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之火
一點感悟是心的一朵火花,一點之正見,是真心透過無始劫顛倒妄想崩出的一點心光,雖不起眼,連成片卻也能成一片光明,照亮人生前行的一段路。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生讓心光相續,慢慢總會化去包裹真心的迷障,由漸至頓,真心就會現前。(兩個心,一個代表真心,一個代表妄心,妄心可說靈感,未必究竟正確,真心凡夫難現,所以依法不依人,文中觀點大家自己用智慧判斷,不當之處大家可以留言,感恩!)
這是一些平時佛學群自己發的一些言論,多數是分享一文後發表的一點體會感想,收集一下看看也許大家能有自己的心得,上面日期,分享文章名(要看可以網上查),下面言論,大家隨便看看就好。
2019.11.25 永明延壽禅師:何謂菩薩能行忍辱?
這是佛法中比較深奧的地方,對許多人可能比較難於理解,這裡也只作簡易解說幾點。
“但與緣心聽法,此法亦緣,非得法性。”我們之所以能聽聞佛法,一是有此五蘊身,二是用思維心,可以說就是以緣心聽法。諸法因緣生,五蘊六識皆是法,故是緣生,所聽佛法亦緣,最多乃文字般若,故不能得法性。一般我們學佛,布施,放生,行善,以期求諸功德福德。真正實行沙門,專修佛法,以正法身,而不見佛,此佛不是指化身佛。故著相不能見如來,不能以色相求。以空遠離,著空不著色,尚不見法,此法不是指文字的佛法,而是萬法的真實運作規律,如見法,從因果看,一點一滴事件的因緣去向便一目了然,若要見法,非語言文字所能知。
捨利弗問比丘從何聞法,“無有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從是聞法。”我們講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從相上了知,這些大比丘則從空性上悟法。又問比丘為誰弟子,言無得無知者,是彼弟子。我們從有為法入門,求得智慧,得功德,得福報,這些大比丘則歸向無為法,無所得,無所著。
“又心為苦實際,名苦谛;心性無和合,名集谛;心本寂滅,名滅谛;心本圓通,名道谛。”這就又與我們平時所說的四谛又不一樣深度了。我們講苦是指世間苦果,集是苦升起的原因,滅是苦熄滅的果,道是滅苦的方法。這是從事相上講的,屬因緣法。上面則是從根上講,心本具足,心內求法為正道,心外求法為外道。
“觀心空,出聲聞乘;觀心假,出菩薩乘;觀心中,出諸佛乘。”聲聞觀心空,證空性,易著小乘涅槃,即著空,為化城。菩薩觀心假,著有相假,著空亦非真,六度萬行,借假修真,為菩薩道。諸佛觀心中,說有此心,即非此心,是名此心,不著不染,妙用隨緣。
何謂菩薩能行忍辱?乃因見心相念念滅。受辱罵不起辱罵之相,而不是伏捺自心,對治前境,這是忍受。心相不滅,能忍一時,難忍一世。何謂菩薩能行精進?乃因求心不可得。今天念佛五千,明天加至八千,後天加到一萬,只許多不能少,這是世間人的所謂精進,卻著在有為法裡,堅持一段時間,就可能感覺好累哦。故曰妄興勞慮。念少了,覺得不精進又增焦慮。菩薩精進,無精進念頭,問其是否念佛,二六時中念念不絕,亦不覺自己在念佛,念而無念,無心分別,方為菩薩精進。不見心相,名為正定。不會說這裡是吵鬧之地,不是入定之處,另覓安靜去處,容易入定。著外境鬧靜,守內境思維念頭,此為著心相。不求諸法性相因緣,是名正慧。如鏡映物,不辨因緣相狀,一照即明才是真實智慧,依義理文字,而作推論理解,那是世間智慧,不是正慧。
心外見法,盡名外道。外道樂諸見,菩薩無所見,即無所有,則一切法。無所見不是離開一切法,如外境現前,閉目不見,這不是無所見。如鏡映物,見一切物,而不言鏡能見一切法。再如一犯人端一盤水游街,水灑即殺頭。為保命故,專致一心,穩步慢行,走一大圈回來,問其街上見到什麼事物事情發生,對外境毫無覺知,六識不攀六塵,只顧著這水。外境能看見嗎,當然能,不然走路就會摔跤,說見又不記得任何景致,見而無見,這叫不著外境。若能記得外境,就是著境,著相。所以大足法師雲:“實相言思取,真如絕見聞。”要想見真如,就得絕見聞,見而不見不著色相,聞而不聞不著聲塵,捨識而用根,不見於諸法,則得見如來。
2019.11.22 若菩薩心淨則佛土淨者,我世尊本為菩薩時意豈不淨,而是佛土不淨若此?
