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下冊(第六十八章)02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宗鏡錄略講下冊 (第六十八章)

  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六十八章 道人挑大擔02

  客塵不住主人家

  ‘或事觀對於事寂,謂觀於一境,心不動搖也。或理觀對於理寂,亡心照極也’。事觀,事寂;理觀,理寂,這裡舉出相對的道理。以華嚴宗的修法,或者以事觀對於事寂,修持的功夫到了,智慧也到了以後,—切達到寂滅涅槃的境界,自然空,不需要你求個空。那麼,走哪一條路線呢?是觀心法門的道理。‘觀於一境,心不動搖’,妄念來也不拒、去也不送;來不迎、去不追,就是一心坦然而住,心不動搖,理與事一齊到。這是華嚴的圓教,也是禅宗入手功夫最痛快的地方,隨時隨地在觀心。《楞嚴經》比方我們此心是主人,一切妄念是客人,叫客塵煩惱,主人端端正正坐在屋內看著門,客人來了也不起立迎接;客人走了不相送,一切是不動不搖,何必跟妄念打交道!《楞嚴經》再三提到客塵煩惱,你越理它,煩惱、妄念越多;只要主人做得了主,客塵煩惱自然有塵埃落地的時候。這個法門是事觀對於事寂,觀於一境,心不動搖,當然這個法門相當高,一路到底就可以到家,甚至到達即生成就。然而大家走這個路線容易起懷疑的原因何在呢?也就是法眼禅師所講的‘山長似路迷’。學佛修道者常有一種做生意的心理,貪心,都想今天做,明天就會,最好今天做今天就會,一修就成功。修了兩、三天不干了!劃不來!浪費時間!不曉得他准備把多余的時間拿去做什麼用!實際上只要一心一路下去,拋棄了時間、空間的觀念,就可一路走到底;中間偶然起疑,就要能自覺。這個疑不是對佛法、道理的疑,而是對自己懷疑起來,這是要命的!人最大的敵人是對自己懷疑,尤其修持的人,在理上不透徹的,容易犯這個錯誤!

  ‘或理觀對於理寂,亡心照極也’,這是最後,最好是智慧成就,以理來觀,透過智慧成就,自然到理的大定。‘理觀對於理寂’,此時無心無念,自然到達無心地。不論小乘、大乘,無心地是修極果的基本道理。‘亡心’,心沒有了;‘照極’,照見五蘊皆空,空到極點,就達到觀自在的境界。

  按著他引用經論來說明:

  心空能見十方剎

  如《百門義海》雲:‘明出入定者,謂見塵性空;十方一切真實之理,名為入定也。’

  他特別抽出《百門義海》這部經論的精華,書中說:真正明白出定、入定的道理,‘謂見塵性空’。此話怎講?怎麼叫真正入定?怎麼叫真正出定?你不要認為兩腿一盤、眼睛一閉、昏頭昏腦、搖頭擺腦,坐在那裡黑洞洞地一鑽就是入定,那是落昏沉,絕不是入定。雖然兩腿可以盤上一天、十天,都沒有用,都在昏沉中。什麼叫入定出定?‘謂見塵性空’,六根六塵,包括物理世界,也包括肉體,真正入定,沒有肉體的感覺了。你說對啊!睡著了也沒有肉體的感覺,但那是大昏沉。肉體是四大的塵,所謂沒有肉體的感覺,是與太空一樣相合一,完全空靈了,這個稱之見道,不是眼睛的見,而是心地法眼見到塵性本空。那麼見塵性空的人,真入定了,我們看不到這個人,因為他一念塵性空,整個四大肉體就與虛空相合,我們的肉眼無法看見。

  ‘十方一切真實之理,名為入定也’,這個時候沒有時間、空間的觀念,不但功夫到了,十方世界中一切真實的理也到了極點,這個是真正的入定,接近所謂如來大定;也接近所謂楞嚴大定。

  最近我聽了很多奇怪的事,有學生說他學得一個楞嚴大定法,我說奇怪!楞嚴大定還有法可傳?所以對於妄覺妄為的人,覺得連一笑也多余,只好聽了就聽了。這裡順便提醒各位,不要被求一個法、求一個名相所騙!那是自欺!真正定的原則、原理都說明過了。接著他又申訴理由:

  然此見塵無性空理空時,乃是十方之空也。何以故?

