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原創

 

我所認識的《了凡四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了凡四訓》是明朝中後期人物袁了凡先生所著,其內容分為四部分:立命、改過、積善、謙德。是袁了凡先生晚年訓誡子孫的一部家訓。其中闡述袁了凡先生一生的真實經歷,由自己現身說法,講解改造命運的深刻道理。堪稱為中國勵志奇書!

  我是2010年19歲時接觸到《了凡四訓》的,當時接觸到這本書時,內心極為震撼。感慨命運並非上天注定,也不是生辰八字注定,命運是可以通過自己後天行善積德所能控制的。只有不斷地行善積德,才能突破先天命運的束縛。

  《了凡四訓》這本書的宗旨說白了就是福報改變命運。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每時每刻都在接受十方供養,在飲食、穿衣、用品上處處都能體現的到。有人或許說了,我通過自身勞動獲取金錢,購買物品,這難道不是通過自身的回報換取勞動成果嗎?那我要問了,哪一張鈔票是你制作印刷的?表面上看似自己通過努力賺錢,購買商品,但是每件商品的存在又是通過多少人的血汗換來的?為什麼我們大部分人的命運都是普普通通的,就是因為生活中我們不懂得珍惜資源,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使用、浪費、花銷,但是又不懂得培養福報等等因素所造成的。

  袁了凡先生在棲霞山遇到雲谷禅師,雲谷禅師得知袁了凡先生的狀況後,並未詢問他關於《皇極經世書》推算的道理,而是反過來詢問他自己,應該得功名嗎?應該得兒子嗎?僅僅兩個尋常的問題。袁了凡先生沉默反省良久回答到,不應該呀!並說明了其中緣由。隨後,雲谷禅師則根據袁了凡先生所反省的自身情況,加以論述其中道理。袁了凡先生豁然開朗,明白了為什麼每個人命運好壞不同的深刻道理。其根本原因就是個人壞習慣和自私心理,加上不懂惜福、培福造成的。

  袁了凡先生隨後在佛前忏悔往日種種過錯,發願行善事三千件,並且回報天地祖宗養育之恩德。袁了凡先生從此以後大變其往日模樣,縱然深處暗室之中,也不敢起一個不善的念頭,恐怕得罪天地鬼神。第二年參加科舉考試,袁了凡先生考取了第一名,秋天鄉試也考中了舉人,結果兩處皆改變了之前孔先生所推算的結果。雖然袁了凡先生完成了兩次人生逆襲,但是他也只是部分性的改變了命運,沒有完全改變命運。他在經過十年時間做完第一次三千件善事後,繼續發第二個願做三千件善事,以及後來一萬件善事後,直到晚年才得以完全改變整個人生的命運。

  改造命運的要機,也重在改過忏悔。袁了凡先生在發願做三千件善事之前,是先在佛前發露忏悔以往所有過錯的,同時雲谷禅師也只傳給袁了凡先生准提咒,讓他時時刻刻持念,克制妄念。從這點可以看出,袁了凡先生之前初見雲谷禅師不起一個妄念,是因為被孔先生算中命運,感到灰心而造成的結果,並不是真的不起一個妄念。在這裡重點指出忏悔的重要性,忏悔是忏除我們之前所造的罪孽,如果不徹底忏悔,之前所造種種罪孽依然會影響我們今後的命運,真正的忏悔是永不再造。這些在原文中也提到過: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數;義理之身,豈不能格天。血肉之身之所以受到術數的困擾,是因為血肉之身是為自己而活,義理之身能夠感格天地改造命運,是因為自己為聖賢之道理而活,難道就不能超越先天的命數嗎?同時在以後的生活中,時時刻刻持念准提咒,不能讓外界影響我們現在的情緒,從而又造以往之罪孽。如果那樣的話,則對改造命運的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其結果很可能是事倍功半。然而真正發願、忏悔,也是有感應的,如原文中所說:一心忏悔,晝夜不懈,經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驗。或覺心神恬曠;或覺智慧頓開;或處冗沓而觸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嗔作喜;或夢吐黑物;或夢往聖先賢,提攜接引;或夢飛步太虛;或夢幢幡寶蓋,種種勝事,皆過消罪滅之象也。這些都是袁了凡先生通過自身實踐修行中所遇到的情況,非常值得我們大家參考、學習。

  袁了凡先生創作這本《了凡四訓》其目的不是讓子孫後代非得比葫蘆畫瓢,學習他之前改造命運過程中的案例,譬如行善而不徹底,救人而心存疑慮。花了很長時間才改造好命運。袁了凡先生的良苦用心在於,訓誡後世,早日知命、立命,早日改造好自己的命運,不可荒廢大好光陰。而袁了凡先生又現身說法,講述自己一生改造命運之事跡,就是希望後世子孫能夠通過學習這本書,從而超越自己,創造出更美好的人生規劃。

 

上一篇:禮拜佛塔十種功德
下一篇:色情會使人沉迷於自己的幻想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