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弘恩法師:如何面對人生困境?首先要做到四點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弘恩法師

  人生就是一場眾生無法覺醒的迷夢,與其活著的時候苦苦執著不捨而受百般痛苦折磨,不如早日看破人生這出戲。

  在寺院日常接待事務中,應酬最多的恐怕就是世人的種種煩惱、痛苦與障礙,有生活與工作的憂慮苦惱,有家庭維系的舉步維艱,有健康狀況的無可奈何,還有專門來算命看相的,不一而足。來求助者大多面容悲苦,心有戚戚焉,令人卒不忍視。

  在此,首先鄭重澄清聲明:佛法是禁止算命看相的!凡是穿著僧裝,或以在家學佛居士之身份,裝模作樣給人算命、看相、打卦,妄說吉凶禍福者,有違佛陀的教誡,皆非真正的佛弟子。

  佛陀如實了知世間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內在規律,亦即是因果,開示眾生苦樂順逆的決定思想是善惡兩種業。因此,若欲依佛法來改善命運,必須從身、口、意(行為、語言、思想)三個方面修正自己的過失缺點,改過遷善。

  作為一位剛遇到佛法的人,若想依佛法迅速安頓身心,改變困境,首先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虔誠與信心

  《華嚴經》中說“信為道源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根。”信,是決定我們能否從佛法中得到利益的根本與關鍵條件。佛法是世間上最究竟圓滿的智慧,能斷一切苦,得究竟樂,歷史上的高僧大德,王公庶民,皆從佛法的信心中得到了種種利益,在此無須贅述。

  眾生皆以因緣而得度,因緣者,即是敬信。若半信半疑,抱著“有病亂投醫”的試試看的態度,多半會出現抱怨佛法“不靈驗”的結果。世人說“心誠則靈”,誠,即是虔誠與信心的意思。

  二、恭敬祈禱 稱誦聖號

  佛經中記載的諸佛菩薩,非同民間神話故事中的虛構人物,他們是能夠完成“自覺,覺他,乃至覺行圓滿”的覺悟者,他們乘著無盡的利益眾生的慈悲心,於有緣眾生之中種種化現,以無量的智慧方便度化眾生。

  諸佛菩薩的名號皆有不可思議的功德之力,是世間之中最吉祥殊勝的名稱,經中說:“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如果我們能以虔誠清淨的心來稱誦聖號,就會獲得不可思議的感應與加持。歷史上持誦聖號而消災免難的故事不勝枚舉。《大智度論》說:“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信能度。”願有緣之人皆能斷疑生信,得大利益。

  三、努力反省 改過遷善

  事出必有因,就如同人會生病一樣,一定是壞習慣的長期累積才導致疾病的出現,人生的障礙與痛苦,也是因為自己在身、口、意方面的惡習沿襲累積而成。“善為樂因,惡為苦因”,這是自古以來顛撲不破的真理。當遇到人生種種逆境時,最忌怨天尤人,不僅於事無補,反而讓自己鑽入牛角尖,不斷擴大負面情緒的蔓延與影響。

  佛法所言覺悟者,首先是能夠時時自我反省。佛經中說“一切唯心造”,我們的整個人生乃至眼中的世界,都是自心的顯現。譬如在相同的時間地點,內心歡喜的人,看一切的外境都是明媚向上的,而內心充滿煩惱的人,眼裡所見的一切外境都是陰暗的。

  人生一切的障礙皆起於從前累積於身心的惡業。眾生之所以迷惑不解,找不到症結所在,是因為沒有智慧所致,而智慧的短缺,正是因為“情生智隔”的緣故。所謂的“情”,佛法中叫做“情執”,也叫“我執”,亦即執著色身為我,並執取種種觀念,自是非他,認為天下只有自己是“善人”,一切的過錯皆是他人的,因此內心充滿著抱怨與不平。

