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開願法師:開願法師法語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開願法師法語

  **********************

  修行並非斷情義

  過而無痕,並非如冰冷的寒石無情無義,五祖說: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就是告訴眾生情和義並不是眾生痛苦的根源,痛苦的根源是眾生沒有認清真相,不能恰當正確的把控好自己的意識形態,意識心產生了痛與苦。眾生的修行並非斷情義,而是正確認識、自在把握,也許會很難,但她是認識真正自己的切入點。

  覺悟智慧的人生

  人一生的經歷不是自己想想的這麼完美,好的、壞的都可能經歷,經歷未必都是壞事,有了經歷人生才圓滿,感悟更為深刻。只是不要把自己的心埋藏在過去的記憶裡,也不要讓未來的想想沖昏了頭,佛說:應無所人一生的經歷不是自己想想的這麼完美,好的、壞的都可能經歷,經歷未必都是壞事,有了經歷人生才圓滿,感悟更為深刻。只是不要把自己的心埋藏在過去的記憶裡,也不要讓未來的想想沖昏了頭,佛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任它鳥兒空中飛,任它雪兒滿天飄,過而無痕,是眾生修行的目標。是覺悟智慧的人生。

  學佛的基礎

學佛首先要“斷惡修善”,最基本的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在過去,皈依了佛門稱為“善男子、善女人”。“善”,要明了,要做到,真的是在家孝養父母,在外面尊師重道、幫助別人,然後你才能夠遵守善法,具足皈依佛門的標准,稱為“三寶弟子”。

  不是皈依了就可以稱為佛弟子,佛是有標准的,如果你做不到就得不到受用。真正皈依成為三寶弟子,就有三十六位護法善神日夜護持著你;如果你沒有得到皈依,即使拿到皈依證也得不到護持,因為你不是善人啊!所以一定要真正地做到斷惡修善,進而破迷開悟,趨吉避凶,得到真實的利益,這一生中才能幸福美滿地學佛、生活,來成就無量的智慧。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佛門裡常講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八萬四千條道路通向佛道,讓我們任選一條道走下去就能夠有所成就。我們修學當中不一定要學很多法門,不一定要修很雜,祖師常告訴我們要一門深入,長時熏修,認准一個法門,認准一件事情認真做下去,就會有成就。

  佛門裡常講“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八萬四千條道路通向佛道,讓我們任選一條道走下去就能夠有所成就。我們修學當中不一定要學很多法門,不一定要修很雜,祖師常告訴我們要“一門深入,長時熏修”,認准一個法門,認准一件事情認真做下去,就會有成就。

  成佛的根本利益

佛的智慧無量無邊,因為我們的心性和外面的宇宙是同等圓滿的,宇宙有多少智慧、多少能量,我們的真心裡面圓滿具足,不缺少。可見得成佛、恢復本來的面目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直接關系到一切眾生最根本的利益!只是眾生不明了,在輪回當中被“四大”的假相迷惑了,被這個身體的種種苦難、障礙把自己給障礙住了,不能夠把自己本來的智慧透露出來,降伏不了其心,這個妄念不能停下來。

  常住真心

我們沒有認識到,我們堅固地執著這個小的生命體,把“真我”給忘掉了。這個生命體剎那在轉變,在這個變化當中剎那不住。你說你的生命體在哪裡呢?你這個生命從出生到八九十歲,每一年在變化,每一天在變化,每一秒鐘都在變化,你說哪一秒鐘是你?沒有,找不到!在這個小的生命體裡面找不到自己,真正大的生命才是永恆常住,佛經裡面叫“常住真心”。

  十方三世佛同一法身

佛告訴我們,“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是包括整個空間,四方、四維、上下(四方指東、西、南、北,四維指東南、西北、東北、西南,上、下,共十方),三世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十方三世佛是同一個身體,是一個大的生命體。過去的眾生成佛了稱為過去佛,現在已經成佛的是現在佛,一切眾生是未來佛。我們每一個眾生都是未來佛,所以和佛是同一個法身,同一個生命。螞蟻、蚊蟲和佛也是同一個生命共同體,它們也是未來佛,也有佛性,同是一個大的生命體。

  修行是為眾生而修

我們成佛是為了度眾生,為了幫助眾生的,而不是說“覺得人間太苦了,我要到極樂世界享福去”,有這個心態,阿彌陀佛不會來接你的,因為你和佛的悲心不相應。阿彌陀佛在因地中發的大願是為眾生而發的,修行五劫是為一切眾生而修的,你是為你自己而修的,心量和佛菩薩不相應。要發和佛一樣的大願,要像佛一樣有無量的慈悲心,幫助一切眾生,度化一切眾生,用一顆真誠的愛心去關懷一切眾生,這與佛相應。

  廣大菩提心

成佛以後得到圓滿的智慧了,發廣大菩提心,干什麼?幫助一切眾生。眾生應以什麼身得度你就現什麼身,眾生應以什麼方法得度,你就告訴他什麼樣的方法,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

  精進從何而來

布施、持戒、忍辱,這是前提的方便,我們都做到了,然後才談得上精進。如果前面三條你都做不到,精進從何而來呢?沒有精進,又如何往上提升?精進到一定的程度,在佛門中講,你功夫純熟了就得禅定了。禅定到一定程度,你的真心、佛性與你現前相應,這個時候你本具的般若智慧就打開了,你就像佛一樣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忍辱是成就自己

忍辱是成就自己,成就我們的佛道。尤其在一個大的團體,大家那麼多人,如果不能忍的話,就沒有辦法共同相處,要互相地包容、互相地忍耐,這才可以。大家來自於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方式,忽然聚在一起共同來學習,這種情況下有一個磨合的過程,也是一個進步的過程。這個人你最討厭他,最容易讓你發脾氣上火,你看到他,感覺自己要發脾氣了,“火燒功德林啊!”你一想,不發脾氣了,久而久之你的火兒沒了,給化解了,問題就解決了。

  火燒功德林

  我們一定要明了,把心裡的火熄掉,這是保護自己的智慧,把你的福報和功德都能夠保住;不能忍,動不動發脾氣或出現種種的小性格,就會把自己的功德全燒掉了,佛門講“火燒功德林”。

  布施與持戒

布施、持戒這兩條是修福報。佛告訴菩薩,要修六波羅蜜。第一修布施波羅蜜,把我們內心深處的煩惱、憂慮、牽掛、種種的障礙,放下,捨掉,修布施。那些都放下了,沒有了,然後才談得上有所進步,才談得上持戒,守住規矩。修完福報怎麼保持?忍辱。有一顆忍耐的心就能夠保持。做每一件事情都要有耐心,小忍得小成就,大忍得大成就,如果沒有忍耐就沒法成就。比如一天的法會大家都很辛苦很累,你能夠忍,這一天就有所收獲;有的人忍不了,一會兒就離開了,就得不到受用,或只能得到很少的受用。肚子餓了想吃飯,得去洗菜、淘米、去做,還需要一段時間,這就需要忍耐。

  突破就是進步

我們在修行的過程當中,遇到種種的境界,遇到種種的現象是正常的,就像我們在工作當中遇到困難、遇到障礙是一樣的道理,突破了就有所進步。你工作上突破了,業績就有所進步;修道上有所進步,你的靈性就有所提升;靈性提升了,你的生活環境、生活境界,也能不斷地往上提升,這才是真實的。

  善惡的果報

我們看到有些老人,一生當中心態非常淳厚,為人非常善良,即使這一生中沒有遇到佛法,他也會很安然平和地度過晚年。為什麼呢?因為他的心裡面全是善的,全是平和的境界。甚至做了許多大善事的人,老年以後歡喜心會更加增多。因為老了以後所生活的境界,往往都是年輕時的回憶。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做了許多錯事,害了許多人,他的晚年是非常痛苦的,良心的自責就沒有辦法承受,到那個時候才知道這個道理也晚了。這正是我們老祖宗提到的,人為善必然得到善的果報,人為惡必然在晚年的時候,出現種種不愉快的境界。

  因果

有人說:“因果,信它就有,不信它就沒有。”如果真的不信就沒有了,那我們何必要信呢?我們也不要信了。關鍵是你信,它有;不信,它照樣有!信的人、明白的人遇到了困難,遇到了種種的事情可以安然受之,可以把它化解了;迷茫的人就會怨天尤人,痛苦之中加痛苦,苦不堪言,最後含怨而死,沒辦法解決,沒有智慧沒有能力把這些問題化解掉。

  一切眾生智慧平等

智慧在一切眾生身上是平等的,那為什麼現在有的人很聰明,有的人很愚笨呢?佛說得非常有道理:智慧是你本來有的,障礙的深淺不一樣。有些人障礙少一些,這個人就顯得特別聰明;有些人的心思整天糊裡糊塗的,這個人就沒有智慧。

  你信佛也好,不信佛也好,沒有關系。以後搞明白了你就知道,佛不是別人,佛是你自己,是你的真心,你信他也是,不信他也是。這不是你信與不信的問題,而是你認識與不認識的問題。

  拜佛的意義

我們拜佛,並不是拜偶像,就好像我們在家拜父母一樣,你給你父母磕頭是拜偶像嗎?是表尊敬、表孝敬。佛門講孝親尊師,佛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能力,是智慧和能力的象征,你給佛磕個頭,見賢思齊。我們拜的是我們的真心,拜的是我們本具的般若智慧,佛像只是一個代表而已,通過這個像啟發我們內心深處自性本具的、像佛一樣的智慧德能;同時又告訴我們,佛是人修成的,他也是從凡夫逐漸逐漸地提升進步成佛的,啟示我們一切眾生都可以成佛,一切眾生都有修行證果的機緣。所以我們感恩佛陀對我們慈悲的教導,感恩佛陀為我們做的這個示范,我們禮佛表我們的感恩,表我們見賢思齊,沒有絲毫的迷信,而是出於發自內心深處的至誠恭敬而做的。