  這兩句話是永明壽禅師加注的評論。永明壽禅師距今約一千年,言語、觀念都有所差異,我們用現代話再敘述一遍。就是說,上面所講的真正的入定,見到物理世界的空,乃至物理世界之塵無性的空,如此到達理空的智慧時,乃是十方之空也。這句話如何解釋?我們曉得太空的空仍屬於物理世界的空,不是明心見性般若性空的真空,這個觀念千萬搞清楚,佛法所講的空,不是科學界所說物理世界太空的空,因為太空的空也是物質,是屬於五大中的地水火風空中的‘空’,這都屬於物理世界。至於本性、至性空的性空,不是物理世界,那是形而上的,非物理世界所能包含,但它包容了物理世界。一悟了物塵本空,等於是通達‘十方一切世界皆空。

  ‘何以故’,這是鸠摩羅什法師翻譯時創作的文字,中文文法倒裝句,拿現代話講:什麼理由?

  由十方之心見於一塵,是故全以十方為塵,定亦不礙,事相宛然,是故起與定俱,等虛空界。

  他說什麼理由呢?‘由’字在古文寫作中很重要,現代白話寫作就不用‘由’。因為此心達空,心已不是我身中之心,而是十方之心,盡虛空遍法界。此十方之心,能見一方之一塵,亦同時可見十方的種種塵。十方之種種塵也就是此方之一塵,‘一多融通,同異無礙’。

  ‘定亦不礙’,這些塵塵剎剎的存在,不妨礙這個心不動。當你真理解,理透了,物理世界雖有障礙,照樣入定。

  ‘事相宛然’,一切事實、現狀很明顯地擺在這裡。

  ‘是故起與定俱,等虛空界’,這時入定、出定是同是時的,換句話說,入定與出定一佯[樣],真正到達,這人隨時隨地都在定中,但也等於已經出了定,並不需要盤起腿來入定。有時候盤腿閉眼好像入定,其實都落在昏沉,不是真得定。真定的人閉眼、開眼都在定,是故起與定同時俱在,心相等於整個虛空,真正地空了

  多少異同會心通

  但以一多融通,同異無礙。

  這是華嚴境界的名言。拿數理哲學來講,若以數學來推測這個宇宙有多大,是無法推測的,然而真正地無法推測嗎?非也。宇宙是個零,數學乃至最高的數理哲學,其基本就是一。千數萬數起於一,第一個數沒有動以前,有個數——零,這個零就是空;代表沒有數,也代表無窮數、無量數、無邊數,代表有也代表無,這個零有這樣重要。所以,你懂了這個理,甚至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到達了西方極樂世界,因為一即多,一多無礙,不在乎你是否‘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或若七日’一心不亂,只要一念專精即可往生。它的原理就是‘一多融通’,一與多是一樣的。‘同異無礙’,相同的意見、不同(或反對)的意見;相同的方法、不同的方法,本體上都是零,都是個空,所以說同異是無礙。

  是故一入多起,多入一起,差別入一際起,一際入差別起,皆悉同時。一際成立,無有別異。

  這些不需要多講,文字一看就懂。換句話說,真由理上悟透的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境界上都可以達到定慧等持的境界。

  ‘一際成立,無有別異’。只有一點,成功了、到達了,中間沒有差別、分異。

  當知定即起、起即定,一與一切同時成立,出入無礙也。

  這是華嚴境界所謂圓頓之教,頓悟、圓滿了!

 

上一篇:談睡眠03
下一篇:嘎瑪仁波切:如果你現在努力賺錢是為了子女,將來他們很難對你孝順,知道為什麼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