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大意略講
心澄法師講經《彌陀經》
學習本經的意義
《阿彌陀經》裡描繪的是極樂世界清淨平等的淨土,它也是一個諸上善人聚集的妙土,是一個萬壽無量的樂土。我們如何才能夠生到這個世界呢?這正是《阿彌陀經》所要解決的問題。《阿彌陀經》展示的是一幅極樂世界的概貌:在我們所居的娑婆世界以西的十萬億佛土,有一個世界名叫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教主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本來是一個國王,出家以後取名法藏,發四十八願建立了極樂淨土。在極樂淨土裡,除了阿彌陀佛外,還有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以救苦救難大慈大悲而稱名的,大勢至菩薩是以智慧高超威力無邊而號的。所以我們把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稱為西方三聖。他們以大慈大悲的心願,以平等成佛的心態來度化一切尋求解脫出離苦海的眾生,告訴人們往生極樂的最佳途徑。
《阿彌陀經》主要是說釋迦牟尼佛在祇樹給孤獨園,給比丘們講述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二報。
(一)依報:釋迦牟尼佛說,為什麼那個世界叫極樂世界?因為生活在那個世界的眾生都享受到很大的福報,沒有痛苦。佛詳細地描繪了西方極樂世界的情況:在那一片國土裡有七寶池,池中充滿了八功德水,池底全是以金沙布地,池的四面都是用金、銀、琉璃等砌成的階梯,池中長滿了各種各樣的蓮花,每一朵蓮花都像車輪那麼高大。上面到處都是亭台樓閣,都是用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等七寶裝飾的。在極樂淨土之中,空中經常奏響著美妙的音樂,地上永遠都布滿著黃金。每天到一定時候,天上還會紛紛揚揚地飄下無數的曼陀羅花。許多美麗的鳥兒生活在這裡,它們婉轉美妙地吟唱著,人們聽了它們的歌唱之後,自然生起了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在這個極樂世界裡還長了無數的寶樹,每當微風吹動的時候,寶樹就會發出微妙的聲音,就像百千種樂同時奏響般的動人。
(二)正報:釋迦牟尼佛說,為什麼極樂世界的教主稱為“阿彌陀佛”呢?因為阿彌陀佛能發出無量無邊的光明,這種光明可以照亮十方世界;又因為阿彌陀佛在佛國中的生命是無量無邊的,所以阿彌陀佛的意思可以翻譯成無量光和無量壽。
如果有人聽聞了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虔誠專心地念此阿彌陀佛的名號,那麼在他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就會帶著聖眾親來迎接。念佛的人能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永遠在極樂世界之中。如果我們發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麼就一定能夠在西方極樂世界成就佛果。所以,這是佛陀大體上講授《阿彌陀經》中極樂世界的依報和正報。
《阿彌陀經》所代表的淨土信仰展示了一種獨具特色的解脫道路。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阿彌陀經》展現給我們的是念佛法門,只要我們發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並一心念誦阿彌陀佛的名號,我們就能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中去。這種念誦法門比起自力拯救的途徑更令人羨慕。所以在《阿彌陀經》裡,我們只要能夠一心稱誦,就能借助於阿彌陀佛的他力往生到彼國。
阿彌陀佛的信仰產生後,在塵世間忙碌的人們,想尋求人生自在,想尋求精神解脫,對此信仰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阿彌陀佛的信仰在人間越來越盛。在中國,自《阿彌陀經》翻譯以來,便形成了“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的勝景。在現實生活中,生活節奏的加快,生存環境的惡化,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冷漠,使人們的生活籠罩著迷茫。現代物質文明飛速發展,人們內心深處存在著莫名的不安與恐懼,在追求精神的安寧,尋求精神的內守,回歸自我精神的家園時,西方淨土信仰展示的極樂世界給予現代人以有益的啟示。
極樂淨土實際上是佛陀為追求解脫的人們而成就的一個理想王國,也是佛陀所倡導的最高精神境界。這一佛國淨土雖然離現實生活較遠,拿現在的思維來衡量可謂是不可思議,但這樣的淨土離人的心識卻很近。人的精神力量可以使自身神識一下子飛到極樂淨土,這種境界是人們在生死漩渦之中苦苦爭斗、苦苦追求後,通過精神內識的超越所得來的一種精神家園。這種家園是溫馨的,是快樂的,是美好的,是莊嚴的。極樂淨土從宗教角度描繪了人們精神家園的處處風光,並指示通向風光的條條大道。當我們在現實的苦難無憑與不安中尋求精神的位階,追求精神家園的棲息,追尋來自精神家園溫柔的關懷時, 極樂的音聲就聲聲清晰、陣陣悠揚地把我們引向寧靜的家鄉,引向自在的家園。所以,當我們走向未來的情懷,完善自我人格,依照精神實行時,淨土法門中往生彼岸的能力,可以啟示我們加強信願,堅定信念,豐富心靈,追求自在生活。當我們在修養生活過程中努力實現奮斗目標實現自我價值時,我們可以憑借自力和佛力,憑借人類的善力,更好地走向成功的菩提大道。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被繁瑣的紛爭,恣意的煩惱,具體的世俗束縛時,淨土信仰無疑啟示我們擺脫超脫一切障力,以勇猛精進修行來報答佛陀對我們的教誨。
