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
這忠字,不但殺身殉難,即平日做官,盡心盡職,也叫是忠。莫說忠不忠的報應,就看泛泛浮浮,主意不在蒼生的,也都沒有好結局。可見爾俸爾祿,原負不得這個字的。凡宰相到個百姓,都有該盡的忠在。然下民性命,攸關縣令。作縣,尤不可不忠的。上天立個民牧,要他養的,付托哪可辜負。
善人讀書時節,便真切發心救世,及做了官,乘勢大行善事,自能清慎率屬。勤訪民隱,仿美政於程宋,問良模於時彥,不循情面,不受財賄,旌善懲凶,興利除害。倡鄉約,重農桑,訓士理學,教民勤儉。催征務思善法,刑獄每盡仁心。
革刁風,察奸吏。水旱早勘,速報災荒,設法赈濟。鳏寡孤獨,責養有人。圩岸溝渠,勸修有效。嚴禁溺女、掠賣、賭博、煙花、迎神、做戲、YIN書、宰牛等惡事。倡行社倉、同善會、育嬰、義學、義冢、夏藥局、冬粥廠、刊書局、棲流所等善事,正如搜羅寶山一般的。
【故事】
唐朝名臣魏征,有膽識、有謀略,善於挽回君王所做的不當決定。無論事情大小,只要皇帝不對,魏征一定冒犯聖顏勤苦勸谏;縱然皇帝非常生氣,魏征仍然不肯停止。
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只可愛的鹞鷹,非常喜愛,常把鹞鷹放在手臂上立著。一天,看到魏征過來,怕他看見,就趕緊把它藏在懷裡;魏征心裡有數,在向太宗奏事時,就故意拖延時間,鹞鷹因而悶死在太宗懷裡。(因為魏征不希望太宗玩物喪志,就用這種方法勸谏。)
後來文德皇後過世,太宗思念不已,就在御花園裡建造一座高樓,以便隨時可以眺望皇後的昭陵。太宗曾帶魏征一同登樓,叫他眺望昭陵。魏征仔細看了半天說:“微臣老眼昏花看不清楚。”太宗就指給他看。魏征說:“臣以為陛下叫我看祖宗的獻陵,如果是看皇後昭陵,臣早已看到。”太宗聽後感動得哭泣,並將高樓拆掉,不再登樓眺望昭陵。
魏征勸太宗偃武修文,停止軍事發展,加強文化教育;這樣國家安定,四方夷狄自然歸順臣服,不需用武力征服,太宗就采用其建議。後來東突厥颉利可汗被俘,他們的酋長帶著刀來宮廷充當侍衛。當時甚至夜不閉戶,出外旅游也不必攜帶糧食,這都是魏征力谏的成果。
魏征是唐朝名臣,首次被封為鄭國公,他的第五代子孫魏谟,人品非常優秀,做到宰相。(《感應篇直講》及《感應篇匯編白話精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