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寬見法師:去除猜疑 學習感恩——寬見法師答居士問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去除猜疑 學習感恩

多“撿寶貝” 加強熏習 選好環境

——寬見法師答居士問

2011年2月27日於天開寺客堂

(弟子根據錄音整理)

居士:師父您好!我的疑心一直很重,從小如此,越大越嚴重。概括來說,就是對別人沒信任,對自己沒信心。事情無論大小,第一反應就是疑心,除了對家人和特別好的朋友以外,都很難信任。嚴重的情況是,別人幫助我我會懷疑他為什麼幫助我,為什麼對我好?這個心結總也解不開,也影響到人際關系。事情從表面上看也是有其原因的,但是現在因為開始學佛了,知道了疑心是不對的,不能因為有自己認為的原因,就繼續這樣疑心下去。自己也覺得學佛後有好轉,但是如何真正改變這種狀況?

釋寬見:其實這種情況可以理解。不過你今天的態度很好,你自己願意面對並且認識、肯承認這個問題的存在。一個問題的解決,首先,第一步你要面對它,承認它的存在。然後才有解決的可能。這是第一步,你具備了,你走出了第一步。實際上,這第一步很多人都走不出來。

你看我的“煉心二十四字”,“別不平,莫抱怨”,首先學會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不要從別人身上找問題,聽過這句話嗎?

居士:聽過是聽過,但我以前抱怨特別多。

釋寬見:永遠從自己身上找問題,永遠不要從別人身上找問題。從自己身上找問題的人他就能超越這個問題;從別人身上找問題的人永遠無法解決問題。因為你從別人身上找問題,你無法改變別人。就算是別人身上的問題,那又怎麼樣呢,你改變不了。但是如果你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你可以改變自己,是不是?它具有改變的可能性。這個問題,現在你實際上走出了第一步,很好,很可喜。這一步恐怕也不太好走啊,事實上也是很大的一步。所以我很恭喜你。所以你也不用自卑,你現在走出了這一步,以後接著這個步伐邁下去。

人生有些習慣,就是不好改。習慣的改變剛開始是很痛苦的,但是只要你不斷地去練習,練習得多了,習慣成自然,慢慢地習慣就可以改。要學會去欣賞。

過去有句話“同行是冤家”,越是在這個領域裡有些才華的人越容易這樣。其實要超越它,真正的才華是什麼?真正的才華,如果沒有包容心做支撐的話,這個才華是會很容易郁郁不得志的,很容易帶來很多負面效應的。人生需要沖過很多關口,剛開始可能是我們沒有才華,沒有才華的時候是一個問題。當我們有才華的時候,面對的是另外的問題。有才華的時候會把它執著住,把它作為一個驕傲的依據。它會使自我堅固化。你要知道啊,要認識到,其實一切都是無常的,包括我們的這個才華本身,也是無常的。包括我們所猜疑的對象其實本身也是無常的。

居士:本身自己就多疑,再加上以前一些事情,就把它們……

釋寬見:就把它們聯系到一起,因為有豐富的聯想力……

居士:也是確有其事的。一方面有真實發生過,另一方面是過去的延續下來的,那麼現在只要跟那個地方那群人有關系,我第一反應一定是“他們是故意怎麼樣的”,心情都不對。其實如果換一個對象也未必那麼嚴重。可能是積冤太深,應該有個方法真正地改變吧?如果不是根本改變的話,也還不是修行的真正的結果吧?

釋寬見:提供一些意見供你參考。你可能對那個地方或者哪個人有積怨,對不對?

問:是一群人。

釋寬見:首先,第一個問題,假如說其實他們沒有這樣,只是你誤會他們了。假如說是這樣,那你就完全不應該積怨;如果他們真的是曾經對你不好,就算他們現在對你還是不好。我們先不講用佛法,用現實來講,那你更沒必要積怨,知道為什麼嗎?比如說,他們想要給你穿小鞋,目的是什麼?