以上是宣揚學習這部經的意義。
《阿彌陀經》釋義
下面我們就《阿彌陀經》本身來進行全文的消釋。
古時候講經法師講每一部經,都分四個步驟。第一個是說文,第二個是釋義,第三個談玄,第四個說妙。
《阿彌陀經》的譯本有三種,解釋《阿彌陀經》的著作更是多如牛毛。在這麼多解釋之中,我們怎麼尋求與經典更契合、更易於我們了解的經文大意?佛教說 “依法不依人”,在這個時期學佛,就要依據經典。經典是怎麼告誡我們的,我們就怎麼去執行。
這部經的特色:普通的經典都是佛和弟子互相的問答構成的,而這部《阿彌陀經》卻是由釋迦牟尼佛無問而自說。釋迦牟尼佛在沒有弟子提問的情況下,以自己的大悲心來宣說《阿彌陀經》。在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中,無問而自說的經典只有《阿彌陀經》。其他的經典都是弟子問,佛陀說,只有這部經典是在沒有弟子問的情況下佛陀說的。所以這是這部經典的特色之一。佛陀為什麼無問而自說呢?因為經中所說的這種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相信的,也不是一般弟子所能領會的。經中所說的這種西方極樂世界的依報和正報,也不是我們凡夫所能看得到的,所以佛陀以自己的大悲心中來宣說這部《阿彌陀經》。所以這部《阿彌陀經》最大的特色就是無問而自說。
這部經的翻譯版本:有三種,一種是鸠摩羅什大師翻譯的。現在大家念的就是鸠摩羅什大師翻譯的,我看每一位法師、居士對這部《阿彌陀經》都能背誦,所以今天桌子上都沒放這部經。大家都能夠背誦,所以我們在解釋這部經典的時候,大家聽起來可能就比較輕松;第二種是在南朝的時候,由求那跋陀羅翻譯的,譯成《小無量壽經》;第三種是玄奘法師翻譯的。現在大家常念誦的是第一種鸠摩羅什大師的。
這部經的傳播地域及影響:《阿彌陀經》普遍流通的是鸠摩羅什大師的,全經大致有兩千多字。因為這部經典的篇幅比較小,語言比較流暢,文辭比較優美,所以背誦起來非常容易。加上修行的方法是三根普被,橫超三界,圓頓直捷,簡便穩當,所以這部經典在中國流傳非常廣,影響非常大。《阿彌陀經》是淨土宗每天必讀的一部經典,也是淨土三經之一。宋明以後寺院每天的早晚課都要念誦。
這部經的結構和主要內容:其它所有的經跟這部經的結構都是一致的,由三部分組成,即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序分又分通序和別序,通序是介紹釋迦牟尼佛說這部經的時間、地點以及聽經的人數,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六種成就”,每一部經典都是如此。如經文: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
這裡就說到六種成就:
“如是”是信成就,“如是我聞”是釋迦牟尼佛快要入涅槃的時候,由弟子阿難尊者問佛陀:釋迦牟尼佛說了這麼多部經典,以後結集的時候,經首按什麼?佛陀答:按“如是我聞”。為什麼要按“如是我聞”?“如是”即表示取信。《華嚴經》上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有了信我們才能依信而行。所有經文一開始就是讓我們來相信這部經典。
這部經典是佛陀說的。“我聞”,這裡的“我聞”是阿難尊者聽佛說的這部經典。是佛如是說,阿難尊者如是聞。
“一時”是時成就。要成就一個事情,必須有一定的時段,一定的因緣,而為什麼這部經典及其它所有經典都沒有記載確切的時間?因為這個時差,印度的時間與中國的時間不一樣,東半球與西半球的時間不一樣,像中國黑龍江的時間跟新疆的時間不一樣,每個地區的時間差不一樣,所以要記載佛在某年日月說的這部經典,翻譯的時候來換算這個時間是非常難的。佛說法的時候,一時在人間、一時在天上、一時在海中,天上的時間跟人間的時間不一樣,人間的時間跟海裡的時間也不一樣,在人間印度跟中國的時間不一樣,有這麼多的時間差別,所以在佛經中沒有確切地記載佛陀說法的具體年日月,而是用“一時”,即“在那個時候”。
佛是主成就,說這部經典的是釋迦牟尼佛。在佛教裡凡是用一個字的“佛”,都是指教主釋迦牟尼佛。佛說《阿彌陀經》,前面那個佛肯定是指釋迦牟尼佛。敘述他方佛的時候,一定是把佛的名號說在前面,例如說西方的阿彌陀佛,東方的消災延壽***師佛。所以這裡的佛是指說這部經典的主人——釋迦牟尼佛。
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是主成就,祇樹給孤獨園是處成就,是說法的地方,佛是在捨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說這部經的。捨衛國是印度十六大國之一,祇樹給孤獨園,這裡面包含了兩人,一個是祇國太子,一個是給孤獨長者。孤獨長者為了表達對佛陀的尊敬,發心要買一個地方來建一個精捨供佛陀說法,因為佛陀成道之後沒有固定的處所,說法都是在樹下林間,孤獨長者就發心在印度找一個地方,蓋一個精捨讓佛陀和他的弟子固定下來說法。於是孤獨長者在捨衛國到處找地方,後來就找到祇國太子的花園。他覺得這個花園非常美好莊嚴,氣候也非常的適宜,所以就到祇陀太子那去,說想購買這個地方來建一個精捨供佛陀說法。祇陀太子說,我這地方是不賣的,因為他作為一個王子有的是錢,不差錢。孤獨長者說,不是我要買,而是要提供給佛陀說法的,看中你這個地方非常的適宜。太子推脫說,如果你能用黃金把這個花園全部鋪滿,我這個地方就送給你,不要你的錢。結果孤獨長者就把自己家裡的金磚全部運到了祇陀太子的花園裡,用金磚把這個花園布置好了。祇陀太子傻了,他沒想到他們家這麼富。祇陀太子知道自己說的話是收不回來的,就答應孤獨長者說,花園是你的,可是花園裡面的樹是我的,樹沒答應給你。這個祇樹是祇陀太子的樹和孤獨長者的園,所以叫祇樹給孤獨園,是佛陀說法的處所,是處成就。
