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下冊(第七十三章)04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宗鏡錄略講下冊 (第七十三章)

  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七十三章 千功輸一罵04

  漸頓達無心

  又無心約教有二,一者澄湛令無,二者當體是無。澄湛令無者,則是攝念安禅,蠲消覺觀,虛襟靜慮,漸至微細。當體是無者,則直了無生,以一念起處,不可得故。

  就教理而言,無心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澄湛令無’,這是漸修法門,就像從河裡拿來的一杯水慢慢讓它沉澱,沉澱到極點,心清淨到極點,連清淨、空都要把它丟掉而到達無心。‘攝念安禅’,比如念佛或念咒子、聽呼吸或參撣,可用各種法門,其目的無非是要把所有的念頭捆在一個念頭上。這種方法可用不太好聽的‘肉包子打狗’來比它,佛號、咒子、觀想就像包子,妄想就是狗。狗一來就用包子打它,它吃了那個肉包子就不再亂叫了,尾巴夾攏來了就偷偷地走了。同理,妄念來時,只要念佛或念咒的心專一了,妄念就沒有了。因此,這些方法不過是攝念而已。攝念以後,漸漸地身安、心也安了。然後‘蠲消覺觀’,‘蠲消’,什麼都丟掉,無覺無觀。‘虛襟靜慮,漸至微細’,虛襟靜慮,就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境界,慢慢就到達無心。

  第二種是‘當體是無’,這是智慧的成就,不是功夫了,當下就是空,就是無心,因此是‘直了無生。’‘以一念起處,不可得故。’本來一切眾生個個都在無心的境界中,生而不生。比如,我們這堂課講了那麼多,你們也聽了這麼多,但是一個念頭都沒有,我也沒說過話。如果認為,我在上課、說話,那就是你們在冤枉我。要不然拿出證據來,但是不可拿錄音帶來,錄音帶是錄音帶,與我不相干。這就是當體即空,說而不說,你們聽的人也一樣。所以說,一念起處不可得,本來就沒動過。今天有法師到外面弘法,我歡迎他們,問他們,你們有沒有感覺到出門以前和回來以後都沒有動過啊!懂得了這個,直了無生,動而無動。一百年就像一瞬間動而末動。我也常跟你們提到,走路也可以悟道,走路時向前走總覺得好遠、好累,走過了路回頭一看好短哦!就是那麼一點嘛!就是這個道理,尤其是在鄉下曠野中間的路途,這種感覺就更親切。在街上走路不算數,因為兩邊都是店,由於有看不完的東西而迷糊了,因此不會覺得遠,也不會覺得近。

  經雲:‘一念初起,無有初相,是真護念。’

  ‘護念’,這兩個字要注意。人家說,《金剛經》只有一句話,你懂了就悟道。‘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一切修行法門只有兩個字‘護念’而已,起心動念要處處看清楚,能清楚自己的起心動念,八萬四千法門就是這句話‘善護念。’護念到‘過去心不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護念到‘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才是善護念。所以,經上說:‘一念初起,無有初相’,念頭一起就像水上的泡沫一樣,隨起隨空。‘是真護念’,這樣就解了真護念,也是真無心。

 

上一篇:《紀文達公筆記摘要》:奸詐遭懲
下一篇:嘎瑪仁波切:傷害源於放縱,慈悲源於自省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