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學誠法師:法會轉型為以教育為中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法會轉型為以教育為中心

  2009 年 10 月 7 日,在“十一精進共修法會”部長會上,學誠大和尚作了重要開示。

  我們對這次法會作一個總結,總結我們要成一個什麼型。那麼現在算不算成型?現在應該才是起步,才是第一步,走出了第一步。

  今後我們要怎麼轉?首先我們頭腦要轉、思想要轉,這是首要問題。9月30日那天我說要辦一個大學。我們團體本身有很多都是大學老師,不是說我們自己想怎麼學就怎麼學。我們要辦一個大學 ——沒有文憑的社會大學。這裡面就要非常地講究,硬件、軟件等一系列都要非常講究,分工要非常明確。比如我們搞工程的,雖然還有很多的不足,但在技術上、規劃上、執行上基本上能夠運轉。基金會這一塊也是能夠運轉,也做了不少的事業。那麼文化這一塊,DVD 組、博客組、網站組,也是能夠運轉。基本上這幾塊自己運轉已經不成問題了,至少不成大問題,能夠堅持長期運轉。

  再下面就是教育,這是個中心環節。慈善、文化、教育、宣傳這幾種事業,教育為中心。教育轉型,我剛才講了思想上要先轉,這個很重要。一個關鍵、一個中心。那麼怎麼轉呢?我初步設想,要分五步走。第一步,就是法會期間的教育和平時教育相結合。法會可以是專修,平時有功課、定課。法會是全天候的,法會的這種封閉性、專業性與平時相結合。第二步,是法會跟周末相結合,周六、周日要來。第三步,是山上要跟山下相結合。第四步,是北京要跟外地相結合。第五步,是國內要與國外相結合。你首先要懂得我的構想。如果你不知道我們上面的構想,去往下面傳遞,人家就會覺得莫名其妙,下面的人就會反彈,他就不會接受。我們做事情要有章法,沒有章法,事情就不能做的。這就是我們要轉型的模式,今後會這麼去做。

  究竟怎麼轉呢?那就不是簡單的事情了,不是說轉就能轉過去的,就能做到的。再者也不是靠一個人、兩個人就能轉得過去。這是一個長期的工作。你有什麼人才就有什麼教育,反過來說,你有什麼教育才出什麼人才,有什麼人才才能出什麼事業,這是一種連帶的關系。

  我們要這麼轉,第一步就是落實。把負責平時學修的法師和負責法會的法師並在一起。然後我們山上再選出五位,到時候再看看怎麼選,去建立一個教育研究小組,就如教導處一樣,專門研究教育怎麼去推廣。推廣是有原則的、有目的的、有措施的、有辦法的,並且我們每一步都是能夠達到的。比如:我們有什麼目標,運用什麼措施,采取什麼方法,我們要達到什麼目的,一個月內我們要開多少班、度多少人,半年內目標是多少,一年內目標是多少,三年內目標是多少……要專門有一個小組去研究。

  那麼,我們要推廣的內容是什麼呢?

  首要的是《廣論》——《菩提道次第廣論》。《廣論》是我們這個寺廟在漢傳佛教的一個品牌,跟“龍泉之聲”一樣,跟基金會、跟網站、博客一樣,它也是一個品牌。現在你可能不知道它的意義,再等若干年以後它的意義就不同一般了。《廣論》是一部顯教的論,在藏地各個教派都學,在漢地也有很多人學。它能夠結合漢藏佛教——漢系、藏系佛教,兩個民族,兩種文化,是一個最典型的代表。同時,《廣論》又同我們漢傳佛教的傳統思想相結合。為什麼法會期間,我們要與《大乘百法明門論》相結合?它的用意就在這裡,它能夠結合。能夠跟中觀結合,能夠跟天台結合,能夠跟華嚴結合,能夠跟禅宗結合,都是能夠結合的。這就取決於我們自己的體會,我們自己的認識度。

  我們弘揚《廣論》不是說要去弘揚哪一個宗派,這個要搞清楚。我們要弘揚佛法,大乘佛法,就不會有什麼障礙、不會有什麼問題。我們不能把佛法講解得很狹隘。至於說我們現在學什麼教材,聽什麼磁帶,那是第二個問題。“總”跟“別”是不同的。“總”是我們要學習大乘佛法,“別”是我們在學什麼教材,這個是不一樣的。我們對外講的是“總”,我們對內用功用的是“別”。我們常常把“別”的用到“總”上去,把“總”的用到“別”上去。比如說我們學什麼教,自己讀的時候亂看,但是對外又說我們學什麼法,頭腦都是錯亂的,錯亂就會帶來一系列問題。