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
這裡說的是眾成就。如剛才所說,“如是”是信成就,“我聞”是聞成就,“一時”是時成就,“佛”是主成就,“祇樹給孤獨園”是處成就,“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則是眾成就,是聽經的人數。聽經之眾的聲聞弟子(就是“眾成就”中)又分了很多的弟子。有長老捨利弗、摩诃目犍連、摩诃迦葉、摩诃迦旃延、乃至如是等諸大弟子。鸠摩羅什大師在這裡羅列了這麼多的弟子,而在別的經典中不是很多。為什麼要把這麼多的弟子都翻譯過來呢?《阿彌陀經》,特別是阿彌陀佛所成就的西方極樂世界,這麼多的弟子都是發願往生西方,修行的都是念佛法門。 長老捨利弗,聲聞弟子中,他是智慧第一。就連智慧第一的捨利弗,也是靠修行淨土法門成就聖果的。目犍連,是神通第一,神通第一的目犍連也是靠修行念佛法門成就自己的神通的。包括後面的摩诃迦葉,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羅都是修行念佛法門的。在座的有些居士認為自己非常聰明,而最聰明的也是靠念佛法門成就的。有個最不聰明的,叫賓頭盧頗羅墮,佛陀說個偈子給他,他背了很多次都記不得,記性非常差,非常的愚笨,所以佛陀就讓他去掃地,一邊掃地一邊念佛,他也得了聖果成就了天眼。所以最聰明的通過修行念佛法門,可以成就聖果;最不聰明的也可以通過修行念佛法門。在座的有生意做得很好的,有事業做得很好的,有佛事做得很好的,神通非常廣大的,也是靠修行念佛法門。 把他們這十八位弟子聽經的聲聞弟子全翻譯出來,就是告訴我們這些弟子都是通過念佛成就的。聽經的菩薩弟子有哪些呢?文殊師利法王子,文殊菩薩是大乘佛教裡智慧第一的(大智文殊師利菩薩,道場示現在五台山),也是靠修行的淨土法門,然後阿逸多菩薩,阿逸多菩薩即是彌勒菩薩,是未來佛,也靠的是淨土法門。包括常精進菩薩,精進於念佛, 也是靠念佛法門來成就菩薩聖果的。這麼多的菩薩都在佛陀宣說阿彌陀佛的法會上。聽經第一類是聲聞眾,第二類是菩薩眾,第三類是天人眾(“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就是我們平時大家所說的玉皇大帝,天上的這些人,也到祇園精捨來聽聞佛陀說《阿彌陀經》)。這個是我們所說的聽經的大眾。
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
上面所介紹的從“如是我聞”到“無量諸天大眾俱”,這是每部經典所共有的,是闡述的六種成就。下面是別序,就是發起序。
發起序主要簡單介紹了極樂世界的地理位置、國號、教主的名號。
爾時佛告長老捨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這段敘述是本經的發起,即發起這部經典的因緣是什麼。“爾時”,就在這個時候。佛告訴長老捨利弗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就是從我們這個講堂向西,經過十萬億佛土,有一個世界名叫極樂世界,“其土有佛號阿彌陀”,極樂世界裡面有一尊佛,他的名號叫阿彌陀,阿彌陀佛現在正在說法。這個是二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告誡長老捨利弗。二千五百年之後,我們在這裡講經,同樣的還是“從是西方”,就是從我們這個地方的西方,經過十萬億佛土,有一個世界叫極樂世界。那個世界裡面有佛,他的名號叫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 佛現在仍然在說法,為什麼?《阿彌陀經》說得非常清楚,佛是無量的光明,無量光,無量壽。他的時間是無量的,空間是無量的。 二千五百年之前他在說法,二千五百年之後他還在說法,再過二千五百年,他仍然在說法。因為他的壽命是無限的,就是無量的。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能夠盡快的成就聖果,是因為佛陀在不停的說法,不斷的來教化大家,讓大家生起信心來。有鑒於此,我們作為佛弟子,在我們今天這個世界也要學習阿彌陀佛,不斷的說法,不斷的教化眾生,也讓我們這個世界能夠像西方極樂世界那樣的清淨,讓老百姓能像西方極樂世界裡那些弟子那樣快樂。這是我們經典的別序。
下面我們來介紹經文的正宗分。正宗分主要是介紹釋迦牟尼佛說這部經典的內容,大體上包括了極樂世界的依報和正報。
極樂世界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捨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鸠摩羅什大師翻譯的這段文字非常的優美,非常的動聽,讓人一聽、一念經文就會生歡喜心。“捨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那個國土為什麼要稱為極樂國土呢?前面是提問,後面是回答:“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因為在那個國土的眾生沒有一點的痛苦,但享受種種快樂,所以那個世界叫極樂世界。這段經文大家念過了百千遍,究竟什麼意思? 其實把這段文字好好看一看,就能知道這段文字在說什麼,所以不但要念誦經典,還要去理解它。它其實是說,極樂世界是怎麼由來的呢?是由眾生沒有痛苦,只享受快樂,所以稱為極樂。
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 首先解釋什麼是依報和正報。我們所依止的這個世界,我們身外所依止的地方,叫依報;正報是指我們的身體,乃至於在極樂世界的正報之中,釋迦牟尼佛說的是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和他的大弟子。 為什麼說他的依報是這麼莊嚴呢?