居士:這曾經幾乎就發生了,就是想把我趕走。

釋寬見:就是想傷害你呗。或者讓你痛苦。如果說你對他們有積怨,如果你在意這個事情,那麼你恰恰就中了他們的計了。

問:對。但是,我控制不住啊。

釋寬見:是啊,所以這樣真的很傻。有這麼一句話:“你要氣我不氣,我要生氣就中了你的計,所以我不能中你的計。”你對我不好不就是讓我生氣嗎,不就是你的目的嗎?我為什麼要滿足你的目的呢?但你恰恰就中了人家的計。

真正佛法的方法應當是什麼?他在氣我,一定是有原因的,一切都是有因緣的。那麼你上一世,或者上上世,以至於某一世一定這樣對待過他,否則他沒來由(這樣做)。就像釋迦牟尼佛過去的族人,釋迦族整個被滅族啊,是被琉璃王大軍踏平了,把族人都殺死了。釋迦牟尼佛也曾經頭疼了幾天。 這都是有因緣的啊。一切事物都是有因緣的。明白嗎?受苦就是了苦,就是他們真怨你,就是幫你了了苦,幫你還了債,你不但不應該怨他,還應該感恩他。你說你受的怨算什麼啊?你看,釋迦牟尼佛,提婆達多是他的堂弟,用種種手段要害他,你說他們所謂害你,既不會讓你沒吃的,沒喝的,也不會讓你沒穿的,你現在好的很吶。

居士:師父, 如果他們把我趕走了,把我的飯碗砸了,那我就是沒吃的,沒穿的。

釋寬見:你會活得更好。

居士:可能嗎?

釋寬見:可能嗎?!說句老實話,你這個傷害真的很小。打個比方,你現在有沒有六根不全,有沒有缺胳膊少腿,有沒有?

居士:沒有。

釋寬見:有沒有大腦糊塗?

居士:沒有。

釋寬見:你的父母還在不在?

居士:在,還都不錯。家裡人都還不錯。

釋寬見:現在有沒有關心你的人?

居士:有。

釋寬見:你現在有沒有好朋友?

居士:有。

釋寬見:你現在有沒有接觸到殊勝的佛法?

居士:有。

釋寬見: 你怨什麼?有多少人沒有你這些東西?你有沒有想過他們?你總想到自己失去了很多,或者還有很多你想擁有而沒有擁有的。你希望世界上任何人都不能對你怎麼怎麼的。有這麼一句話:“憑什麼別人就不能傷害我,憑什麼別人不能給我穿小鞋?”憑什麼?哪個人沒被別人穿過小鞋?古人說“哪個背後無人說”?我問你,你有沒有委屈過別人,有沒有冤枉過別人?

釋寬見: 你怨什麼?有多少人沒有你這些東西?你有沒有想過他們?你總想到自己失去了很多,或者還有很多你想擁有而沒有擁有的。你希望世界上任何人都不能對你怎麼怎麼的。我有一句話:“憑什麼別人就不能傷害你,憑什麼別人不能給你穿小鞋?”憑什麼?哪個人沒被別人穿過小鞋?古人說“哪個背後無人說”?我問你,你有沒有委屈過別人,有沒有冤枉過別人?

居士:應該有吧。

釋寬見:對啊,但是你已經記不太清楚了。

居士:或者不覺得,或者不知道。

釋寬見:當你這樣對別人的時候,你很容易就忽略不計了。別人這樣對你,你就不能忽略不計嗎?“以苛人之心律己,縱己之心容人”,你看啊,我博客裡有,要以苛刻挑剔別人的心規范自己,以縱容包庇自己的心包容別人。我們恰恰相反,允許自己犯任何錯誤,不管我對你怎麼不好,你都必須原諒我;不管我怎麼對你不好,我都完全地基本上很容易忽略;不管我怎麼對你不好,我都希望你原諒我。比如說,如果我對你不好,我希不希望你記我一輩子仇?會不會給自己找借口:我只是那天有點不冷靜,就是心情不太舒暢……總之,你得原諒我。但是如果你這樣對我,不行,一丁點都不行,我是不可以被侵犯的。

居士:自己肯定也是這麼做過的。但好象,只要是跟“那堆人“有關,就格外地敏感……

釋寬見:假如說那個人在我眼中是“那堆人”,可是在另外一個人眼中,我可能又是“那堆人”。我也是某些人眼中的“那堆人”,但是你怎麼樣呢,可能就完全漠不關心了。你應該反過來注意到,我是不是也是某些人眼中的“那堆人”?那我對他們應該怎麼樣?我希不希望他原諒我呢?你希望別人怎麼樣對待你,那你就要先這樣去對待別人。難道你不可能就是在某些人眼中的“那堆人”嗎?那你希望這些人怎麼樣對待你?恨你一輩子嗎?永遠猜疑你嗎?

