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二十七)~I 743經(慈經):本經是諸比丘造訪外道,聽聞外道的一番似是而非的歪理邪說。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743經(慈經):本經是諸比丘造訪外道,聽聞外道的一番似是而非的歪理邪說。諸外道出家言:

  “沙門瞿昙為諸弟子說如是法:不斷五蓋惱心,慧力羸,為障礙分,不趣涅槃。善攝其心,住四念處,心與慈俱,無怨無嫉,亦無嗔恚,廣大無量,善修充滿,四方、四習以為常、上、下一切世間。心與慈俱,無怨無嫉,亦無嗔恚,廣大無量,善修習充滿。如是修習,悲、喜、捨心俱亦如是說。我等亦復為諸弟子作如是說,我等與彼沙門瞿昙有何等異?所謂俱能說法。”

  這種說法在諸外道中比較常見,比如說在前面的相關經典中,外道們經常會當面向比丘們進行自我吹噓,說他們如何地了得,凡是沙門瞿昙會的東西,他們一應俱全。比如說諸如四念處、七覺支、八聖道之類的“法”,他們都能耳熟能詳,而且所說與佛陀並無二致,所謂“俱能說法”。根據我個人的理解,這其中既有見解主張的根本分歧(教派不同),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大約如此;而更重要的則可能涉及到諸如信徒衣食用具供養之類的實際問題,應該與經濟利益密切相關。在經濟利益面前,有時候實在沒有什麼朋友敵人之分,作為利益的共同體,大家都是朋友;如果一旦涉及到利益的瓜分,則極有可能化友為敵,相互爭訟攻讦不休。比如說項羽與劉邦在聯合滅秦方面,是盟友;但是一旦滅秦大業完成了,剩下來的就是你死我活的兵刃相見。

  對於諸外道的這種說辭,比丘們當然不予認可。其實諸外道對於四無量心是略有所知的,但是他們只知皮毛,並不了解四無量的精神實質——事實上他們也不願深入了解。佛陀針對諸外道的觀點提出兩點:第一,修習慈心,為何所勝?第二,修習悲、喜、捨心,為何所勝?佛陀對此問題的回答是:

  心與慈俱多修習,於淨(清淨)最勝;

  悲心修習多修習,空入處最勝(可以心包太虛);

  喜心修習多修習,識入處最勝(以無邊之識為專注);

  捨心修習多修習,無所有入處最勝(以無所有為專注對象)。

  744經提到以四無量心來修七覺支,可以得“大果大福利”。745經敘述修習空入處(識入處、無所有入處),可以得大福利;747經敘述比丘若常懷無常想,可獲得大果大利(以此類推,諸如無常苦想,苦無我想,觀食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盡想、斷想、無欲想、滅想、患想、不淨想、青瘀想、膿潰想、膖脹想、壞想、食不盡想、血想、分離想、骨想、空想等,皆可獲得大利大果)。746經敘述修習入出息,可以得大果。出入息又稱“安那般那”,也就是數息觀,主要是對治內心的散亂。中國的天台宗講“六妙門”(實際上並非天台宗的發明,而是古已有之),實際上就是數息觀的六種方式,分別為數、隨、止、觀、轉、淨。日本人將數息觀簡化為可供多數人實踐的“數息法”,主要為三:一是吸氣、呼氣都數數;二是吸氣不數,呼氣時數;三是呼氣時不數,吸氣時數。在數息觀的基礎上,進而修習“隨息觀”,可以獲得不小的禅定功夫。(3.11.)

 

上一篇: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二十七)~G 第727經:本經敘述佛陀在病中囑咐阿難說七覺支法。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