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念祖:這是不可思議的微妙法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淨土法門在《大經解》上,一上來就說了這樣幾句話,說:“淨土法門者,乃一乘了義,萬善同歸,三根普被,凡聖齊收,橫超三界,徑登四土,極圓極頓,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也。” 所以淨土法門是個什麼法門呢?是個這樣的法門。 頭一句話就是“一乘了義”。所以佛法很深哪。“一乘”。我們知道佛法有大乘,有小乘。“乘”就譬喻,像個車子——大乘、小乘。還有三乘之說,所謂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 一乘法是什麼法呢?一乘法獨獨是《法華》說出來的,說佛只是說一乘法。一乘法是什麼法?就完全是成佛的法,不是讓大家去成阿羅漢,什麼什麼什麼。 所以在《法華經》五千弟子退席,不能聽了,因為跟佛過去說的不一致啊。這才是佛把真實的、心裡頭的話跟大家交待了。這個《法華》,一乘法。得阿羅漢是個化城[1],中間可以休息一下,你必須還應該繼續前進,直至成佛這才是佛法啊,所以一乘法。而淨土法門正是一乘法——都生到…… 大家都念《阿彌陀經》,都是來集中,“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其中都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什麼呢?阿鞞跋致就是一生補佛位!所以你去了之後,你就這一生就補佛位了。那都得成佛,都得成佛那還不是一乘法啊? 而且天親菩薩在《往生論》說:二乘種不生。你堅固發的是二乘心——聲聞的心、緣覺的心,你生不了極樂世界。所以這是極深的、極殊勝的,這是一乘法。 “了義”。一乘了義,了義,最粗淺地說,就是這個義理、道理了不了,能了不能了啊,這是粗的說。真正嚴格地說,所謂了義就是你談了真如實相,談了實相的法就是了義法。 所以佛所說的法,有的是了義的,有的是不了義的。所以佛教有四依,依什麼不依什麼,叫“依了義教,不依不了義教”。因為佛中間說法很多年,許多是弟子的水平太低了,只能夠曲就新的水平,而說一些不了義的教,所以也有些經典是不了義的。四依就告訴我們應該依了義的、不依不了義的。 而這個《阿彌陀經》呢,是以實相為本體,其它的(只是)談實相,(而)它整個經的本體就是實相。是一乘法,是了義教。 “萬善同歸”。你一切善,你念佛是善中之王。大家往往總覺得,我要行善啊,做一些善事。是,都是好事,都是修福。而以這個念佛為善中之王。 而且萬善同歸,最後你一切善,就好像是一切河流、一切泉水,一切一切最後都要流到大海裡頭去,匯成大海,你這個才不枯竭了,不枯了,不干了。一切善也是如此,必須流入到彌陀大願海裡面,成就淨土,普度一切眾生。一切善都以這個淨土為歸宿,稱為萬善同歸。 底下特點來了。“三根普被,凡聖齊收”。三根者就是上根、中根、下根。根器就有不同,有的人很利,有的人很鈍。咱們世間的學問就是要分,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大學、研究院。不同的課本,初中一跟初中三的課本就差很多。但是這個淨土法門就最特殊,一句佛號可以從幼稚園,你念一輩子,一直到成佛。 所以《華嚴經》講:十地菩薩,不離念佛。你每一地都不離念佛。它是最特殊了,它是一個課本可以用一輩子。三根普被。你上根的人也不會感覺屈才。你叫研究院的學生去聽小學一年級的課,聽加減乘除,他就叫屈才,耽誤時間了;你讓小孩去上大學,他也聽不懂。 這回說淨土法門了,像這個內容你們諸位到了三年級也聽,也覺得很好。今天聽我看大家也可能覺得挺好。它這個是圓融極了。 凡聖齊收。《觀經》說五逆十惡。