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戒覺法師:如何利益眾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如何利益眾生

  文:戒覺法師

  所依經典《普賢菩薩行願品》

  我是來自浙江佛學院的學僧戒覺,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如何利益眾生,所依經典是《普賢菩薩行願品》。我從為什麼要利益眾生、如何利益眾生、利益眾生的殊勝方便三個方面,和大家一起探討。

  壹 為什麼要利益眾生

  《普賢行願品》雲:“生死曠野,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花果。”

  為什麼要利益眾生?因為眾生是諸佛菩薩的根本。其原因有三:

  01

  眾生是諸佛菩薩成就無上菩提的功德根本

  眾生是諸佛菩薩成就無上菩提的功德根本。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諸佛都是從眾生中修來。眾生雖在迷妄當中,但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並沒有絲毫欠缺。一切諸佛所謂成就無上菩提,只不過是恢復本來的功德妙用。為什麼要度眾生成佛,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沒有眾生的本覺樹根,就沒有諸佛究竟覺悟的菩提花果。所以經雲:“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02

  眾生是諸佛菩薩發起大悲心的恩德根本

  眾生是諸佛菩薩發起大悲心的恩德根本。《普賢行願品》說:“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為體,大悲心又依何為本呢?依眾生為本。何以故?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雲:“從無始來,一切眾生輪轉五道經百千劫,於多生中互為父母;以互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昔生生中有大恩故,猶如現在父母之恩等無差別。”

  父母之恩過於天地,我們即使百劫千劫的承事供養,也難以報答。在漫長的無始輪回中,哪一位眾生不曾做過我們的父母?想想,恩如父母的有情眾生還在輪回中百般痛苦,我們怎能自享安樂而不顧,應當速速生起大悲之心,救拔他們利益他們。所以,一切眾生是諸佛菩薩生起大悲心的恩德根本。

  我們為人立世也好,學佛修行也罷,要懂得知恩報恩!父母有養育之恩,師長有教導之恩,國家有護佑之恩,天地有涵蓋承載之恩,三寶有利益救度之恩。

  知恩是一種智慧,報恩是一種慈悲。佛教講利益眾生,就是智慧與慈悲的雙運,悲智雙運的心才是菩提心,而菩提心就是成佛的正因。故經雲:因與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03

  眾生是諸佛菩薩積累資糧的對境根本。

  成佛要具足圓滿兩種資糧,一種是智慧資糧,一種是福德資糧。如果沒有眾生,這兩種資糧就沒有修習的對境。比如說智慧資糧,菩薩要通達五明,為什麼要通達五明呢?就是為了根據不同眾生的根基意樂去度化他們。如果缺少了眾生這個對境,只在家裡閉門造車,我想你的智慧一定是封閉狹隘的。正是因為我們要眾生無邊誓願度,所以才法門無量誓願學,智慧才能廣大。

  同樣,福德資糧也是如此,菩薩要修學六度萬行,如果沒有眾生這個對境,請問六度怎麼修學,萬行怎麼建立?所以說一切眾生是菩薩積累資糧的對境根本。從以上三點我們就知道了為什麼要利益眾生,因為一切眾生是我們學佛成佛的根本。

  貳 如何利益眾生?

  今天我所依的主要經典是《普賢行願品》,古德說,普賢行願品短短一卷經文,就可以包含整部華嚴,我們通過有限的時間有限的空間有限的智慧有限的語言,想把無窮無盡無量無邊的普賢行都講出來,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在此簡要歸納四點,談談如何利益眾生。

  01

  具足淨戒

  我為菩提修行時,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淨戒,無垢無破無穿漏。

  這是告訴我們,要利益眾生,首先應該出家修學淨戒。為什麼贊歎出家呢?因為在家學道障難很多,有種種的五欲執著、有種種的瑣事纏身,有種種的煩惱牽掛,這就不能讓自己專心的投入修行和全身心的利益眾生。出家人就不同了。