又捨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這裡又是在解釋什麼是極樂,因為極樂世界有“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這個欄楯就像我們門口的欄桿。“七重羅網,七重行樹”,我們門口,大家看到裡面種了很多的樹,就像羅網一樣的。“皆是四寶周匝圍繞”,這些欄桿和樹都是四寶組成的,所以說這個極樂世界才稱為極樂。世間建築鋪台階所用的材料都是石頭,極樂世界的檔次不同, 都是金、銀、琉璃、玻璃、砗磲所成就的。
下面我們看池閣蓮花的莊嚴。池閣蓮花有哪些莊嚴呢?
又捨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
這裡介紹了極樂世界的七寶池。我們娑婆世界也有放生池,但人家的放生池是七寶組成的,水是八功德水,八功德水充滿池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我們這個池底現在是水泥的,過去都是泥沙的。四邊的階道是金,銀,琉璃,玻璃合成的,池子的上面有樓閣。
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
池中的蓮花就像車的輪子那麼大,大如車輪。這個蓮花有多少種顏色呢?“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佛陀說,“捨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西方極樂的池子,跟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池子是有區別的。娑婆世界的池子,哪一家能夠用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去莊嚴它的?沒有。所以,極樂世界都是七寶莊嚴的。娑婆世界的池子裡,沒看到有多少銀光,倒是看到很多的木盆,很多的動物。為什麼?池子是以放生為目的的,而七寶池主要是生產蓮花的。因為我們以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都是在蓮花中出生的,是以九品蓮花為父母的。所以在娑婆世界的時候,人生人,動物生動物,所以說都是胎卵濕化,為我們的父母所生。而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都是由蓮花化生的,所以這個池子特別的莊嚴。正因為特別莊嚴,所以池裡的蓮花大家才那麼羨慕。為什麼要羨慕蓮花?因為蓮花就是我們的父母,是我們所坐化的地方。當念佛念到一定成就的時候,我們都要在蓮花中聽佛陀說佛法的。如果七寶池閣和我們娑婆世界一樣,恐怕娑婆世界眾生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念佛、發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正因為具有莊嚴性,所以大家才都去念佛往生。青色青光,象征著成長和精進;黃色黃光,象征著莊嚴和高貴(釋迦牟尼佛身上是布的金,兩邊的羅漢也都是貼的金,這個金選擇黃色的,代表高貴和莊嚴);白色白光,象征著純淨和聖潔;赤色赤光,象征著慈悲和喜悅(紅色代表的是喜悅,就像我們門口鋪的紅地毯,大家看到紅色就非常的歡喜)。
再看第三部分,亭樓與花的莊嚴。
又捨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捨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昨天晚上我們這兒打雷了,但雷聲跟極樂世界是不一樣的。 極樂世界是常作天樂,播放的都是念佛念法念僧的音樂。極樂世界以黃金為地,跟我們這邊的水泥為地是不一樣的,所以這裡也可以看到極樂世界的莊嚴。“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曼陀羅花從天上落下,美好適悅人意。這裡要說明的是“晝夜六時”,晝夜六時是晝三時夜三時,合成為晝夜六時。晝三時是早晨、中午、晚上;夜三時是初夜、中夜和後夜。所以說我們經常說晝夜六時,六時吉祥。我們現在是中國的計時方法24小時,即12時辰。西方的計時方法是晝夜分六時。“其土眾生”,就是極樂世界的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 ,在早晨,以衣裓盛著妙華, 到十萬億佛土去供養十萬億佛陀。“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在吃飯的時候,他們又從十萬億佛土回到了極樂世界。“飯食經行”,吃了飯之後,就在黃金為地的七寶行樹之間來經行。
第四是花鳥說法的莊嚴。
復次捨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鹦鹉,捨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捨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
