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遺教經淺釋》
◎一九七九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洛杉矶金輪聖寺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汝等比丘。若攝心者。心則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間生滅法相。是故汝等。常當精勤修習諸定。若得定者。心則不散。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爾。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是名為定。”
“禅定”,定就是三昧,現在講禅那三昧的功德。禅那──思惟修,又叫靜慮。思惟修有四禅,四禅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但沒有五禅。另外,四空處就是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這四禅、四空合起來,就叫八定,所以諸禅定就是包括這四禅八定,這八定都有它的功德,所以叫做禅定的功德。
禅定就是攝心,攝心也就是思惟修,也就是靜慮。你攝心就是制心,制你這個心,所以說制之一處,無事不辦。而這個“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就是在禅定裡頭,也就是禅定的境界。制之一處,是專一其心,心念歸一。心念專一,在這個時候,一念也沒有了,就是
內觀其心,心無其心;
外觀其形,形無其形;
遠觀其物,物無其物。
三者你都明白了,就知道有個空理,你若是再能明白實際上連這個空理都沒有了,空也無所空,能空、所空都沒有了,能所雙亡,在這個時候,能空和所空都沒有了,就是一種湛然寂靜的境界。若連這個湛然寂靜的境界也不生,這時候一念也都沒有了,你說你的欲念從什麼地方產生呢?找不著這個欲念了。什麼叫五欲?什麼叫六欲?都不知道了。這時候也就是禅定,也就是真正的攝心了,那麼自然就會生出無量的自在功德,無量的神通妙用,一切一切都是不可思議的。
所以佛說,“汝等比丘”:還是跟前邊一樣的。“若攝心者”:你若是能攝持其心,“心則在定”:這個心就是在定中。“心在定故”:因為你心在定的緣故,就有一種智慧。有這種智慧,就“能知世間生滅法相”:世間的生滅法相就是成、住、壞、空,這世間是怎麼樣成的?怎麼樣住?怎麼樣壞?怎麼樣空?法相就知道了。
在我們這個世界上,一增一減為一個小劫。“增”是由人壽的十歲開始,每一百年增加一歲,譬如人的壽命十歲,再過一百年就是十一歲了,再又過了一百年那就是十二歲。那麼身量高度,每一百年增加一寸,增到人壽八萬四千歲,然後再減。“減”,也是每一百年,身量高度減去一寸,壽命減去一歲,再減到人的壽命十歲為止,這麼一增一減,就叫一個“劫”。
一千個“劫”,叫一個“小劫”。二十個小劫,算一個中劫,四個中劫算一個大劫。在世界上,“成”有二十個小劫,“住”是二十個小劫,“壞”又是二十個小劫,“空”也有二十個小劫。那麼二十個小劫算一個中劫,所以成、住、壞、空,四個中劫合起來,就叫一個大劫。世間生滅的這種法相,有定力的人就會都明白,都知道了。
“是故汝等”:因為這個,所以你們各位佛的弟子,“常當精勤”:時時刻刻都不應該懶惰,都應該精勤。精勤做什麼呢?“修習諸定”:修習一切的三昧。“若得定者”:假設你得到定力,得到三昧了,“心則不散”:心裡的智慧光明就不會散亂,不會消失,不會沒有了。你有了正念,有了不妄念,就不失正念了。“譬如惜水之家”:就好像是愛惜水的這種人家似的,“善治堤塘”:他善於治理水壩和水塘。堤塘,他知道怎麼樣修理,令它不漏,令這些水不跑失了。“行者亦爾”:修行的人也就好像善治堤塘的這個人一樣的,“為智慧水故”:為存留這個智慧之水,“善修禅定”:善於修禅定的堤壩。“令不漏失”:令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法寶不丟、不漏,不失去了。“是名為定”:這就叫真正禅定的功德。
恭錄自《佛遺教經》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