居士:我想問的是,現在具體到還是那堆人,我具體地應該怎麼做?

釋寬見:很簡單。你就想,當現在我就是另外一些人眼中的“那堆人”, 我希望他怎麼對我,那麼我就怎麼對這些人。應當反過頭來,因為想到,哦,我是這樣怨恨這部分人,那麼他也是這樣怨恨我的。我不希望他這樣怨恨我啊,所以反過頭來反省自己,其實我這樣對待別人也是不應該的。這就是一個智者的思維方法。

居士:猜疑的心怎麼辦?

釋寬見:一樣。我猜疑某個人,那一定我也是另一個人猜疑的對象。有沒有?有沒有這樣的人存在?

居士:有過。

釋寬見:他也是這樣猜疑我的。我希望他怎麼樣對待我,那我也這樣對待他好了。你要多注意,就像我這樣猜疑他一樣,他也在這樣猜疑我啊。我希望永遠被他猜疑嗎?我希望他永遠也不原諒我嗎?你希望嗎?

居士:不希望……

釋寬見:所以他也跟我是一樣的感覺,不希望永遠猜疑他,不希望永遠不原諒他。所以,我希望他怎麼樣對待我,那我就應該怎麼樣對待他,將心比心。實際上他這樣對待你是消了你的業。如果你能夠“別不平,莫抱怨,會欣賞,勿強求”,你們之間的恩怨就此了掉了,你欠他的已經了了,報過了。但是你這樣猜疑下去,永遠互相地生生世世糾纏下去,這一世你疑我,下一世我疑你……

居士:又造了很多新的業。

釋寬見:是啊,現在趕緊從這種糾纏中跳出來。

居士:那麼如果碰到具體情況,還是控制不住自己怎麼辦?

釋寬見:趕緊多想,按照這個思維方法去想。當我控制不住,那個人也這樣控制不住地對待我呢。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做消業想。

居士:還有一個問題,好象我們得到別人幫助了,應該感恩。但是這種感恩的心並不是真的那麼強烈或者那麼持久。比如來了一件事,別人幫助我了,也很感動,但是過去就過去了,並沒有那種我想象的真的感恩的心,或者按佛法說的那種感恩的心,沒有發起真正的感恩的心,好象都是浮在表面上的東西。

釋寬見:我們大多數人往往這樣,當別人稍稍地委屈我一丁點,我會把它放大很多,我會記他很長時間。比如十年前有些人曾經對我不好,我現在印象還很深刻。可是昨天有人對我很好,我簡直就快忘記了。所以說大多數人往往都是這樣,因為自我的緣故。我們最在意的是自我,比如我們在意自我是不是受傷害,但不在意別人是不是受傷害。我們很在意我是否被別人傷害,但我不太在意別人是否被我傷害。我們很在意我是否幫助了別人,但不太在意別人是否幫助了我。我幫助了你,如果你不記得我,見了我不笑的話,我會很介意的。你下次見了如果我沒有表現出“感恩的心”,我會很介意的。

居士:從世俗的‘禮尚往來’來說呢,我也做到了。但是現在既然知道了佛法,知道了真的東西、好的東西是什麼了,對照一下,就越來越發現自己其實不是那麼回事。

釋寬見:這個事情也是個過程,你想象的也未必准確。這裡面從幾個方面來講。感恩,為什麼要感恩?“練心二十四字”裡面,“要感恩”,它有很多的益處。首先,每天你多思維思維,哪些人對我有恩?你的煩惱會少很多。你對別人什麼穿小鞋啊亂七八糟的會少很多。我曾經說過,“你要揀寶貝不要揀垃圾”。人生,多想想我們擁有多少,不要老想我們還沒有什麼。聰明的人總想,自己擁有什麼,他就會開心。比如在沙漠當中有一杯水,積極的人想:“哎呀,我還有一杯水呢。”悲觀的人就想:“唉,只剩一杯水了。”

