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與拿起
天津人把穩妥、穩重、大方的人叫“人物”。衡量一個人是否配得上這個“人物”稱號,還有一個標准,那就要看你在重大事件發生面前是不是能夠“拿得起,放得下”。
天津是個“碼頭文化”城市,很多“假語村言”富含著艱深的“禅思佛理”,一句“人物”可見一斑。
“拿得起,放得下”是件很不簡單的行為。放下是為了更好的拿起,這是佛學文化的智慧。
拿起,是人類的本性情。金錢拿起你還願意放下嗎?兒女私情拿起了還願意放下?香車豪宅拿起了......就沒個放得下的!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如此人生豈不讓人傷透了心?非也。我們都曉得“好事多磨”的道理。人們常說“瑞雪兆豐年”,雪愈大、年愈豐、不是嗎?更有那“寶劍鋒從磨勵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由此我們了解了,絕對公平的生存環境在這個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如果因為遭遇點不公而整天耿耿於懷,那麼受苦的只會是你自己。
面對困苦,在前進道路上遭遇了“邁不過去的坎兒”萬不可“強出頭”,在人生的拐點上暫時的放下,找尋到更適合你的出路,不僅需要勇氣,更要有佛陀的智慧。
佛學文化告訴我們:人生有順境也有逆境,不可能處處是逆境;人生有巅峰也有谷底,不可能處處是谷底。因為順境或巅峰而趾高氣揚,因為逆境或低谷而垂頭喪氣,都是淺薄的人生。真正的人生需要磨煉。面對挫折,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氣,是一種消極、愚蠢的表現,最終受傷害的也只有你自己。人最重要的是把握好你自己的心態,以積極快樂的態度面對人生中的一切,你的一生將是豁達明朗而成功的。
再復習一遍,老禅師的語錄吧。
一個人喝干了手中杯子裡的水,如果你想要再喝上一口,只有把杯子放下,才能注滿甘甜的清泉。
放下手中的杯子,放下煩惱,放下包袱,放下已經不屬於你的任何羁絆,直起腰,看清前方的路,你會發現前方大放光明。
放下執著,放下貪欲,放下別人對自己的苛責,放下憎恨與不滿,讓心靈真正能發出自由之光、智慧之泉,那就是覺者,就是禅,就是成佛之道。
拿起和放下沒有尊卑之分,一個人“拿得起,放得下”卻高下分明。因為,拿起容易放下難!
傳說,有位禅師非常喜歡蘭花,花費了很多時間栽培蘭花。有一天,他出門雲游去了,囑咐徒弟們幫他照看好蘭花。誰知,徒弟們不小心把蘭花盆打碎了,折斷了蘭花的根。徒弟們嚇壞了,知道師傅回來一定要大發雷霆的。誰知,老禅師回來後了解了情況,溫和的對徒弟們說,“我種蘭花一是希望今後能供佛,二也是為美化寺院裡的環境。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
禅師看得開,是因為他雖然喜歡蘭花,心中卻無蘭花這個掛礙,蘭花的得與失,並不影響他心中的喜與怒。
生活中,我們能為痛苦而生活?為生氣而教書育人?能為艱辛養兒育女?
如果有了禅師的一番心境,萬事都不會讓我們煩惱叢生。
禅師是“拿得起,放得下”的,所以為禅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