五逆罪很重啊,五逆是什麼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這樣的罪犯,他臨終念佛能往生,你看這是最壞的人都能得度。而最高的呢,我們知道咱們這個國土最大的、上首的菩薩是文殊、普賢。普賢菩薩、文殊菩薩都是發願往生淨土。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無量光,必生無量光佛剎。”這《普賢行願品》是普賢菩薩發的願,普賢菩薩要往生。 文殊菩薩把這個七言的偈子改成五言,每一個句子少兩個字,完全是一樣。要說文殊,大智文殊同樣的要往生極樂世界。 所以凡聖齊收,下至五逆十惡,上至文殊普賢,你們都可以憑這個法來救度。而且是橫超三界。 我們的修行,大家很多都要講,要斷見惑、思惑,斷塵沙惑,斷無明惑,三惑斷盡就成就了。所以要出生死,出乎我們輪回六道的這個生死,你得斷見惑和思惑。見惑有十樣東西: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貪、瞋、癡、慢、疑十樣事情。 這十樣事情都斷了,你才證(斷)見惑。證(斷)見惑才是個初果,你還得人間來回,七個來回你才能夠成阿羅漢。那麼再把貪、瞋、癡、慢細的再斷,再斷,一直斷到最後完了——阿羅漢。所以斷了見、思惑你就成阿羅漢。 你再把塵沙惑——無量的眾生有無量的病,無量的病要有無量的藥方來治,這些你不明白,你起惑如塵沙之多,這是塵沙惑。你要度眾生,行菩薩道,你不破塵沙惑是不行啊。 破了塵沙惑還有無明惑。四十二品無明,到了等覺菩薩還有最後一分的生相無明還沒破,要把這一分無明破了,你才是妙覺,究竟妙覺。 這個就是所謂豎出三界,豎著斷見思惑,斷塵沙惑,斷無明惑,都斷盡了,你就出去了,豎著出去的。這個斷見思惑大家談談容易不容易啊?要把這個貪、瞋、癡、慢,不光是咱們欲界的(咱們這樣是欲界,有欲,咱們所體會的貪瞋癡慢),要把色界的、無色界的貪瞋癡慢都要斷盡。 不要說色界、無色界,咱們就想想,咱們能不能把貪心、瞋心、癡心、慢心去盡,是不是?我們最簡單的生活,買東西,你那兒排隊,你買的東西不好,就有點不高興,這不就是貪心嗎?你不高興,瞋心就來了嘛。你斷得盡哪? 這類八成是欲界的,欲界貪瞋癡慢斷了你剛初果,所以這出去很難,豎出三界很難。就像一個蟲子長在一根竹桿裡頭,你要從這個竹桿裡頭出去,你得一個節一個節地咬通,最後出去了,這叫豎出三界。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大家以為生天了,生天了其實三界無安,猶如火宅,還要輪回的。橫出三界呢,就這個蟲子它不是直著咬,從竹桿裡頭它橫著一咬,咬出一個窟窿就出去了。 淨土法門之特別,不是豎出三界,不要你斷盡這個見思、塵沙、無明,你只要是至心信樂,十念必生,橫著出去,橫著咬個窟窿。但橫著咬個窟窿不是很容易的,當然這個竹子還是挺厚的,但只要咬破了一個就解決問題了,這叫作橫出三界。 徑登四土。極樂淨土它是分四土,三身四土。佛是分三身:法身、報身、化身。土就分四土:咱們剛去的土,一般去的土是凡聖同居土;再往上就是方便有余土;再往上實報莊嚴土;再往上常寂光土。 極樂世界之特點:你生到凡聖同居土,你也就是生到常寂光土。在咱們這兒那就是不行。極樂世界是圓生四土,圓融無礙。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都是阿鞞跋致。證阿鞞跋致的都是常寂光土的聖賢,你就跟他在一塊兒,你這個四土那就是圓融無礙的,圓生四土。 這“極圓極頓”哪!所以我們稱為圓頓之教,這圓頓是登峰造極,這是不可思議的微妙法門!(《大教緣起一》,黃念祖講述,未經校對,僅供參考) 注:[1]化城:(譬喻)法華七喻之一。譬小乘之涅槃也。(《佛學大辭典》)
|
|
|
|
|
|
上一篇:黃念祖:請入彌陀願海
下一篇:《紀文達公筆記摘要》:大士慈悲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