居士:我就是那個後者。

釋寬見:聰明的人總看自己擁有什麼,愚癡的人老看自己還沒有什麼。要感恩,感恩有很多益處。我先從現實來講,它能幫助你快樂很多。要揀寶貝不要揀垃圾。比如說有人到別人家去參觀,他不看別人家大廳富麗堂皇,裝修得很漂亮,他一到人家,直接奔抽水馬桶去了,看一看,聞一聞,再舀起來嘗嘗:“哎呦,不咋的嘛!”

而有些人即使到垃圾堆,他能發現寶貝。比如,像印光大師說的“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惟我一人實是凡夫”修行的方法,要揀寶貝不要揀垃圾。感恩,真的是有很多作用,不但可以讓你快樂,作用太多了。四恩:父母恩,國家恩,眾生恩,三寶恩。今天我能吃上米飯,多虧有農民伯伯給我們種的米,有市場上專門給我們買,別覺得自己付了錢,如果付了錢可是沒有米,付錢有啥用?別以為你掙那麼多錢,沒有農民伯伯,你得餓著。

每一個人對我們都是有恩的,(甚至)呼吸的空氣,(我們)還有空氣可以呼吸,樹木、氧氣,每一個人都在成就我。你慢慢思維吧,你會看見每個人,你都會散發出柔和的目光。慢慢這樣思維,真的會改變你,讓你成為一個菩薩。我坐在這裡,感恩這個桌子。一切都是啊。你看你現在擁有很多別人沒有擁有的東西。比如那些六根不全的人、沒有父母的人、失去親人的人、汶川地震的人,他知道你現在這樣子居然感到不開心,他們會怎麼樣?

居士:抽我啊。

釋寬見:對了。他說你沒有資格煩惱,你有什麼資格煩惱,你有什麼資格喊苦啊?為什麼不把你的愛心分一點給別人?很多人比你苦得多,但你看不見,你就看見你苦了。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就你這本經最難念。真的嗎?當你的眼睛放到眾生身上,你會發覺眾生的經要比你的難念得多。你是得了富貴綜合症,以及身在福中不知福症,泡在糖水當中不知道什麼叫甜。

居士:師父,世界上20%的人擁有80%的財富,世間的人就會想我要成為那20%的人……

釋寬見:這個問題很好解決,有些人問為什麼我不能有那80%的財富?那是他的錯誤,那是他的問題。世間大部分人習慣的思維都是錯誤的啊。比方說,我看見有人今天出門,包裡一萬現金被人搶了。我為什麼不能成為搶包的呢?這個思維道理是一樣的。這種思維有什麼可以借鑒的呢?世間人的思維,都是只顧自己嘛。不會想我會成為被搶包的人,而是想警察到現在也沒破案,為什麼我不可以成為那個搶包的人?我很需要一萬現金啊。這種思維有什麼可以借鑒的?你應該對那80%的窮人生起憐憫心,對20%的富人也生起憐憫心。

居士:為什麼?

釋寬見:如果他已經開始把財富與大家分享,像比爾蓋茨那樣,那是一回事;他如果像葛郎台那樣,那我更對他生起憐憫心,他將來的果報可想而知。同樣看一件事情,我們的思維是不一樣。你的思維一定有誤區。

居士:是啊,因為世俗的世界……

釋寬見:我們現在就是要跳出這個世俗世界,跳出世俗的思維。比如說,按照狗的思維,我們是要吃屎的。我們現在要不要做狗啊?我們現在要做的是跳出世間普通人的思維,跳出狗的思維。

 

居士:還有一個問題,好象我們得到別人幫助了,應該感恩。但是這種感恩的心並不是真的那麼強烈或者那麼持久。比如來了一件事,別人幫助我了,也很感動,但是過去就過去了,並沒有那種我想象的真的感恩的心,或者按佛法說的那種感恩的心,沒有發起真正的感恩的心,好象都是浮在表面上的東西。

釋寬見:我們大多數人往往這樣,當別人稍稍地委屈我一丁點,我會把它放大很多,我會記他很長時間。比如十年前有些人曾經對我不好,我現在印象還很深刻。可是昨天有人對我很好,我簡直就快忘記了。

所以說大多數人往往都是這樣,因為自我的緣故。我們最在意的是自我,比如我們在意自我是不是受傷害,但不在意別人是不是受傷害。我們很在意我是否被別人傷害,但我不太在意別人是否被我傷害。我們很在意我是否幫助了別人,但不太在意別人是否幫助了我。我幫助了你,如果你不記得我,見了我不笑的話,我會很介意的。你下次見了如果我沒有表現出“感恩的心”,我會很介意的。多不講理啊!

