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止
繼程法師
初修禅定或止觀法門者,皆需調和身姿及呼吸,以數呼吸則為數息觀,隨呼吸而凝住心念則為隨息。這些方法對散心者或妄念多者,是為止心之良方。
禅修法門,粗到細,淺至深,有其程序與系統,這是一般禅定方法的指導。基本上,此禅定法門之秩序及系統,不論是以何種思想入門,都有一定的共同點,尤其是初機的部份。
初修禅定或止觀法門者,皆需調和身姿及呼吸,而應用呼吸之觀及數作為調心法者,頗為一般,亦為觀呼吸法之應用,如以數數呼吸則為數息觀,如隨呼吸而凝住心念則為隨息。這些方法皆為具體而實用的,尤其對散心者或妄念多者,是為止心之良也。
當心調得越細越深,具體而易明白、易受持的情況便會漸漸的改變,心念越細則越不易捉摸,此時用粗念的數息乃至隨息已不能調心。若息細至難以專注,但可提“息門”(即息之進出處)安止心念,而凝住,但此時此專注的一點便頗有“抽象”之感,或只能是感覺上有,而具體上不易說明為何處。
一般上息調至細而不易覺察時,調心功夫應已從外塵、粗的根身感覺等脫落,而只於較細的心念在剎那生滅中去凝住,故若說心所止之點為身上之某一部位,實不易指得出是那一處。故只需凝住而使心安止,漸漸的安住而穩定、等持、深細。
方法用至此而不知再接下去用功者,皆因此時其心念不再有具體可攀之緣以凝集。若剛抵此境界,會有空虛無奈之感,故往往會再動粗念而回到數息,隨息之有緣可攀之功夫上。但功夫已上路者則會繼續上下進出的來回,漸漸的心也可以凝止了。而因功夫已穩定則充實之感漸強,定力加深,心念止而清晰。若能安住持續,進入深定亦非難事。但至此而仍為止或定之功夫。若止於此而觀慧未發,尚非佛法禅修之目的。還需再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