  供果的意義

我們常常供水果,供果,這表因果。水果供在佛菩薩面前,我們就該想到,種好因得好果,如是因如是果。你要想命運好,先在現前把握好你的每一天、每一年、每一段時光,種上好的因將來必然會結好的果實。

  供花的意義

一切眾生看到花都有喜愛之心,都有歡喜心。我們把這一束花供養給佛菩薩,表我們對佛菩薩的恭敬,表我們學習佛法的歡喜心;並告訴我們,我們的這個心要給大家帶來快樂,帶來歡喜。

  供水的意義

我們在佛前供的這一杯水,是表我們的心地要像水一樣的清淨、平等。水在沒有風的時候是平靜的,水面是平的,告訴我們要清淨平等。我們的心清淨了,身體就健康了,就不會生病了;平等了,你的煩惱就少了。這杯水不是供給佛菩薩喝的,而是表我們清淨覺悟的平等之心。

  上香的意義

上香是表我們的信心,表戒定真香,表戒定慧,解脫知見,表我們對佛菩薩的清淨信心,讓我們用真心來感應佛菩薩慈悲的加持,感應佛菩薩的智慧,我們能因此有所領悟。燒香是這個意思,向佛菩薩傳遞訊息,表我們的恭敬心。

  什麼是佛知佛見

諸佛如來神通自在,五眼圓明,他能夠聽到眾生聽不到的聲音,看到眾生看不到的事情,知道一切眾生的心想心念,有如此的智慧、如此的能力。這個智慧和能力,每一個眾生都想得到,都應該得到。那為什麼得不到呢?佛告訴我們,你本來具足,但因你的妄念太多(俗稱業障太重),把你本有的本能智慧給障礙住了。學佛修行只是把我們的障礙去除掉而已,恢復我們本來的面目。佛知佛見,就是覺悟的知見、覺悟的想法、覺悟的看法。

  輪回相續,生死不斷

眾生的每一個念頭爆發出來,都把自己迷惑在裡面,沒有辦法認清生命的事實真相,才造成輪回相續,生死不斷。每一天都在輪回的生命中度過,每一時每一刻沒有停留過。在這個因緣中,我們所執著的這個生命,是我們潛意識當中這一分非常小的“我”,把真正的“大我”給忘失掉了,所以才造就了我們種種的現象。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你的生命,每天在變化,每年在變化,很明顯,實際上每時每刻的念頭都在變化。《金剛經》上告訴我們,“三心不可得”。“過去心”已經是過去了,過去的沒辦法得到,沒有得到就意味著已經失去了;“未來心”不可得,因為未來還沒有到,種種的希求得或者說想要得,都是一個妄念;“現在心”不可得,你說“現在,這一剎那過去了,你又說現在,又過去了,沒有得到。是無量的剎那組成了我們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剎那剎那不住,所以《金剛經》上才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永恆的生命

萬事萬物的真身,佛門裡叫“法身”,在哲學裡面叫“宇宙萬有的本體”。這個“本體”是什麼呢?是宇宙的核心。核心,物質上講是“原點”,心地上講是人心當中最精華的那一部分,過去老祖宗教我們“本性本善”,最美的是你的“本性本善”,在佛門裡稱為“佛性”,這個生命才是真正的自己,這個生命才是永恆不變的。我們所執著的這個生命,是現前我們眾生妄想、分別、執著的業力所感應的、和這段生活頻率相應,和合而成的,並不是真實的生命。

  眾生無邊誓願度

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心量打不開,是世出世間法不能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世間做事業也是如此,心量小怎麼能把事情做大?尤其我們修行中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無量無邊的眾生你都願意去幫助他、教化他,你還會跟眾生生煩惱嗎?

  修行的過程

我們修行的過程,就是和自己的煩惱業障作斗爭的過程。佛告訴我們,你本來具足佛性,為什麼現在沒有成佛,變成凡夫了?就是你的妄念業障太重了。修行就是一個克服自己的過程!我們要不把這個事情認識清楚,難免會進進退退,進得少而退得多。

  不要輕視念佛堂

不要輕視念佛堂,念佛堂的功德很大,念佛人的功德也很大。真正和佛菩薩的威神慈悲感應道交了,這真的是救苦救難,廣利眾生!所以我們無論在家也好,在佛堂也好,有時間就要念佛。不為自己念,為一切眾生念。有物質能力的就去幫幫他們,然後好好地念佛、好好地誦經給他們做回向,用這樣的方式來幫助他們,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靈性,讓自己參透了人生的意境,這是一舉多得的事情。

  舉頭三尺有神明

我們一定要正確地認識到,“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不要以為我做了事情沒人表揚我,沒人贊歎我。別人沒有表揚、贊歎不重要,佛菩薩都知道。過去老祖宗常講,“舉頭三尺有神明”,天地鬼神都知道,不是沒人知道,這叫陰德。

  為眾生服務

我們到這個世間來,都應該有使命,都應該有責任感。今生有幸遇到佛法,老實念佛,念佛成佛,來生不再輪回了。但是現在這個身體還在這個世間,干什麼呢?為眾生服務,幫助一切眾生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實現人生的意義,這樣的人生才沒有空過!

  依教奉行就是報佛恩

佛菩薩如此的無私,我們感恩佛菩薩最好的辦法,就是依教奉行。你這生當中擺脫了痛苦,擺脫了折磨,擺脫了種種的障礙,也成佛成菩薩了,回歸到你本來的面目了,這是對佛菩薩最好的報答。所以普賢菩薩告訴我們:“諸供養中,法供養為最。”我們供養佛菩薩,最重要的供養就是依教奉行。

  佛法是真實的

佛以圓滿的理論教導我們,告訴我們這些方法,我們不能相信,反而懷疑!勸我們,我們也不聽,因為看不到,種種的疑惑解不了。那怎麼辦呢?彌陀大願菩薩就來給大家做試驗了,告訴你真的行!所以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佛法理論,成就了今天“念佛成佛”的成果;同時彌陀大願菩薩也為佛法做了證明,佛法也為彌陀大願菩薩做了鑒證。這是諸佛如來對一切眾生的大慈大悲,以此來為大家表明:佛法是真實的,是能夠得到圓滿受用的!

  懷疑是往生的障礙

  我們在修學的過程中,信心總是不能堅定,常常起疑心。身體一不舒服了就懷疑佛不靈了,或者遇到障礙、不順的事情,就感覺佛沒有保佑我。總是有疑惑,總是有猜疑。佛說,“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懷疑,對菩薩來講都是障礙,更何況我們凡夫呢?

  人總有一死

  人都有死的那一天,無論你現在多麼風光、多麼富貴,活得多麼長壽,總有死的那一天。當你躺在病床上的時候,你才發現,過去的風光、名利財富,對現在的你來說還有意義嗎?這痛苦的受用才是你現在要承擔的。在這個時候你就會回光返照:“你看這個念佛人的一生雖然很平凡、很平淡,但是人家是帶著微笑圓滿地成就了;我這一生雖然很風光,但現在讓病痛折磨得這麼痛苦。哪一個得到真實的受用、真實的利益了呢?”

  信願的力量

信心圓滿了,你才能有大的願力,念佛成佛。大信心、大願心都發出來了,你這個心叫真心!用真心念起佛來那真的是铿锵有力,真的是字字攝心,句句都能夠投入,真正地像古人所講的,一句佛號投入你的妄心之中,妄心也不得不佛!妄心沒了,佛來了,可見信願的力量有多麼強大。

  要相信自己

你要信佛菩薩的大願,能夠幫助一切眾生成就無上的菩提。還有一個主要的,你要信自己本來具足佛性,你應該能夠圓滿成就。為什麼?因為佛告訴你了,你本來是佛,你本來具足圓滿的佛性,你的真心本性本來像佛一樣,這是信自己!

  佛法是智慧的教育

  學佛就好像生活一樣,是個漫長的過程。你一念覺悟,你的生活就是佛法;你一念迷了,你學佛也變成了凡夫的生活。有了智慧你的生活就是佛法,沒有智慧你做事也做不成,佛法是智慧的教育,智慧就是佛法。

  修行要有個過程

佛法像大海一樣,你有什麼樣的願心,有什麼樣的想法,將來成就的果實和你的心想是成正比的。你明白了以後心就會開明,你一心地想成佛成菩薩,就按照你的方法去做去修就行了;有人想修福修慧,你去修就行了;有的人想來感受一下這個氣氛,沒有影響道場的正常秩序,那在這裡感受就好了。有可能他今天不學佛,只是感覺好,明天他就想修福報、修智慧了;福報、智慧修到一定程度,就感覺這些沒意思了,還是成佛去吧,又提升要成佛去了。所以每個人的修行都是要有個過程的。

  本來的自己

我們這個生命在整個宇宙當中非常渺小,只是一個小的生命體,非常弱小,如果幾分鐘不給氧氣,你這個生命就沒了,三天沒有飲食沒有睡眠,人就不行了。這是普通人。我們這個身體的生命非常脆弱,佛告訴我們,這個脆弱的生命不是真實的,是一個假象!我們本來的生命應該像諸佛如來一樣“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那才是真的自己。

  心量小不成大事

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心量打不開,是世出世間法不能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世間做事業也是如此,心量小怎麼能把事情做大?尤其我們修行中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無量無邊的眾生你都願意去幫助他、教化他,你還會跟眾生生煩惱嗎?

