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是正道?現在人很難,走偏邪非常之多,為什麼?他用思惟。現在學校不都是用這個嗎?學的時候我得想想這什麼意思,這不許可的。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告訴我們,學習的態度,聽經,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你真聽到東西。讀經,離文字相,離名詞相,離心緣相。心緣相,決定不能用自己心裡想這什麼意思,這是什麼,不可以。為什麼不可以?佛從自性流出來的,自性裡頭沒有意思,沒有意思它就是無量義。你講經的時候,你看到這個聽眾,聽眾是什麼意思,自然流露出來,就合他的意思。聽眾不一樣,你講的就不一樣;時間不一樣,講的也不一樣。《無量壽經》我講了十多遍,遍遍不一樣。場所是一樣,聽眾是一樣,程度不一樣,今年比去年提升,比前年那更提升了,年年不一樣。因時、因人、因事、因地,哪有一樣的講法!所以一定要肯定佛的經論沒意思,你說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絕不是經論的意思,經論沒意思。
我給你講,現在講東西你們統統記錄下來,有沒有意思?沒有意思,這是真的。我講完之後,你問我講些什麼,我完全不知道。現在錄音,我得把錄音拿來我自己聽聽,否則的話,我不知道。這是真的,不落痕跡。這個東西是活的,不是死的,活活潑潑,字字句句含無量義。無論你對什麼樣的眾生,什麼樣的時節因緣,你講起來一樣通順,毫無障礙,讓人聽得都能生歡喜心。這是什麼?這是李老師教的,全憑感應。沒有開悟之前,要求感應。感應,用什麼感?用誠,誠敬。怎麼誠敬?要誠敬到極處,用至誠感通,這是老師教我的秘訣。不是至誠心,就不能感通,你所學的是知識,不是智能。
所以學貴有恆,學貴遍數多。所以古人才提出,這是真話,這個是經驗之談,這是真理,就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不要有妄想,一遍一遍讀去,讀一千遍之後心定了,自然明白。那你講的時候,講的時候叫善巧方便,長說短說、深說淺說,無一不自在。基礎是知足,關鍵是放下,放下言說,言說相、文字相,名字相就是名詞術語,都不能執著,放下心緣相,不能用我的心去想這什麼意思、這什麼意思,不可以,沒有意思。恭恭敬敬的讀,恭恭敬敬的聽,會入定,會開悟。所以佛法的教學方法跟世間不一樣,用世間這套東西把佛法變質了,變成世間一種學術,變成佛經哲學來教了。
恭錄自《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注》(第八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