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有路,“放下”是勤
賢宗法師開示杜柯整理
一、智慧不生,愚癡成性
大家知道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在我們這塊土地上已經是非常的發達圓滿。那麼,儒釋道的“釋”也就是佛教文化,在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占據重要的一席,為什麼它能跨越數千年歷史長河而屹立不倒?這是因為佛教的思想和文化是人間的終極智慧。
剛才大家聽了一首歌,不知道對你們有沒有驚醒作用?我們為什麼參不透呢,生跟死,迷跟悟,愛跟恨,你跟我,還有,人和自然,身體跟心靈。我們有太多東西羁絆自己,沒法突破自己,所以長時間地被名利、金錢、友情和世間的一切東西所困擾。當我們被困住的時候就會在迷茫的人生裡面走不出來,我們痛苦、焦慮、不安、彷徨,其實這一切的根源在於我們自己,因為我們缺少智慧。
人應該說是最有智慧的動物,為什麼反而說缺少智慧呢?我們總以為動物是愚蠢的,低級的,最狡猾的狐狸也耍不過獵人,最聰明的猴子也不是人的對手,可事實上,在某些地方我們人比動物並高明不了多少。我們身上有很濃的“動物”習性,比如,看到好看的眼睛離不了,聽到好聽的耳朵放不下,遇到好玩的就深深被它所吸引,這是什麼,這就是動物的習性。
你知道人身是怎麼造成的,那是我們佛教講的業力,是業力造成了我們身體,又是業力造成了我們的身體生到這個相應的地球上。如果我們能去除貪嗔癡,消除我慢我見,這樣你的身體就輕安了,雖然你的身體被業力所吸引,但是你的心可以以超越一切物質之上的一種心境去享受人生,不然你就被它吸附。所以我們要想得到智慧,就要從生死的角度,從善惡的高度,從俯視人間的角度來觀照自己,只有從這樣的高度你才能徹悟人生的本質。這種角度也不是我們平常所講的“人本”的角度,因為人本的角度都是名聞利養,都是生老病死、成住壞空,是這樣一個本能的東西。要破除這些本能的東西當然很不容易,但惟其不容易才更珍貴,惟其值得我們去做才更要知難而行。有人說佛教曲高和寡跟我們生活不相及,不錯,走入佛門和出家是兩個概念,有的在廟裡住了十多年,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入門,有的人可能聽到某一句話就會豁然而悟,這是為什麼?是因為他無始以來的善根在這個時候突然發現了、成就了。所以我們要從生活中一點點修起,一件件事做起,這樣我們的善根會在阿賴耶識種子裡生根發芽,等到有一天終會長成參天的菩提大樹。
佛教的本質是什麼,說到底是一種教育,是一種覺醒的方式方法。我們知道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他本是個太子,是要繼承王位當上國王的人,這已經夠榮耀夠尊貴,夠風光夠舒服的吧?一般人想當上國王,行嗎?你說我現在要想成為習近平、成為美國總統,你想都不敢想,那個概率絕對比千萬彩票中獎的概率低。可就這樣一個概率的人,一個未來的國王,他怎麼做呢,他出家了。他捨棄了國家,捨棄了金錢,捨棄了嬌妻,捨棄了作為國王擁有的一切權利,捨棄我們凡世人都念念以求想達到的那種無上高度,我們想過沒有,他追求的是什麼?這個人是不是太傻了腦子有毛病?他所追求的又是一種什麼高度?這種高度可以用一個詞來诠釋:解脫。也可以說是智慧,就是我們佛教說的般若。般若不是一般的智慧,是大智慧,是出世間的大智慧。他這種高度這種境界我們為什麼很難理解和接受,因為我們還在五欲六塵中忘我地追逐,在貪嗔癡慢中沒有超脫出來,所以對於一般的人來說你要進入佛門好好的修行,那個門檻真是太高了,不是隨便可以進的。