  因果輪回

人這一生中的幾十年,只不過是這個頻率和地球相應而已。如果我們這一生修得很好,做的善事很多,自自然然所感應的,來生的生活環境就會很美好、很殊勝。為什麼呢?佛菩薩告訴我們:“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也是萬法當中的一法,因果是一種現象,就像剛剛所講的,轉變不空:“因”種下去了,就會在條件具足之下變成“果”,這個“果”又會變成未來的“因”,循環不斷。

  常生歡喜心

我們學佛一定要落在實處,要把我們的心情、心態調整過來。以前愛生煩惱,現在要把這個煩惱放下;以前有很多的心結解不開,現在學佛了,應該像佛菩薩講的“常生歡喜心”,這就會影響到你生活的環境、生活的氛圍。

  徹底覺悟,回歸家園

在我們修行的路上,很多磨難是我們不明理造成的。一定要把這些障礙、心結都疏通了,真正徹底覺悟了,我們這一生才是名副其實的“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真正明了,真正找到方向了,最後我們老實念佛,回到我們清淨圓滿的家園,回歸到我們心性本具的極樂世界。

  感恩一切

沒有生活的辛苦磨難,我們就不會有人生無常的感悟,所以佛菩薩要我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感恩困難,感恩磨難,感恩一切讓我們不如意的事情,這才能讓我們更加堅定信念;同時要感恩那些善緣,感恩幫助我們的人、成就我們的人,是這些善緣讓我們從種種艱難困苦中走出來。

  什麼是度化眾生

  佛講“度化眾生”,“度”就是把道理給你講清楚了,把事情給弄明白了,好像用船把你給接引過來,但最主要的是你有沒有“化”!“化”就是變化,你的思想有沒有變化?你的身體輕松了沒有?佛說你本來具足慈悲心,你的慈悲心可以滋養這個身體,即使你身體有病,你的慈悲心發出來了,就可以把病毒給融化掉,可以把這個病毒的分子給分解掉,分解了以後你的身體就健康了,所以你的慈悲心提升了,你的病就沒有了。這就是你的“化”,氣質變化了,身體變化了,精神面貌也變化了。

  世間苦難多

釋迦佛在世間種種的示現,就是讓我們覺悟:你現在富貴固然很好,但是沒有長久的,即使你的富貴可以長久,你的身體也不能長久,活一百歲算長命,總有一天還會死。這個死多痛苦啊!自己痛苦,你的親人也痛苦。親人不捨得讓你走,你也不捨得他們,再怎麼依依不捨也避免不了總有一天會分開的,所以人世間的苦難多,種種不如意、痛苦的事情多。你歡喜的人要分開了,不如意,很痛苦;你不歡喜的人天天遇到,也很痛苦。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看明這個事實真相,所以釋迦佛選擇了修道。

  修行是依教奉行的過程

每一個人在修行中,都會經歷這麼一個過程:開始的時候反對,因為從來沒有接觸過,忽然有人說讓你學佛,你就會有一種排斥的心理——這是眾生妄念當中本能的反應,感覺這個東西不能學,或是有種種的成見。但是接觸久了,感覺對家庭有好處,對自己的心情各個方面都有好的改善,就開始想學了,也不排斥了。在這種情況下初入佛門,叫“迷信”,就是迷迷瞪瞪的還不知道學佛到底是什麼。等真正明了了,真正把這個事情搞清楚了,才能叫“正信”;能夠依教奉行去落實了,這才叫“真信”。真信,在佛教中有個標准,在大乘教裡面叫“十信位菩薩”,從初信、二信、三信到十信。那“初信位”要做到什麼程度?不再執著這個身體是自己的了,“見思煩惱”中的“身見”破了。這些對我們來講還差得太遠了,我們要逐漸地往上進步。首先我們要堅定信心的是——人沒有生死,不會死,生死是個假象。你要信!這個是基礎。

  有恭敬才得真受用

為什麼現在的人在這麼方便的環境下不能成就,或者得不到受用呢?我們的恭敬心比不上古人!在過去,得到一本經書視若至寶,稱為“法寶”,就像“三皈依”裡面講的“寧捨生命,不捨皈依”,看待法寶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恭敬心在!祖師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們現在沒有得到利益,最主要的是失去了恭敬心。佛經所在之處就是如來的化身、佛菩薩所在之處,諸天善神都擁護恭敬,所以一定要有一顆恭敬的心,我們才能夠得到真實的受用。

  地獄是自己造的

佛法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驗證。同一個真心,佛菩薩是正確地使用這個真心,他們生活在這個世界,就是生活在華藏世界。我們凡人有了妄想,有了煩惱,有了種種的障礙,把我們的真心給框起來了,這一層那一層地包裹得非常嚴。包得最嚴的,果報就是墮阿鼻地獄,因為自己把自己包得一個人也容不下了。佛說了,因為你的心性是圓滿的,將來變現出來的地獄也是廣大的,是自己的心性變現出來的。哪一天你明白了,原來地獄是自己造的!不造這個地獄了,不想這個問題了,不再執著了,地獄就沒了。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佛門裡面講,“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怕種惡因,知道現在種了惡因,將來肯定會有惡果,不知道哪一天哪一世這個惡果肯定要來的。這一世有了不好的業報,不好的境界,或者環境很惡劣讓自己很痛苦了,菩薩是很坦然很平靜地去面對的。為什麼?他明白那是過去種的不善因現在結果了,所以現在有這些狀況。眾生不知道不明白,亂作亂毀,等到有痛苦了,就怨天尤人。那是自己找來的嘛,佛陀已經把這個生命的真谛講出來了。

  在無常中歷練心境

你所知道的這個世界,你所認識所擁有的這個生命,佛說,剎那不住,不是真的。每一天不是真的,每一時不是真的,每一秒都在變化。你現在沒有找到真的,佛告訴你有個真常不變的東西,你為什麼不去學呢?為什麼不去尋找這個永恆呢?這個是真理啊!為什麼要在虛妄裡空受、白受、冤枉受這些痛苦呢?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後,該誦經就誦經,該念佛就念佛,該打佛七就打佛七,這是做我們日常的功夫。功夫做完了,該工作就工作,該做飯就做飯,該干活就干活,在日常生活當中歷煉自己的心態,歷煉自己的心境。在佛堂裡面是學習,是學生;到了工作崗位是練習,去磨煉去實習。這才是“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不壞世間法”。

  堅定信願,超越輪回

我們學佛要有堅定的信願,這一生才能夠有成績。要對佛有信心,佛很肯定地告訴我們,假使三千大千世界全是大火,只要有堅定的信願,都能超越過去。這是佛給予多大的肯定、多大的信念啊!你們讀《無量壽經》那麼多天了,有沒有想到,在諸苦中只要我們不退心,即使三千大千世界都著起火來了,佛都會接引我們!你的信念有沒有到這個程度?這就是考驗你的定力,考驗你的信願。明白了這個道理,現前的這些小的困難就都解決了。

  願心永不退

佛告訴我們:“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受了一點兒苦你退了沒有?有一點不舒服,有一點煩惱是不是就把自己打敗了?是不是已經打退堂鼓了?還沒有在“諸苦”中呢,自己就敗了?六道輪回難出就是這個道理。為什麼出不去啊?種種的關口難突破!要想進步,就要把煩惱去除掉,把自己的業力減少。減少業力比割肉還痛苦。因為在無量劫中我們已經養成這個習慣了,已經把這些妄念當成“至親摯友”了,有的人甚至為了一個妄念跟人拼命!割肉感覺到很痛苦,但是你讓他不如意了,他能跟你拼命,業力大於命!可見對於他來說命不重要,重要的是讓他如意。如意是什麼?如意是煩惱,是自己的妄念把自己牽走了。所以說斷這個妄念比割你的肉還痛苦,佛法講“循序漸進”,就是這個道理。

  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

我們在世間完成自己的義務和責任,把該做的事情做好了,百年之後被佛接引到極樂世界,是多麼有意義的事情!就像《無量壽經》上講的,有多少眾生想遇到這個法門,想遇到佛法,遇不到。佛說“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現在我們遇到了,是我們過去生中已經在佛門裡面廣植善根,修積到無量無邊的功德智慧,這生當中即將要圓滿,才能夠聽聞,才能夠信受,才能夠依教奉行,得到成就。佛告訴我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福德因緣是我們過去生中種的,這一生只是把它點燃了,所以要繼續往前修,繼續增加,把我們的福慧給激發、引導出來。

  何去何從

  我們不明了,無量劫中自己把自己給騙了,過了幾年舒適的日子就感覺到很幸福、很滿足。其實一生當中痛苦的日子還是蠻多的,痛苦的事情還是挺復雜的,在沒有遇到佛法、沒有了解生命真谛之前,我們是沒有辦法化解的,不想受也要受,因為這個因緣已經感應到這個環境了,沒有辦法。遇到佛法了,就要解決這個根本的問題,什麼問題?我們何去何從的問題!怎樣找到我們生命真正的意義所在,找到我們真正的生命!這才是正確的。

  妄識剎那不住

  你的生活境界不是天天都一樣的,幾十年來你每天的境界都不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業力是剎那生滅的,你生活的境界也是剎那不住剎那生滅的,你所感受到的只是一個相續相而已。相續存在的東西是不真實的,昨天過去了,今天又開始了,感覺與昨天沒什麼區別,其實已經有十萬八千裡的區別了,只是我們自己不知道而已。這一念過去,下一念產生,下一念永遠不是這一念,這一念也永遠不是下一念,剎那不住。不住的是什麼?是我們的妄識,像煙火一樣不停地爆出來,爆出來就滅了,滅了又爆出來,相續不斷,看上去很像,其實只是相似。

  同體大悲,無緣大慈

佛說“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宇宙的虛空當中一切的生命和自己是同體的,同體了有什麼對立有什麼矛盾呢?你的身體如果有對立有矛盾,你還能活嗎?活不了的。在佛的世界裡,永遠沒有矛盾沒有對立的,是一體的。不僅僅是佛教裡的宗派法門是一體的,一切眾生和自己都是一體的。整個虛空法界是同一個生命體,任何一個宗教、任何一個宗派都沒有離開過虛空法界,他們同樣是和自己一體的,這才是佛講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無緣大慈”,沒有條件地去付出,去幫助一切眾生,這是佛的本懷啊!

