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界定法師:漫說《中阿含》(卷二十三)~F 六、黑比丘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六、黑比丘經

  說法地點:捨衛了的鹿母堂

  參加人員:黑比丘、諸比丘

  經中大意:本經敘述世尊由於黑比丘之喜歡斗诤,而為說那些不可愛,以及可愛之法。同時也舉出惡馬與良馬之喻以為教示。

  這部經被稱《黑比丘經》,其中的“黑”,我想可以理解為“罪惡”、“邪惡”或者“不講修持”的意思。當然,如果比丘不講修持,破壞僧團和合者,均可被稱為“黑比丘”。但是,此處的“黑比丘”卻是有所指,他是著名大護法鹿子母的兒子。鹿子母是喬拘薩羅國人,本名叫毘捨佉,不僅長相好,而且很有智慧。後來她做了彌迦羅長者的兒媳,家中大事小事,一般都由她去安排料理,可謂家族中的女掌門人。鹿子母不僅本人歸信佛法,而且還使彌迦羅長者夫婦亦歸依三寶,故長者對其是十分尊敬。長者逢人便說:該信女並不只是我的兒媳,我還以“母親”和“長輩”的禮節侍奉她,由此可見鹿子母在家族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彌迦羅”華譯為鹿,故人都說毘捨佉信女為“鹿母”。《法句經注》記載說此婦結婚時,所著嫁衣值九億錢。其請求佛陀允許將嫁妝布施而建立精捨,佛不僅聽許之,且令目犍連監督工事,經九月而成,稱之為東園精捨,分上下二層,各有五百室;講堂稱為鹿子母講堂。其講堂就為之鹿母堂鹿子母聰明淨信,常行布施,曾請求佛允許其施食予客比丘、遠行比丘、病比丘、看護比丘,及隨病施藥予病比丘及給與比丘粥、雨浴衣、水浴衣等,佛贊其為聰明信樂的檀越。另外,據《大智度論》卷八記載,鹿子母共生有三十二個兒子,個個皆為大力士。如果此記載屬實,那麼此處的黑比丘也是大力士無疑。那麼鹿子母共有幾個兒子出家?這個黑比丘又是因何種因緣出家,出家後為什麼沒有好好修持,反而成了眾人厭惡的“黑比丘”?這些問題,都需要作進一步的考察。

  此經的說法地點就是在鹿子母講堂。有一天,佛陀召集大眾比丘正在講堂內談論佛法。正當大家談得興味十足的時候,黑比丘不期而至。這位黑比丘之所以稱為“黑”,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喜歡與人“诤斗”。我想這裡面包含著幾方面的內容:一是黑比丘的家庭出身不錯,從小受到父兄輩溺愛,從而養成一些不良習氣;二是黑比丘號稱力士,氣力很大,時常欺負其他比丘;其三,由於鹿子母對佛教有一定的貢獻,而佛陀此時也正在鹿子母講堂說法,其自恃此講堂為其母所獻,故而心懷高傲。綜合上述幾種原因,我想黑比丘與大眾的人際關系很是糟糕,大家對他都是敬而遠之,因為一旦招惹了黑比丘,輕則招來沒完沒了的爭吵糾纏,重則會挨上一頓毒打。這樣的比丘,哪個人對他不是退避三捨呢?

  佛陀見到黑比丘來了,馬上把話題一轉,繼而講起了“不可愛之法”與“可愛之法”。很顯然,佛陀是專門針對黑比丘而講,而這些“不可愛之法”,在黑比丘的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從而說明黑比丘的毛病已經常人所能比擬。

  (一)不可愛之法

  1、有一種人,常喜和人斗诤,不稱贊止诤之法。

  2、有一種人,為惡欲,而不稱贊止惡欲之法。

  3、有一種人,乃為犯戒、越戒、缺戒、穿戒、污戒,而不稱贊持戒。

  4、有一種人,有瞋纏,有不語結,有悭嫉,有谀谄、欺诳,有無慚無愧,而不稱贊慚愧。

  5、有一種人,不同於諸梵行者之經勞,不稱歎同於諸梵行者之經勞。

  6、有一種人,不觀察諸法,不稱歎觀察諸法。

  7、有一種人,不宴坐(坐禅),不稱歎宴坐。

  對於這述七種不可愛之法,雖不能說黑比丘樣樣具全,但起碼佛陀是明確有所指,這些毛病習氣,黑比丘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的。佛陀對於這些“不可愛之法”的態度是:“此法不可樂,不可愛喜,不能令愛念,不能令敬重,不得令修習,不能令攝持,不能令得沙門,不能令得一意,不能令得涅槃。”

  如果一個比丘身上存具著以上種種“不可愛之法”,那麼即使他一心希望大家都來恭敬他、供養他、禮事他,但是沒有人會去親近禮敬他。為什麼是這樣?因為他身上存在著太多的毛病習氣,大家一見到他都畏懼三分,從心底裡都很厭惡他。如此一來,哪個還會去親近他呢?

  為了更好地說明道理,佛陀列舉了惡馬的譬喻。佛陀說,就好像有一匹脾氣暴躁的劣馬,它雖被寄養在養馬的馬場,卻產生這樣的念頭:請主人給我安排最好的住處、最好的飲食以及最好的、無微不至的照顧。由於這匹馬桀骜不馴,從來沒有人可以馴服它,因此主人從來就沒有拿它當回事,當然,這匹劣馬的願意也自然落空。

  (二)可愛之法

  1、有一種人,不喜樂於斗诤,都稱贊止诤。

  2、有一種人,並不惡欲,而稱譽止惡欲。

  3、有一種人,並不犯戒,不越戒,不缺戒,不穿戒,不污戒,而稱譽持戒。

  4、有一種人,滅盡了瞋纏、不語結、悭嫉、谀谄欺诳、無慚無愧,大家對他稱譽有加。

  5、有一種人,同諸梵行者經勞,稱譽同諸梵行者之經勞。

  6、有一種人,能觀察諸法,而稱譽觀察諸法。

  7、有一種人,能宴坐,而稱譽宴坐。

  與“不可愛之法”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七種“可愛之法”。如果比丘們都修持此七種“可愛之法”,那麼必將獲得眾人的禮事、愛敬與贊歎,自然會獲得大家的供養,最終還能獲證涅槃之果。佛陀再作譬喻說,就好像有一匹良馬,“彼法有善法,謂軟調好,極溫良故”,因此得到眾人的歡喜與贊歎,自然會得到主人的百般呵護。

佛的十大名號中,有一個名稱叫“調御丈夫”。“調御”什麼?原來就是要調御我們像狂象野馬那樣的散亂之心。佛陀就像一位高級的象馬調御師,他針對眾生的各種習氣毛病,有分別有策略有技巧地進行調御,使我們眾生最終都能做到心態的平和柔軟,易於教化。因此《大智度論》說:“佛以大慈、大悲、大智故,有時軟美語,有時苦切語,有時雜語,以此調御令不失道”,就是這個意思。佛陀在這部經中,再一次告誡我們:捨棄“不可愛之法”,而勤修“可愛之法”。 (09.05.16)

 

上一篇:界定法師:漫說《中阿含》(卷二十三)~D 四、青白蓮華喻經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