二、以空觀照,自在常行
我們如果不能從這個狀態裡面解脫出來,將永遠在三界輪回被它困擾,這種高度靠什麼來達成?靠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工作,我們的家庭,我們人和人之間的交往,這樣不斷地去提煉,提升你的精神境界。你的精神境界越高,物質方面的欲望越低。所以在佛陀的世界裡面,就要不斷地通過我們人生的閱歷去升華我們的思想境界,用佛陀說的話來引導我們的人生。就像今天大家來到這裡,你是帶著腦子來,耳朵來,還是心來?有人會說我都帶了啊,——那會不會打架?會的。來自耳朵聽到、來自腦子思考和來自心的感悟是不一樣的。我說你要帶著你的心來,你要用你的心去去感應,去感受,去感化,而不僅僅是用腦子來思索,僅僅用腦子來思索,你覺得這個話是對的,但心裡接受不接受是另外一回事。很多道理你都聽過無數遍,但你能做到嗎?所以只有你的心在這種狀態裡面得到洗滌,得到認同,得到同化,並將其轉化為來自心靈深處的行動力量,對你的人生有一點改變,那麼你這節課就沒白來。
這就要求我們在生活中時刻地觀照和修行,禅修裡面有一句話叫常行觀照。什麼叫觀照?就是照鏡子。一句話、一個思想就像鏡子一樣照著你,照著你的心,照著你的行為,照著你的一切一切。照妖鏡是什麼,把你的那種很恐怖的狀態照出來,實際上這就是人的煩惱,就是人的貪嗔癡三毒。智者說人是天使和魔鬼的混合物,上半身是天使,下半身是魔鬼,也就是說上半身是精神,下半身是本能。天使因為輕,所以上升,魔鬼因為重,所以下沉。你看天堂都高高在上,地獄呢,在最下面。那麼你怎麼才能上升呢,你要把身體上“重”的東西不斷去掉,把純粹精神的東西呈現出來,最後你就輕盈了,如果你有那麼多的煩惱,憎恨,貪婪,人我是非,你怎麼能上升?你的這些習氣就是動物的、畜生的習氣,嚴重了就成了魔鬼,輕一點是畜生,再少一點就是人了,所以人是天使和魔鬼的混合品,身上正能量和負能量並存,天使和魔鬼的基因都有,就看你怎麼開發了,如果你整天都是貪婪自私,煩惱嗔恨,你就向下走,往三惡道去,如果你能拋棄物欲私念,一味追求精神心靈上的東西,那你就變得非常輕盈,光芒,會越來越亮,越來越喜樂,你就往天人的道走,這個絕對是真實不虛的。
我們要想去提升,所以我們才會去修行,修行清淨,修行輕安,修行喜樂,修行沒有煩惱。不斷地去修行之後你就發現人越來越輕了,人就飄起來了,當飄起來後你整個人生的磁場就屬於天人的磁場。當你成為天人磁場的時候,你不用做其他什麼死後肯定能升到天界,或者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我們先不要說我死了後會到哪裡去,此時此刻你能在工作當中轉換一種思想和心念,能在生活中轉變一種認識,你就發現你每天生活在天堂裡。天堂的境界來自哪裡?就來自我們的一念轉變,所以一切唯心造,天堂和地獄都是我們自己的心造成的。
那麼,為什麼我們不能轉變、不能解脫呢?是因為我們無法超越自己。我們每天會碰到很多不如意很多煩惱,但是走不出來。其實你想想,今天碰到什麼只是今天的某個事情不順心讓你不舒服而已。一個員工今天某個業務沒爭取到,一個老板今天某個合同沒定下來,出門給人吵了一架,或者挨了一頓揍,等等等等,實際上從整個人生的角度,從整個宇宙的視覺,這都是雞毛蒜皮微不足道的事情,為什麼我們會如此難受陷入其中走不出來?如果這個時候你能從生死的角度去體量眼前所發生的一切,你會發現,這值得嗎?也許,你這一生可能做不到尊貴榮耀,也可能做不到成功,但只要你把心安下來,就會把生命的精彩發揮到極致,而不會為那些負面的事耗損你生命的能量,當能發揮到極致的時候那這就是對你一生最好的展現。
