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經(結經):
本經所談的,即何為“結”?“我今當說結所系法及結法。”
1、結所系法:“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是名結所系法。”
2、結法:“謂欲貪,是名結法。”
第240經(取經):
本經所談為“所取法”與“取法”:
1、所取法:“眼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是名所取法。”
2、取法:“謂欲貪,是名取法。”
第241經(燒熱經):
本經主要敘述雖以燒經我銅籌燒目,也不可取於色相,不可取隨形好,因為取隨於色相色形,便會墮入惡趣。
有一段時間,佛陀居止於毗捨離國的猕猴池不遠處的重閣講堂。在一次開示中,佛陀講到了六入的過患。他對比丘們開示道:
1、“愚癡無聞凡夫,比丘!寧以火燒熱銅籌,以燒其目,令其熾燃,不以眼識取於色相,取隨形好。所以者何?取於色相,取隨形好故,墮惡趣中,如沉鐵丸。”——此處所講的是眼識與色相之間的關系。
2、“愚癡無聞凡夫寧燒鐵錐,以鑽其耳,不以耳識取其聲相,取隨聲好。所以者何?耳識取聲相,取隨聲好者,身壞命終,墮惡趣中,如沉鐵丸。”——此處所講的是耳識與聲相之間的關系。
3、“愚癡無聞凡夫寧以利刀斷截其鼻,不以鼻識取於香相,取隨香好。所以者何?以取香相,取隨香好故,身壞命終,墮惡趣中,如沉鐵丸。”——此處是講鼻識與香相之間的關系。
4、“愚癡無聞凡夫寧以利刀斷截其舌,不以舌識取於味相,取隨味好。所以者何?以取味相,隨味好故,身壞命終,墮惡趣中,如沉鐵丸。”——這裡是介紹舌識與味相二者的關系。
5、“愚癡無聞凡夫寧以剛鐵利槍以刺其身,不以身識取於觸相及隨觸好。所以者何?以取觸相及隨觸好故,身壞命終,墮惡趣中,如沉鐵丸。”——此處是講身識與觸相之間的關系。
上面介紹的眼、耳、鼻、舌、身(五根)與色、聲、香、味、觸(五境)之間的關系時,佛陀重點講到了由於“分別”(即“取”)而帶來的無窮過患。如果我們取執於外境,那還不如把自己的五根給徹底地廢棄掉,即寧可斷鼻、截舌、燒目、刺身、鑽耳,也不可取於諸相。由此我們可知,如果對於外境(當然也有內境)產生了執取之心,便引起怎樣的嚴重惡果,即“身壞命終,墮惡趣中,如沉鐵丸”,再也沒有翻身出離的那一天。
接下來佛陀繼續開示道:
“諸比丘!睡眠者是愚癡活、是癡命,無利,無福。然諸比丘寧當睡眠,不於彼色而起覺想(妄想思惟);若起覺想者,必生纏縛诤訟,能令多眾起於非義,不能饒益安樂天人。彼多聞聖弟子作如是學:我今寧以熾然鐵槍以貫其目,不以眼識取於色相,墮三惡趣,長夜受苦。”
喜歡睡懶覺好不好?肯定不好——我這個人就喜歡睡懶覺,貪欲望重。睡眠被稱作“五蓋”之一,之所以被稱作“蓋”,就是它對於我們的修行會造成嚴重的障礙作用。佛陀在這裡稱睡眠者乃“是愚癡活”、“是癡命”,其“無利”且“無福”,可謂一無是處。但是睡眠與“於彼色起覺想”相比較,簡直可以忽略不計。因為我們一旦“於彼色起覺想”,就會帶來無盡的煩惱。而且,這種煩惱不光是自己一個人的事,它還會給大家造成雞犬不寧,即“必生纏縛诤訟”,且“能令多眾起於非義,不能饒益安樂天人”,最終“墮三惡趣,長夜受苦”。
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第一,要“觀身無常”,三受皆苦,皆為無常有為之法,為“心緣生法”。
第二,“我當不眠,亦不起覺想”;對於所起諸受,亦生起厭離之心,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只有這樣,最終才能做到“不受後有”。(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