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二十二)~I 597經(妙色經):本經敘述佛告天子,持戒定慧可得妙色,成就乘出之道,受到諸天所供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597經(妙色經):本經敘述佛告天子,持戒定慧可得妙色,成就乘出之道,受到諸天所供養。首先是一位天子問佛:

  雲何諸眾生,受身得妙色?雲何修方便,而得乘出道?

  眾生住何法?為何所修習?為何等眾生,諸天所供養?

  這位天子在這裡一連向佛陀請教了好幾個問題,比如說眾生如何才能獲得“妙色”(美妙的色相,大人之相),眾生怎樣才能獲得解脫,眾生需要修習哪種法,才能得到諸天的供養與贊歎?

  佛陀對此回答說:

  持戒明智慧,自修習正受,正直心系念,熾然憂悉滅。

  得平等智慧,其心善解脫;斯等因緣故,受身得妙色。

  成就乘出道,心住於中學;如是德備者,為諸天供養。

  佛陀在這裡主要講了三個要點,即眾生若努力修習持戒、正受(禅定)、智慧三學,必須會得到解脫,必然會獲得“妙色”,必然會獲得諸天的供養與禮敬。

  598經(睡眠經):在本經中,有一位天子請教佛陀:

  沉沒於睡眠,欠呿不欣樂,飽食心愦悶,懈怠不精勤;斯十覆眾生,聖道不顯現。

  該天子在本偈中,所講的為“十覆”,實際上只講了五覆,即睡眠、欠呿(打哈欠)、飽食、心愦悶、懈怠。此五件事都是蓋覆我們本來清淨的本性,使我們無從開發智慧,阻塞了我們前進的道路,因此“聖道不顯現”。從這裡可以看出,該天子對於這些不良習性是持否定態度的。而佛陀對於天子的這番見解,表達了充分的肯定。他說“精勤修習者,能開發聖道”,很明確地表達了反對懈怠,贊賞精勤的態度。

  599經(纏結經):本經闡述我們人類皆為內縛所縛,若想解縛,即應安立於戒,而修習慧心。有一位天子問道:“外纏結非纏,內纏纏眾生;今問於瞿昙,誰於纏離纏?”

  佛陀對此回答是:“智者建立戒,內心修智慧;比丘勤修習,於纏能解纏。”

  我個人以為這位天子的觀點十分正確,即“外纏結非纏”,而“內纏”才是真正障礙我們修行的罪魁禍首。煩惱不從身外覓,煩惱即生於心中,這是我們都比較熟知的道理。可是有時候我們一遇到煩惱,便四處求救於高人為自己解憂,殊不知煩惱正是他自己去找尋的,與他人何干?所謂的“纏”,也是自我束縛,他人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替我們“解纏”的。無論是內纏還是外纏,佛陀對那些為煩惱纏身的人說“智者建立戒”,用“戒”來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然後能過內在的修持來逐步消除自己的所有煩惱,即“內心修智慧”。能持戒,並能夠努力修習智慧,如何不能解纏呢?

  600經(難可忍經):一位天子以偈問佛:

  難度難可忍,沙門無知故,多起諸艱難,重純溺沉沒。

  心隨覺自在,數數溺沉沒;沙門雲何行,善攝護其心?

  在天子之偈中,重點是講“難忍能忍”。如果我們不能“忍”,便會生起重重的艱難困苦,最終也被生死洪流所湮沒。

  佛陀對此回答道:

  如龜善方便,以殼自藏六;比丘習禅思,善攝諸覺想。

  其心無所依,他莫能恐怖;是則自隱密,無能誹謗者!

  從佛陀的這首偈中,我們應當學習烏龜的精神。烏龜一遇到危險,就會縮起四爪與頭尾,從而得以性命的保全。可是我們人類呢?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人定要去勝天,結果被大自然所懲罰。因此我們要常常修習禅思,將自己錯誤的念頭都收受回來,不讓它們四處放逸,並不斷地進行自我反省,時時示弱而不是示強,這樣別人就無從誹謗我們。(12.20)

 

上一篇: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二十二)~H 595經:本經敘述無煩天子與佛陀談及獲得解脫的七位比丘。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