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十問決疑
月悟
筆者經常遇到研習天台宗之佛門缁素,提出種種有關天台宗的疑惑及不明之處,茲歸納為有代表性的十問,並據天台宗祖師大德的意思,以淺顯易懂的言詞解答如下。
一問:請解釋何謂“教演天台,行歸淨土”?
答:隋唐之際正式成立八個大乘宗派,天台宗是最早成立的一宗,對其余各宗影響甚大。與天台宗密不可分的便是淨土宗。天台宗實際創始入智者大師在他二十三歲時便在光州(今河南光山)大蘇山證得法華三昧,其境界已深不可測,但仍極力推崇淨土法門,作《淨土十疑論》以闡發極樂淨土之殊勝。而且他本人最後往生淨土。是故歷代天台宗祖師大德皆“教演天台,行歸淨土”。若通教通宗,以教理指導實修,淨土為歸,則必定上品往生。倘不發菩提心,不學教明理,便難以對淨土法門生起信心,僅持名念佛,只能種些善根,或可下品往生,但決不能上品往生。
二問:智者大師赴大蘇山之前,曾在大賢山閉戶專研“法華三經”,請指明“法華三經”的出處。
答:“法華三經”即指《妙法蓮華經》、《普賢經》、《無量義經》。其中《普賢經》全稱《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以普賢菩薩為本尊,說修法華三昧之法,故天台宗以此經為法華之結經。《無量義經》系佛將於法華會上說無量之法歸於實相之“一”,先說此經以明無量之法由一實相而生,故謂之為法華之開經。
三問:如何理解“圓教接賢不接聖,別教接聖不接賢”?
答:智者大師判釋如來東流一代聖教,正依《妙法蓮華經》,開權(藏、通、別教)顯實(圓教),唯有一佛乘。圓教對別教而言,僅接別教賢人,不接別教聖人(登地以上),別教聖人不再論接。就證道而論,別教聖人斷塵沙惑盡,破一分無明,即等同圓教初往。別教對通教人而言,僅接通教聖人(八人地以上),通教乾慧、性二地可轉入別圓二教。至於藏教聖人保守不前,永無接義,直俟法華,方得會入圓教,未入聖位容轉入通、別、圓三教。
四問:天台典籍浩如煙海,初學從何處人手?
答:天台宗入門典籍有智者大師的《童蒙止觀》、《六妙法門》、谛觀的《天台四教儀》及蕅益的《教觀綱宗》,進而研習“三大部”、“五小部”及歷代天台宗祖師闡發之作,以修習止觀、持誦《妙法蓮華經》為日課。
五問:何謂“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答:天台宗九祖荊溪湛然大師對此有獨到的見解,並基於大乘經論提出著名的“無情有性說”。他在所作《金剛錍》中說:“若分大小,則隨緣不變之說出自大教,木石無心之語生於小宗。子欲執小道而抗大逵者,其猶螳螂乎!何殊井蛙乎!故子應知:萬法是真如,由不變故;真如是萬法,由隨緣故。子信無情無佛性者,豈非萬法無真如耶!”他反對華嚴宗澄觀大師提出的“無情無佛性”說。由隨緣不變故,萬法是真如;由不變隨緣故,真如生萬法,真如是萬法。
六問:據說寶志公曾寄語南岳慧思大師,於此天台典籍有否記載?
答:《佛教宗派詳注》載:“寶志公嘗寄聲與師(慧思大師)曰:‘老和尚終日灰頭土面,何不向紅塵中度眾生去?’師答曰:‘三世諸佛,為我一口吞盡,有何眾生可度。’故禅人有‘南岳峰頭思大口,紅塵堆裡志公心’之句。”但據史料記載,志公禅師系梁武帝國師,寂於梁天監年中(502—520年),而慧思大師生於公元515年,故此說存疑。
七問:近有學者認為傅大土可列為天台宗祖師,此說可靠否?
答:筆者作為天台宗行人,堅決反對此說。傅大士所處的時代,是天台宗的孕育階段,與天台宗二祖慧文大師同時,稍前於天台三祖慧思大師,但並無師承、傳承關系。傅大士在中國佛教史上是個傳奇而又神秘的人物,眾說紛纭。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傅大士乃是白衣傳教,於天台“三觀四運”僅旁贊而示以詩,何能藉此即推為天台宗列祖之一。天台宗九祖說為歷代公認,而傅大士的六代孫就是天台宗八祖左溪玄朗大師,則不容質疑。此誤說肇始於日本天台宗創建者最澄,在其《內證佛法相承血脈譜》一書中講到天台宗的師承關系時,在鸠摩羅什、慧文大師之間列入傅大士,實不足為訓。
八問:關公作為護法神之由來?
答:《天台九祖傳》載,智者大師在荊州玉泉山(當陽)趺坐人定,定中見關羽求智者為其授三皈五戒,並願為智者在此建寺化供,護持佛法。此說宋代開始流行,以後各寺院爭相將關羽列為本寺護法,乃至與觀音平起平坐。
九問:天台宗與華嚴宗“四車”同異?
答:天台宗所傳“四車”,“權說三車”喻藏、通、別教,實隱三車而歸一車(喻圓教),旨歸佛乘更無一車。而華嚴宗法藏大師所立四車者,相對三乘別立一車,即於同時有四車。因此,兩者大異,在於立足點不同。
十問:唯識與唯心(一心)之同異?
答:唯識與唯心(一心)於觀法不同。唯識者未泯境,因存境而亦狹亦淺,因不存境而亦廣亦深。唯心則心境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