  不學造業的“佛法”

沒學佛的人,堅固執著煩惱,堅固情執是非;學佛了,用這個法門批評那個法門,去攻擊另外一個宗派,搞這些分別執著,照樣出不了輪回,照樣在造業。不是你學佛了就有無量的功德,你沒有學對,你學的是世間法,是造業的“佛法”。你拿著佛法去造業,不是在積功累德。原因是什麼?沒人教你怎麼樣去積功累德,怎麼樣去贊歎佛法、弘揚佛法。

  心淨則佛土淨

佛法常講“心淨則佛土淨”。你心淨了任何一個道場都是清淨的;你心不清淨,即使到了極樂世界也跟娑婆世界一樣不清淨,到處是煩惱。因為你的心裡有煩惱就去不了極樂世界,心淨則佛土淨啊!你的心安了,這個世界就風和日麗了;你的心不安,看這個世界就是亂糟糟的;你的心平和了,這個世界就都平和了。所以我們自身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

  不要裝別人的“垃圾”

我們要好好地學下去,找一個法門,找一部經,學上三年五載,能辨別善惡是非了,這個時候你才有能力去其他地方參學,跑山跑廟跑道場。你現在沒這個能力,沒能力那不叫參學,叫撿垃圾!到一個地方撿一堆“垃圾”,還沒來得及消化,到另一個地方又撿一堆“垃圾”,自己心裡全裝著別人的“垃圾”,其實都是自已內心的煩惱,你說你怎麼能見到佛?反而還說世間沒有佛,沒有佛法。對你來說是沒有佛,為什麼?你的心和佛法不相應。沒人教你也不能怪你,沒有師父教你,你沒有拜到師父,是你自己把自己送入誤區了。不是外面的社會讓你失去信心了,是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是佛法,怎麼學習佛法造成的。

  三心不可得

我們的生命,每天在變化,每年在變化,實際上每時每刻的念頭都在變化。《金剛經》上告訴我們,“三心不可得”。“過去心”已經是過去了,過去的沒辦法得到,沒有得到就意味著已經失去了;“未來心”不可得,因為未來還沒有到,種種的希求得或者說想要得,都是一個妄念;“現在心”不可得,你說“現在,這一剎那過去了,你又說現在,又過去了,沒有得到。是無量的剎那組成了我們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剎那剎那不住,所以《金剛經》上才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眾生本具五眼圓明

  諸佛如來神通自在,五眼圓明,他能夠聽到眾生聽不到的聲音,看到眾生看不到的事情,知道一切眾生的心想心念,有如此的智慧、如此的能力。這個智慧和能力,每一個眾生都想得到,都應該得到。那為什麼得不到呢?佛告訴我們,你本來具足,但因你的妄念太多,把你本有的本能智慧給障礙住了。學佛修行只是把我們的障礙去除掉而已,恢復我們本來的面目。佛知佛見,就是覺悟的知見、覺悟的想法、覺悟的看法。

  去掉心的浮躁,就是佛法

有人剛入佛門,這個也想學,那個也想看,到處亂跑,跑了一年半載,自己的信心失掉了,把自己剛學佛時發的心全打亂了。原因是什麼?他僅僅看到外面的現象,沒有深入到佛法裡面去,所以看這個有缺陷,看那個有不足,離開這裡到另一個地方,又看到有問題。這樣不僅沒有真正地明白佛法,反而懷疑佛在哪裡,不信佛了。看到全是不好的現象,或者看到都是負面的東西,這不是外面的現象干擾了你,而是你走錯路了。佛告訴你,心定,去掉這些浮躁的,這就是佛法。你和佛法所教相違背了,你怎麼能看到佛法呢?你看不到是正常的,因為你和佛不相應嘛!

  人生酬業

  佛常告訴我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就是無論多長時間,一百年、一千年甚至一萬年、無量劫,你所造的業力不會消滅的,等這個因緣聚會了,果報還得自己承當!這樣我們就知道了,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有業報的。我們起的善念存到意識裡面,將來因緣條件具備了,就會有善的果報;動一個嗔恨的惡念,將來因緣聚會了,就會結惡的果報。所以我們生生世世在六道裡輪回,干什麼?佛感歎地說,人生酬業。你過去作的善多,這生的福報就大,順利的事情就多;過去不善的因造得多,這一生就苦難多、智慧少,都是由自己造作的,命運就是這樣形成的。

  心物不二

要想改變外面的世界,根源在於人和人之間的真心。你的心變善了,這個世界隨著你的心就美好起來了。這並不是“唯心主義”,也不是“唯物主義”,佛法裡沒有對立,有對立了就不是佛法。物質沒有離開心,心也沒有離開物質。因為有了心,才識別出物質;因為有了物質,才能體現出心的存在。所以心就是物,物就是心,心物不二,這才是佛門裡的道理。

  外相是一面鏡子

外面的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一面鏡子,如果你想讓外面的人對你好,對你有恭敬心,你就要先對外面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有一顆愛心,所得到的反應自然是大家都會關愛你,尊敬你。因為外面的世界和自己息息相關,你用什麼樣的心態,就會感應出什麼樣的環境來讓你受用。

  量大福大

古人講“量大福大”,我們現在沒有那麼高的智慧和能力,是因為我們的心被煩惱給困惑住了;佛的心量能包虛空,“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以佛的智慧高,福報大。我們眾生修行、學習,先要把心量擴大,想到自己也要想到周邊的人,想到社會一切眾生。古人也講“凡是人,皆須愛”,你的仁愛之心起來了,你就會得到快樂,得到歡喜,這個快樂和歡喜就會滋養你的身心。

  閻浮提眾生,性識難定

  佛菩薩每時每刻都在我們身邊,百千萬億化身!地球上有多少人呢?幾十億而已,佛菩薩百千萬億化身,一個眾生可以有幾尊菩薩來你身邊,教化你、幫助你,關鍵是你不認識、不覺悟、不明了啊!佛才感歎地說:“閻浮提眾生,性識難定。”剎那之間變化多端,心一會兒清淨,一會兒煩惱,又猜測多疑,把自己的聖道給障礙住了,還怪別人傷害了你,還怪佛菩薩沒有來救你,你說佛菩薩多冤枉!你自己這麼苦惱,自己也很冤枉!

  一切眾生都是善知識

  有人常常感歎末法時期,沒有明師,沒有善知識。如果這些道理明白了,你就是明師,你就是善知識。你自己做自己的善知識,自己做自己的明師。如果你有恭敬心,哪一個不是善知識呢?哪一個不是明師呢?山河大地也是善知識。大地每天承載著你,你每天在這片大地上生活,每天種種的運動,大地不是善知識嗎?沒有大地,哪有你這樣自由自在的活動呢?一切眾生都是我們學習的對象,都是我們的善知識!如果不明白,即使釋迦佛在面前,你也感覺沒有善知識。這才知道,在菩提道上我們的知見太重要了!一生苦修到最後卻沒有正確的知見,沒有結果,還埋怨佛菩薩說法不靈,佛法沒有救你。佛菩薩冤枉,你也冤枉受苦了!

  幻相來了如如不動

  在平時修行當中,尤其在我們特別用功靜修的時候,一定要銘記一點:魔來了,我們也歡歡喜喜的,不要去理他,照樣念我們的佛,如如不動;即使阿彌陀佛來了,也不要理他,依舊如如不動地完成我們自己的功課,完成我們自己所要做的事情。這種現象的產生,原因在哪裡呢?我們的八識田好比一所房子,好久沒有清潔打掃了,是亂七八糟的,裡面善的種子也有,惡的種子也有,佛的種子也有。當我們的心靜下來要精進的時候,等於要打掃這所房子,就會塵土飛揚,污垢在空中飄來飄去的。其中善的種子變成善的現象,惡的種子變成惡的現象,佛的種子變成佛的現象,這些現象都是我們八識田中的種子造成的。所以遇到魔也好,遇到佛也好,不要恐懼也不要歡喜,不用理會,一心修下去,一心念下去,就對了。

  生龜脫殼

  佛告訴我們臨終四大分解時,如生龜脫殼,什麼意思?就好比是一個活生生的烏龜,在生命力很強盛的時候,把它的外殼一點一點地硬給掰下來,可想而知,這龜有多麼痛苦!可以觀察一下,平常人有幾個去世時是笑著走的?有幾個是很自在地走的?都是百般痛苦地走掉的。唯有大善或是大修行之人,走時是安詳自在的。有的人可能一生都沒有遇到佛法,也許是因緣沒有到,但是他的心非常善良厚道,有捨己為人的精神,這樣的老人不僅長壽,而且去世的時候少病少苦,甚至有些老人還告訴說:“有人敲鑼打鼓抬著轎子來接我。”這是生天了,沒有痛苦。那些作奸犯科的大惡人,沒有一個臨終時,說人家抬著轎子來接走了,都是恐怖驚懼,痛苦不安,讓自己的生命在恐懼焦慮中走掉了。

  平時散亂往生難

  我們修行往往時勤時惰,有時念念佛,也經常偷偷懶,以為總有一天佛會來接的,佛發願說“一切眾生念我名號,臨命終時就能接引到極樂世界”,但是關鍵還有一個條件,叫做“心不顛倒”。你如果沒有功夫,平時的心都那麼散亂、妄想紛飛,到臨命終四大分解時,心就亂了,牽掛著財產怎麼分配,還有最親愛的人該怎麼生活?牽腸掛肚的,你能不顛倒嗎!

