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盞燈到千萬盞燈
如何才能更好地覺他?靠一個人行不行?靠一個寺院行不行?肯定是不行的。一個法師弘法再積極,能影響多少人?一個寺院管理再有序,能對教界起到多少作用?當然,每一個個體都很重要。但當這些個體僅僅只是個體,而不是一個接一個地聚集為群體,結果就是孤掌難鳴,就是杯水車薪,就是對佛法——這個世間最珍貴資源的閒置和浪費。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固然和教界目前僧才凋零、青黃不接的現狀有關,但另一方面,也和佛教發展過程中的某些“傳統”有關。佛教自傳入中國之後,在很多時候都表現為高僧大德的佛教。也就是說,高僧大德一出世,佛教就在某個地區興盛一時,但這種興盛未必長久,往往會隨著高僧的離世而湮沒。受這一傳統的影響,很多人覺得,弘法只有高僧大德才能擔當,普通人是無能為力的。結果就把高僧大德累倒了,累得越來越少了。
“道在人弘”,如果沒有更多的人參與弘法,道自然會和大眾漸行漸遠。最後,只剩下殿堂中為人供奉的塑像,以及那些被束之高閣、乏人問津的經典。當佛像和經典僅僅成為人們瞻仰、禮拜的對象時,佛教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失去了它繼續生長的養分。
所以,我們現在提倡的是普通大眾的佛教,是每個人可以參與的弘法模式。通過相關學習,我們都能擁有分享和弘法的能力。當然,每個人的能力不同,但只要你有一分力,就可以發揮一分的作用。這種力量的匯集是不可思議的,就像涓滴成河,百川歸海,使個體融入整體,使有限成為無限,使所有力量都能得到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