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21世紀應擔當什麼使命
聖凱法師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全新的世紀,世界文明正在打破地域及時代的葛籐和隔閡,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將會深層次地整合,互相包容,從而使我們人類的智慧得到質的飛躍,邁入地球一家的“地球村時代”。隨著經濟文化的高度發達,人類對精神的需求將會逐漸增大,所以二十一世紀將是人類普遍回歸宗教的世紀。而在諸多宗教中,充滿著智慧與哲理的佛教,最易與科學接軌,能夠擔負起新世紀人類心靈“淨化器”重任,並且在世界文明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在淨化人心、環境保護、慈善救濟、維護世界和平等方面,擔負不可推卸的使命。
新世紀呼喚著佛教,芸芸眾生久旱的心靈,渴望著佛法清涼智慧的灌溉。二十一世紀的佛教應該能為人類指明生活的目標,激發起人們心靈深處的道德自律,提升人的自主感,增強人的生命價值感與神聖感,所以必須大力弘揚佛法的“三世因果”等基本教理。因果是人類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基礎;否定因果,實際上就是對社會道德、人生價值、自由解脫等的否定。近代以來,由於西方實證科學的發展,提倡生命是一次性的,沒有前世,更沒有後世。正是由於這種觀念,人們不再需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傳統的自尊、自律、自覺的精神,隨著科學的發展反而日益消失。佛教主張生命只是一個過程,我們的生命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中不斷流轉著,我們的一切語言、行為、思想都會影響到生命的質量,所以我們不但必須對此生此世負責,還必須對自己未來的生命負責,不斷反省自我、提升自我,樹立自尊、自律、自覺的精神。作為引導人類走向光明的新世紀文化,應當著重吸收和發揚佛教三世因果的觀念。只有佛教的因果觀念,才能引導人們重視自己的道德、自主精神和解脫。
人類雖然是萬物之靈,然而破壞生態平衡與環境的根本原因卻是我們自己。我們似乎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提出種種可持續發展戰略,但是我們並沒有真正解決人類自身的錯誤認識和價值取向。所以,佛教在環境保護方面可以發揮其特有的功能,淨化人心,淨化環境,實現人間淨土。佛教認為世間萬物的存在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緣起,無不從一定的因緣條件和合而互生,互相聯系,互相依賴。佛教提倡“依正不二”,其實一切的依報都是我們自身的業力所感。“天下名山僧占多”,我不大同意,應該說成“天下名山僧建多”,無數的祖師大德為建設清淨的古剎,植樹造林,養林護林,在荒山野嶺上建成一座座淨化身心的寺院。因為我們佛教徒深深地懂得:我們對自然的破壞,其實就是對自己生命的摧殘,不但影響到我們自身的生命,而且會影響他人及子孫後代。
人類因為自己私欲的膨脹,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對於動物無所不殺、無所不吃,甚至竭澤而漁。我們人類自己貪生怕死,難道那些可愛的動物不是這樣嗎?當我們聽見夜半的屠殺聲,難道不會動容而淚下嗎?我們堅持人類自己的生存權利,為什麼就不能給那些可愛生靈一條生路呢?佛教提倡生命是依業受生,眾生在過去生中互為六親眷屬,只是現生現世,由於業力果報的不同,它們淪落到被人類屠殺的下場。但是,我們難道對自己眷屬的生命,一點也不關心嗎?佛陀還指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在佛性上是平等的,因此佛教提倡善待一切生靈,戒殺、放生,報眾生恩,莊嚴國土,利樂有情。
雖然我們能夠很幸福地生活在世上,但是這個世界上仍然有許多不幸的人,他們缺衣少糧,或者被疾病的痛苦所困擾,掙扎在生命的死亡線上;或者因為一時的錯誤,身陷囹圄,身心俱不安;還有更多的兒童因為經濟的關系,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機會。所以,我們佛教應該充分發揮慈善救濟的功能,發揚菩薩“不為自身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慈悲心腸,伸出我們溫暖的雙手,去安撫那些痛苦的眾生,讓佛陀的智慧與慈悲沐浴世界上每一個眾生。所以,二十一世紀的佛教應該引導信眾積極投入經濟建設,注重社會慈善救濟。哪裡有災難,哪裡就會看到我們佛教徒的身影。以慈悲的心靈、真誠的語言、無私的幫助,去感動每一位眾生。扶貧救濟,施醫施藥,投身於希望工程,讓青少年能夠接受應有的教育。同時,我們不要忘記那些失足者和罪犯,他們的身心渴望著社會的幫助,所以我們應該義不容辭,去解決他們身心的不安。我們要以實際行動體現出菩薩道無私奉獻、利樂眾生的精神,充分發揮服務社會、激勵民眾、安慰眾生等社會功能,在社會民眾中確立人間佛教的美好形象。
這是一種服務型的佛教社會職能,我們佛教以特有的智慧觀察人間,關心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對於每一個社會問題,我們都要從佛法的角度提出有益的解決辦法,高瞻遠矚,為現實的人們提供一份“清涼劑”,糾正現代化文明的誤區,這是佛教對人類最重要的貢獻與功能。面對新世紀,人類不僅需要信心、激情和冷靜,更需要卓越的思想、深刻的理論、獨立的思考和踏實的作風。所有的一切,我們佛教都應該承擔起應有的責任。
我們佛教不但要服務於社會,而且要服務於世界。世界最大的災難莫過於戰爭,多少生靈慘遭塗炭,多少文明成果被戰火付之一炬,多少人背井離鄉,無家可歸。1999年,南斯拉夫一個個悲慘的鏡頭,刺痛著每一個愛好和平的人的心。我們佛教一向都崇尚和平,反對任何形式的戰爭,在歷史上也為人類的和平事業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二十一世紀的佛教,應該充分發揚愛好和平的教義,將我們佛教徒的心願形成一種力量,在世界上形成一種呼聲:我們愛好和平,反對戰爭!人類已經用鮮血鋪灑了過去幾千年的道路,所以我們要用我們佛教徒的聲音呼喚萬物之靈的人們,讓人類不再用鮮血、用戰爭而是用鮮花、用和平來迎接二十一世紀!
戰爭的根源在於人類的“貪瞋癡”,在於恣意向外擴張和征服,所以制止戰爭必須從心念上著手,用智慧和慈悲改變思維和心態,學會征服自己、改造自己、圓滿自己,然後以自己的清淨功德,行慈悲攝受,來消除戰爭的根源。我們祈求新世紀一路走好,希望戰爭能被制止和杜絕,讓我們佛教深入人心,讓和平成為人類的唯一!讓我們人類能一路平安!但是,只有道德的完善,只有慈悲文化的提升,人類社會才能變得更加安全。
二十一世紀被稱為精神的時代,我們佛教在新世紀的使命就是要淨化人心,促進環境保護、慈善救濟,維護世界和平。這一使命是人類所盼望的共同命題,我們佛教徒應義不容辭地擔負起這個使命,這是佛陀的本懷,是我們每一個佛弟子都應該遵循的。在這個新世紀的開始,我們祈禱佛陀的光明能夠照耀每一個眾生,讓這個世界充滿和平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