  出家人捨俗割愛放下萬緣,相對沒有太多的世間牽掛。就可以更好的安心修行利益眾生。

  《心地觀經》雲:出家菩薩勝過在家菩薩百千萬倍。聽到這裡,有居士可能會疑惑,這不是看不起在家人學佛人嗎?想當年的維摩诘居士,很多大阿羅漢還不是人家的對手呢。其實所謂出家,是出煩惱之家出三界之家,菩薩通過觀察三界有漏過患,深刻認知到世間沒有任何可貪著之處,從而發起決定的出離心,毫不貪著世間的五欲六塵,這才是真出家。

  出家後就要嚴淨菩薩的三聚淨戒,所謂攝律儀戒,攝善法戒,以及饒益一切有情戒。菩薩戒是菩薩行為的基本准則,也是菩薩利益眾生的根本前提,若無淨戒一切功德都將不能承載,又如何利益眾生呢?只有具足無垢無破無穿漏的淨戒才能真實圓滿利益眾生的普賢行願。

  02

  通達方便

  天龍夜叉鸠槃荼,乃至人與非人等,

  所有一切眾生語,悉以諸音而說法。

  這是告訴我們,利益眾生要通達善巧方便。這裡的“悉以諸音而說法”,大家要廣義的去理解,不要認為只是用語言文字來說法。語言文字只是諸佛利益眾生的一種方便,我們要利益眾生,就要根據不同的種類不同的根性不同的因緣,善巧應用無量的方便。如《維摩诘經》的一缽香飯,如禅宗祖師的棒喝機鋒,如一幅山水,如一杯香茗,皆是利益眾生的方便。

  善知方便度眾生,巧把塵勞作佛事。在菩薩的世界裡,何處不是菩提,哪裡不是道場。正如普賢行願品說:“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悉除一切惡道苦,等與一切群生樂。”我們作為當代僧青年,更應廣學多聞通達方便,利用現代科技帶來的便利,更好的弘揚佛法。

  03

  護持菩提心

  勤修清淨波羅蜜,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

  這是告訴我們利益眾生,要恆不忘失菩提心。菩提心是成佛的正因,具足一切佛功德法。一切菩薩最終能夠成就無上菩提,皆因最初發菩提心故。而忘失菩提心,是菩薩修行的魔業。所以菩薩恆時勤修種種的清淨波羅蜜,滅除障礙菩提心的垢染,才能成就一切利益眾生的妙行。

  04

  恆順眾生

  我常隨順諸眾生,盡於未來一切劫,

  恆修普賢廣大行,圓滿無上大菩提。

  這是告訴我們利益眾生就要恆順眾生。什麼叫恆順?恆,是恆常不捨,歷久不變之義;

  順,是隨順度化,悲憫柔和之義。如長行文中說:“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剎海所有眾生,種種差別。我皆於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菩薩對於種種不同的眾生要恆時不捨棄,並且進行種種承事供養,平等饒益一切眾生,於彼眾生隨順而轉。

  “隨順而轉”,這四個字要引起我們的注意,尤其是轉字,我們往往會忽略會誤解。很多人常講恆順眾生,可說句實話,太多的恆順眾生,變成了隨波逐流;太多的肆意妄為,卻用恆順眾生做了借口。這就導致了不能轉眾生,反被眾生轉的結果。在此,我們應該知道,普賢的恆順眾生,不是一味地隨順眾生的煩惱習氣,而是通過方便將他們轉向正道。“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暗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 這才是真正的恆順眾生。

  通過以上四點我們知道了普賢菩薩教我們如何利益眾生。可是,說句實話,道理易懂做到真難。何況普賢行願是多麼的無限深廣,這是為馬上就要成佛的善財童子宣說的不可思議解脫境界。

  我們初發心菩薩不具足廣大的神通智慧,要想隨學這樣的微妙之行,恐怕真是難以做到。那我們這些凡夫菩薩就不能利益眾生了嗎?當然不是!普賢菩薩已經為我們開示了一條殊勝方便。那就是今天我要分享的最後一點:十大願望導歸極樂,普勸眾生同生淨土。

