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媽媽生病了,我可以接受她的死亡,當然我更希望她好起來,所以我現在修法,我是接受,安住在一個智慧跟慈悲。更進一步希望我媽媽的病,這一次修法,希望能夠讓所有老人家病都好起來。然後希望的我的媽媽,法是針對心,就是說,希望我的媽媽接受這個病苦這樣就好了。她如果接受這個病苦,她就很容易好起來,不擔憂了。那我能夠給她修一些放生的功德,供養僧伽,希望這個功德回向眾生。
所以我認為佛教不是逃避痛苦,是什麼?念一下,超越痛苦,接受痛苦,而且把這個痛苦變成一種對眾生的悲心跟你成佛的願力。所以我之所以出家學佛,是因為我媽媽得癌症住醫院,這是我開悟的起點。
所以我就讀《地藏經》,發願出家。到我媽媽最近往生,然後我又有新的體悟,原來我們存在的意義在這個地方,哪一天面對生老病死能夠自在,而且也能夠關心眾生的生老病死的問題,生老病死的根源的問題在哪裡。
我更有一個很好的體悟,我媽媽一輩子都不信我講的佛法,結果在臨命終的幾天,那幾天她認為她已經大概不想再活下去了,她認為她可以往生了,在她全然放下的時候跟她講佛法,她就全部接受。所以臨終助念非常重要,臨命終助念,乃至49天,祂還沒有決定去哪裡投胎的時候,你給祂灌輸一個阿彌陀佛的這種功德信願,你給祂灌,啵,祂就去了,祂直接去極樂世界了。
所以當然對我們來講,你把生命已經定在最後一點了,生死解脫的問題,對於這個有錢沒錢已經沒那麼重要了。這個有錢沒錢,目的是為了幫助佛教那可以,如果我有錢,多護持一下佛教,多幫助一下眾生,那這個錢有意義,這個錢可以成為成佛的資糧,可以。但是你要習慣沒錢的生活,習慣生病的生活,習慣孤獨的生活,這個你才會自在,為什麼?因為你有,你就會驕傲,如果你沒有,你就比較能夠平靜。因為什麼都沒有了,那你要享受什麼快樂?內心的快樂,心如蓮花,多自在,可以幫助別人。
我最近年紀越大了,我就有個體悟,我們來這個世間,是要來,念一下,償還宿緣。過去世你跟他結的善緣惡緣,你都還要繼續去圓滿。特別結惡緣的,你要還完,還完才行的,對不對。佛教不是逃避業障的,佛教是讓我們接受、忏悔,對不對,超越、轉化,而不是說希望我不要有業障,因為你沒辦法逃避,反而是重業輕報。假設說,這樣說好了,這一輩子,你注定完以後就要下地獄,但是如果讓你在下地獄之前得了一個癌症,你就不用下地獄,你要選哪一個?
得癌症好一點,早一點死,因為得癌症是幾年而已,下地獄一百九十億年,那個痛苦多癌症幾百萬倍。我這個不是比喻,這個是真相。
所以任何現在在修行過程中的一切痛苦,都是在消業障,對不對。討債,討債就是在消我們的業障啊,欠債要還債。但是如果我們夠虔誠,我們就可以,念一下,重業輕報。對,十分的痛變兩分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