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揚名晚
星雲大師
相傳戰國時代的魏文侯,曾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兄弟三人都是名醫,哪一位的醫術最好呢?”扁鵲說:“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又次之。”魏文侯說:“為何你的名聲最大呢?”扁鵲回答:“我的長兄治病,善於在病情發作之前治療,但是因為一般人不知道他能實現根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揚出去,只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我的二哥為人治病,是在病情初起的時候,就能藥到病除,然而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兵,所以他的名氣也只傳於鄉裡;而我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嚴重的時候,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針灸放血、在皮膚上服藥動刀做大手術,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因此我的名氣也就不胫而走,傳遍全國了。”
從這一件事看來,世間上不是有名的人就是第一,也不是沒有名的人就沒有才能。過去草莽英雄、俠義之士,隱藏於鄉野;中庸之人處於權貴社會之中。正如現在的社會,以貌取人,以學歷取人,以人事背景取人,把人才局限在形式之間,導致多少的可用之才,被一些虛無的條件所埋沒,因此經常會有“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情況發生。古人說:“長使英雄淚滿襟”,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其實,世界上的名人,大都出身於窮鄉僻壤之間,所謂“英雄不怕出身低”,每一個偉大人物,無不是從奮斗中而有成,漢高祖劉邦,本來也只是一個亭長,朱元璋也只是一名小沙彌,最後一登龍門,身價百倍。明朝的張獻忠、李闖王,他們在“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定律下,不但未能稱皇帝,而且在歷史上更留下罵名,就太可惜了。
所以,人才要培養,韓愈因為有嫂嫂的照顧,後來得以跻身“唐宋八大家”之林,並且以“文起八代之衰”留名青史。因此,人,不能自棄,每一個人只要肯努力,所謂“西施寧久微”,只要自己有真才實學,何患不能揚名立萬,不能建功於當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