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二十九)~A 797經~800經:在本卷中,此三經仍是講八正道為沙門所修之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漫說《雜阿含》(二十九)   

  (卷二十九)   

  797經~800經:在本卷中,此三經仍是講八正道為沙門所修之法。797經講修習沙門之法即八正道,可以得證四果。在本經中關於四果的修習次第,主要有:

  初果須陀洹,要求三結斷盡,三結是指見、戒取、疑;

  二果斯陀含,要求三結斷盡,貪嗔癡已十分微薄;

  三果阿那含,要求五下分盡斷盡,五下分結是指貪、瞋、身見、戒取、疑五種;

  四果阿羅漢,要求貪、恚、癡斷盡,一切煩惱永盡。

  對於四果阿羅漢的解脫次第,到部派佛教時存在不同的看法,這些看法的焦點是阿羅漢是否存在退轉的問題;一部分認為阿羅漢將根本煩惱已斷除,但是細微惑及習氣尚存,因此仍要繼續修習。當然,對於這些問題如果去執著深究,其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如要知道阿羅漢究竟是否存有退轉,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我們每個人都證得了阿羅漢的果位,那時候,是非曲直,不就不辨自明了嗎?

  本卷從第801經開始,就涉及到“安那般那念”(出入息念)的一些內容。關於安那般那念,在前面的相關經典中我們也有所涉及,對於其修法也略加淺說。第801經就闡述有五法可以幫助修習出入息念,也就是修習出入息念的一些具體法門。經中說“有五法,多所饒益修安那般那念”。具體哪五法呢?

  第一,“住於淨戒波羅提木叉律儀(別解脫律儀),威儀行處具足,於微細罪能生怖畏,受持學戒,是名第一所饒益修習安那般那念。”

  第二,“少欲、少事、少務,是名第二法多所饒益修習安那般那念。”

  第三,“飲食知量,多少得中,不為飲食起求欲想,精勤思惟,是名第三法多所饒益修安那般那念。”

  第四,“初夜、後夜不著睡眠,精勤思惟,是名四法多所饒益修安那般那念。”

  第五,“空閒林中,離諸愦鬧,是名五法多種饒益修習安那般那念。”

  綜合上面所說的五法,就是修習安那般那念的必備五要件,它們對於真正求解脫求安樂的有學者而言,是十分受用的。簡單而言,第一就要持戒。“波羅提木叉”意指“一切善法的上首”,也就是說戒是一切善法的根基,沒有戒做為礎石,其他善法皆為無根之木。在持戒的過程中,我們要心懷一顆敬畏之心,對於哪怕是極細微的惡行,都心生怖畏。其次就要“少欲、少事、少務”,這裡並不是讓大家整天不干活,就忙著修行——“巧把塵勞為佛事”,做俗事、講經弘法哪怕是佛學院的授課法師,他們也是在修行。這裡的“少事、少務”是盡量減少那些可有可無的事情,盡量減少無謂的應酬閒事。比如說茗山老法師七十多歲時,有一次幾位老同參請他去動物園看獅子老虎,回來後他十分後悔,說白白浪費了半天寶貴光陰。不僅如此,修習安那般那念還要“飲食知量”,溫飽則可,不要老是琢磨著吃啥喝啥,在吃飯方面不要講究什麼質量和排場。再次是控制睡眠。世尊教導我們要“初夜、後夜不著睡眠”,只有中夜可以稍作歇息。“中夜”是多長時間?我們常說“六時吉祥”,一天按六時計算,中夜當為兩個時辰,即四小時。也就是說,我們每天只要有四個小時的睡眠就足夠了,否則便是貪睡——這對於當代僧俗二眾而言,是很有難度的。而修習安那般那念的第五個要件便是“空閒林中,離諸愦鬧”,並不是說要求大家都跑到深山老林中去尋個安靜,而是我們身處鬧市之中,內心卻有著如同身處“空閒林中”的那份清淨與涼爽。如果心下不安寧,縱然身在原始森林,又能如何呢?(3.24.)

 

上一篇: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二十八)~H 782經講何謂法,何謂非法。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