  第二是基礎佛學。基礎佛學,佛教史,佛教概論,一般經論的熏習、研讀也非常重要,這個我們今後也會考慮。但是根據我的觀察,我們的法師也好、義工也好,大家的程度也非常高,並且我們的一些正知見都已經樹立起來了,可能不太容易接受別人講的東西。所以我也比較擔心別人講你們是不是歡迎,這是一個問題。弄不好最後大家對我們都反感,因為他肯定有他的想法、他的理解,那我們能不能接受?前幾次我們也有些人來講,我們有些同學就不容易接受。我們已經很不容易接受不同觀點,這是不對的。人家給我們講,我們不一定要照單全收。他講對了,我就聽;他講得不對,我心裡有數就可以,不一定要把所有人講的話都當成證教量。我們以後有可能要開各種班,要請某某人來講,講多些,然後我們大家就可以選課程,我現在也在考慮這個問題。第一個《廣論》,第二個基礎佛學。

  《廣論》和我們的《大乘百法明門論》,和我的一些講述必須要相結合。為什麼要相結合呢?這不是因為說某某人講得很好,不是這麼回事。他代表一個時代的緣起,他必須這麼做。不這麼做,我們就弘揚不開。必須要去總攝,必須要有人出來總持,否則每個人講一套,怎麼成得了團體?我這個是因為諸多因緣形成的,我們必須要相結合才有路,不結合最後就沒有路。那麼我們有基礎佛學,我們才能夠真正在佛教界扎根,才能夠廣弘,才能夠傳播。如果沒有基礎佛學,我們就只能講給自己人聽,跟不同宗派的人、不同寺廟的人、不同團體的人就會格格不入。所以,我們也要掌握一定的共同的語言——既要有我們不同、不共的方面,也要有共的部分。

  第三步,是對專經、專論的研究。專經、專論的研究,可能是哪幾個法師、哪幾個居士偏重於學習某一部大經、某一部大論、某一個宗派。今後如果我們場地夠了、人手夠了,這幾個人今後半年就學這一部論、這一部經……今後這個也是個思路。

  第四步,就是我們還要講外典。外典就是世間上面各種的文化技能,比如傳統文化、各種社會新知識。周末也好、平時也好,我們開講座,大家感興趣的可以來聽——山上的人可以來聽,山下的人也可以來聽。這樣的話,我們就成了傳播文化的一個點。

  第五步,我們還要做外典、做外語。外語就是各種各樣的語言,今後才能夠跟國際接軌,才能夠真正廣弘。

  現在我們 DVD 組所做的這些、網絡組所做的這些,所有這些都是文化層面的、虛擬層面的。我們慢慢要向實體方面去努力,向實際上面去努力。今後在廣弘方面還要進一步去傳播,進一步規范化、集團化,有力度地向社會上去傳播。要先做教育這塊兒,我們的博客書和博客文章是我們的特色、我們的品牌。以這個為中心,今後我們還會有一個更大范圍的佛教文化,也就是在教育做得比較好的基礎上去發展。但是我們要去構思,否則在發展更廣泛的佛教文化時,人才積聚不上去,我們就麻煩。所以,我們做的這些工作都是有步驟的。

  居士這一塊兒,我覺得首先要結人緣。人緣要好,互相才能夠信賴,這是首要的。第二個,要統一知見。如果說人緣、善緣方面還沒真正建立起來,事情肯定做不好。做起來就誰也不服誰,誰也不聽誰的,每個人容易照著自己的想法去做,照自己的理解去做,就會出很大的問題。所以,我覺得我們第一步人緣要結得好一點。人緣結得好一點不是說大家都客客氣氣,而是要真正意識到一個事業的成功需要眾緣和合,這是很重要的。這樣,我們才會考慮怎麼去做,怎麼樣來放低我們自己的知見,放低我們的身段去聽別人的意見,去帶動別人、幫助別人、讓別人提高。我們居士這塊兒好多的事業已經有基礎了,也可以講是初具規模,現在就是要慢慢去整合這幾個部門。慢慢整合,慢慢提升,慢慢建立共識,知見統一,人緣越來越好。

  然後,就是教育。教育做好了,自然而然各方面的事業都會帶動起來。我們這個教育既跟世俗教育有共同之處,又跟世俗教育有不共之處。不共之處就是佛法,它在廟裡面,全天候信仰。世俗社會最大的問題就是它沒有信仰的基礎,很多的文化、很多的說教都是空的,它是沒有根底的。我們佛教的教育有信仰的根本、有信仰的基礎,我們要做的教育是不一樣的。同時,我們也要接受各種社會的新知識和各種社會的技能,這個都是非常重要的。

