度萬行自然成就佛果;塗香供養諸佛菩薩,行者得佛菩薩慈悲加被。修行人“以戒為師”,戒律的全息意義則使我們的人格、佛格更趨完善。操行戒德具備的上師也值得四眾信賴,近代律宗大德弘一法師就是很好的典范;戒律的另一意義是延續佛法的唯一保障。
花鬘——代表忍辱,生忍、法忍、無生法忍。供養佛菩薩明王等本尊的時花,其芬芳馥郁柔和清新,在密法中用以象征忍辱。佛教中尤其以蓮花為崇,在『除蓋障菩薩所問経』中蓮花有十種功德:①離諸染污,②不與惡俱,③戒香充滿,④本體清淨,⑤面相熙怡,⑥柔軟不澀,⑦見者皆吉,⑧開敷具足,⑨成熟清浄,⑩生已有想。
燒香——代表精進,在讀經前我們總如此祈念“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如此精進必然得法界力如來力之加持,加之佛子自己努力之功德力便三力具足,成佛不遠。燒香就是佛子自己不斷對佛法的信心和自身精進努力的鼓舞。香彌法界,聖眾本尊聞之歡喜,更賜行者智慧,直趣菩提。
飯食——代表禅定,食物使行者精神體能飽滿。古賢雲“民以食為天”,而佛子則以禅定為食,密法行者更以三密相應之閼伽禅觀為成就悉地之舟楫。普通人不可一日無食,而密法行者不可一日離三密禅觀。
燈明——代表般若,佛菩薩之智慧、大慈悲如大光明照耀,使六道眾生得到庇護和找到出離生死苦海之途。行者本為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救濟有情,然若智慧不具則無能助意有情。
布施度悭貪,持戒度毀犯,忍辱度瞋心,精進度懈怠,禅定度散亂,智慧度愚癡(邪見)。如此密法修行中的“事相”作法就不僅僅是簡單供養而能表達了。
佛子應互相禮拜,互相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