  大心一發,道業堪成

  佛法無邊,學無止境。我們為什麼學佛?為要成佛而學佛!消災免難那都是小事情。不能得少為足,要發廣大菩提心。祖師常講,“大心一發,道業堪成”。什麼時候你圓滿無上菩提了,像《無量壽經》上所說的,應化到他方世界,廣度一切眾生。成佛成菩薩不在於你現在是什麼身份,是高官厚祿還是平民百姓,是在家的還是出家的,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發菩提心,有沒有發為一切眾生服務的心!要能如此,諸佛護念,一切龍天善神都擁護。

  真信切願力行

  念佛要真念,不是把念佛當借口。如果沒有信心,飄忽不定,口念彌陀還種種的分別計較,你能成就嗎?情識不破,障礙未了!這就是祖師常講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不是你念念佛就成就了,念佛只是一個方法,關鍵是要真信切願力行。真信,徹底相信,相信極樂世界,相信阿彌陀佛,相信我們清淨自性本來如佛。切願,是發起大誓願,一定能夠恢復我們本來的面目,真正願意往生到清淨真心本具的極樂世界,這是圓滿的真信切願。然後是“行”。這才是我們的下手處, “四土三輩九品”不是追求得來的,而是自己有沒有去用功。你功夫到什麼程度,就感應什麼樣的國土。什麼是功夫?隨時隨地就可以把心靜下來念佛的能力就是功夫。

  什麼是真正的超度

  給冤親債主超度,給這些可憐的無祀孤魂超度,這是我們應該做的,這是廣發菩提心,是佛門慈悲的表現。但是必須認真地修行,廣做善事,提升我們本具的智慧,才能真正地超度他們。我們在迷信的狀態下,說把他們超度走了,那是自欺欺人。鬼神還笑話你呢,動不動還要找你的小麻煩,到那時候你就吃不消了。

  自覺覺他報佛恩

  我們身為佛子受用到覺悟自在,就應該自覺覺他、弘揚佛法以報佛恩。佛心圓滿,眾生感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如果自己沒有誠敬之心,即使佛菩薩在我們面前,我們也是如聾如盲,根本聽不到看不到的。有了恭敬心,得到加持力,我們學佛得到自在解脫,可是還有很多眾生,往昔沒有跟佛結緣,沒有在佛門裡種善根福德。所以他沒有辦法來聽聞佛法,沒有辦法擺脫自己的煩惱障難,我們就有責任和使命,為他們廣種佛種、廣結佛緣。即使今生他反對、對佛有偏見,我們在他的八識田中已經種下了佛種。哪一生哪一世,佛緣的力量起現形,他也會像我們現在一樣,來拜佛,來修行,來學習了。

  恭敬三寶

  在佛教中,稱“佛、法、僧”為三寶,這是住世三寶;還有一層是指覺、正、淨,稱作自性三寶。三寶是我們學習佛法、認識佛法、了解佛法的一個載體,如果沒有這種現相,如果沒有佛法僧三寶的代代承傳,我們今天還能得到佛法的受用嗎?我們今天還能聽到佛菩薩的教導嗎?那後世子輩如果得不到圓滿的承傳,我們又怎麼對得起佛菩薩的教誨?怎麼對得起歷代傳法的祖師大德?怎麼對得起後代末世的一切眾生?所以寺院庵堂、出家法師,乃至於佛像、經書,都像佛菩薩一樣,有無量的功德,值得我們無比地尊敬。

  因緣聚合的妄相

  我們這個小生命在種種的境界裡,堅固的分別、堅固的執著“這個就是我的、這個就是真的”,可是想一下,哪一個是你的?哪一個是真的?一天一天過去了,時間你沒有得到,空間也沒有得到。既然一切萬物都沒有離開時間和空間,那裡面的東西你得到了嗎?你擁有了嗎?沒有啊!即使家財萬貫,那也只是你的妄念、因緣聚合的妄相而已!你真的得到了嗎?真的受用到了嗎?是眾生、有緣的人共同擁有,這才是真的。

  一舉一動皆是佛法

  佛法如如,廣大無邊,一切都是讓我們破除妄想,破除妄相,破除一切煩惱障礙。大乘般若並不是讓我們空寂一切,無所有的一種斷滅空,而是無上的智慧,讓我們在人生的種種現象中體悟出清淨自性的妙用。覺悟了,一舉一動皆是佛法;不覺悟,你就生活在煩惱憂慮的世界裡,人和人之間感情再深,總有一天會分離的。死的人痛苦萬分,活著的人也痛不欲生,這是我們不覺悟,不知道真心本性,本來不死啊!本來不生,何來的滅呢?四大和合的這個身體只是我們暫用的工具,是眾生種種妄動情識的轉變和業因果報聚集而產生的一種幻相而已!

  火焰化紅蓮

  這個世界是我們自己選擇的,這個世界是我們自己的心念和業力變現的,唯有徹底覺悟,才不會被種種的障難、種種的不如意傷惱了自己的心,苦難過去是甘甜,是光明的。只有在種種生活境界當中磨煉出來的,才是真的。所謂火焰化紅蓮,這個紅蓮是真的,它會讓我們提煉出真知真見,提煉出我們自己的智慧。關鍵是在種種境界中我們覺悟了沒有?覺悟了,法法平等,穿衣吃飯都是佛法,掃地擦桌子也沒有離開心性的起用。那我們從何覺悟、從何修起呢?借假修真,這就需要佛菩薩的教導,需要佛法的滋潤。

  命運是自己主宰的

“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不離世間覺。”家庭和睦、事業順利、社會安定,這是學佛的基礎。我們學佛,首先自己身心和諧,自己身體健康了,心靈淨化了,家庭和順了,這是最基礎的,我們每一位佛弟子都應該要做到,然後再不斷地往上提升。我們一定要明了,只有我們自己想回家,什麼時候願意去,你就能去了。這個主動權不在外面,不在別人控制,你的命運是你自己主宰的,你想什麼時候成佛,也是你自己主宰的,佛菩薩是給我們作一個增上緣而已。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我們要明了,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一定要在現實生活中敦倫盡分,這是祖師教我們的,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各自堅守好自己的工作崗位。我們既然生死輪回到今天,既然到這個世間來了,就有義務對周邊的人負責任,對自己的家人負責任,對一切眾生負責任,在現實生活中親證菩提大道。佛法在世間,我們一定要在世間親證佛法。尤其是在家居士,要敦倫盡分、閒邪存誠、老實念佛,也一定能成就的。

  任何一法,徹法底源

在圓滿的大覺中,無一法不圓滿,念佛照樣可以見到本來,念佛照樣可以明心見性。任何一法,徹法底源,都能圓滿見到你本來的面目,關鍵是你肯不肯做,能不能做!這能不能做,就是你自己的種種障礙能不能克服。克服了以後才明了,原來我們每天每時都生活在佛光普照的日子,剎那沒有離開過佛菩薩的懷抱!

  佛法落到究竟處

古人常講,“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對凡夫而言,這已經是相當覺悟的境界了;但是對聖人而言,這只是一種覺悟的小“相”而已!佛告訴我們,眾生本來具足圓滿的佛性。那現在為什麼迷了?為什麼受苦難呢?為什麼要生死輪回?是自己迷惑,自己不覺悟!大乘教中是不講情面,毫不客氣,直指真心,讓人回歸清淨圓滿的自性,成就無上菩提。大乘佛法讓我們明了自己,明了一切,讓我們做真正的“真人”,告訴我們從體起用。體,就是我們真如自性;用,就是我們的言語動作,所表現出的一切“相”,這才是佛法落到究竟處。

  放下妄想分別,成就般若智慧

  無始劫以來的無明妄想,把我們真心本具的光明智慧給障礙住了,所以才有種種現象,才有六道輪轉。佛法是讓我們自己覺悟,自己成就。佛講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非是讓我們“回家”而已。念佛只是個“法”,只是個方法,無過於讓我們洗除塵垢,讓我們放下妄想分別,成就自己本具的般若智慧。關鍵是你能不能將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能不能成就念佛三昧。

  無明妄想是輪回的根源

  我們現在的種種痛苦、煩惱,都是我們的妄想、執著在作祟。佛告訴我們,我們受用了這些苦難是冤枉的,不應該受,我們應該是快樂的,我們心性應該是光明自在的。現在有種種災難、種種障礙,不是別人把你束縛住了,是自己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妄動產生了種種妄相,這些妄相當中,有你喜歡的,是過去生中的善緣和你感應道交;有你不喜歡的,是過去生中的惡緣,你就起了憎恨之心。這些種種現象,才造成我們如此輪回,苦不堪言!