此文提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也常聽法師宣講心淨則佛土淨。但我們往往對此不明所以,此文就提出,世尊已成佛了,自然心淨了,為何我們這佛土卻不是淨土,而是濁土?先看看佛是怎麼回答的:如日月懸空,而盲人不能看見,並非日月有過失,是盲者自己的問題。佛土莊嚴,眾生業障罪故而不能見,不是如來的過失。梵王是天人,自言所見佛土如天宮一般清淨。捨利弗是人道,自言見人間丘陵坑坎,穢惡不淨。佛示現神通加持,給法會一切大眾示現淨土本來面目,這時大家見此三千大千世界無量莊嚴,而且見自己也坐在寶蓮花上。如同盲人不見天空大地,在高人治好眼障後自見天空大地,如來以神力伏眾生見性障礙,故而得見淨土莊嚴。佛說,佛土平時皆如此莊嚴,但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而現不淨土相,如天人吃飯,福報不同,飯的顏色也出現差異,人心淨了,便能見到此土功德莊嚴。
所以心淨則佛土淨,心清淨了,就能見到清淨的境界。十方世界皆心所現,本質一樣,清淨常然。如同以黃金為料,堆成山石,做成草木,房捨,飲食等,全部都是黃金,不垢不淨,但因為我們心生妄想分別執著,這是山,這是石,這是木,慢慢迷失了本性,而不記得它們都是黃金本體,而產生垢淨,貴賤等區別了。我們娑婆世界是凡聖同居土,代表的意思是此土眾生根性相差懸殊,上至四聖的覺悟境界,下至六凡的迷惑境界都具有。佛土皆眾生心性而現,心性何來垢淨,迷者見垢,悟者見淨。本體法性若要有個表達,可說常樂我淨,你若完全覺悟,就見此土清淨恆常。他方淨土,之所以稱為淨土,乃其土眾生,無有凡夫,皆是聖者,故其共業境界莊嚴清淨,無諸眾惡相。佛說法講經,放光召集他方世界菩薩來集,他方淨土菩薩聽說娑婆世界是濁土,佛身形也小,世界五濁五惡。結果一來呢,看到的境界竟然和他們自己佛土一般清淨莊嚴,乃是因為其本身菩薩心地清淨,所見境界自然與其心地相應,與己國莊嚴無異。是否菩薩見此土莊嚴,對我們人道行為造作,種種作惡視而不見?當然不是,菩薩清淨之眼,能觀察到自身清淨水平的境界,亦能洞察其境界以下的種種萬相。究竟成佛了,整個十法界都洞視無礙,沒有不知的地方。一般心越不清淨,障礙越大,所見境界越惡,能見境界越有限。心越清淨,所能見境界越寬廣,但超越自身清淨境界的更清淨境界則不能了知。這就是為什麼佛講華嚴經,十方菩薩來集,凡夫不能見到,聲聞也不能見到菩薩來集,如聾如盲,菩薩又無法洞察佛智,而佛可化身,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所以凡夫也能見佛化身如常人,菩薩也能見佛,但所見又不同凡夫見到的形象,更清淨莊嚴多了。菩薩也能化現,如講心經,觀自在菩薩就能讓捨利弗等見到對話,日常觀世音菩薩亦常化現種種形象讓我們見到。但若其以本身清淨身現前,在我們面前我們也是無法看見的。
再舉個例子,如我們人道,我們人遠能看見星空,銀河,太陽,近能看見雲朵,飛鳥等,平視能見高山,溪流,房捨,其它眾生等,俯視能見水池,荷花,水中魚,污泥,也知污泥裡還有蟲等生物。同處這共業境,污泥中的蟲就連清水的狀況都難感知,水中魚又難觀察到人類飛鳥,各種生物因各自環境業力等,所能感知的境界都有差別,不是世界有什麼不同,而是眾生各自障礙有輕重之別。同是一人,心情變化,感知境界都有差別,例如有人心生猜疑心,剛好自己做了一生件不好的事,結果疑心重重,見誰交談都感覺是在背後議論自己,而心生煩惱怨恨;心裡有什麼喜事,非常開心,對街上各種吵架等丑事視而不見,感覺一切都是那麼好,天公作美,遇人也喜悅,好像什麼都好。不同心境,所見境界就有差別。人一般情況不能見到鬼,但有的人心清淨了,沒有這個障礙,如金山活佛,就可以見到各種鬼道眾生。有的證到聖果的聖人,雖有我們常人色身,若進入自己聖者清淨境界,我們就不能感知了,而發現他就地消失不見了。有的人在特別因緣,受聖者加持,於山野等某處巧遇聖境,也是在特別因緣下見到不在自己水平的清淨聖境。但一出聖境,聖境消失,其實是自己平時心障礙顯了,故又見不到了,再想找路進入而不可得。心淨則佛土淨,有人說的所謂突破維次時空,為何我們不能突破,不能見到其它各道眾生,四聖聖境,全在於我們這顆心不夠清淨,故不能見到比自心更清淨的境界,或超越自己感知范圍的境界。若地球上的人全部勤修佛法,都證聖果,則所見境界自然清淨,山石自然化成七寶,淨土莊嚴,一切唯心造。
2019.11.21 紫柏尊者:般若者,真智慧火也