你看古代很多帝王他都想長生不老,拼命煉丹、服丹,吃各種長生藥,結果呢,死的比誰都快,壽命往往不如普通老百姓。我上次去西安,在飛機上看到平原上很多帝王的墳墓,西安十三都,多少朝代的帝王在這裡展現他的雄風,現在呢,什麼都沒有了。你說我們沉迷什麼?我們要權力,權力越多越好,要金錢,越多越好,最後哪些東西會讓你得到永恆?哪些東西永遠跟隨著你?實際上什麼都不會。所以佛法講過你在這一生當中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所熏習成的那個種子會跟隨你下一次生命,那種子是什麼,就是你的習性,就是你的所作所為,就是你的此刻你內心展現的那種狀態。
我們自己總是杞人憂天。多去看看歷史,看看火葬場,看看墳墓,這就是我們未來的歸宿。你想一個人成為帝王,他的名沒有嗎,錢沒有嗎,我們希望得到的一切他都有,現在他都成什麼人了?都沒有掉了。
很多人說2012年要來了,有人給我打電話說,師父啊,要不要給你送兩箱壓縮餅干,到時候做個應急?我說沒有必要,大家都死了我也死了沒關系。真的,不要去恐懼。什麼孩子讀書讀不好,先生下崗了,今天被老板批評了,公司有很多問題,等等等等,都不要去恐懼。因為恐懼只會給你增加更多的麻煩,因為事情已經發生在你面前,你恐懼沒有用。真正有高度的人他永遠會去接受目前的現狀,只有這種人才能做到自在和灑脫。因為他不是從一席生命去看待生死,而是從無量的生死去看待一席生命,佛教是從生死的纏著去看待今天,那是什麼,那就是一種“空”的境界。我們不要認為“空”的思想是一種消極的無為狀態,其實不是,它是更高更曠達更宏觀的視覺,是更徹底的認識世界萬事萬物的一個方法。我們很多人一聽說“空”就害怕了,有人到廟上去住幾天,他妻子就惶恐不可終日,以為他要出家,有人回家念幾遍經,家人就害怕了,以為他現在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實際上真正能遁入空的境界的人那是需要大能量和大使命的人才做得出來,一般人絕對達不到。因為人是因欲望而生的,一般人怎麼會拋棄自己滋滋享受的欲望呢?“空”不是什麼都不干了,而是什麼都看透了,不著相,你知道嗎,真正空掉的人他做什麼都特別好,他為人父會把父親的角色扮演得盡職盡責,他做企業可以把企業做得無限大,他就是掃地也會把地面掃得一片清潔。想把事情做到極致的人他首先要有這種“空”的境界,因為你念念不忘我的利益我的得失,我做了多少事,我會得到多少贊歎,那是被我執我見我慢障礙住的人,絕對空不了,你空不了怎麼能有更大的空間去容納別的東西呢?你們看過《功夫熊貓》,那個武功的最高秘籍是什麼?是一張白紙。白紙代表什麼?——很有意思,很值得深味。
所以我們生活當中如果有佛法所說的“畢竟空”的思想,時刻放射到我們生活當中,你生命的過程裡面就能展現無法想象的境界出來,你想什麼裡面就能實現什麼。六組慧能悟道時講過: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無生滅。何其自性,能生萬法。所以“空”是人生的究竟智慧。那種“空”不是一無所有的空,而是通過空掉自己的執見、煩惱、面子、名望、金錢、欲望、企圖,這些東西你都能放下,你所展現的生命狀態就高於常人,異於常人。如果被這些東西困擾著,就像你身上綁著無數繩子不能動彈。所以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這樣一種思想,時刻給自己一種觀照,當你解脫了,自在了,生命所顯現出的價值就能在裡面生起。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佛法不是拿來學的而是拿來修的。我們每誦一部經,就把經裡所講的每一句話拿來觀照自己,讓我們通過學佛後真正改變自己。
