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鏡錄略講下冊 (第七十四章)
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七十四章 跨鶴出銀籠03
跨鶴出銀籠
夫不觀其心者,而不見其微;不觀其身者,而不見其離;若不見其離微者,則失其道要。
從這裡可以知道,佛法真正的修持就在於止觀。這用語,在佛經的教理用觀,而中國人覺得用佛學的教理麻煩,因此把觀、思惟等等綜合起來就叫看。看是叫我們觀察的,不是不用智慧盲目相信的人,以為打坐把眼睛一閉就是學佛了,結果在那裡整天六神內亂,那是迷信。但是不迷信的人,若只是在那裡研究教理,那是散亂、是妄想。應該要回轉來,既不妄想也不迷信,而是要觀心,參究心性的道理,察證其精微處。
‘夫不觀其心者,而不見其微’,若不向內再走觀心法門入手,就不能明心見性,發現心性的精微之體。孔子在介紹五經的道理時,講到《易經》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潔靜精微。’潔靜精微就是形而上的道,然而後世不用這種文字了,佛法則用‘圓明清淨’。但是圓明清淨只是‘潔靜’的一面;而神通妙用無窮則是‘精微’的一面。在上古時代一句‘潔靜精微’就通通把道的體用都包括在裡頭了。由清淨圓明而起神通妙用,這個神通不是一般我們想的,我們想的都是神經。神通和神經是兩兄弟,神通是老大,神經是老二,這裡講的是老大。真正的神通是大智慧。
第二要觀身,研究所有的佛經就會發現,不管是大乘或小乘,二千多年以前佛陀在世時,當時他老人家親自教導弟子們的修行路線,幾乎都是從觀身開始,例如白骨觀、不淨觀。到了後世才不大使用,以為是小乘法門,其實這是修學佛法的基礎。白骨觀及不淨觀,有三十幾步的工夫,包括了顯教與密教都是從這裡演繹出來。‘不觀其身者,而不見其離’,若不走觀身法門則永遠也無法達到解脫。有些人在這期的生命終了的時候,很潇灑地跟朋友們道別,脫開身心與名利的牢籠,駕鶴西歸,眼睛一閉就走了,既不痛苦,也不需到醫院上氧氣,這種本事都是從觀身法門來的。
‘若不見其離微者,則失其道要’,這裡把修持佛法的精華一句話就講完了,若達不到解脫,不能做到離身微心,那麼你冤枉學佛修道,因為修道的要點都抓不到,即使修一輩子也沒有用。
大身非身是法身
故經雲:‘佛說非身,是名大身。’心亦如是。此謂破權歸實,會假歸真。
這句話出自《金剛經》,首先我們知道,法身並沒有我們一般身體的觀念存在。然而我們一般人實在不容易離開這種身體的觀念。有些人說:‘老師呀!我昨天好像得到法身了。’我說:‘怎麼了呢?’‘我昨天打坐的時候覺得身體好大好大,大得不得了。’其實,那是身體感冒,有風邪在裡頭轉動,因此才會有這種感覺,那怎麼叫法身呢?因為他還有個身相。有的人則說我覺得好像有一個東西從頭頂分出看到一個我,那個我好小、好小,這個是法身吧!其他這都是幻境、是妄想。《金剛經》告訴我們‘非身’,不是我們現在這個身體的概念。所謂大身就認為身體大得不得了,比阿裡山還要大,就是證得大身,那就是妄想。因為我們有身體的觀念,因此把有這種身體的就叫做人,這是我們這個世界的看法。我相信外太空其他星球必是有生物,而且他們那邊人的身體絕對和我們的不一樣,說不定他們有好多雙手,說不定他們的手形狀和我們不一樣。我們不要自認為這個身體很美,我們這個身體,別的世界的人看起來可能是很丑陋的,沒什麼了不起。
永明壽禅師引用《金剛經》的句子,下面下了個注解,‘心亦如是’。我們想明心見性,若認為心是有形像的那就錯了,明心見性不是見到一個東西,會發亮,又光明、又潔淨,那是妄想,是意識的境界,是習慣性的觀念。真正的心之體是無體相可見的。
妄念沒有對不起你!
‘此謂破權歸實,會假歸真’。接著「破權歸實,會假歸真’的文句,拿中國佛學的用法叫做分科判教,於西方文化講就是批判。權與實的講法是中國後代一些有成就的大法師們把整個佛經拿來批判一番,分科歸類做一個科學性的整理。他們用分類的方法來評斷化法教理的層次旨要,叫分科判教。在分科判教裡頭,說有些經典屬於破權歸實。這個權不是權力的權,而是方法、權便。比如,因為你的心不能清淨,於是告訴你要聽呼吸或是念佛或是觀想,這些都是方法、權便,不是佛法的究竟理趣。所以佛法的經論上又說所有八萬四千法門都是黃葉止兒啼,小孩子哭了,鬧個不得了,實在沒辦法,在路上看到黃葉子,只好拿片黃葉來哄他,說這是寶貝要他好好玩。這只是一種權便、方便。
真正的佛法是破權顯實,所有八萬四千種權便的方法都不用,而把真實的東西直接顯示出來的是什麼呢?就是無心。所謂明心見性,本來無事。有一位禅宗祖師一輩子說法只說一句‘莫妄想。’有人問他:‘什麼是佛法?’他說:‘莫妄想!’問他:‘怎麼才能無妄想?’他說:‘莫妄想!’一句莫妄想就到家了。其實莫妄想是權便,真懂得的人連莫妄想也不要了。像布袋和尚的說法更好,他永遠背一個布袋,走在街上人家問他什麼是佛法?他就站在那裡把布袋一放、看一下,也不問你懂或不懂,你不懂他提起布袋又走了。其實我們的身體就是一個皮袋,有一天把皮袋放下就對了。所以許多禅師的作法都是破權歸實。
‘會假歸真’,權就是假的,假的東西從哪裡來呢?有許多同學說,我的妄念那麼多,要如何才能把它們除掉?我說,妄念沒有對不起你,也沒有吃你的飯、喝你的茶,你那麼討厭它干什麼!妄念來了,你就說,妄念請坐,你請坐吧!它才不留呢!那個妄念早跑掉了!所以妄念你去除它干什麼!妄念是假的,然而假從哪裡來呢?從真來。有許多同學問《楞嚴經》中的無明從哪裡來?佛說無明從明來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