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頭炷香?
第270期明覺 文:法忍法師
萬家歡騰的農歷新年又到了,加上今年是龍年,過年的氣氛又更加歡喜了。每逢過年的時候,總會有很多信徒來寺廟禮佛祈福,並向師父拜年;我和他們聊天,發覺他們對中國佛教的過年習俗很有興趣。既是大家有興趣,那麼,我就利用《明覺電子》這個平台,來跟大家好好說一說吧。
辭歲普佛法會或歲末忏摩法會
在廣東的傳統之中,有「辭歲」的習俗,這是廣東人過年的一件大事。即是身為晚輩的人,會順序向長輩磕頭,長輩會跟晚輩說:「快高長大,讀書聰明。」然後便遞過壓歲錢,而小孩都會歡歡喜喜的收過這些「壓歲錢」[1]。那麼,佛教徒過年會有「辭歲」的儀式嗎?其實,以香港的佛教傳統,每年的年三十晚或是廿九日晚,一般的佛教道場以往都會在大約十時半、十一時左右,舉行歲末忏摩法會:由師法帶領信徒先忏悔過去一年所造的惡業,感覺好像就是把我們過去一年中做得不好、不對的事情回顧、檢討一下,並在佛陀和師長面前虛心、誠懇的忏悔;並頂禮諸佛菩薩及師父上人,意即向佛陀及師父辭歲;接下來就是普佛法會,由法師帶領信徒普禮諸佛,再頂禮師父,意即向佛陀及師父拜年。
這樣的先忏除結業,再行禮佛的習俗真的很好,有如經中上說「以此消災,災消吉至;因茲滅罪,罪滅福生。」意思就是在滅罪之後,我們就有更多的清涼心地來積累功德福業。在舊的一年過去,我們將以往的惡業忏除;新的一年到來,我們從頂禮三寶來積聚善業,希望有一個好的開始。相信,這應該可以被看成是佛教「送舊迎新」的好習俗吧。
燒開年香
每年農歷除夕晚上,都有數以千計的香港市民,擠在黃大仙祠內等正月初一子時的到來。他們為的,就是上一炷頭炷香。當中更有人因爭做最前面的一個而發生爭執,亦有遭別人(或自己)手上的香灼傷的。那麼,他們這樣辛苦也要上頭炷香,為的是什麼呢?聽說,在大年初一第一個時辰上香叫做頭炷香,喻意在新的一年的第一天第一個時辰,第一時間去接個上天給的好運,作為這一年之開首;希望藉此可以得上天保佑阖府安康,生意興隆,富貴吉祥。[2]
那麼,在佛教的傳統,於農歷除夕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時,佛弟子又會做些什麼祈福活動呢?又沒有沒有去燒頭炷香呢?其實,在中國佛教的傳統之中,亦有農歷新年的祈福活動,就像台灣的馬英九總統,今年除夕夜再到法鼓山參加聞鐘聲祈福法會,和上千名信徒一起祈福,祈願未來一年風調雨順、政治清明。「據中央社報道,法鼓山連續六年在除夕夜舉辦聞鐘聲祈福法會,馬英九今年是第五度參加。」[3]又如我們在正法蓮社,到了午夜十二時,住持和尚上隆下敬大和尚帶信徒一起燒開年香。他和信徒們都手拈一支香,誠心上香拜佛,大和尚祈願正法久法、*輪常轉,亦回向在會的信眾身心康泰、吉祥如意。接著,大眾也拈香供佛,並在佛前為自己在新的一年許下新的望願。
發願與修行
今年在燒開年香的時候,我為大眾開示「發願」的作用。我告訴大家,「發願」就好像我們在佛菩薩面前為自己訂下一些目標,有的可能是世間的層面,如學業和事業上的進步、家庭的和諧等等;有的是出世間的層面,如禅修的進步、漸漸的斷除煩惱、求生西方極樂淨土等等。而我們在立下這些目標之後,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圍繞這目標而行。不論我們求的是世間的或是出世界的願望,只要目標明確,並在訂立之後,每天都反覆想起這個「願」,那麼,我們所做的一切善業、功德都可以回向這個「願」;在修行而言,我們的道業會日益增長。
最後,希望在這裡寫一個有關我自己發願的故事,讓大家對「發願」有更深刻的印象及理解。我九個月大就會走路、會說話,自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常跟我媽說我要出家。而且,自我懂得在佛前「發願」的時候,我就是發這個「要出家弘法利生」的願。小學畢業了,自己覺得成就這個「願」的距離近了一點。中學畢業升讀大學時,還以為自己可以出家(因為大學是不用穿校服,那我便可以剃頭、穿僧服),但媽媽說還是不行。她說:「你出家為的是要弘法利生,要專心多讀點書才可以利益眾生,如果你現在就出家,以你現在的情況可以利益眾生嗎?」因此,我為了成為一個可以真正「弘法利生的出家人」,我在大學的時間更用心讀書。我心無旁骛地完成大學課程,亦是因為在媽媽和師父的要求下,我要在出家之前好好自我增值,故很用心的念完碩士和博士學位。就是一個「出家弘法利生」的願心,使我在25年的學業生涯中好好不斷的用功、用心。因此,我可以說,「發願」不只對於我們在求世間福報的時候重要,在我們修行的路上亦是一個推動我們勇往直前的動力。
在此,祝大家福慧雙增、六時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