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無比尊嚴與無上價值
—— 在佛教生命觀研討會上的總結講話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學 誠
(2013年1月16日)
在今天的佛教生命觀研討會上,來自我國三大語系的高僧大德、專家學者就“慈心悲願,善待生命”這一主題,都發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見。尤其是國家宗教事務局王作安局長、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長老在上午的開幕式上也作了語重心長、苦口婆心的講話和開示,我與大家一樣,深受啟發和教益。實現生命形態的不斷超越與提升是佛教生命觀的核心內容;而關愛現世今生的生命是超越與提升生命形態的前提。這本是佛教的根本教義,也為三大語系佛教所共遵共行。然而一段時間以來,我國藏區接連發生自焚事件,令人痛心不已。更有甚者,有人背棄佛陀的偉大教導,背離佛教的根本精神,煽動、教唆、協助乃至脅迫一些不明佛教教理、不具佛法正見之人自焚,以妄圖要挾政府、分裂祖國、破壞日益走向偉大復興的中華民族安定和諧的大好局面。這是對國家法律尊嚴的肆意挑釁,更是對佛教戒律神聖的公然踐踏。因此宣導全國佛教信眾樹立正信的佛教生命價值觀,鞏固和促進社會的和諧安定,是佛教界當前信仰建設的重要內容。
在這裡,我著重強調佛教的生命價值觀。
佛教認為在生命形態的六道輪回中,人身最為難得。因為在生死流轉中,生惡道的幾率極大而生善道的可能性極少。《涅槃經》說:“人身難得,如優昙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善道中的諸天又長期享樂、無心修行,壽盡後墮惡道的居多。佛典也經常用“盲龜浮木”來比喻人身的難得:滄茫的大海上,一塊木板載浮載沉,一只瞎龜頭出頭沒,有一天瞎龜的頭剛好伸入這塊木板上的一個孔眼中。人身難得可見一斑。身心健康、生活穩定、具備學習佛法條件的“暇滿人身”更是難得。以這樣難得的人身去追求名利地位尚且被兩千多年前莊子喻為“以隋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莊子·讓王》),更何況用如此難得的人身去“自焚”呢!
更為重要的是現世人身是超越與提升生命形態的前提。因為人有記憶歷史、形成經驗和文化的精神力量,有克制自己、修習梵行以超越和提升生命形態的精神需求,有為達目的而忍受苦難、百折不回的精神毅力,即憶念勝、梵行勝和勤勇勝。現世人身有條件、有能力修積成就解脫道、菩薩道乃至成佛的因緣。因此佛教認為成佛離不開現世人身。只有通過現世人身積累福德、智慧資糧才可以超越和提升現世的生命形態,進而成就悲智雙運、自利利他的菩薩道和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無上佛道。現世人身是轉世人身改善的基礎,更是成佛的關鍵。一旦墮落,極可能萬劫不復。因此佛教認為現世人身是如意寶,具備了千載難逢的超越和提升現世生命形態乃至成就菩薩道、佛道的必要條件,要牢牢把握,決不可視寶為廢。
佛教的臨終關懷則把現世生命的價值發揮到極致。特別是臨終者對活著的人的反向關懷使佛教菩薩道的精神展示得淋漓盡致。高僧大德們把自身現世生命的臨終之際作為弘揚佛法、關懷他人的最後功德,讓現世生命的價值在最後的時刻得以毫無遺漏、毫無遺憾地實現和提升。高僧大德們臨終之際談笑風生,循循善誘,以自身生命诠釋佛法的真谛,展現佛教的慈悲與智慧,啟迪、鼓勵活著的人慈悲濟世、精進修行 ,讓現世生命的價值通過佛法精神的傳遞,延續到活著的人身上而得以無盡的拓展。在佛教史上光彩奪目、熠熠生輝!龍樹菩薩、提婆菩薩、慧思大師、智者大師、湛然大師、慧能大師、印光大師等等,中印古今,代有傳人。而釋迦牟尼佛的入滅示寂猶如一曲雄壯的生命贊歌,讓我們天下佛子永遠思念和無窮回味。“釋迦牟尼佛初轉*輪度阿若憍陳如,最後說法度須跋陀羅,所應度者皆已度訖。於娑羅雙樹間將入涅槃。是時中夜寂然無聲,為諸弟子略說法要: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戒律),如暗遇明,貧人得寶……。汝等比丘,已能住戒當制五根,勿令放逸入於五欲……。汝等比丘,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汝等比丘,若有人來,節節支解,當自攝心,無令瞋恨,亦當護口,勿出惡言……。”佛陀在現世生命的最後時刻諄諄教導弟子們在自己入滅後以戒為師,精進修行,自攝其心,即使有人肢解自己的身軀也不要心生瞋恨、口出惡語。時下,有些人為著自己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和個人利益,煽動、教唆、協助乃至脅迫一些不具佛法正見之人自焚,讓他們在仇恨、痛苦和恐懼中死去。無論從出世間法來說,還是就世間法而言,都沒有任何正面價值而只有負面價值!使死者來世投生善趣的可能性極為渺茫,墮入惡道的可能性極大。這既是對死者法身慧命的摧殘,也是對國家法律的破壞,更是對佛陀教導的根本背棄!
