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四十七)~M 1259經~1262經:此四經主要闡述佛弟子當如何守護根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1259經~1262經:此四經主要闡述佛弟子當如何守護根門。

  1259經中的譬喻可以稱之為“鐵丸喻”:“譬如鐵丸投著火中,與火同色,盛著劫貝綿中。雲何,比丘!當速燃不?”如果將一個燒紅的鐵球丟到綿花之中,綿花肯定會立即著火。同理,如果比丘不善於護身,不能很好地守護住根門,那麼就很容易出現一些思想上的意外。佛陀在這裡講守護根門,其實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在佛陀住世期間,比丘飲食主要靠外出乞食獲得。既然要乞食,就必須到城鎮或鄉間村落中去;既然與普通大眾相接觸,就難免接觸到姿色尚佳的女子。坦率地說,在未成道之前,出家比丘也是普通的凡夫,見到年輕貌美的女子,如果定力不好,對於六根攝守得不徹底,就容易產生一些貪念。所以佛陀說,比丘們在入村乞食時“不善護身,不守根門,心不系念”,那麼一見到年少女人,就會產生“不正思惟”,很容易被姿色所吸引,“取其色相,起貪欲心”。所謂欲火燒身,而且欲火還很難被澆滅,其結果是“捨戒退減”。我們常說“YIN心不除,塵不可出”(語出《楞嚴經》),不要說付諸實際行動,就是心裡那種YIN心不除,卻想修行出離,簡直是癡心妄想。

  在第1260經中,佛陀以貓狸生吞老鼠為喻:“過去世時,有一貓狸,饑渴羸瘦,於孔穴中伺求鼠子。若鼠子出,當取食中。有時鼠子出穴游戲,時,彼貓狸疾取吞之。鼠子身小,生入腹中;入腹中已,食其內藏,食內藏時,貓狸迷悶,東西狂走,空宅、冢間,不知何止,遂至於死。”同理,若比丘入村乞食時不能守護根門,將女色挽留於心中而念念不忘,就會出問題,“貪欲發已,欲火熾然,燒其身心;燒身心已,馳心狂逸,不樂精捨、不樂空閒、不樂樹下,為惡不善心侵食內法,捨戒減退。”當我們心神不寧時,便會茶飯不思,心裡很是煩燥。老百姓有句俗話叫“天作有雨,人作有禍”,出家法師如果在男女問題上糾纏不清,是很容易惹上麻煩的。

  1261經與1262經亦復如是。“譬如木杵,常用不止,日夜消減”;同理,“若沙門、婆羅門從本以來,不閉根門,食不知量,初夜、後夜不勤覺悟修習善法,當知是輩終日損減,不增善法,如彼木杵。”木杵用得久了,自然會日益消磨,最終像筷子一般粗細大小。相反,如果比丘能夠善閉根門,飲食知量,日夜知道精勤用功辦道,則猶如蓮花置於水中一般,定能綻放出潔麗的花朵。而在1262經中,佛陀以野狐鳴聲問諸比丘:“汝等後夜時聞野狐鳴不?”諸比丘都回答說聽到過。佛陀以此告誡諸比丘:“有一愚癡人作如是念:令我受身得如是形類,作如是聲。此愚癡人欲求如是像類處所受生,何足不得?”就是說,想獲證聖道,那將是何其之難;可是如果一個人想下輩子墮入畜生道(比如野狐),那豈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麼?只要放逸六根,整天拈花惹草、胡作非為就絕對具備投生野狐的資格。在這裡說句題外話,有時看到一些情景劇中會出現一些“只羨鴛鴦不羨仙”的對白,大約是形容男女感情深厚,維系度較高,引得很多人都很感動甚至落淚。但細細究來,無論是雄性鴛鴦還是雌性鴛鴦,在對待感情的忠誠方面,都很不靠譜。那些看似淒楚動人的情景劇一旦搬到現實中,則同樣很不靠譜。這大約是“人生如戲”的最好诠釋吧。(3.3.)

 

上一篇: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四十七)~L 1258經:本經以鼓為譬,教導弟子當不斷修習。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