  是非對錯前,守好身口意

  佛法是修自己不是修別人,關鍵是你在佛門裡有沒有受益,你的修行有沒有進步?而不是看別人有多少過錯,有多少罪過。尤其是在這個時代,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別人的是非對錯那是別人的事,你守好自己的身口意比什麼都重要。

  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佛說閻浮提眾生是很難度化的,為什麼?性識不定!有人剛在佛門做了點兒事情,就喜歡指手畫腳,把自己給耽誤了還誤導眾生,這是要承擔因果責任的。要知道,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是非出自是非人之口。我們學的是佛法,而不是信的某一個人,你聽了幾句讒言,以後就不信佛了或者信心動搖了,那是你自己的事情,跟任何人都沒有關系,跟佛菩薩也沒有關系。

  布施歡喜心,維持共修緣

  大家聚在一起共修,都有煩惱習氣,都還在進步中。今天是這樣的,明天可能會進步一點兒;今年是這樣,明年可能會進步一點兒;明年後年不斷地進步,總有一天會成就的。關鍵是我們有沒有福報、有沒有能力維持這個善緣!這在於我們自身的心量。一個團體,外面的力量是永遠摧不毀、永遠破不了的,誰能破?自己能破。是自己的煩惱習氣在破,自己生煩惱影響了磁場,影響了大眾的清淨修行。所以我們每一個人應該把自己的歡喜布施出來,把自己的真摯展示出來,把自己的誠心和盤托出來。

  平時有功夫,臨終才有把握

  不要隨便地以為阿彌陀佛就是救命稻草了,感覺臨終時我念念佛就能往生了,關鍵是到那個時候你有沒有能力去念佛?業障現前的時候你能不能對治?平時你就沒有這樣的功夫,臨終時病痛現前,你該對佛號起煩惱了,到那時候誰也救不了你!

  現前的念頭決定你到哪一道

  我們淨土宗,是以一句佛號來將自己的亂心制服,看著你的念頭跑到哪一道裡去——不是你這個身體沒有以後才跑到哪一道去,你現前的念頭就已經決定你到哪一道了。是觀這個心,把這個心念融化了,六道就沒有了,就超越了。如果沒有明了這個道理,修了一輩子到頭來難免空過。

  學佛修行的目的

  對宇宙的認識,佛教是圓融的,沒有偏執的,是讓你從根本上入手來認識這個宇宙真相。我們學佛修行的目的,是要了解宇宙人生,也是要了解自己。這是最根本的出發點,也是最終的方向和目標。我們如果偏離了方向,是我們自己迷惑,是自己吃虧了,在這個迂回裡走不出去。我們一定要清楚地認識自己,人生如何修行?多問一下自己將來會如何,像參加考試一樣的,自己去填寫答案。

  突破煩惱障礙

  你煩惱了,別人障礙你了,這不是別人的問題,是自己的業障現前,你不把這關突破,不管在哪裡,照樣生煩惱!這個讓你煩惱的人離開了,再來另一個人你還要生煩惱。外面的對境是假相,煩惱是你內心裡面的真感受,你把煩惱帶在身上,總會爆發的。怎麼辦?大而化之。化掉之後就歡喜了。然後為佛菩薩做事情,為眾生做事情,報佛恩。

  放大心量 確定目標

  我們的心量一定要放大,因為我們接觸的人來自於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方式,聚在一起難免會有隔閡,這個時候我們要互相包容、互相寬容。大家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聚在一起,都要和藹可親、和顏悅色地相處,我們都要學習菩薩的慈悲,而不是像羅剎一樣的。日常生活當中難免有磕磕碰碰的,隨時將自己的心態調整好,學會處事待人,無論對什麼人都能一律地平等對待。把我們的目標確定好——我們是來學道的,是為了成佛的,煩惱障礙都不是重要的。

  實相是法身,是佛性。

  實相是什麼?實相是法身,是佛性。到這個時候,你的境界就截然不同了,這就是祖師們常講的:此方即淨土,淨土即此方;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極樂世界從來沒離開過你,你也剎那沒有離開過極樂世界,你就生活在極樂世界,就生活在阿彌陀佛的懷抱裡。那為什麼感受不到呢?為什麼還要受痛苦呢?你自己把自己重重包圍住了,極樂世界就離你十萬億佛國土那麼遠了,就是十萬億佛國土那麼遠的煩惱把你嚴嚴包圍住了。真的將這些煩惱去除掉了,山河大地也是法王身,是如來真正的“身”。

  有對立,就有分別,就有矛盾,這是輪回的根

  我們現在生活在相對的世界裡,有“我”有“他”。有“他”和“我”,就有對立,就有分別,就有矛盾,這就是輪回的根,你沒有和宇宙融為一體。如果你真正地和虛空宇宙融為一體了,自然就沒有輪回了。輪回就好比迂回的道路一樣,開悟了以後這個路是平坦的,直的,四通八達的,就隨心自在了。現在我們是自己給自己挖了陷阱去跳,自己給自己找了條坑坑窪窪的小路去走,把自己給障礙住了。

  放大我們的心量

  眾生總是生活在自己的煩惱世界裡,總是在這個大夢裡不醒,這個大夢總是延續不斷,怎麼辦呢?只能夠慢慢地積功累德,慢慢地把自己的善根、福報培足了,智慧才能夠開顯出來。

所以能在佛門裡做事情應該是一種榮幸,要任勞任怨地去做,為誰做的?為佛菩薩,為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做的,不是為自己修福去做的。把所做的一切功德回向給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回向給佛菩薩的恩德,這樣我們的心量就大了。

  放下煩惱,恆生歡喜心

  一定牢牢地記住,任何事情讓你生煩惱了,你先不煩惱,先生歡喜,事後你再冷靜地想一想是誰出問題了,恆生歡喜心就對了。佛說要常生歡喜心,我們順境生歡喜心,逆境也生歡喜心,一切種種的順、逆境來了你都生歡喜心,這樣大家才能歡歡喜喜地奔上菩提大道。如果你就這麼小的一點兒心量,總是生煩惱,那怎麼能容忍眾生,容忍這個世界呢?口口聲聲地要普度眾生,要為一切眾生服務,自己的煩惱心降伏不了,那世界眾生來了,你豈不要氣死?

  放大心量

  修行過程中,如果自己的心量那麼小,怎麼能降伏無邊的煩惱習氣?只有降伏了自己的煩惱習氣,才談得上普度眾生,談得上去為佛法做表率。你的世界是你自己的心量變現的,你看別人不順眼,是你自己生煩惱了,自己心裡已經出問題了,不是外面讓你生煩惱的。

  感恩一切人

我們在修行的道路上,要感恩一切人。有人讓你生煩惱了,你要感恩他;有人罵你了,你要感恩他;有人批評你了,你要感恩他。為什麼?緣分難遇。你一生當中能遇到幾個人來批評你?能有幾個人來罵你啊?這個緣分都是難遭遇的,所以人家替你消業障了你應該高興才對啊!眾生不明白,還以為怎麼這人天天和我作對,天天給我找麻煩啊?給你找麻煩的人其實就是你最大的恩人!

  往生極樂要有信、願、行

  你不想輪回了,想到極樂世界去,想得到佛菩薩的果報,是自己的事情,這是一個必須要明確的目標。想去極樂世界就要有“願”,這個願力就是修行的過程。你發了大願是你“行”的前提,是一個堅固的支柱,有“願”才有“行”,沒有願力就談不上“行”。如果你不願意去,那你這個“行”自然就是散亂的。

  人我是非前,守好自己的身口意

  人家為佛門做一點貢獻,你嫉妒人家,人家不做你又嫌棄人家,這是不對的,你的思想有問題。人家做了你應該隨喜贊歎,人家在佛門裡面真修行,你應該恭恭敬敬的,這是“禮敬諸佛”。你看到別人為佛門做事,你生嫉妒心、生不歡喜這是不對的。在佛門當中一定要明了,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各人做事各人背負因果責任。佛門是修福修慧的地方,結果你背了因果自己還不知道,我們要把這個事情說明白。

  我們學佛的目的

  我們學佛是提升自己,而不是盲修瞎練去外面求。佛的種種修法、種種事情,是讓我們自修自悟、自己成就,佛只是給你做個引導,教你念佛將來你可以成佛,教你開智慧,將來你的智慧就圓滿了。

  法法平等,法法一如

  佛告訴我們,我們在生死輪回當中是冤枉受,因為你不覺悟才有種種的苦受。當你覺悟了,哪有一法不是佛法?哪有一方不是淨土呢?法法平等,法法一如。當我們不明了的時候,起種種分別,種種執著。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才是清淨自性的本來面目!我們所能去談論的,所能去分別的,都是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都是我們的妄念而已。這才說“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眾生妄想分別種種不同,造成你自己身心世界種種的感受。

  在這個世界當中,佛告訴我們,一切現象,是業力牽纏,生死無果,無有出期。為榮華富貴所吃的苦,佛說是不值得的;為修道、為成就所吃的苦,佛說這個是能帶得走的。佛告訴我們,佛法是讓我們自己覺悟,自己成就。

  八萬四千法門沒有分別

  八萬四千法門,無量的佛法是針對一切眾生說的,那你個人,就從其中選擇一個法門,等到你真正回歸彼岸以後,那八萬四千法門你就通通都得到了,通通都圓融了。所以派別林立,只能說眾生差別相,讓我們看到了眾生根性的不同,不能是說有分別。

  學佛的人生病了怎麼辦?