我們今天講的第一個主題就是空。“空”的內涵實在太深、太豐富了,它就像一個百寶箱裡面什麼都能變得出來,但它說到底又什麼都沒有,正因為沒有所以才能騰出空間變出東西來。我們很多人別人說個什麼事,他第一感覺就是我不能做,這個事我做不了。其實他是陷入了“經驗障”和“知識障”,就是過去的知識和經驗把他障礙住了,頭腦中那個門關掉了。你不願意接受的時候,你所有思想、靈感的門都關掉了,當然更不會了。所以我們不要這麼去想,不要認為自己很一般、做不了什麼事情,當你把頭腦中某個門打開的時候你發現自己不是個一般的人,你又打開了一片新天地。那這個門怎麼打開呢,就是要先把自己“空”掉,怎麼“空”掉呢,就是要提升自己的思維、視覺、境界,要把你自己像一滴水融入到大海裡面去,把你自己的使命跟人類的存在發展有機結合在一起,放小我為大我,直至最後到無我的狀態,這個時候你思考的問題和方法就跟別人不一樣了,也許你只是個平凡的搞衛生的工作,一個發收報紙的工作,但你這扇門打開的時候你就獲得了人生的寬度、廣度和深度,你的思想境界就不是個僅僅收發報紙和搞衛生的工作,而思想的境界又決定著人生的境界,當你的思想境界發生變化的時候你的人生怎麼會不發生變化呢?
而我們眾生往往達成的那種夢想和希望都是短暫的,偏激的,感性的,所以造成了很多困擾,好比說,你現在想我有30平房子就夠了,等到你有30平米之後又發現我還要有100平的。實現了後又發現人家的房子是2000平的,於是自己拼命努力,賺錢,後來發現自己根本背不動了,發現我根本不需要那麼大的。其實房子、金錢、工作等等這些東西拿來做什麼,只是養活我們這個短短存在的身體而已。身體能存活多長時間?70年,80年?100年,或者120年?你想想看,宇宙的長久跟我們生命的120歲算得了什麼,我們活到70歲,差不多眼睛看不清楚,嘴巴咬不動了,想到哪裡去也不方便,實際上70歲以後的生命質量已經非常差了。現在的人有很多恐懼,其中之一就是怕自己老了,沒時間了,所以想盡辦法延長自己的生命。我碰到一個老人,基本每年三分之二時間都在醫院裡。我每次去看他,他鼻子裡插兩條管,耳朵裡插兩條管,喉嚨裡插一條,肚子上還要插好幾個,你想想看,這種滋味是多麼難受,其實是生不如死。台灣的聖嚴法師他真的很有智慧,前幾年他生病,本來可以救回來的,但他說既然身體不行了,就讓它走向衰竭,他也不救了。他那麼有影響的人,想花多少錢都可以,但是他不救,為什麼,因為身體的“業”到這裡已經結束了,再把它搶救回來沒有必要。後來他就讓自己往生了。所以真正的學佛者他是達到一種大自在的境界,完全把生死放下的時候他的身心才能得到輕安和寧靜,才能達到破除掉一切執著後的超然,如果能做到這樣,今天他做皇帝坐在龍庭,明天當乞丐睡在橋洞裡,他照樣安之若素。這是什麼?這就是解脫。不是說我們死了後才能解脫,你活著不能解脫的人死後也很難解脫,會由於慣性而進入那種循環。
因為太多的攀比、太多的不安份,讓我們在這個欲海中碌碌奔忙,永無停息。有個很經典的故事,一個小狗使勁想咬自己的尾巴,怎麼也咬不住,後來它媽媽講,只要往前走你的尾巴就跟著你往前走了。幸福就是這樣,快樂也是如此,財富、金錢和名望都是這道理。當你把一切都放下,眼睛只是看著前面的時候,實現人生的夢想要快得多。人往往走一步,會旁邊看一看後面瞧一瞧,這樣你永遠走不快,這是個最基本的道理。但是我們都不是這樣的,得到一個東西會坐在那裡欣賞半天,再向別人炫耀半天。有的師父做了一點事情,見到你就說,哦喲,我做了什麼什麼,我的廟有多大,現在是什麼職務,我現在怎麼怎麼。你發現當他不斷地說自己成績的時候,從那一刻他已經停止了前進。因為他總是覺得我現在做出這麼好的成績是多麼了不起,不斷地向別人訴說他的過去,不斷地回頭去看的時候,其實他今天什麼也不會完成。事實就是這樣。所以真正做事的人他是輕裝上陣,心態很年輕,他的眼睛永遠看著前面,不後看,更不左顧右盼。
