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鏡錄略講下冊 (第六十四章)
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六十四章 修行與陰陽的關系03
吃飯不知粥,呆!
若一向作解者,佛何故種種說耶?
這裡提出假定問題,如果人完全靠自己的智慧,有些人蠻聰明,妄作聰明的又不對了!妄作聰明非真智慧,可是他的鬼名堂特別多,腦子靈光得很,各種事物都會說出道理。我們從小聽一句話:‘世界上歪理千條;正理只有一條。’正理一條難找;人走歪理的多,靈光一出來,歪理就出來。假使智慧靠自己生出,那麼歪理也是智慧,當然,在智慧立場講,歪理也叫智慧,不過要加一個姓,叫歪智慧,不能證菩提道果。
如果這些人一向只以一個見解為對,那佛何必用種種方法來說呢?他答覆:
天不常晴,醫不專散,食不恆飯。世間尚爾,況出世耶?
這個道理很簡單,等於天氣不會永遠晴,也不會永遠雨天。你看天地宇宙的變化,你就知道自己用功的方法是不是呆板的。很多同學在這裡學了很久修持的方法,常常讓我碰到頭痛的事,有人會問:‘老師啊,我要去閉關修持啦!你看我要用那個法子呢?’唉呀!我真想講:‘最好回到你媽媽那裡去吃奶吧!’這個修持道理,所有的方法都給你了,你自己要曉得調整變化,天無常晴也無常雨,一切修行的方法,可以說都是調心的法門,都是廚房裡的佐料,今天要吃鹼一點,醬油、鹽都有;明天要吃甜一點,白糖、蜂蜜都可以。
你一定要每天吃某樣菜,不但胃口倒了,也把胃吃壞了。修持道理也是這樣,所以說‘天不常晴,醫不專散’,高明的醫生不會只開藥粉,而且會視病情的發展調配處方。因為假定藥吃了有效果,病情減輕,份量就要減,或者病情發展到另一個叉路,發現另一種病症,又必須變換藥方對症下藥。
譬如有位同學今天來了,我說你事情多,元氣不夠,稍稍吃一點補藥,不過看你有風,吃一點驅風的藥。他問這兩樣合著吃可以嗎?可以啊!因為剛剛開始只有現象,風寒在表沒有深入,一方面把風寒趕出去,一方面也把元氣培養出來。如果風寒進人身體內部,你不先驅風寒,而吃下補藥,重病一場,等於土匪進門,你把門鎖住,那就完了!
‘食不恆飯’,每天都要飲食,但不一定天天吃飯,有時面食,有時稀飯。‘世間尚爾’,世間法所講也經常如此。‘況出世耶’,何況我們修出世法的人。這句話特別注意!學了那麼多佛法,修出世法.自己要知病調方,曉得因時因地轉變。
今隨根隨病回轉。自行化他有六十四。
上面所講止觀的道理,告訴我們在教育時,要隨著不同的根器,針對各種不同構毛病,反覆對治指導,乃至自己修行或教化他人,有六十四種法門。我們要曉得轉變。
若就三番止觀,即三百八十四,又一心止觀復有六十四,合五百一十二,三悉擅是世間安心。
從前面一直講下來,都是天台宗修止觀的法門.由止觀隨著根器轉變,綜合其差別的方法有那麼多。我們隨時要曉得調整。‘悉擅’,勉強解釋即是各種境界、法門,能成就眾生者。佛法講四悉檀,前三悉檀:世界悉檀、各各為人悉擅、對治悉檀,屬世間安心之法,後一悉檀:第一義悉擅,屬出世安心方法。
世醫所治差已,復生一悉檀是出世安心。
修行的方法同世間的醫生治病一樣,修行是醫治眾生的心病。‘世醫所治差已’,世間的心病醫好了;‘復生一悉檀’,才能修出世間法。
這一段也要特別注意!佛法通常講聲聞、緣覺、菩薩三乘道,實際上真正的佛法是講五乘道,先從人乘修起,譬如十善業道等等。人乘道修好,才修天乘,儒家說天人合一。天人乘道修好,才能進一步談出世間法,出世阿羅漢、聲聞,再翻一個身,可以修更進一步的出世法,超過阿羅漢、聲聞,屬於緣覺。最後才是菩薩道。所以要談修持,必須把世間的人道先修好,基礎穩固,世間法安心做到了,才能再談出世間安心。
這個地方值得我們特別提出,我們都曉得學佛最難的是安心法門,能夠安心就成佛。世間的安心做不到,一上來就想求出世間的安心,那就是孟子所說的‘緣木而求魚’。
