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開悟前必須要走的路【匯總】04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南懷瑾 : 開悟前必須要走的路【匯總】04

  (四)

  達摩大師曾經對神光說過:“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神光依此做工夫以後,曾經以種種見解說明心性的道理,始終不得大師的認可。但是大師只說他講得不對,也並沒有對他說“無念便是心體”的道理。有一次,神光說:“我已經休息了一切外緣了。”大師說:“不是一切都斷滅的空無吧?”

  神光說:“不是斷滅的境界。”大師說:“你憑什麼考驗自己,認為並不斷滅呢?”神光說:“外息諸緣以後,還是了了常如的嘛!這個境界,不是言語文字能講得出來的。”大師說:“這便是一切諸佛所傳心地的體性之法,你不必再有懷疑了。”

  達摩大師初來中國所傳的如理如實的禅宗法門,地道笃(du2:忠實,全心全意)實,絕不虛晃花槍。這也正和大師囑咐神光以四卷《楞伽經》來印證修行的道理,完全契合而無疑問了。現在人談禅,“外著諸緣,內心多欲”,心亂如麻,哪能入道呢!

  看了以上所列舉的達摩大師初到中國傳授禅宗心法的史料故事,根本找不出一悟就了,便是禅的重心的說法。所謂“安心”法門,所謂“外息諸緣,內心無喘”等教法,也不過是“可以入道”的指示而已。尤其由“外息諸緣,內心無喘”與“安心”而到達證悟的境界,實在需要一大段切實工夫的程序,而且更離不開佛學經論教義中所有的教理。達摩大師最初指出要以四卷《楞伽經》的義理來印證心地用功法門,那便是切實指示修行的重要。

  在佛學的要義裡,所謂“修行”的“行”字,它是包括“心行”(心理思想活動的狀況)和“行為”兩方面的自我省察、自我修正的實證經驗。如果只注重禅定的工夫以求自了,這就偏向於小乘的極果,欠缺“心行”和“行為”上的功德,而不能達到覺行圓滿的佛果境界。其次,倘使只在一機一禅、一言一語上悟了些道理,認為稍有會心的情景就是禅,由此便逍遙任運,放曠自在,自信這就是禅,這就是禅的悟境,那不變為“狂禅”和“口頭禅”才怪呢!這樣的禅語,應該只能說是“禅誤”,才比較恰當。可是後世的禅風,滔滔者多屬此輩,到了現在,此風尤烈,哪裡真有禅的影子呢!

  南師《禅話》

 

上一篇:淨空法師:怎樣功夫才得力
下一篇:宣化上人:當你遇到麻煩的問題時,這個咒是最靈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