因此我們的思想在決定著我們的未來,我們的行為同時又印證著我們的思想。人和人最大的不足就在於思想和眼界,當你站在一層樓你看到的只是牆壁、桌子、椅子,這些東西會給你造成障礙。當你站在屋頂的時候你的視界空闊,空間廣大,你看到的就是一片天下了。所以學佛的人就是要求你的思維和眼界和平常人不一樣,不斷地把自己超脫出來,解放出來。我們以凡夫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都是生老病死,爭名奪利。如果以天人的眼睛看到呢,人世間都是一片污濁,五欲匝地。以佛眼看到是某一個生命在某一個階段所展現的不同狀態而已。所以我們要不斷去破除自己的貪嗔癡,不斷破除財色名食睡五欲困擾,然後從更高的角度來看待生死,觀照人生,那時候你所得到的智慧和眼界就根本不一樣。這是我們講的第一個主題,空。
三、學會布施,喜樂隨身
僅僅有“空”的思想還不夠,還要學會布施。為什麼布施很重要呢,因為布施和“空”的思想互相依存,緊密相連。舉個例子,我們現在都坐在這裡聽課,別人要是身體動一下,打個電話什麼的,我們就會很不舒服,是吧,因為他干擾了我。當人和人之間有顆非常包容之心的時候,你心裡是沒有嗔恨的。當你心裡沒有嗔恨最快樂的人是誰?當然是你自己。這就叫“無染”的狀態,外面的一切都不會改變我的心境。我們誰都希望每天活的很開心,吃的香,睡的香,那為什麼做不到呢?很簡單,因為我們沒有一顆布施的心。
佛陀曾經講過,如果一個人能夠布施,他的一生當中就不會貧窮。你想不想發財?教你一個秘訣,就是布施。我們常人對布施的理解有偏差,覺得我把錢給了人家,我自己不是越來越少了?其實世間萬事萬物都有因果,你布施是因,自然會有相應的果出來。佛陀的教義、佛教的組織在世間兩千五百多年為什麼一直興盛,沒有衰亡?是因為布施。布施什麼?布施法。我在寺院裡,辦公室裡有人對我說,師父,我們的書花了那麼多錢買的你轉手就送掉了,多可惜!我說你要學會布施,只要我們能布施得起,我們絕對不會貧窮。我們不賣什麼產品,但香海禅寺在短短幾年裡完成了將近七千多萬的工程,靠什麼?就是布施。
布施並不僅僅是你給人家多少錢的概念,布施是非常寬泛的,一塊錢,是財布施,一本善書,是法布施。你身上的一切無不可以布施,你的眼睛可以布施,耳朵可以布施,當你一無所有的時候還可以布施微笑。你做的位置可以讓出來布施,人家有病了你安慰照顧人家,這是無畏布施,你隨時隨地可以布施。能經常布施的人他身邊會形成一種氣場,正能量非常強,所有人都願意和他在一起。所以你布施歡樂一定會得到歡樂,布施錢財一定會得到財富。為什麼有人說我得不到呢,那是因為你貪著,老是想著我布施了多少應該得到多少回報,我們布施要講究“三輪體空”、“無相布施”,就是說你布施時純粹出於幫助別人、出於悲憫心,而不是想著某種投資式的回報心理,這樣的布施功德是非常大的。當然,布施的回報有慢有速,它遇緣則生,沒有回報是因為時間還沒到。
