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濟群法師:為什麼要發菩提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為什麼要發菩提心

   回答這一問題,必須明了學佛的重點在哪裡。佛法是心地法門,整個學佛過程,正是從了解心行到改變心行的過程。

  我們的心好比土地,每個起心動念則是播下的種子。在生命延續過程中,我們有過許多想法,也做過許多事情,這些所思所行很快會成為過去,但內心留下的種子卻將在未來繼續作用,影響生命的發展軌跡。其中,有善的種子,也有惡的種子;有煩惱種子,也有解脫種子。當善的種子萌芽時,當我們生起愛心、慈悲心時,當下就是安樂的,周圍的人也能感受到這份安樂。反之,當惡的種子作用時,當我們生起貪心、嗔心、嫉妒心時,當下就是痛苦的。一旦將這些貪嗔之心表現出來,周圍的人也會受到傷害。

  正是這種心的相續,決定了生命的現狀及走向。為什麼我們內心充滿煩惱,充滿痛苦?就因為其中有太多不良種子。這些種子又會不斷制造心靈垃圾,使內心成為一個充滿污垢的垃圾場。如此,痛苦就在所難免,沉淪也在所難免。所以說,煩惱乃至輪回都不是外在的,而是來自我們內心,是心在操縱這一切,也是心在決定這一切。如果我們想要遠離痛苦,就要從因地予以斷除。

  學佛是耕耘心田的過程。當年,佛陀曾來到農莊托缽,有位正在耕種的婆羅門質問道:“我們努力耕種才有收獲,你們為何不去勞作?”佛陀回答說:“長者,我也是耕耘的農夫!” 婆羅門不解:“我從未見過沙門在田間勞作,何出此言?”佛陀向他解釋說:“信心為種子,苦行為時雨,智慧為時轭,慚愧心為轅,正念自守護,是則善御者。如是耕田者,不還受諸有(《雜阿含經》卷四)。”轭和轅,是駕馭牲口的配件。諸有,為眾生果報,有因有果故謂之有,包括三有、四有、七有、九有、二十五有等,總稱諸有。如果我們能以對三寶的信心為種子,以修行進行灌溉,以智慧和慚愧駕馭心行,以正念作為守護,才是善巧的耕耘者。這樣的耕耘者,將不再招感輪回果報。

  以信心為種子,代表我們對信仰的選擇,也就是以三寶作為人生的究竟歸宿。然後,還須通過觀察修和安住修,使種子在內心扎根。否則,佛法對我們永遠只是一種學理,一種說法。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少人雖然也自稱為佛教徒,也常常敬香禮佛,可佛法對他們的生活卻絲毫沒有影響,所作所為依然不會超出固有的觀念和習慣,這種學佛是不會產生效果的。就像農夫,如果不在田間播種,不去努力耕耘,即使天天到地裡走一圈,看一遍,甚至日以繼夜地守在那裡,可能有收獲嗎?菩提心的修行也是同樣。如果不發起菩提心,不在內心播灑菩提種子,未來怎麼會結出菩提之果?
 
——摘自《菩提心的修行》

 

上一篇:濟群法師:念佛念什麼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