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濟群法師:觀自在,由觀而自在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觀自在,由觀而自在

  我們的禅修營叫做“觀自在”,這也是觀世音菩薩的名號。

  我想在座的多數都讀過《心經》。經文開頭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可見,“觀自在”既是觀音菩薩的名號,同時還蘊含著般若法門的修行方法和成就目標。

  這個方法,就在於 “觀”。在觀照心念的過程中,消除內在的迷惑煩惱,獲得解脫,獲得自在。所以我們要在禅修過程中學會“觀”,學會用佛法智慧觀照內心,觀照世界。

  《心經》所說的“行深般若”,就是般若深觀。我們現在所修的禅觀,主要是從觀照入手,通過對覺知力和觀照力的培養,解決內在的迷惑煩惱。當心念逐漸平息,內在的般若空慧才會顯現出來。這是我們本自具足的覺悟本體,也是解脫和成佛的潛力。正如《六祖壇經》所說:“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但這種力量卻被重重煩惱所遮蔽,雖有若無,即《壇經》接著所說的:“只緣心迷,不能自悟。”因為心迷失在無明妄想中,所以認不出這一寶藏,更不知如何開啟。

  禅修所做的,正是開發內在的般若智慧。初級階段是以內觀為主,培養我們的覺知力和觀照力。這種覺知力,就是般若體現在意識上的作用。進而通過觀照,將心帶回覺性的海洋,體認實相般若。《心經》稱之為“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

  當然,這現在只是觀音菩薩的境界,不是我們的境界。在接下來的禅修中,可以從覺知力和觀照力入手,當內在的般若智慧得以開發,我們就有能力擺脫一切痛苦,是為“度一切苦厄”。當迷惑煩惱被觀照所消融,所瓦解,我們也就自在無礙了,所以叫“觀自在”——通過觀,使內心獲得自在。

 

上一篇:濟群法師:覺性,才是究竟的皈依處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