當你把你的整個生命能量奉獻出去以後,你會發現你已經不是自己了。為什麼觀音菩薩可以做到千處祈求千處應?因為他布施的是一種思想,一種悲憫心。我經常給企業老板講,你如果把自己做成觀音菩薩,你的企業最後就不得了,就是你把布施,把愛,善良種植到他們內心去,當你有這種精神的時候你的企業是不會垮掉的。我曾經看到這麼一個故事,日本一個房地產公司建一個商場,地已經征好了,可是中間有一個釘子戶,是70多歲的老太太,沒有兒女,老伴已去世,一個人寡居在家裡。房地產這麼大個項目,所有的房子都拆遷了,就等著這個老人走。但這個老人就是不走,做什麼工作,賠多少錢都不行,她說這個房子如果拆掉了我一生中所有的記憶都沒有了,那我活著還不如死掉,我余年不多了,我要活在記憶裡。有一天,在下雪的一個午後,她拄著拐杖拖著沉重的步子到公司去,想給這個董事長做最後通牒,告訴他無論采取什麼方法自己都不會遷走。當她走進公司的時候衣服淋濕了,身上都是雪,公司裡一個漂亮的女孩子見到她很熱情,幫她把身上的雪拍掉,把大褂換下來,把滿是泥濘的鞋脫下來,然後扶著老人給她倒了一杯熱茶,問她來公司有什麼事,需要我的幫助嗎?這個女孩子其實根本不知道她是公司的什麼“客戶”,她來公司的目的,但她有顆善良的心,布施的心。最後從從樓下走到辦公室的門前時老人想,公司裡有這麼好的員工,這麼好的公司我為什麼不支持他們呢,這個時候她已經決定遷走了,所以她去了之後說出的話和以前自己准備說的完全相反,僅僅是在進門前的一念之間轉變了。
所以,我們有時候做不好某件事的真正原因其實是我們自己。現實中,一般人都會把問題推給別人,不斷地指責別人,這是沒有效果的。你越說他不好,他越覺得你無理取鬧;當你反過來反思自己的時候別人就會為你而改變。所以真正的修行就是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把自己修好了你生活遇到的任何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所以這就是我們怎樣從佛法的智慧裡面去吸取,來指導我們的生活。當你的心裡“空空如也”沒有自己的時候,你才會更好地行布施,否則就被“小我”所控制,所羁絆。
四、無境慈悲,逆來順成
提到慈悲,大家都知道,我們佛教裡有個大菩薩以慈悲稱著,她就是觀世音菩薩。釋迦摩尼我們不一定知道,但觀音菩薩沒有不知道的。不信教的也知道,甚至基督教、伊斯蘭教都知道,道教還把她列位觀音娘娘。有些求佛的弟子說,基督教聖母瑪利亞也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從表面上可以這麼去講,實際上它的內涵是一致的,就是慈悲,也是慈祥,也是付出,也是友善。
觀音菩薩代表一種境界,就是以樂拔苦的那種心,無量眾生不管在哪裡呼救都有一個人在身邊去幫助他,那個人所代表的就是觀音。當你在修觀音菩薩法門的時候,就要觀照自己像一個觀音,你想,我像一個觀音,我的相貌如此的完美,我的笑容像她那麼慈悲,然後你的一舉一動一切一切都相似,你這樣切換過去自己就是觀音了。雖然你還未達到觀音的那種境界,但是要時刻這樣要求自己,觀照自己。佛法修行就是這樣,當你要修觀音菩薩法門,那你就要切換到觀音菩薩那種頻道去自我修正,最後你就會漸漸成為觀音菩薩的化身。
實際上我們夫妻之間、父子之間、員工之間,或者說同事之間、朋友之間,來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不是無緣無故的。既然不是無緣無故的,這個人不斷地讓你難受、和你沖突,實際上是有因緣的。相反,你要感謝不斷讓你難受這個人,因為通過他讓你的心智你的人生會得到飛躍性成長,這種理論我們講起來很容易做起來難,但是,此時此刻就是你最好的一個修行。你以什麼角度解讀世界你其實就是什麼樣的人,因為你的頻道和它相應,你覺得這個世界是冷漠的,那麼你的心就是冷漠的。你厭惡這個世界,世界也厭惡你,你怨恨這個世界,世界也怨恨你。如果你覺得世界很美好,那麼你的心也很美好,你以慈悲之心觀照這個世界,你就覺得這個世界溫暖、慈祥。佛教有句話:萬法唯識。就是說你起個什麼心動個什麼念,這個世界會跟著變。“我”是生活當中的一切源頭,我們今天有什麼樣一個結果就是以前種下的因。我們要想吃西瓜那肯定種西瓜,種南瓜結不出西瓜出來,這是佛法因果最基本的規律。但是我們不這樣做所以我們結不出這個果來。