我們常講,學佛的人生病了怎麼辦?生病了那也正常,因為你的妄念多、煩惱多,自然就會生病。你把你的這些妄念都息滅了,心地清淨了,這是一付很好的良藥。並不是說學佛的人不吃藥,而是說,如果你的心地能夠清淨下來,這就是一付很好的良藥。

當然了,沒有到這個程度,該吃藥的還是要吃藥的,不能說學佛的人連藥也不吃了,是不是搞迷信了,這個影響也非常不好。也不要把這個當做一個很奇怪的事情,因為這個身體本來就是一個四大合和的假我,它有點問題了,我們吃藥,就不要把它當作藥想,就像我們吃飯一樣,為什麼要吃飯?因為我們有“病”,有饑餓的這個病。我們不吃飯,就像生病了,一天不吃就不行了,三天不吃那更不行了,所以吃飯為什麼?要治“病”呀。

同樣一個道理,我們身體不舒服了,醫生開的這個藥,也是來幫助我們的四大調和,所以不要把這個事情想得這麼復雜,該吃的時候吃一點。但是有一點,是藥三分毒,對你的這塊身體是好,對其他部分可能就會有副作用,這一點大家都知道的。

  學佛的目的是找到我們的心

  修習佛法,目的是找我們的心。學佛自始至終是讓我們通過佛菩薩的教誨,找到我們的真心,讓我們這個心有所皈依,把心安住在不生不滅、究竟極樂的世界,這是學佛的終歸目的。

  修習佛法,目的是找我們的“心”。我們的“心”丟了,找不到了,學佛自始至終是讓我們通過佛菩薩的教誨,找到自己的本來面目,找到我們的真心,讓我們這個心有所皈依,把心安住在不生不滅、究竟極樂的世界,這是學佛的終歸目的。

  隨緣與攀緣

  不是我們什麼都不做了叫隨緣,我們一做點事情叫攀緣。努力去做叫隨緣,沒有去希求“我今天去做了,我明天一定要得到果報”,如果希求了,這叫攀緣;“我今天努力了,明天得不到果報不要緊,我明天繼續努力,後天得不到果報也不要緊,我後天繼續努力”,盡心盡力地做了,只問耕耘不問收獲,這叫隨緣。

  佛是真語者

  眾生領悟的佛法,都是因自己的心想不一樣所理解不相同。當我們沒有正確地認識之前,我們要相信:佛,決定不會欺騙眾生。佛是不妄語者,要是佛說的沒有的話,那佛不是妄語了嗎?只要有這個信心,我們就能夠真正見到極樂世界,真正來驗證佛菩薩講的話是正確的。

  戒律是什麼

  戒律就像是什麼呢?古大德有一個比喻:比如你去登山,那個戒律就像綁在你身上的安全繩索一樣,如果你沒有這根繩索給你牽引的話,有可能你一不小心掉下來就摔得粉身碎骨了。有了這個規范、保障,你一步一步地走過去,才能夠沒有危險,才能夠真正地趨吉避凶,所以戒律是為你好而設定的,而不是約束你的。

  持戒的目的

  持戒不是為給別人看的,也不是為了炫耀的,而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的一個過程。不是為了持戒而持戒,是為了你自己有一個清淨心、開智慧而去做的。

  看好自己的煩惱心

  在佛的眼裡,宇宙世界一切眾生都是佛;菩薩看這個世界,一切的山河大地、蚊蟲螞蟻都是菩薩;我們眾生看佛也是凡夫啊,還有人在誹謗釋迦佛。明白以後才知道,有時候自己生煩惱了,或自己看別人不順眼,問題出在哪裡?沒有出在對方的身上,是自己的問題,看好自己的煩惱心,把它化解了。

  佛弟子“四不”

  佛陀告誡弟子四不:“不做國賊、不謗國主、不犯國制、不漏國稅。”道場要做道場的好樣子,修行人要做修行人的好樣子,做二十一世紀的真菩薩,修福修慧,人天恭敬、供養,諸佛歡喜、贊歎。

  心存善,行善

  我們要想過快樂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從覺悟的那一刻起,每天做善事、每天想好事、每天想善事,讓我們的善因、善果更多。更殊勝的是我們學佛,把佛的智慧變成我們自己的智慧,進而把我們自性裡面的般若智慧引發出來,讓我們每個眾生都能像佛菩薩一樣,無量的智慧,無量的覺悟。

  拓寬我們的心量

  在我們生命當中所追求的、所想象的,佛告訴我們有偏差、有錯誤,眼光不夠遠,智慧不夠大,才造成我們今生依然智慧不能夠開啟。佛告訴我們首先心量要大,古人也告訴我們量大福大。學佛的基礎,學佛的開始,先拓寬我們的心量。我們從開始包容自己身邊的人,包容自己的家人開始。

  你覺悟了沒有

  佛告訴我們,不但每天在變化,我們每個念頭都在變化,念念生活的世界不一樣。每一個念頭就是一個世界,你起心動念,前一念滅,後一念生,兩個世界都產生了,這個速度多麼地快。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個世界當中,這種境界當中你覺悟了沒有,你開智慧了沒有。


眾生為什麼有苦

  如果你真正一心一意做好事,幫助一切眾生,布施供養大眾,沒有一點執著,沒有一點掛念“我做了多少事情”,執著心破掉了,無私去做了,你得到的是整個宇宙,你超越六道輪回了,你成羅漢成菩薩了。雖然在六道輪回當中受身,但是已經不受六道輪回之苦了,苦難已經解除了。所以眾生有苦,是堅固執著造成的。

  端午節

  端午了,請你們吃粽子,以緣起性空的佛性為米,以受用無比的無漏智為餡,以戒定慧之根本為葉,以無我利他的菩提心為線,以慈悲水烹煮,好吃又滋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佛法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我們一聽“佛法”就感覺高不可攀,或者說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真正的佛法其實和我們每一個人是息息相關的,是開解我們每一個人生命的真實義,把生活環境、宇宙的真實現象搞明白了就叫佛法,不能迷信於名詞術語上,我們要把這件事情講明白。

  佛法是科學實際的

  佛法是非常科學、實際的。學了後就有所致用,且能夠避免災難,佛法真正的是教你趨吉避凶,不是你今天找個仙,明天找個神的給你祛祛病,消消災,這個靠不住。如果能夠這樣做的話,那佛早就去做了。佛告訴我們,要靠自己把命運給轉變過來,只要你的心態提升了,你的福報增長了,你就自然地有所成就了。

  境隨心轉

  外面的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一面鏡子一樣:如果你想讓外面的人對你好,讓外面的人對你有恭敬心,你就要先對外面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有一顆愛心,所得到的反應自然是大家都會關愛你,尊敬你。因為外面的世界和自己息息相關,你用什麼樣的心態,就會感應出什麼樣的環境來讓你受用。

  學佛,知見、心念要正

  在我們修行當中要明了,雖然萬事萬物是無常的,但是無常裡面有真常。如果無常裡面沒有真常就沒有佛性了,那你怎麼能成佛呢?所以無常裡面,我們要用一顆真誠心去面對。真誠心就是佛心。不是讓我們逃避到另外一個地方去找佛心,去找佛去。你逃避到什麼地方去啊?你心靈的煩惱、心靈的障礙不除,你到了極樂世界,煩惱相依舊存在。所以十萬億佛國土,是我們十萬億煩惱的隔閡,障礙住我們而已。等你心裡面障礙除了以後,真正功夫到了,那佛告訴我們了:這個世界就是淨土,淨土沒有離開過這個世界。

所以虛空法界就是極樂世界。是我們有了分別、有了執著、有了煩惱,才把一真的極樂淨土變成了我們煩惱的世界。不是別人變來給你受的,是你自己變的,自己要去受。這個世界本來是一真的,本來和極樂世界沒有兩樣的,這是佛告訴我們的。因為極樂世界充滿虛空法界,無處不在。無處不在那為什麼我們又看不到?有的人就說了:我看到佛我就相信,你說極樂世界很渺茫,我沒看到我不相信。這樣的人永遠看不到!為什麼呢?根錯了,方向錯了,他怎麼能看到呢?唯有返心內觀,不斷地覺悟,你才能夠真正領悟到佛所講的真正含義。

  正確認識佛教

  在我們學佛的道路上,首先我們要有正確的認識。我們對佛、對菩薩有一個明白的了解,才能夠減少我們在菩提路上的障礙。現在大家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不僅得到人身、聞到佛法,還能聚在一起學佛。但我們的心念很多,煩惱很多,障礙住我們沒有辦法精進,沒有辦法突破我們的煩惱,這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我們對佛法不了解,沒法突破家庭對你的障礙、身邊的環境對你的障礙。

佛教是教導我們破迷開悟,開啟智慧的。佛教沒有迷信。佛承認有六道輪回,我們人只是其中的一道,其它道的眾生也需要聞到佛法,提升自己的靈性,得到解脫。我們明了了以後就知道了,六道輪回的一切眾生和我們是什麼關系呢?是同學關系,我們是共同來向佛菩薩學習的,是同學。

  怎樣忏悔業障

  不要每天想著自己有多少業障?這個業障怎麼樣能夠消掉?什麼時候能夠消除掉?不要有這個想法。怎樣能消除掉?我們把念頭轉過來了就消除掉了。就像“忏悔偈”裡面說的“心若滅時罪亦亡”,你的罪業從哪裡來?心!你這個妄念的心滅了,業力也就滅了,你這個真心就生起來了,就有生機了。

  放下我執我見

  佛告訴我們,沒有證得阿羅漢的果位,都不可以相信自己的見解是對的。因為我們有我執我見。阿羅漢是什麼?阿羅漢至少斷四相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看事情、看宇宙才很客觀。

  我們看是帶著一種色彩,感性的,我們認為這個好,這個不錯,誰來分辨的?誰來分別的?是我們意識當中累積下來的種子。比如看一本書,他們講了一個標准,我用它去衡量認為不客觀,所以眾生的思想是搖擺不定的,尤其我們末法眾生更是這樣的,因為標准太多了。

