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頂
真圓法師
梵文abhiseka本意乃策(策立),澡浴,灌水之意。在古印度,國王即位加冕時,須用四大海水灌灑新國王頂,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大乘佛教尤其是密教亦采用這種方式,意以法身如來五智加持行者,而准許修行如來秘密法門。通過師資面授,以繼承密教法燈,是密教除護摩外區別於他宗的重要法儀。
灌頂就其種類、內容、目的、形式等有許多分類。如金剛界胎藏界兩部大法灌頂,五部(佛部、金剛部、寶部、蓮花部、和竭磨部)、三部(佛部、金剛部、蓮花部)和別部(單個本尊)灌頂,還有依據《瑜祗經》的瑜祗灌頂等形式。《大日經》灌頂有阿奢黎灌頂和受明(持明)灌頂兩種;七卷《教王經》中有賢瓶、秘密、智慧、秘密藏的摩頂、授記和放光三種灌頂;《瞿醯經》中有息災、增益、降服和成就四種灌頂等等。
現在唐密修行中最重要的灌頂有三種即結緣、持明和傳法灌頂。
結緣灌頂,以結緣為目的,不論男女老少根機差別,只要對密法有崇敬心都可以參加;
持明灌頂是針對欲修密法並且有一定大乘基礎的信眾,予以一尊一真言或者一尊供養修法次第的傳授;
傳法灌頂(又叫阿奢黎位灌頂),必須是完成四加行的修行者從阿奢黎受教普門大日如來儀軌明法的灌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