  三 利益眾生的殊勝方法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

  一切圓滿盡無余,利樂一切眾生界。

  這是普賢菩薩為我們開示的真實利益眾生的妙法,同時也是令我們自己迅速圓滿普賢行願的捷道。有人說:將眾生引導安置在極樂世界,我們可以理解這是在利益眾生。那麼自己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明明是自利,怎麼會是利他呢?這就需要了知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德。

  我們知道,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是勸進善財童子和華嚴海眾往生西方,他們都是法身大士,尚且還要發願往生。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西方有著特殊的含義。

  西方的特殊含義

  西方表成就門,太陽東升西落,就是結果圓成之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表示要圓成佛果。不僅如此,一旦往生西方,得受阿彌陀佛不思議願力的加持,就可以迅速圓滿一切普賢願行,及時利益一切眾生。所以說“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 智力廣大遍十方,普利一切眾生界。”

  這是在娑婆世界和其他世界不可比擬的。娑婆世界退緣多障礙重,想要實現普賢大願需要多生多劫才能具備那樣的能力。而他方世界雖然也有淨土,但需要證得果位或具足一定條件才可以往生。不如極樂世界,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即使五逆十惡的眾生臨終忏悔發願同樣可以往生。一經往生,便是恆超四土圓證三不退的阿鞞跋致,又因為極樂世界的眾生壽命無量,就可以於一生當中圓滿佛果具足度化眾生的悲智力。這樣至極殊勝的妙方便,諸有智人豈可當面錯過!理應即刻發願:“願生彼國。”

  如上所說,發願往生極樂的心,就是度眾生成佛道的心,度眾生成佛道的心就是菩提心。所以說發願往生就是利益眾生。

  如何成就往生

  如何令自他一切眾生成就往生呢?《無量壽經》雲:“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前面我們已經通過普賢行願而發起了殊勝的菩提心。而後應當一向專念。對於一向專念我們分兩個方面說。一個是一向,一個是專念。

  專念

  專念是指身業專禮阿彌陀佛,口業專稱阿彌陀佛,意業專念阿彌陀佛。《阿彌陀經》所謂:“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念佛圓通章》所謂:“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一向

  什麼是一向?就是萬善同歸,專一回向,將我們修學普賢行願的點滴功德,全部回向我與一切眾生同生淨土。念佛不僅僅是拿著念珠一天到晚念個不停,有人說一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我只要念阿彌陀佛就好了。可我們想想,將阿彌陀佛的萬德開顯出來是否更為重要?殊不知,洪名具萬德,萬德即洪名,《無量壽經》一開始就說:“皆遵普賢大士之德,具諸菩薩無量行願。”就是要我們念佛人,莊嚴國土利樂有情植眾德本行菩薩道,這也是念佛,念佛法身念佛功德,以此回向發願,同樣決定往生。所以普賢行願品雲:“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今天我們從“不忘根本,知恩報恩,福慧雙修”的三個角度,了解了為什麼要利益眾生;從“具足淨戒,通達方便,修菩提心,恆順眾生”四個方面,知道了如何利益眾生;以“萬善同歸,回向極樂”的殊勝方便,將一切眾生安置在清淨光明的極樂世界,使眾生於即生中就可得到真實的大利。

  普賢十大願王的最後一願是普皆回向,而我又是最後一場演講,那就讓我們把2019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的所有功德,主辦承辦的功德,評委法師的功德,28位法師講法的功德,四天以來大眾聽經聞法的功德,通通普皆回向,回向我們的偉大祖國繁榮昌盛,我們的人民幸福安康,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南無彌勒尊佛。

  南無阿彌陀佛 🙏🙏🙏

 

上一篇:弘一大師:臨終之際勿閒談雜話
下一篇:色法(3)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