《法句經》裡面講到了慈悲,修行慈悲有十二種利益。你看有慈悲心的人在學校裡他會得到同學的擁護,在公司裡會得到大家的支持,在市場當中永遠都是獲利的,所以你不管在哪個地方都會得到巨大的利益。慈悲有這麼多的功能和利益,為什麼我們得不到呢,因為我們的慈悲還沒有達到究竟,沒有達到徹底,還沒有達到慈悲三昧的境界,因為我們的慈悲還沒有做到“無境”,“無境”是什麼?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別人生病,就像你自己生病一樣,別人痛苦就像你自己痛苦一樣,別人沒錢花就像你自己沒錢花一樣,如果能做到這樣,那才是真正的慈悲。孔子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同理,如果能做到設身處地地感同身受,這就是慈悲。
所以有慈悲心的人他擁有巨大能量,走到哪裡就把磁場帶到哪裡,“無敵”於天下。古代有很多帝王,他把別人城池攻破以後為什麼不能持久地占領那個地方呢?就因為他從來不把這個地方的人當做同族人看待,他把這些人當奴隸,而不是父母兄弟。你以慈悲心面對他這些人就願意被你統治,反之就會不斷反抗。我們回頭來看看,清朝、蒙古族現在還有嗎?沒有了。五胡亂華的時候那幾個民族,現在還有嗎,沒有了。這和我們《道德經》裡面的智慧是相應的,什麼“安靜,居後,處下,包容,牝母,大地一樣”,這些思想是我們中國人真正的智慧。你能自己卑微到像大地一樣的,你是最低的,但沒有人能掀翻大地。水是最柔弱的,但它可以淹沒一切,至柔而至強。水能成其大就因為它永遠往下流。當你把你的人格、思想、面子全部放下,放到最低,你才會生出巨大的能量出來,這個時候你就像大地,像大海,不可搖撼。那幾個少數民族因為不知道我們中國人《道德經》的智慧,所以他們失敗了,因為他們不擁有佛陀慈悲的思想,所以滅亡了。
五、無上法寶,悲智雙運
我們來總結一下。慈悲和智慧是佛教的兩個翅膀,就像鳥之雙翼人的雙腿一樣,缺一不可。慈悲要用智慧去引導,智慧要用慈悲去衍生,所以它們相互依存而抱縛。一個有智慧的人沒有慈悲,他沒有福報;一個有慈悲的人沒有智慧,就像一個土財主。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老好人,處處被人壓、騙,為什麼,因為他沒有智慧,僅僅有慈悲心,最後他沒能真正做好自己的事情。所以我們要用智慧去引導我們的人生,但智慧來自哪裡?來自你眼光的高度,透視事物的深度,來自“空”的宇宙觀。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觀照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去修行,從日常的每件事做起,佛法雖然是出世間的,但並不離世,相反要在市井生活中去成就。所以說佛教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如果你能部分地汲取我上面所說的智慧與慈悲的力量,能夠以“空”觀關注你的人生,以布施來化緣你的生命,那麼你的人生將無往而不利,這是一條解脫之路,終極解脫的大道,千百年來,自人類有史以來,沒有第二條解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