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宗教知識進“課本” 提高國民綜合素質的建議
◎釋永信
中國傳統宗教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傳統宗教教理教義所提倡的價值觀、世界觀成為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精神動力,起到了匡扶正義、引領社會風尚、淨化人心、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事業等方面的發展進步,中國正在從經濟強國向文化強國跨越。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傳統習俗是民族的根。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離不開傳統宗教常識的普及。目前,民眾對傳統宗教常識了解不多,或相對缺乏。普及傳統宗教常識,提高國民綜合素質,有利於貫徹和落實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利於社會和諧進步。
在歷史的各個時期,世界三大宗教為不同地區的民眾提供了一定的精神依靠。在中國,佛道教作為中國傳統宗教,在中華民族文明進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豐富了中國人民的精神生活。以佛教為例,其“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基本教義,積極引導人們行善止惡。其“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的因果理論,更是符合客觀現實,引導人們一心向善,行正道。道教以“道法自然”為基礎,強調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對構建和諧社會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也有一些個人或偽宗教組織,以滿足個人的私欲為出發點,進行一些不法、乃至傷害群眾身心的活動。而他們所采用的手段,大多是從宣傳宗教信仰出發,曲解宗教教義,或另創一些新的詞語,以此來迷惑對宗教常識並不清楚的人們。前些年,各地先後報道“全能神”、“*輪功”等邪教及偽宗教,群眾之所以盲目跟信,因為大多數群眾對宗教常識不夠了解,沒有正確的知見,人雲亦雲。通過普及傳統宗教常識,不但能提高全民的綜合素質,更能抑制邪教及偽宗教的滋生,讓打著宗教旗號的邪教及偽宗教失去生存的土壤。
在西方教育發達的英國,已修改其《教育法》,將佛教列為中小學正修課。佛教以緣起法、四聖谛為基石,主張和合共生、修身修心,易為西方人所接受;倡導五戒、十善、四攝、六度;又主張和平、非暴力,對提升社會道德、維護社會安定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建議
一、重視傳統宗教常識的普及工作。目前國人對傳統宗教常識的缺乏,同時也顯示了我國公民宗教教育的缺乏。建議有關部門應注重對傳統宗教常識的普及,正如國家現在大力提倡的發揮宗教界和信教群眾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在今後的“和諧寺觀教堂創建”活動中,應該加強對廣大人民群眾宗教基本知識和民族習俗的普及和教育。
二、在中小學課本中,增加傳統宗教基本教理教義及名詞解釋。有關部門應當重視宗教常識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建議在中小學課本中增加傳統宗教基本教理教義、歷史故事及相關的名詞解釋。一方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和視野,另一方面也讓中小學生更多地認識宗教的真正含義,提升自我素養。
三、在高等院校普遍開設傳統宗教選修課程。建議在高校中開設傳統宗教選修課程,讓大學生明白和區分宗教的一些基本問題,使他們認識傳統宗教與科學,宗教與迷信的區別。鼓勵大學生了解傳統宗教,認識傳統宗教的歷史和文化,樹立起更為理性的宗教觀。通過開設傳統宗教選修課程,讓大學生們接觸到正信的宗教,引導他們廣結善緣,服務社會,傳遞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