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傳喜法師:朝佛聖地汲取精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朝佛聖地汲取精髓

  每年“生命體系”,我們師父都組織大家去印度參訪,也是這樣,到印度參訪你看到什麼?你有沒有看到佛陀的影子?這個很重要。你不要看,這這麼髒,人那麼黑,那麼瘦,那麼窮,你只是憐憫他,你拿著多多的物質去布施。你有沒有想到你也是一個乞者啊,你是來朝聖的,你是來學習的。

  你有沒有看到聖,你有沒有看到佛陀遺留下來的文化,那個很重要的。在印度的汽車上,我們大多數都坐車嘛,馬路邊印度的狗你有沒有看到,印度流浪狗是不是很多,印度的狗是不是很斯文的,是不是很儒雅的,真的不一樣的。

  印度的狗很敦厚的,很馴服的,你有沒有看到印度狗會害怕?印度狗不會讓你生起害怕心的,很可愛的,很溫順的。印度牛你有沒有看到?印度牛是不是很可愛,牛在那睡覺,小鳥站在牛身上梳理著自己的羽毛,你有沒有看到這個鏡頭?多麼祥和的一片天地。

  印度很熱,所以他們的樹非常重要,印度人很尊敬樹,把樹奉為神。印度是農業國家,主要依靠牛來耕地,所以印度對牛很尊敬,印度人把牛奉為神,印度人懂得感恩啊!

  印度人不管是國內的活動還是國際的活動,你看在領獎的時候都會做一個動作,彎下腰把手按在大地上,然後把另一個手頂在頭上,這個動作表示什麼?感恩大地!當他獲得成績,被別人認可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是什麼?感謝天感謝地啊!

  我們中國人也有這句話,感謝天感謝地,感謝老爸感謝老媽,但是我們平時真的很少這樣,印度人他很正常的,所以印度的人很謙卑。他跟自然之間的關系是那麼融洽,人他不是在天地之間很凸顯出來的,印度人在天地之間的色調是屬於同一個色調。他們的人、他們的牛、他們的狗、他們的猴子、他們的孔雀、他們的鹦鹉,是那麼的和諧於天地之間啊!

  我們旅游的時候住到賓館裡,都會有導游來提醒我們,包包不要放在窗子邊上。為什麼?因為一不小心就會有猴子把你包包拎走,猴子它要找吃的知道嗎,所以很可愛。你住在市中心,竟然市中心樹上就有猴子,所以朝聖你要去感受這個,這是需要我們人類反省,我們要學習的。

  我們現在人越來越孤立於萬物之外,越來越孤立於天地之外,我們現在有一種傲慢,我們對天地有一種傲慢。不僅僅人與人之間有傲慢,我們凌駕在天地萬物之上,我們人啊。我們的傲慢制造了我們人類的苦難,我們制造了很多天災人禍,所以這是需要我們去反省的。

  我們怎麼樣無我,讓我們的心調柔,讓我們具足謙卑,能展現出我們人裡面良好的品質。我們自己修復我執、我慢、邪見,把貪嗔癡自我修復掉。我們大師父常說的,我們是自己靈魂的工程師,我們是自己外形的雕塑師,我們是自己命運的建築師。

  如果我們不能夠去反省,把佛給我們的教導用生命來消化,我們怎麼來完成這個工程呢,所以有時候需要去朝聖啊。有很多人印度去過了也會,我下次再不去了,還是我們台灣好!他指的好是什麼呢?生活方便,衛生間好干淨。

  每次去印度都要面對這個問題,“洗手間、洗手間!”導游說:“沒有洗手間啦,我們這裡是天然的。”但是我們都不習慣哪,都要找到一個又臭又髒的地方去排隊。他們也覺得很奇怪,印度人就是露天的,他們幾千年的生活習慣就是那樣。為了我們游客還特意蓋一個,他們自己不去的,都是我們游客去排隊。

  有時候我們覺得好不習慣,不同的鄉風,不同的習俗,我們能夠出去朝聖,要能超越這個,要別具慧眼,看到它的價值所在,去取經,取到它百千萬年這種文明的精髓。然後心靈上跟佛、跟菩薩、跟那些聖者能感應,能遙相呼應,這就是朝聖的目的。

  今天下午我們大家講講,最後講到朝聖,通過外在的看到內在的。我們一開始來也是通過外在的,然後超越外在的看到另外一種存在,甚至要看到極樂的存在。

  很奇特的,我們現在自己的業力感覺得很強烈,但當我們這個業力脫出去的時候,諸佛菩薩的功德海現前的時候,我們又會覺得,哎呀!那個很真實啊!我們過去的業力如什麼?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楞嚴經》裡怎麼描繪?“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像做了一場夢一樣。

  但是我們現在還在夢裡面,我們就覺得這個很真實,所以叫夢中明明有六趣,我們現在感覺到明明都有。“夢中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所以我們要規劃我們的生命,對這個空花水月我們要看清楚它的本質,我們要修極樂世界,修未來的世界。我們要堅定地信,懇切地願,腳踏實地的行在這樣子的解脫之道上,這就是我們今天下午要討論,要明白的一個話題。

校對:慧修 編輯:德藏

 

上一篇:濟群法師:六根清淨方為道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