居士:從世俗的‘禮尚往來’來說呢,我也做到了。但是現在既然知道了佛法,知道了真的東西、好的東西是什麼了,對照一下,就越來越發現自己其實不是那麼回事。

釋寬見:這個事情也是個過程,你想象的也未必准確。這裡面從幾個方面來講。感恩,為什麼要感恩?“煉心二十四字”裡面,“要感恩”,它有很多的益處。首先,每天你多思維思維,哪些人對我有恩?你的煩惱會少很多。你對別人什麼穿小鞋啊亂七八糟的會少很多。

我曾經說過,“要揀寶貝不要揀垃圾”。人生,多想想我們擁有多少,不要老想我們還沒有什麼。聰明的人總想,自己已經擁有了什麼,他就會開心。比如在沙漠當中有一杯水,積極的人想:“哎呀,我還有一杯水呢。”悲觀的人就想:“唉,只剩一杯水了。”

居士:我就是那個後者。

釋寬見:聰明的人總看自己擁有什麼,愚癡的人老看自己還沒有什麼。要感恩,感恩有很多益處。我先從現實來講,它能幫助你快樂很多。要揀寶貝不要揀垃圾。比如說有人到別人家去參觀,他不看別人家大廳富麗堂皇,裝修得很漂亮,他一到人家,直接奔抽水馬桶去了,看一看,聞一聞,再舀起來嘗嘗:“哎呦,不咋的嘛!”有些人即使到垃圾堆,他能發現寶貝,比如像印光大師說的“只看好樣子,只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惟我一人實是凡夫”。修行的方法,就是“要揀寶貝不要揀垃圾”。

感恩,真的是有很多作用,不但可以讓你快樂,作用太多了。四恩:父母恩,國家恩,眾生恩,三寶恩。今天我能吃上米飯,多虧有農民伯伯給我們種的米,有市場上專門給我們買,別覺得自己付了錢,如果付了錢可是沒有米,付錢有啥用?別以為你掙那麼多錢,沒有農民伯伯,你得餓著。每一個人對我們都是有恩的,(甚至)呼吸的空氣,(我們)還有空氣可以呼吸,樹木、氧氣,每一個人都在成就我。

你如果學會這樣思維,你就會看見每個人,都會散發出柔和的目光。慢慢這樣思維,真的會改變你,讓你成為一個菩薩。我坐在這裡,感恩這個桌子。感恩一切(精神的、物質的),一切都值得我們感恩啊。你看你現在擁有很多別人沒有擁有的東西。比如那些六根不全的人、沒有父母的人、失去親人的人、汶川地震的人,他知道你現在這樣子居然感到不開心,他們會怎麼樣?

居士:抽我啊。

釋寬見:對了。他說你沒有資格煩惱,你有什麼資格煩惱,你有什麼資格喊苦啊?為什麼不把你的愛心分一點給別人?很多人比你苦得多,但你看不見,你就看見你苦了。“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可你覺得)就你這本經最難念,真的嗎?當你的眼睛能夠放到眾生身上時,你就會發覺眾生的經要比你的難念得多。你是得了富貴綜合症,以及身在福中不知福症,泡在糖水當中不知道什麼叫甜。

居士:師父,世界上20%的人擁有80%的財富,世間的人就會想我要成為那20%的人……

釋寬見:這個問題很好解決,有些人問為什麼我不能有那80%的財富?那是他的錯誤,那是他的問題。世間大部分人習慣的思維都是錯誤的啊。比方說,我看見有人今天出門,包裡一萬元現金被人搶了,為什麼那個被搶的是我(而搶包的不是我)呢?這個思維道理是一樣(錯誤)的。

這種思維是錯誤的,有什麼可以借鑒的呢?世間人的思維,都是只顧自己嘛。不會想我會成為被搶包的人,而是想警察到現在也沒破案,為什麼我不可以成為那個搶包的人?我很需要一萬現金啊。這種思維有什麼可以借鑒的?你應該對那80%的窮人生起憐憫心,對20%的富人也生起憐憫心。

居士:為什麼?