  那怎麼辦?只有依佛菩薩的標准,是最正確的。所以,依法不依人。學淨土的,阿彌陀佛讓我們認真念佛,好,我們認真去學。我們依的是法,而不是依的哪一個人。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是釋迦如來給我們作證明、作介紹的,而且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出廣長舌相為釋迦佛說的作證明,證明佛說的決定是真語,實語,不妄語,不诳語,不绮語。我們弘揚佛法,肯定是以佛經為標准,我們只是一個傳遞者,把佛經傳給大家而已。

  什麼是敦倫盡分

  每一個人到這個世間來都有自己的責任,有自己的任務,這叫“敦倫”,人倫、本分如此,要去做。要知道這些事情是過去的因緣和合,產生了這個果報的現象,盡到自己的本分。你是不願意離開也要離開,願意離開也是要離開的,百年有幾個人能夠過得去?都會離開這個世界的。痛苦著也是走,歡樂著也是走。

  佛教的智慧

  現在我們談到佛法,就感覺是宗教,是每天或者是初一、十五讓人去燒香、磕頭、許願的地方。其實這是佛教的一個現象,也只是佛教的一小部分而已。真正的精華,真正的智慧是在佛的教導裡面。形式只是代表一個儀軌,一個儀式,表示我們中國傳統的一種尊師重道的方式。

  
念阿彌陀佛,學四十八大願

  我們度眾生,做這些事情純粹是希望佛法能發揚光大,希望淨土法門在這個時代當中,像本師釋迦牟尼佛預言的一樣:這個時代念佛的人多,念佛成就的人多;給我們介紹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慈悲地發了四十八大願,接引一切有緣的眾生回家了。所以我們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念“阿彌陀佛”,學習四十八大願。

  諸法無常

  我們對別人有愛心、對別人有慈悲,自自然然地反應的外面的世界都是美好的,都是純淨純善的;我們有了嗔恨心、有了煩惱心,你所感應的外面的世界都變成了煩惱。煩惱也是無常的,諸法無常。所以當我們生煩惱了,就要觀想“諸法無常”,你就不生煩惱了,煩惱就沒有了,因為它是無常的嘛,你何必去生煩惱呢?

  一切眾生的歸宿

  如果父母每天念佛,每天做好事幫助別人,良好的心態,他感應的果報、環境是圓滿的,是法喜的。百年以後,至少生天堂。如果能夠精進念佛,臨命終時,若一念,乃至十念,一心不亂的時候,佛光普照,阿彌陀佛慈悲接引,到佛國土去了,成佛成菩薩去了,就太殊勝了。這是一切眾生的歸宿!

  我們這個時代念佛成就的多

  佛菩薩教導我們,眾生應以什麼身得度,佛菩薩就會應化什麼樣的身份來度脫眾生。我們這個時代當中,念佛的同修多。應了釋迦牟尼佛的法運,末法時期,念佛的多,成就的多。所以彌陀大願菩薩就為我們這一類因緣成熟的眾生,做一個圓滿的示現。讓大家明了,你們也可以成佛。

無論你是一個什麼樣的工作方式,一個什麼行業、什麼職務,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哪怕你是個家庭主婦,真正地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一生慈悲為懷,老實念佛,盡到自己的本分,佛門常講的敦倫盡分,大家都可以成佛。龍女八歲就成佛了。所以我們要對佛教有正知正見。

  人在行善,天在看

  從學佛以後我們內心深處光想善的,光學善的,光做善的,這才是佛門裡常講的“善男子、善女人”,將來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裡是諸上善人聚會之處。我們在這個世間不僅僅自己要精進修學,老實念佛,更主要的也要幫助別人,多行善事,一切回向給我們作為淨土的資糧,這是對的。

有很多人誤會,學佛了不知道怎麼修,反而只以為大家都在誦經念佛,每天不干別的,才叫敦倫盡分。你有這個福報,你有這個因緣,念佛,念經給一切眾生回向,給他們做福修慧,這是好事情;如果沒有這個緣份,你在家庭、工作崗位裡面擔當著任務,忙碌的同時,抽出時間來誦經念佛,修行自己,這也是正確的。

佛是大慈大悲的,佛法在我們生命裡面注入智慧,注入覺悟,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精彩,更加有意義,學了佛以後,人的一生就很少有遺憾,所作所為到老年以後就會想到佛教導的是對的,都能得到真實的利益。

學佛了,佛讓我們勇猛精進,積極地向前走。別人不了解,誤會,說佛教很消極。其實他們不了解佛教,不明白事實真相。菩薩六波羅蜜,其中就有精進。菩薩都在精進,何況我們凡夫呢?凡夫更應該精進。精進了以後你才能得到清淨心,才能開智慧,就能真正地找到自己,佛門裡面常講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我們要有一個信念:人在行善,天在看。我們學佛了,知道佛菩薩也在看。一切眾生都明白這個道理以後,你才知道,原來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吃虧,也沒有人能夠占便宜。你所吃的虧,要麼是過去你們有這個因緣,欠下來的;要麼是你像銀行存款一樣,暫放在旁邊而已,現在他要還你的而已。

  學佛的目的

  法身,諸法之身才是自己。一切眾生都是法身所現所變。在這種境緣當中,我們才知道我們學佛,對了。是讓我們覺悟!是讓我們成就我們自己圓滿的智慧自在!這才是我們學佛的目的,學佛的究竟歸依處。如果我們學佛了,還有種種的煩惱,種種的心結沒有解開,是我們自己對佛不明,對理不通所造成的。

  無私奉獻在世間修行

  我們為什麼要學佛?我們為什麼要做善人?我們為什麼要做善事做好事?在事相上我們是幫助社會幫助大眾,但是真正百分之百受益的是誰?自己。自己借這種種的事相、種種的環境,把自己的靈性境界提升了,把自己的福報培植圓滿。所以無私奉獻地在世間修行,真正能做到無私奉獻,那得到的是無量無邊的回報。

  上報四重恩

  我們佛教徒也天天提倡愛國愛教遵紀守法,道理在什麼地方?沒有一個安定的社會,沒有國家的支持和保護,人民就沒有安居樂業的生活。所以佛說四重恩啊!其中就有國家恩、眾生恩、佛恩、父母恩。國家恩很重要,國家的太平,一片祥和是我們學佛修道的基礎。國家保護我們,我們當然要愛護國家。

  守好自己的身口意

  我們一定要清楚,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是非出自於是非人之口。別人是非、別人對錯那是別人的事,你自己守好自己的身口意比什麼都重要。別人升官發財了跟你沒有什麼關系,別人好不好也跟你沒有關系。關鍵是你自己修好了沒有?你修好了自然一切都好了。在這個時代當中,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

我們這一生所享受的一切,是過去生中修來的。過去生中修的好,善緣多,這一生的福報大,而且順心事多,煩心事少;有的人過去生中修的不怎麼樣,結果家裡什麼也不順,發財了也痛苦,家庭還是苦不堪言,一點也不和諧。所以要跟眾生廣結善緣。

我們在修行的道路上,要感恩一切人。這個人讓你生煩惱了,你要感恩他;那個人罵你了,你要感恩他;有人批評你了,你要感恩他。為什麼?緣分難遇啊!你一生當中能遇到幾個人來批評你?能有幾個人來罵你?這個緣分都是難遭遇的!別人替你消業障了你應該高興才對啊!給你找麻煩的人其實就是你最大的恩人!

  念佛法門的殊勝

  念佛法門非常殊勝,但也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雖然說是易行道,念佛就能往生成佛,佛也發願念佛之人臨命終時接引往生極樂世界,但是,是有個條件的。條件是一心不亂。你到一心不亂了沒有?最重要的還有,到臨命終時心不顛倒。我們平時的時候心都在顛倒當中,你說我臨命終的時候心就不顛倒了,這可能嗎?平時我們都是顛倒的,顛倒就是我們的功夫不夠。

  我們的願望和目標

  我們的願望是:彌陀大願菩薩不僅要利益現代眾生,為現前的念佛人作證轉,增信,更要將來所有學佛、念佛之人,無論過幾百年,甚至千年,大家提到佛法、念佛,就能想到曾經在什麼時代什麼地方,有肉身菩薩為念佛作了證轉。證明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真實不虛,證明念佛成就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

  時代興盛、國家富強的象征

  今天我們所處的時代,政治穩定,國泰民安,物質文明發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精神文明也在不斷進步,佛教文化正在復興,念佛法門將來的成就也不可思議。眾生的法緣具足,善根、福德、因緣成熟,感應彌陀大願菩薩在當代中國示現,庇佑國運昌盛,人民安樂。這是時代興盛、國家富強的象征!

  現代佛教的大成就

  彌陀大願菩薩一生存好心,行好事,做好人,在家敦倫盡分,閒邪存誠,老實念佛,一生沒有病苦,沒有障礙,潇灑自如。效法釋迦牟尼佛,將自己二十年的福壽普施一切苦難眾生,提前往生慈悲示現。用修行的成果,向世界眾生及念佛人宣講這一妙法,並留下這個報身(金身捨利)來作證明。是現代佛教的大成就。

  佛陀在兩千五百多年以前所講的經典,在現代的今天又一次被證明,兩千五百多年前的理論成就了今天不可思議的成果。被譽為二十一世紀現代的彌陀大願菩薩為佛陀的教法作了證明,佛陀依宇宙真谛的教法為彌陀大願菩薩作了鑒證。天作之合,巧妙無比,符合科學精神,落實和諧文化。

 

上一篇:覺醒法師:佛教既是宗教又是文化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