這裡是說花鳥說法。這兒的鳥是不是真的鳥?不是的,它是變化的,是阿彌陀佛的示現,為了讓極樂世界的眾生長期精進勇猛,所以說他就變化那些鳥兒來說法。有種種雜色之鳥,即不同的鳥兒:“白鶴、孔雀、鹦鹉、捨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有這麼多的鳥晝夜六時發出非常和雅的聲音,都是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這些都是名相,可見我們修行淨土法門不但要念佛,還要學經。如果不學,就不知道“五根、五力、七菩提分”這些名相,而這些是在《阿彌陀經》裡敘述的。西方極樂世界裡阿彌陀佛變化的那麼多鳥來為眾生宣說的就是這些法門。你在這個時候不學,以後到極樂世界你還是要學。“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這麼多鳥說了這麼多法,這麼多眾生聽了這麼多法之後,都生起了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娑婆世界裡,樹上也有很多鳥,大家聽到喜鵲叫都非常開心,“喜鵲叫貴客到”。聽到烏鴉叫會非常的不高興, 因為那個聲音非常的難聽。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有這麼多鳥在叫,可都是讓你去念佛念法念僧的,不像娑婆世界的這些鳥,叫了只讓你生分別心。這裡我們要解釋的是什麼呢?極樂世界本來是無三惡道的,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已經脫離了眾苦,西方極樂世界怎麼還有鳥呢?這些鳥屬於畜生道?極樂世界自然沒有三惡道,經文下面就來介紹了。“捨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佛就告訴捨利弗,你不要認為這些鳥是罪報所生的,西方極樂世界是沒有三惡道的。既然沒有三惡道,怎麼會有這麼多鳥呢?“捨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所以說,經文大家都喜歡,因為前面提出的問題,後面馬上就給解釋了。“捨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尚且沒有三惡道的名,怎麼會有真正的三惡道呢?這麼多的鳥,是阿彌陀佛欲以佛法之音能夠宣布於世間,而變化所作的。為什麼念佛念法念僧呢?念佛能讓我們覺而不迷,佛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我們念佛就可以覺而不迷;念法是正而不邪,相信正法,來抵御邪道。現在這個末法時期,法門太多了,我們究竟依哪個法?依法不依人。學習佛法,首先是學習佛陀的正法。念佛是正而不邪,念法是淨而不染。念僧能讓我們心裡清淨。也許有人會說,我們有些僧人是不是清淨呢?僧人清淨不清淨,不在這裡交代。現在有很多地方對這些僧人有些看法。我們來解釋什麼是僧人。僧是清淨福田僧,是六和敬中的清淨僧眾。要示現一個出家僧,沒有多少修行,沒有這個福報,想穿這個衣服也難。沒有這個福報,你在登比丘戒、菩薩戒的時候,也登不上去。我們在寶華山傳戒的時候,每年都有一部分沙彌登不上比丘台。為什麼登不上去?人間福田僧就那麼好當嗎?我們接受的是社會大眾的供養,是傳播佛法的。如果我們自身沒能達到佛陀的要求,要想去登那個佛戒——難。既然已經登上了這個佛戒,都是我們過去世有這種因緣,有這種福報。所以說,法師也好,在家學佛居士也好,對僧人應該生起恭敬心,因為有了僧人,我們才能夠看到莊嚴的寺院,才能聽聞到清淨的佛法。因為有了這麼多僧人無私的奉獻,才能有這麼一個清淨莊嚴的地方讓大家集中起來共修。至於說個別僧人的一些不如法行為,那只是絕少部分。在佛陀在世的時候,仍然有六群比丘。所以說我們要念僧,淨而不染,畢竟我們處在末法時期,為什麼把這些出家人與佛寶、法寶並列起來稱為僧寶呢?因為這個是很難做到的,出家非大丈夫所能為。所以說我們不要看到有些僧人(像濟公),對於濟公生起了瞋恨心,你濟公怎麼還弄鴿子去吃?人家吃的是死鴿子,吐出來的是活鴿子,你吃吃看,也吐吐看,那些都是在度化。我們是三寶弟子,佛陀的教法是依賴於僧人來弘揚的,我們的僧人要肩負起責任,法師們要依法而行,才能得到社會大眾的尊重,才能無愧於三寶之一。
第五是風樹說法的莊嚴。
捨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捨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我們現在看到飓風、台風造成的傷害很大,可是西方極樂世界是微風吹動。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都發出這種微妙的聲音來,譬如百千種樂。我們金山、焦山等寺院的殿堂檐角上就有很多風鈴,微風吹動的時候,風鈴的聲音非常的好聽。所以說微風吹動的時候,就能發出很多微妙的聲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極樂世界裡有那麼多七寶行樹,一旦有風,就能發出這麼多微妙的聲音,所以說這個國土能夠成就這麼多的莊嚴功德。
極樂世界的正報莊嚴
以上說的是極樂世界依報莊嚴。下面看看極樂世界的正報莊嚴。
極樂世界有哪些正報莊嚴呢?正報指的是佛及眾生。“捨利弗,於汝意雲何”,佛對捨利弗說,你覺得怎麼樣啊?“彼佛何故號阿彌陀”,釋迦牟尼佛問捨利弗,為什麼極樂世界的佛叫阿彌陀佛呢?這個是佛的提問。大家如果有新帶的《阿彌陀經》,會看到“於汝意雲何”後是一個問號, “彼佛何故號阿彌陀” 後又是一個問號,兩句問話。下面佛陀自己回答說,“捨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阿彌陀佛的光明是無量的,能夠普照十方國土,無所障礙,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太陽在天上普照我們娑婆世界,他是沒有障礙的), 故名阿彌陀佛。我們說阿彌陀佛是無量光無量壽,就是從這句來的。無量光是超越空間,沒有空間隔礙的。
又捨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捨利弗,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