止觀能開佛秘藏
如來所治畢竟不發,世出世法互相成顯,若離三谛無安心處,若離止觀無安心法。
強調天台宗的道理。‘所治’,不是政治的治,而是剛才所說的調心,有時候講修養也叫治心,此心最難治,人人能把自己的心治理好,就是儒家《大學》的道理,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先從誠意下手,先修自己的意識。心念如何安?治心非常難,所以說佛所講的治心法門‘畢竟不發’,這是個秘密的迷語,佛所用至高無上的治心法門是哪一種?般若嗎?還是《金剛經》上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用這個治心嗎?還是念佛?聽呼吸?都是佛說出的法門。那麼,如來、一切成佛的人,他自己頓悟的那一下,是個什麼方法?‘畢竟不發’,是個大秘密,畢竟沒有講出來。所以佛說法四十九年,說他沒有說一個字。那麼這個秘密什麼人揭發過呢?中國禅宗六祖慧能揭發過一次,當他得了衣缽逃回廣東的路上,後面追來一位軍人出家的惠明和尚,六祖將衣缽放在巖石上,惠明欲取衣缽而不動,他是個大將軍,武功很高,一件衣服、一個缽拿不動,是何道理?這下,他放下了,向六祖求道。悟道以後還問六祖,師父傳給我的法還有秘訣沒有?六祖說有啊!在哪裡?在你那裡啊!不在我這裡,你問的那個就是。就是‘我有一寶,秘在形山’,就在你身心上。所以佛到最後說不可說,不可說,無話可說;維摩诘居土最後堵口,把嘴巴一閉,文殊菩薩說:這是真說。
因此說‘如來所治畢竟不發’。那麼又如何去進行佛的教育法呢?
‘世出世法互相成顯’,要想學佛成功,應該先從做人學起,人都沒有做好,所成之佛不曉得是什麼佛?那當然非人佛,佛本來非人,那是超人。佛法再三告訴我們,學佛從學做人開始,萬丈高樓平地起,做人沒有做好而能做好佛,那很奇怪!無此理,無此事。世法、出世法互相成顯,兩者互為因果。換句話說,人做好了,不要修道,本來就是修道。中國話‘修行’兩個字,以現代話解釋,先從修正心理行為做起,人事都沒有處好而妄談學佛?那正如明朝末年一位名土龔自珍所講的一句話:‘人生三件事,不是自欺、欺人,就是被人欺。’那就不是學佛,是學自欺法。
諸位學佛的青年朋友特別注意這八個字:‘世出世法,互相成顯’世間法與出世法是互相完成、互相顯露的。‘若離三谛,無安心處’,這八個字強調天台宗,天台宗的三止三觀也叫三谛觀,即空、假(有)、中。初步修持先求妄想清淨,不能說妄想沒有,仿佛證到空的一面,這個空,況且大家沒有做到,假定做到有一點空的境界,那也不是空,是假的,是你意識上的空,所以呈現這個空。當你證到空的境界,一念不生。有時候少數同學有幾回經驗,但這個經驗不是修持到達,我經常說這是瞎貓撞到死老鼠,碰上的,有時身心都空了,但是那個空還是意識境界。而且光守空,在空裡住久了以後會變成昏沉,無明的陰境界,這時要趕快修有(假)觀。或者先從假觀來,譬如大家閉起眼睛妄念不停,這個妄念是假的,本來空,不要你去空它,想留、想追也追不到,比男女青年同學談戀愛還難追,不相信你追追自己的妄念看!
隨便提一個問題,你昨天早上第一個念頭想什麼?影子都跑了!剛才你進這個門以前念頭想什麼?早沒有了!妄念本身是假的,它自性是空的,所以即空即有,即有即空。念一句佛,一句咒,或有個境界光明,這些執有都不是道;落空也不是道。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中觀才對。天台宗講三止三觀,禅宗講‘離四句,絕百非’,一切都掃,不掃也掃,無可掃處,所以不掃,那麼可以勉強說四段。
所以永明壽禅師說‘若離三谛無安心處’,天台宗強調,我們修安心法門,只有走三止三觀的路線,才能夠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