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經(婆頭經):本經敘述戒、心、見、解脫等四種清淨。
在曾經的一段時間,阿難尊者在婆頭村的申恕林中游化。當地的年青人都十分敬慕阿難,紛紛前往拜見。阿難為這些年青人作了開示,內容是四種清淨。哪四種清淨?所謂戒清淨、心清淨、見清淨、解脫清淨。
1、戒淨斷。“謂聖弟子住於戒——波羅提木叉,戒增長,威儀具足;已滿者,微細罪能生恐怖,受持學戒。戒身不滿者,能令滿足;已滿者,隨順執持,欲精進方便超出,精勤勇猛,堪能諸身心法,常能攝受,是名戒淨斷。”
2、心淨斷。“謂聖弟子離欲、惡不善法,乃至第四禅具足住,定身未滿者令滿,已滿者隨順執受,欲精進乃至常執受,是名心淨斷。”
3、見淨斷。“謂聖弟子聞大師(專指釋迦佛)說法,如是如是說法,則如是如是入如實正觀,如是如是得歡喜、得隨喜、得從於佛。”“聖弟子不聞大師說法,然從余明智尊重梵行者說,聞尊重梵行者如是如是說,則如是如是入如實觀察,如是如是觀察,於彼法得歡喜、隨喜,信於正法”;“隨先所聞受持者重誦習”;“先所聞法為人廣說”;“於先所聞法獨一靜處思惟觀察”;“未滿戒身令滿,已滿者隨順攝受,欲精進方便,乃至常攝受,是名見淨斷”。
4、解脫淨斷。“謂聖弟子貪心無欲解脫,恚、癡心無欲解脫;如是解脫,未滿者令滿,已滿者隨順攝受,欲精進乃至常攝受,是名解脫淨斷。”
從上述四種清淨來說,它們之間具有什麼樣的聯系,我覺得我們不能用邏輯推理的辦法去逐條分析,實際上他們既可以相互獨立的,也可以是具有緊密的內在聯系。持戒可以解脫,習禅入定、聞法後靜處思惟,當然也可以解脫;如果從滅除貪、恚、癡入手,又何嘗不能解脫?在“見淨斷”中,阿難列舉了諸多的聞法方式,比如說可以從佛親聞聖法,可以從高僧大德以及諸大善知識處聞法,可以從先賢前輩那裡汲取法益,也可以從同門同修中聞得佛法……無論是哪種聞法方式,我們都不能食古不化,而都要做到“獨一靜處思惟觀察”。如若聞法後,左耳進右耳出,聽了等於白聽,那聞法又有何益呢?若要真正獲得好處,就必須有一個思惟消化的過程。而年輕人性情活潑好動,心不容易靜下來,阿難所說,也是帶有一定的針對性的,這就是佛法常講的“對機說法”。(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