這裡是說時間無限。阿彌陀的壽命及其極樂世界的眾生,有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捨利弗,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這個是很長很長的時間,用我們這個算術是不能知的。所以無量的壽命超越於時間。我們現在的壽命只有一百年,所以大家都要念佛念到西方去,因為生到西方去可以跟阿彌陀佛一樣具有無量的壽命。壽命無量就不用恐懼一百年人生之後不知道干什麼、去往什麼地方了。
又捨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眾,亦復如是。捨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介紹了法緣的殊勝。阿彌陀佛有無量無邊的聲聞弟子,這個聲聞弟子都是阿羅漢,還有很多的菩薩眾,也是無量無邊的,彼佛國土有成就了這麼多的功德莊嚴。
如何往生極樂
我們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之人的依報這麼好,正報這麼好,依報莊嚴,正報則光明超越空間,壽命超越時間。這麼好的極樂淨土,怎麼能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呢?
又捨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佛又告訴捨利弗,極樂國土,其諸眾生,皆是阿鞞跋致, 阿鞞跋致意為不退轉。什麼不退轉呢?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們的位不退,我們的行不退,我們的念不退。
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
我們所知的極樂世界一生補處的菩薩是觀世音菩薩(一生補處就是再過一生就可以補佛陀之位)。我們這個世界一生補處是誰呢?是彌勒佛,經過五億六千萬年之後,彌勒佛就可以在龍華盛會成就聖果。其實西方極樂世界一生補處菩薩非常多,不是算數所能知之的。所以經文說:
捨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又告訴了捨利弗,眾生聽聞了西方極樂世界的依報和正報,應當發願往生到極樂世界去。為什麼呢?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可以跟阿彌陀佛聚會一處,可以跟聖弟子和那麼多的大菩薩和阿鞞跋致的一生補處的菩薩聚會一處,共同的學習。所謂的見賢思齊,我們可以與聖人為伍。在那種環境之下,大眾可以熏修,大眾可以修行,可以沐浴聖人的熏陶。我們要想到聖人境界,就必須發願,往生到那個地方去。
剛才講我們要發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淨土三資糧是信願行,所以我們首先要相信,相信了之後我們要發願,發願我們才可以跟那些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我們怎麼去呢?怎麼去就是要解決一個行。我們要一心持名,持名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經文說:
捨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是什麼?是善根、是福德。所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不但要念佛,還要廣種善根,廣修福報。所以說,一心持名念佛,念佛是一方面,經文還告誡我們不可以少善根,不可以少福德,不可以少因緣。所以“捨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所以這裡的執持名號,就是我們抓住了這個佛號不放,每天要堅持念,時時保持不失。執持,抓住不放,保持不失,要達到一心不亂。持名念佛,“若一日乃至七日”,七日念佛要達到一心不亂。念佛念得有成就與否,就看臨命終時。我們好多居士一生念佛到臨命終時,好多佛友幫他助念送往生,大家集中起來念佛,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們永寧寺這邊也有居士助念的,非常好。大家可以組織蓮友為那個臨命終時的人送往生,因為最後的那個意念非常重要。若人臨命終時,一心不亂,念阿彌陀佛,你這一生就成就了,你能夠蒙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來接你。如果你臨命終時想到的都是這麼多產業如何分,子女他們如何的生活,你都計劃著世間的這些事情,你就不能夠做到一心不亂。你的心如果系念於你的親人財物,你就會被親人和財物所累,西方極樂世界跟你就沒這個因緣。所以為什麼我說平時要用功,用功念佛要成片成片地念,念佛不是說我今天念,明天不念。要時時念,念念念,念而不念。所以說,念佛的功夫是我們平時一點一滴地積累,臨命終時的時候才能達到一心不亂,我們才能夠真正的蒙佛接引。現在江蘇各地有很多的念佛小組,就是大家一起念。在一千多年前,慧遠法師結蓮社念佛。他為什麼要建蓮社,我想與我們今天的模式是一致的,就是希望大家共同念佛,最後大家互相幫助,臨命終時我幫助你一把,然後你到了西方去再來幫我一把。人幫人,不是幫的人,是幫的自己。所以經文說:
捨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我見到這個念佛的利益,我才說這樣的話,“應當發願,往生彼國。”
以上是本經的正宗分。
勸三資流通
下面我們講的是流通分,流通分主要包括勸信流通、勸願流通、勸行流通,也就是信願行。我們說佛法難聞,更何況是釋迦牟尼佛無問而自說、三根普被的頓超法門。