釋寬見:如果他已經開始把財富與大家分享,像比爾蓋茨那樣,那是一回事;他如果像葛朗台那樣貪婪吝啬,那我更應對他生起憐憫心(因為他將來的果報很可能墮落三惡道受苦)。同樣看一件事情,我們的思維是不一樣。你的思維一定有誤區。

居士:是啊,因為世俗的世界……

釋寬見:我們現在就是要跳出這個世俗世界,跳出世俗的思維。比如說,按照狗的思維,我們是要吃屎的。我們現在要不要做狗啊?我們現在要做的是跳出世間普通人的思維,跳出狗的思維。

居士:還有一個問題,關於貪心的問題,比如體育比賽“更高更強更快”,還有做事想要進取,您說這個跟貪心是矛盾的嗎?

釋寬見:不矛盾啊。第一,世間講“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體育按正規的體育精神去比,沒問題啊,我跑得快就是跑得快。

居士:但是為了一個成績,大家都想做得更好,要求完美。

釋寬見:但是有些人不一樣,他吃興奮劑;有人在單位裡暗中下黑手。不要做這樣的人啊。我不給你大斗小稱,是多重就多重,都是做生意,大不一樣啊。(比如商人中有)商中之王范蠡,被稱為財神。

居士:即使說取之有道,但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

釋寬見:我先講的是世間人的態度。出世間的態度是縱橫三世啊。我們世間的態度,鼠目寸光,就像搶錢的,他就看到,我先把錢搶來了。我們稍微有點智慧會想想,搶了錢之後呢?他會受到制裁的。那佛法的空間就更大了,那制裁的因果是三世的,過去無始未來無際的。你是要鼠目寸光呢還是要寬廣的目光呢?

居士:即使不追求實際利益,我為了把事情做好,我要完美,那會不會也有貪心之嫌?

釋寬見:這是兩碼事。你要做完美可以,但是你要有道,有職業道德。

居士:就是在正道上,我想做好,也很執著。

釋寬見:可以,但是再教你一句:“只管耕耘不問收獲”。比如說搞電影這一行,多少人努力了,幾個獲獎的?努力是重要的,結果是次要的。

居士:可在努力過程中,還是有執著在裡面的。

釋寬見:是會有,跟你講,不要執著。“只管耕耘不問收獲”這個執著就去掉了。我只管對你好,但是我不管你是否對我好,不管你是否回報我。我今天給你一個包子,我不會老想“我前天給你一個包子,你還記得嗎?”每次見你都問你一下。我給你就給你了,就忘了,不在意了。你反而心裡過意不去:“你前天還給我一包子呢。”我說:“我早忘了,你別客氣,應該的,一個包子算啥呢?”哪一天馬路上你跌倒了,我把你扶起來,事做完了,我就忘了,我壓根就不在意這個事,應該的。

比方講,等會兒我拿起一塊糖吃了,吃完我就忘了,根本不介意這個事。我不會老想,我剛才吃了一塊糖啊,這糖有多少營養啊,這糖會不會得糖尿病啊?“只管耕耘不問收獲”。導演如果一天到晚老想“棕榈獎,雞獎馬獎”,那痛苦死了,他當不了好導演。真正的好導演一定要有平常心,我不介意什麼獎,我只是在用心拍一個我心中的電影,這就有可能成為真正的大家。