因此堅決反對自殺,反對煽動、教唆、協助乃至脅迫他人自殺,是佛教對生命的無比尊嚴與無上價值的高度肯定的理論必然和現實主張。佛陀制定戒律曰:“若自殺身,得偷羅遮罪(粗重罪)。”(《五分律》卷二)《薩迦格言》說:“愚者欲求為安樂,所作皆成為痛苦,如同有些遭魔者,為除痛苦而自殺”,認為自殺是愚癡的行為。佛教也堅決反對勸誘、鼓勵他人自殺。認為勸誘、鼓勵他人自殺與自己親手殺人沒有什麼根本區別。“汝等愚癡!自手殺人、教人自殺,有何等異?!”並制定戒律:“若比丘自手殺人、教人自殺,得波羅夷不共住。”(《五分律》卷二)即便不是自己殺人,也沒有勸誘、鼓勵他人自殺,但是贊揚、欣賞他人自殺也是佛陀所堅決反對的。“譽死贊死……如是種種因緣,彼因是死,是比丘得波羅夷不共住。”(《五分律》卷二)“波羅夷”,就是佛教戒律中最嚴重的罪行,犯此戒的人將被永遠革除僧籍、逐出僧團,而且與道果無份,死後必墮地獄。因此,我們必須深刻地認識到所謂“自焚是非暴力不合作最高境界”、“自焚不違背佛教教義”的言論,是不符合佛教的根本主張的。
關愛生命是世界各大傳統宗教的共同價值理念和文化精神。無論是基督教、天主教還是伊斯蘭教、道教、佛教都共同宣導一個共同的永恆的真理,那就是:每個生命都是神聖的,皆有其不可剝奪的尊嚴、價值和權力。自焚者踐踏了自己的尊嚴、價值和權力,令人痛心、令人悲憫、令人遺憾。蠱惑、煽動、教唆、協助乃至脅迫他人自焚者,則是對宗教精神的根本背棄,對人類文明的邪惡挑釁,必將受到全人類的唾棄!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信仰、多文化的大家庭,文化的交流融合對民族間增進了解和溝通感情至關重要。佛教的基本精神是不分宗教、民族,平等利益一切眾生,而非限於一時一地的有情,因此絕不容許跟狹隘封閉的宗教偏執主義或民族中心主義相混淆。
漢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自形成了深厚博大的文化寶藏。藏族同胞在雪山草原的圍繞中,依靠堅韌的精神信仰,發展出以藏傳佛教為主導、側重超越現世的藏文化;漢族同胞在長江黃河的懷抱下,依靠高超的聰明才智,形成了以儒釋道為主體、注重關懷現世的漢文化。兩者可謂交相輝映、相輔相成。尤其伴隨著文成公主入藏、八思巴尊者進京等重要歷史事件,漢藏佛教在兩地普遍傳揚,促成了兩地間的深入交流和相互影響。雪域高原上的各大扎倉學院漢地求法者接踵而至,漢地五台山、普陀山等名山道場無數虔誠的藏地朝聖者流連忘返,漢藏人民由此結下了深厚的佛教情誼,構成了牢固的文化紐帶。這歷史形成的宗教情誼和文化紐帶絕不是極少數人的蓄意挑撥、煽動所能破壞的!
總而言之,加強佛教正知正見,尤其是生命價值觀的傳播弘揚,將有助於清除邪知邪見對佛教信眾的誤導,也有利於向社會公眾展現佛教積極健康的精神面貌,並將為維護民族團結、促進社會和諧作出一定的實際貢獻。
最後,借此機會祝各位領導、學者和大德們六時吉祥,福體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