捨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為什麼佛無問而自說?因為我在娑婆世界、五濁惡世,行此難事,行指什麼呢?指度化眾生的事業非常的難。我在娑婆世界成就佛果,是為了說此難行之法。說此難行之法是難上加難,因為這種法門是非常難的。就像今天我勸大家,大家都要念佛,念一句阿彌陀佛,你念阿彌陀佛後就死了或者臨命終時,都可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信嗎?這很難的,所以在不信的情況之下就依據經典。所以念佛的同時還要著重於學經。不是說我就一句彌陀聖號就行了,一句彌陀聖號是可以持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是你的信心能建得起來嗎?只是念佛你的信心就很難建立起來。為什麼呢?各種念佛的法門,各種念佛的方法,你信誰的?所以必須來看經典,你信經典沒錯,經文是這麼說的,你只有信經典。所以佛陀都這麼說,“是為甚難”,這是難上加難,要讓你生起信心很難,要讓你發願很難,要讓你行持很難。正因為很難,所以說我們才應該感謝我們的釋迦牟尼佛。因為他明知這個事情非常難,還是能把這個難的事情告訴了大家,所以大家對我們現在教界的一些情況,對這個法師所說的,那個法師所說的,你也不要感到奇怪。佛經說得很清楚,“是為甚難”,正因為難,所以我們才要依據經典,要變難為易。
佛說此經已,捨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為什麼最後佛陀這麼多弟子對所說的這個難信之法這麼歡喜呢?因為這麼多弟子聽了這個難信之法,智慧第一的捨利弗,神通第一的目犍連,相信了,發願了,實現了。所以我們希望這部經典大家聽了之後,要很好的去領會經文的意思,去相信,去發願,去實現。
捨利弗,如我今者,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
這裡面佛陀用了六方六佛。不可思議——思,思想的思,下面一個“心”字,表示不可以用心去思;議,“言”字旁加個“義”,表示不可以用語音去表述。不可思議功德,就是不可以用心去思考,也不可以用語音去表達的功德。所以極樂世界的莊嚴乃至於念佛往生橫超三界,光壽無量解脫生死永歇輪回,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說這個不可思議,釋迦佛就舉了六方六佛來佐證。 “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所以這部經典除了翻譯成《阿彌陀經》外,還有個名字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佛舉的是東方世界,東方世界有阿閦鞞佛,與恆河沙諸佛在他們的國土中,各廣長舌來宣說《阿彌陀經》,不僅僅是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在宣說這部《阿彌陀經》了。東方世界、西方世界、南方世界、北方世界,所有的諸佛都在說什麼呢?“各於其國,出廣長舌”,都在自己的國家出廣長舌,出廣就是放大,以廣長舌之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勸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應當相信這部《阿彌陀經》,應當相信《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即《阿彌陀經》)。所以這裡是勸信,六方六佛都在勸信他們的眾生。娑婆世界的釋迦佛,在經文的上面已經在勸說我們眾生,應當發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現在是東方世界的佛,南方世界的佛,西方世界的,北方世界的,六方六佛。六方一共有三十八尊佛,佛佛都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六方三十八佛,大家都在宣說,都在勸恆河沙的眾生相信、稱贊這部《阿彌陀經》。所以大家念到六方六佛的時候,有一種感性的認識:佛在干什麼,佛在勸眾生相信這部經。所以說六方三十八佛,佛佛都在勸眾生相信《佛說阿彌陀經》,相信“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是不可思議的,這麼多的佛都在稱贊,這麼多的佛都在宣說,都在勸信。我們生在娑婆世界,也應該能夠相信釋迦佛。我們這是釋迦佛在宣說。
捨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釋迦佛又對捨利弗說,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聽聞我們這部經,並且去受持這部經,乃至於聽聞了諸佛名號的人,只要我們聽到了《阿彌陀經》,只要我們聽到了阿彌陀佛,所有的一切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所以我們在這裡聽聞這部《阿彌陀經》,講經道場的一切諸佛都在護念各位,護念聽經的一切善男子善女人,並且“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無上發心,是我們發的無上正等正覺之心。)
是故捨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是故”是所以,“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就是你們應當信受我所說的話,乃至於諸佛所說的話。諸佛就是剛才六方六佛所說的話,也是釋迦牟尼佛上面經文所說的話。這是六方六佛在勸信,勸大家來相信這部《阿彌陀經》。
下面是勸願。什麼叫勸願,就是學願所成,發願往生。我們要發願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中。