你越在意這種結果,你實際發揮可能越差,你會束手束腳,拼命想別人愛看什麼,評委愛看什麼,你拼命想,搞出一個怪異的東西來,誰看著都很怪,為評委量身定做。我拍的就是我心中的電影,表達我心中的美好的,表達一種真善美來,不需要做作,不是為任何評委而拍的,我拍的是我心中的道,電影亦有道。OK,金馬獎我不在意,你得金馬獎我隨喜你,你得金雞獎,我隨喜你。但是我要拍我的。你搶錢,OK,我挺憐憫你;你詐騙,我也挺憐憫你,但我不會去跟隨你,我不會委屈:你看,貪污的發財了,詐騙的發財了,干啥的有房子,而我仍然兩袖清風。不介意啊,我追求的不是這個。

居士:您剛才的話,讓我想起來了,我有時候是這樣的。有些事情我很有主見,另外有些事情,我也會看著別人,跟著別人,就變了。這也是個長久的問題。

釋寬見:是啊,我們是會跟隨大眾的目光。孟子曰:“雖千萬人吾往矣。”世間大多數人的眼光是顛倒的,“顛倒夢想”。真理確實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居士:那我應該怎麼做?

釋寬見:應該向聖人學習。建議你多讀聖賢書。如果多讀世間小人的書,確實容易受他們影響。因為我們現在還缺乏正見,還是很容易被誤導。多讀聖賢書,看看釋迦,看看孔孟,真的不是普通人做得出來的。讀古來高僧傳,《大學》、《論語》,被稱為“經”的東西都是非常好的,被認可的,都是精華。少看一些現代人靈機一動寫的,什麼情景劇、無厘頭,哈哈一笑沒了,生命力在哪裡呢?真的經典的東西,一字千金。

居士:西方的東西進來了以後,大家對有些傳統文化的東西,不自覺地會去比較。

釋寬見:慢慢熏習嘛。一下子改變不了,不要緊,改變一點是一點,自然的,所謂自然的,就是因為多了。你也會自然地為傳統文化所傾倒。思維習慣也是這樣的,習慣成自然嘛。習慣可以培養,需要環境,孟母為什麼要三遷?找一個好環境。

居士:那我們現在遷到哪裡去啊?

釋寬見:遷到哪裡去?給自己的思想找一個港灣,找一個有良師益友的學習環境、修行環境。不要老在那裡成天跟小人打交道,久而久之,我們也成小人了。小人的意思是指小人的思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久而久之就覺得他們的思維應該就是這樣,比如狼孩跟狼群在一起,覺得狼的習慣就是正確的習慣,我們就變成狼孩了。跟孔孟在一起,就覺得仁、義、禮、智、信是天經地義的。

居士:其實西方的東西有很多問題。

釋寬見:西方也有很多好的,但是我們在撿垃圾。拿來主義,我們是“拿來垃圾主義”。西方都在欣賞、學習東方智慧和文明,現在我們東方人愛撿西方的垃圾,西方人不要的東西我們都撿回來了。像科學也是一樣,一般說,科學來自西方,但西方人從不迷信科學,我們中國人對科學迷信的不得了。西方人根本不迷信科學,大多數人都有宗教信仰,不迷信科學,科學在西方是一種假說。我們現在(對)科學好象就像(對)大神一樣,不能動。

居士:確實很多認識是錯誤的。

釋寬見:人的從眾性太厲害了。為什麼在一個好環境裡,大家都這樣仁、義、禮、智、信,所以如果一個地方很干淨,你不自覺地也干淨了,人家都不亂丟垃圾,自然而然你也就不好意思亂丟了。即使你很愛干淨,但如果到一個地方很邋遢,你也就邋遢了。我們大多數人,說句老實話,真的很愚癡,我們都在染缸裡,我們不會去分辨這個缸是個什麼缸,反正我現在在哪個缸裡,我就願意被染成那個樣子。你要學會辨缸識缸,好缸還是壞缸。我們要選個好缸,泡著。

居士:好的缸不多。

釋寬見:我們現在說好缸是啥樣子的。不要老說世間怎麼怎麼樣,世間就是你家的缸,我們現在探討的不是你家的缸,是應該是什麼樣的缸,什麼樣的缸是好缸。我們探討的是這個。

我們現在還缺乏化腐朽為神奇、化壞缸為好缸的能力,但是我們可以選擇一個好缸,可以離開壞缸,所以我們需要找一個好缸並且泡進去。

居士:感恩師父,真的太好了!

 

上一篇:寬見法師:為何我找工作這麼難?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