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禅開示之五
舉辦禅七的目的,是通過集中式的訓練,令大家在禅修上有所突破。未來的教學中,這將成為研究所定期舉辦的重要課程。
禅修,是佛教徒尤其出家人的重要修行方式。兩千多年前,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樹下通過禅修證道的。但在今天,如此重要的一種修行卻被很多人所忽視,其結果,就是使我們離解脫的目標越來越遠,甚至以為那是一種不可企及的境界,一種不再存在的傳說。
長期以來,佛教界的修行更多是停留在一種表面形式,使所學和所修嚴重脫節。因為沒有禅修,聞思經教成了理論研究,管理法務成了經營寺院。最後,雖然文章寫了很多,但和學者沒有區別;雖然寺院日益擴大,但和企業也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這些問題,都是因為缺乏正見和禅修造成的。
雖然我們這裡是研究所,但並不是學術機構。應該說,我們這裡是修學機構——因為我們研究的重點是心而不是書本。而禅修正是這項研究的一個重要環節,希望大家引起重視。
和出家人對禅修的忽略相反,社會上正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並參與禅修。西園寺舉辦的“觀自在禅修營”,每次報名者都非常踴躍。因為現代人活得太累,壓力太大,所以需要解壓,需要尋找調整身心的有效方法。禅修就是幫助我們培養內在的覺察力,從而平息內心躁動,獲得安心的能力。
對於禅修來說,正念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這是我們生命中的無價之寶,但必須去訓練,否則它的力量不會自動產生。更為重要的,則是具足正念,這樣才能通過禅修達到破迷開悟的目的。因為禅修並非佛教特有的修行方式,而是印度各種宗教的傳統,佛陀之所以能夠通過禅修證得究竟圓滿的智慧,關鍵還是在於見。
我們可以先以南傳禅觀為基礎,獲得一定止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把所學正見用來觀照心念,觀照世界。比如唯識正見,是幫助我們了知一切境界皆唯心所現;中觀正見,是幫助我們認識念頭本身了無自性,當體即空。此外,禅宗也有很多直接的用心方法,但起點較高,需要具備一定基礎才能契入。
除了方法以外,我們還要端正對禅修的態度,不斷練習。這個練習就是擺脫錯誤,重復正確。相對無始以來的串習力量,我們現在培養的正念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反復強化,才能改變這種敵強我弱的現狀。但僅僅數量上的重復還不夠,更要全身心地投入,就像禅宗說的,要成為一個“活死人”。
在正念力量沒有培養起來之前,隨意性的禅修是不可能達到良好效果的。所以,下次禅修還要加大力度。這裡平時每周都有禅修,大家也參加過禅七,方法應該不是什麼問題,主要是勤於練習,使研究所逐步形成重視禅修的氛圍。
通過禅修對空性有所領會之後,你們會發現,對教理的理解容易了很多,這就是教和禅相輔相成。我們要有一個夠用的正見指導禅修,然後在禅修過程中印證教理。所以說,學修並重不是一句口號,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它變成一種現實,一種學風和道風。這個風氣一旦形成,將成為研究所的一大特色。我相信,這種特色對當今的僧教育乃至漢傳佛教的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