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影扶疏意味長
時值季夏,奇暑難耐反側向筪翻到宋代羅與之的【看葉】頓覺禅意綿綿。
【看葉】
宋 羅與之
紅紫飄零草不芳,
始宜攜杖向池塘。
看花應不如看葉,
綠影扶疏意味長。
看得出,這是寫在夏日的詩。
羅與之,宋代詩人,屢試不第,隱居終生。平生多有飽經滄桑之作,別有一番人生體悟。
用葉作審美對象的佳作不少。“霜葉紅於二月花”,在秋葉中幻出春紅,葉子是被作為花朵來欣賞的;“霜風弄巧,把秋林,一夜吹成春苑”,於詩人筆下被欣賞的葉多是經霜後的紅葉裝扮出來的是另一番春色。
這首【看葉】審美趣味顯然不一樣。他欣賞的葉,是扶疏的綠影,是綠葉生命的活力,是葉的本質美。“紅紫飄零草不芳”,紅紫,指萬紫千紅的百花。百花凋零、芳草枯萎,呈嬌斗艷的春天已經逝去。
“始宜攜杖向池塘”,此刻,眼前已無缤紛的美景可供觀賞,最適宜的去處,則是俯視池塘中的落影。攜杖行走,表明年歲已高,青春風華旋成往事。時令已無繁華,人生已入老境。眼前別有一種境界,胸中別有一番滋味。
“看花應不如看葉,綠影扶疏意味長”。扶疏,枝葉紛披,茂盛而疏密有致。這兩句詩充滿了禅機哲理,言近旨遠,意味深長。“看花”,萬紫千紅易凋,花雖爛漫,但繁華匆匆,轉瞬即逝;“看葉”,綠葉扶疏永茂,葉雖平淡,卻活力長存,生生不息。這是時序變化中的實景,也是歷盡人世風波後的心境。“看花應不如看葉”,平淡方始永恆。
“梅花一時艷,竹葉千年色”。這是一種歷盡榮華,漸趨淡泊的人生感悟。誠如一個人的成功,在於堅持不懈,在於永攀高峰,在於在已有的高度上創造了一個新的閃光點,而這個閃光點又是其他人無法復制的,所以你是獨一無二的!或許這些並不是你的初衷,卻是活生生的生活形態,就像護花的那一片葉子。
當江邊那層層翠綠從眼前劃過時,才蓦然發現層層翠綠的後退便是自己永無止盡的向前。這使我不禁想到布袋和尚的【插秧偈】了。
任何一個人只要肯“低頭看葉”、肯“退步望月”,就一定能漸漸了悟諸法的真相,一如牆角下黑暗中的錘子,莫非只有蠟燭的燃燒才能證明它真實的存在?其實看到的並非存在,看不到的也並非不存在,如果用心去感悟,一切便都通徹明了了。
何謂禅?
禅就是自然而然,禅與大自然同在,禅並無隱藏任何東西,那是內心的自省與審視。
天一熱,人就有些燥煩,就有了些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