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下冊(第六十三章)02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宗鏡錄略講下冊 (第六十三章)

  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六十三章 止觀豐佛宴02

  正思惟的修行路線

  又聞止已。還更思惟。即生禅定。又聞於止。還即思惟。妄念皆破。又聞止已。還更思惟。朗然欲悟。

  ‘又聞止已,還即思惟,即生禅定’,在理上及事上到達這個‘體寂湛然,夢妄皆遣’的時候就自然得止了,這個止不同於初步把所有妄念掛在一個念上的止。到了這個時候,還要取正思惟,然後才能得到禅定。‘又聞於止,還更思惟,妄念皆破。’又聽到這個理馬上心念空掉了,絕對沒有妄念。‘又聞止已,還更思惟,朗然欲悟。’有些人一聽到這個理心念清淨了,但是不要以為是到家了,還要正思惟,就像十五的月亮從東方一出來,整個世界照得都很清楚,好像要開悟了。

  又聞觀已。還更思惟。心大歡喜。又聞觀已。還更思惟。生善破惡欲悟等。准前可知。此乃聽少思多。名為法行。非都不聽法也。

  再來講現[觀],‘又聞觀已,還更思惟,心大歡喜’,法行人由止生觀來平衡,觀理或觀境,在這裡頭還要正思惟,正思惟很難解釋,徹底講在禅宗也就是還要這麼一悟,心裡頭便可生出大歡喜來,所以有些行者在這時候一整天對人都是嘻笑傻笑的樣子,有點半神經似的,如果定的功夫不夠,又未能由捨入寂,便成了一種干(干)慧,有人變得很會作詩,詩興不止,也是一種毛病。

  ‘又聞觀已,還更思惟,生善破惡欲悟等,准前可知。’有一些人一聽到這個理,觀念上到達了,還要正思惟,而生出善法的境界,不過這時有的又成了執著,看到別人有不好的行為看不過去,對於自己有不好的雜念也無法忍受,好像是開悟,但還是毛病。對於善惡分別得太清楚,在心地上就無法善惡清淨。

  清末劉锷的《老殘游記》裡頭有首詩非常好,其中兩句:

  自從三宿空桑後,不見人間有是非。

  佛教戒律中頭陀行不可三宿空桑,怕留情人間,意思是自從學佛以後,此心已經平了,無是無非。有時候用功到了某種階段對於是非善惡,反而分辨得更清楚,這也會成為一種偏執的魔障,千萬不要認為是道哦!在觀中所現的‘生善破惡欲悟’等現象,它是一種向道升華的功能,還要轉化,這些道理‘准前可知’,上面都講過了。‘此乃聽少思多,名為法行,非都不聽法也’。這種情形就是由於‘聽少思多’,不喜歡看經典,也不喜歡到善知識處聽聞正法,而只是自己在那裡空想、苦思、用功,換句話說,很少研究學理,而憑自己的聰明去修。‘名為法行’,也可以說屬於做功夫這一路,專門用思想去做功夫。‘非都不聽法也’,並不是講完全的不聽法。

  信行端坐。思惟寂滅。欣踴未生。起已聞止。歡喜甘樂。端坐念善。善不能發。起已聞止。信戒精進。倍更增多。端坐治惡。惡不能遣。起已聞止。散動破滅。端坐即真。真道不啟。起已聞止。豁如悟寂。是為信行。

  這一段再來講信行人。‘信行端坐,思惟寂滅,欣踴未生’,信行人走教理研究的路子,坐在那邊思惟悟空的‘寂滅’之理,因多用思想,容易變成在念頭上打轉,‘欣踴未生’,不能從中得到寂靜之樂。‘起已聞止,歡喜甘樂’,這時聽到修止的法門,弄清楚了,依之而行反能嘗到學法的甜頭。

  ‘端坐念善,善不能發,起已聞止,信戒精進,倍更增多’,信行人坐在那裡思惟善的各種內涵,端端正正地坐在那裡念念想學到慈悲。‘善不能發’,但是慈悲卻發不起來,我們仔細反省,學佛有幾個人真正地起了慈悲?有呀!都是希望別人給我們慈悲!我們大家的心都很好,唉呀!這個人修行不對喲!其實重點不是他對不對,而是你自己對了沒有?這種心態會是我們總希望人家成功,而自己壞了沒有關系嗎?我們的心理行為是很微細的,先要反照自己,其實我們的善心很不容易發起來。

  ‘起已聞止,信戒精進’,他說你這個時候就需要好好修止,研究止的道理,這樣反能使你的理觀落實,而更合於佛法的戒行、精進等功德,向前進步。有的人相信佛法、相信宗教,知道做好人是對的,戒律也知道,但這只是理論。‘端坐治惡,惡不能遣’,坐在那裡希望自己思想裡壞的念頭少動一點,但是卻做不到,這叫做‘瞎子吃湯圓心裡頭有數’。盡管在那裡學佛,但是肚子裡有多少壞念頭,只有自己知道。有時候自己很痛苦,我這個學佛的,為何還那麼多壞念頭,希望它不要再來,但是不然,它比討債的人還要厲害,排遣不了。他說你不要光是在那裡只想善惡之理,而要‘起已聞止’,在聽聞研究教理中,還要修止,這樣便能使‘散動破滅’,伏了散亂心。‘端坐即真’,我也曾講過,哪個打坐的境界最對呢?就是你把蒲團鋪好,雙腿剛剛盤好的那一剎那就是對的。‘真道不啟’,但是當你動了念頭,我要好好打坐時,就已經不對了。當你准備認識這是真的定境界,已經不是真的定了。‘端坐即真,真道不啟’,坐在那裡,想合於真道,做不到。

  這時不可再如此瞎耗下去,‘起已聞止’,應該再研究止的教理,然後確實去修定,到了那一天才可以‘豁如悟寂’。悟的那個時候是豁然開悟,胸口好像拉開了一樣,打開了心胸,身心清淨了。這個時候,你不用刻意去求清淨、求定,自然就在定中,這個定叫做寂滅之定。‘是為信行’,這是信行人破除障礙的道理。

 

上一篇:星雲大師:《八大人覺經》十講第五講01
下一篇:讀心經2萬遍,金剛經600遍和關於找工作的一點感想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