  這種人生的重惑,將會引導我們進入顛倒痛苦的境地。因此,欲要遠離種種痛苦,人就要常懷慚愧,常省己過。

  《四十二章經》中,佛陀開示說:“慚如鐵鉤,能制人非法,是故常當慚愧,無得暫替。若離慚恥,則失諸功德。有愧之人,則有善法;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

  孔子說:“求有不得,反求諸己。”孟子也說:“恥之於人大矣,以其得之則為人,失之則為禽獸。”從上諸聖,皆為我們開示改善人生的大道,若不遵從,出苦無路。

  有禅師曾為觀世音菩薩畫像題贊曰:

  若不回頭,誰替你救苦救難;

  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此語,當深思之。

  四、布施修善

  悭貪吝啬是眾生另一種深重的習氣。經常會有世間苦惱之人來到寺院,多是“急來抱佛腳”,以燒香拜佛與佛菩薩做交易,希望菩薩保佑消災免難,諸事如意。

  這其實是一種僥幸之心,就如同以微薄的投資期望獲得億萬財富的回報一樣,遙不可及。

  若欲改變當前逆境,消災免難,一定要修諸善法積累功德,而修積之法,對在家人來說,財物布施最為當機。《大智度論》中說:“出家重持戒,在家重布施。”布施在菩薩修行的六度法門中稱為“第一波羅蜜”(波羅蜜是梵語,譯為“度”)。

  為什麼布施如此殊勝呢?因為眾生萬般的貪愛執著以及由此產生的各種煩惱痛苦,皆本乎“我”,對身體及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非常貪戀癡迷,甚至“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卻不曉得,將來一口氣不來,我們苦苦貪執的親友、財物都會離我們而去,哪裡還有“我”乃至“我的”?因此佛陀開示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人生就是一場眾生無法覺醒的迷夢,與其活著的時候苦苦執著不捨而受百般痛苦折磨,不如早日看破人生這出戲,早些將財物布施作福,這樣不僅能獲得當下的安樂,也為將來培植福田,種下安樂之因。

  這樣簡單的道理,奈何眾生就是看不透!過去祖師們感慨地說:“明明白白一條路,千人萬人不肯去。”

  中國古來就有“捨得”之論,佛法布施與之同理而意圓。佛法中,布施所獲得的功德大小,與布施的發心、對象相關。

  所謂布施的發心,也就是布施的目的,如果僅僅是為了自己消除逆緣而布施,功德就很微小,如果是為了真實地利益眾生,乃至希望一切眾生獲得成佛的果報,這樣的功德與果報是極其殊勝的。

  最究竟圓滿的布施是《金剛經》裡宣說的“無住相布施”,但這並非凡夫眾生的境界。對於因布施對象而產生的功德差異,《四十二章經》如是說:“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飯千萬斯陀含,不如飯一阿那含;飯一億阿那含,不如飯一阿羅漢;飯十億阿羅漢,不如飯一辟支佛;飯百億辟支佛,不如飯一三世諸佛;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

  此外,因為佛法之究竟圓滿的功德,所以在佛法中所作的布施及種植的善根,功不唐捐,現前將來都會獲得不可思議的果報,能迅速消除障礙,增長福慧,圓滿佛道。

  《妙法蓮華經》中雲:“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佛子行道已,來世得作佛。”

  以上從四個方面簡單論述了當人生遇到種種障難時,如何以佛法正確面對解決。佛法智慧甚深廣大,圓融無礙,以上見解只是自己管中窺豹,難以曲盡佛法之妙。若欲深入佛法堂奧,得大利益,須以信敬心,自己親自學習修行始得,否則也只是“多年枉作風塵客,數他珍寶無已分。”在此,虔心祝禱:

  願諸有緣者,於佛法生信。

  斷除諸惑業,常持正善念。

  免遭諸難苦,所求皆如願。

  今生獲安樂,來世得作佛。

 

上一篇:傳正法師:起心動念皆有因果一定要注意
下一篇:釋迦牟尼佛廣傳 七 尋法品 87 身做千燈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