捨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這段經文的意思就是過去發過願的人,都已經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了。現在發願的人,現在就可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將來發願的人,將來也一定會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你的願心有多大,你未來的成就有多大,所以說發願非常重要。我們說念佛法門,但不學經典你能知道它的意思嗎? “已發願,今發願,但發願”,即過去、現在和未來,他都能夠往生。
是故捨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生彼國土即是離苦得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就可以即生轉凡成聖(轉變我們的凡夫身為聖人身),轉染成淨(轉我們的染污種子成清淨種子),轉迷成悟,然後轉識成智。為什麼要發願呢?發願,我們可以四轉四成:轉凡成聖,轉染成淨,轉迷成悟,轉識成智。這是勸願。
下面勸行。我們應該難行能行。說起來是很方便的,發起願來也很簡單,可是真正的去實行卻很難,所以說我們要難行能行。經文說:
捨利弗,如我今者,稱贊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贊我不可思議功德。
《華嚴經》說,“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一佛出世,千佛護持。”諸佛都在稱贊我,稱贊我釋迦牟尼佛,能在娑婆世界度化眾生,我也在稱贊諸佛在其他國土度化眾生的不可思議功德。
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十方的諸佛,稱贊釋迦佛什麼呢?是稱贊釋迦牟尼佛能做非常難的事情,能在這個娑婆世界度化眾生。 “捨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知難而為之,更顯出釋迦牟尼佛的偉大之處。他知道度化眾生難,宣說這部《阿彌陀經》難。可是他還是在度化,還是在宣說。所以他對捨利弗說,“捨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我在娑婆世界,修行這麼難的事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指成就佛果,並為此世間說此難信之法。這麼難的法我來宣說,是難上加難的事情。
佛說此經已,捨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佛說這部經結束之後,捨利弗和這些比丘們,以及天人阿修羅等,聽聞佛所說之後,大家都非常歡喜,作禮而去。為什麼歡喜?因為佛能夠在這麼困難的條件之下,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度化眾生,說明娑婆世界的這些眾生福報非常大,蒙佛來接應,蒙佛來度化。正因為我們有這麼大的福報,才能夠聽聞佛法,才能夠修行念佛法門,才能有解脫的希望,才能夠得到聖果,所以說大家都歡喜頂禮。在這部《佛說阿彌陀經》中,佛喊捨利弗的名字,一共喊了三十八次,這與六方三十八佛是對應的。這說明佛語重心長,前前後後不知疲倦的,三十八次告誡捨利弗,可謂是苦口婆心。現在的這些家長,如果能夠像釋迦佛這樣苦口婆心地教化子女,我們的法師能像釋迦佛這樣苦口婆心地度化眾生,就不愁子女不承認他,就不愁眾生不能度化。學佛我們就應該學習佛陀這種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精神,學習他的苦口婆心。從這部《阿彌陀經》體會到,佛為了度化眾生,三十八次的告誡捨利弗,你說這尊佛好當嗎?在我們這個垢土上來度化眾生真的不容易。
結 語
這部經總的內容概括起來就三個字:信願行。信釋迦佛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實的,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我們應該發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一個是信,一個是發願,我們怎麼去?一心不亂,持名念佛,就能往生阿彌陀佛。所以,平時大家要發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也應該發心讀誦《阿彌陀經》,念佛與念經結合起來。念佛解決的是往生西方;念經解決的是信念問題。我們要堅定信念。為什麼?這部佛經字數不是很多,念誦起來很快,這部經講起來也很快。可是要讓我們真的能相信,能夠去發願,能夠行使,則是一個非常難的事情。所以說我們才要從理論上解決這個難題。在當今的修行法門之中,我們有很多的路可以走:古代的大德,今天的大德,乃至於互聯網上鋪天蓋地的念佛法門。這麼多的經典之中,有個經典是我們的依據。我們只有真正信奉《阿彌陀經》,靜下心來去體會,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背誦到理解,才能真正從思想深處相信極樂世界,相信阿彌陀佛。我們不是聽別人怎麼說,要聽自己的。自己的自信心從哪裡來?從經中來。希望各位能夠以傳統的佛教經典為依據,在今後的修學乃至於今生的解脫中有個依據,我們的眼睛才不被現象所蒙蔽,才能夠透過種種現象看到本質,才能夠透過娑婆看到極樂,才能透過經典鞏固我們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