  今後我們會朝這個方向去辦廟,不是說我們在廟中,大家天天就做早晚功課,念念經啊、拜三十五佛忏啊,完了就研討,不是這麼回事。這還得了!這是做不下去的,是沒有前途的。只有像我們現在這麼去做,才會有廣闊的事業。你看我們現在在龍泉寺皈依的已經有很多人,這會有巨大的、深厚的資源,平時還有非常多的人來。那麼我們慢慢將這些全國、全球的各種各樣的人力資源都建立起來。只有我們現在這種平台、我們核心組織的建設做好了,我們才會有辦法去廣結善緣,有辦法去做更大的事業。否則的話,人家來到這裡問:“你這個寺廟有什麼特色?”可能每個人都講不清楚,那是不行的。

  然後,就是培養這種參與感,培養這種責任心,培養這種積極進取的心態、逐步提高的一種心態。對當頭的人,要求就比較高,要任勞任怨,這是肯定的。當頭的人有幾個能力必須要具足:

  第一,策劃的能力。你策劃要保證你能落實,如果你策劃一大堆都落實不了,這個策劃是沒有意義的。這個是第一步。你不能說是誰誰不配合,你也要考慮這個因素,不是說你把誰隨便寫上就完了。

  第二,領導的能力。領導能力就是駕馭全局的能力,特別要具足。

  第三,動員的能力。大家干得沒有勁了,你能不能把他們動員起來;來的人少,你能不能把他們動員起來;人多了,能不能把他們動員回去。這都是一種能力,否則大家就會起煩惱。你要有這個能力,這動員力非常關鍵。

  第四,執行的能力。執行的能力也很重要,就是你要能夠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你做任何一件事情,如買床、買被子、買菜,能不能把它執行好。你能夠按時完成任務,是你的執行力強。

  第五,協調的能力。緣起有縱向緣起和橫向緣起。縱向緣起是人都是向上輻射的,工作起來是整體作戰、海陸空整體作戰。部門與部門之間就會出現問題,出現問題就需要上面的人來協調,就要溝通,就要解釋,就要采取措施。必須要靠上面的人來協調,下面的人自己協調不了,這個要這麼做,那個要那麼做,必須通過更高的人來協調。這就必須要有協調能力。

  再往下就是要有請示、匯報、溝通、服務、安全這些意識,這些都是很重要的。這些意識都要很強,這樣才能把廟管理好。完全具足是不容易的,具足了還要能夠發心,這就更難找了。我們做事的過程中,大家慢慢對我們要走的路、要做的事、未來的方向會越來越清楚。

  我覺得第一步是需要成立一個小組去研究,然後再匯總,研究完了再去落實。我們僧團也會有人去研究這種教育問題。當時我講的四句話,我們佛教是“以信仰為根本,解脫為目的,教育為中心,文化為紐帶”,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過去我們很多條件不具足,我說也沒有用。因為因緣不到,你說了也落實不了,它需要諸多因緣。所以要蓋樓,樓蓋起來才有辦法。現在我們有一個樓,就可以開始嘗試了。我相信再經過三年到五年的努力,我們佛教的事業就會相當可觀。大家要有這方面的信心,要向前看,要以向前發展的眼光、思路來認識問題。自然而然地問題也就不成問題,這樣就會越來越好。

  大家在一起做事也是非常有緣,找到這麼多優秀的人在一起做一件事情也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們也是眾緣和合,這也是正法將興的一個兆頭。這絕對是!如果不是在北京這個地方,就很難找。在哪個地方能找到這麼多有素質的人?不容易!在北京能夠找到這麼大一個空間也不容易。我們辦事、弘法,各方面都很支持,這個是眾緣具足。但是這些眾緣都具足,如果我們不作為,那也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佛教,更對不起自己的信仰!我們有信仰,所作所為就要對得起自己。現在國家給我們這些條件,我們就要充分利用這些條件。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要做到什麼程度,我心裡是有數的。我們說的事情,都是能夠做的,國家都會支持的,我都會把握的。所以國家對我們這幾年所做工作比較肯定,今後我們要做得更好。這不是說我們搞一個一般的小廟,開始它可能是一個小廟,但小廟也可以變成一個大廟。我們中國,過去列強都看不起,現在的中國就不一樣了,它會變化的。過去幾起幾落,現在中國變成強國了。很多東西都是會變化的,在變化中人要去努力,要去工作。

  今天開這個會主要是講我的思路。大家同心同願,還要同行!

 

上一篇:學誠法師: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