什麼是般若智慧?般若是自性裡的覺性,能自覺,能覺他。自性若無般若,眾生就不可能成佛。若問你般若是什麼東西?般若不是東西,不是方,不是圓,沒有形象,不是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因為性空。但又不能說它沒有,性能起用,般若讓我們明了萬事萬物,這是妙有。所以說性空妙有,色有真空。佛性是空性的,注意這個空不是虛空的空,虛空也是相,佛性無相。但若用語言分別,只好勉強用一空字。色為萬物色相,看起來有,有人有物,能看能觸,不能說不存在,但體性真空。從科學上我們也明白,物質只是相,就如我們撞了一下頭,眼冒金星,星星看起來有,實不存在,乃是視覺神經受影響產生的妄見,只你一個人看到是為別業妄見,宇宙十法界,許多眾生共見,乃共業妄見。所謂心生則種種法生,心生就是業現相,別業現別業相,共業現共業相。別業共業本質一樣,都是妄見,如虛空花,實妄非真。所以法師們常說世間萬法都是假的,並非實有,這就是色有真空。佛法講色,講空,講相講離相,只是為我們指明真如自性,是指月的指,並非月本身。因為語言分別分別是分別執著層面的東西。語言般若並非般若本身,禅宗講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說即不中,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執著語言文字,不能見道,離開語言文字,更不能見道。
明白般若是自性的覺性,不見自性即不見般若。世間人處事圓融,通達,我們說這人充滿智慧,不能說充滿般若。智慧可以看作是般若的顯用,表現,般若是智慧的本體,智慧不代表般若,般若能產生智慧,這就是兩者的聯系區別。所以紫柏尊者說“般若者,真智慧火也。”般若是真實的智慧。一般而言,我們般若智慧連起來表示真實智慧,有時簡單說成智慧,大家要分清是般若智慧還是世間智慧。般若智慧常比喻成火,能燒煩惱薪。人因煩惱如處叢林,煩惱如樹木遮天蔽日,使我們如坐井觀天,目視狹窄,短淺,使我們迷失。般若智慧如火,燒煩惱薪,露出遼闊天空,讓我們視野開闊,豁然開朗。般若智慧又常比喻成劍,如文殊菩薩像執代表般若智慧的利劍。我們無始劫無明如蠶作繭自縛,般若如劍,能破無明,讓我們破繭成蝶。般若是我們自性本具,人人皆有,如同無價的如意寶珠,我們迷失不知其價值,無始劫懷揣寶珠,卻自受種種苦惱,流浪生死。學佛就是要我們發現此珠,利用此珠,而得如意受用,免得枉受罪苦。
般若智慧是覺性,超越分別,有無,心現般若智慧,照諸色相,知相虛妄,照之空相,知空能現妙有。故尊者又言“真智慧火,觸有有壞,觸無無壞矣。”性非有,非無,非斷,非常,非有生,非有滅,性空妙有,色有真空。
2019.11.20 有一種離開,叫“福盡而亡”!
關於惜福的話題,我們已不止一次談過了,可能你會覺得,怎麼還聊這個話題啊,道理我們都懂了,老生常談,不新鮮了。一則此文中幾個典故都非常經典,值得反復品味。二則今天著重談談修行的一個非常關鍵要訣:熏修。我們學習東西,往往有貪新求異的習氣,對學過的知識,再看就易產生這不是學習過的嗎,覺得再看浪費時間,要麼一丟不看了,要麼再看也不用心入腦。可你想過,學習過那麼多知識學問,哪些已經真正成為你的心得,經驗,體會,隨時能運用呢?看過並不等同已轉化為你生命的養分,如同說食不飽,根本不得受用!否則你看完整個三藏經典,不就成三藏法師了嗎!所以常說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懂得再多佛法,變成了口頭學問,自己還是老樣子過日子,一點不踐行,怎麼可能改變命運呢!只有踐行,在行的過程加深領悟,變成你自己的經驗感悟,這才是真修行。我看有的人學佛好多年,道理懂得不少了,但根本不落實到生活中去,只是口頭能說得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生活中毫不改變,不好的習慣照常,不戒不改,覺得難,不習慣,結果多年過去,只得出,信佛可以,但不要迷得太深了,知道道理就好!長時間學習,到頭只是在佛門前看熱鬧!
怎麼才能將學習的佛法真正轉化成自己的體悟,逐步轉變自己的思想與行為?老實說,沒有什麼速效之法,不想用功坐等改變,唯有熏修,反復踐行,變成經驗,變成習慣,變成習氣!哪怕他力之法,捷徑中之捷徑淨土法門,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才在念佛深淺。你若想,這簡單,平時好好生活享受,到臨終時,發願往生,不要說念十句,最後堅持念一天,千句萬句都不成問題!你若有此想法,我可以告訴你,別說千分之一,萬分之一往生的機會你都不會有!平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腳,這佛都不計較,你肯抱佛都救你,問題是這必須是清醒的人,正常的意識,才知道抱佛腳求救。平時不念佛成習慣習氣,臨命終時福盡業障顯,是非常時期,業力現前了你根本作不了主。大家看平時電話詐騙受騙上當的,能被騙十有七八是要被騙的業力現前,就是有人力勸是個騙局,你也不會相信,非得匯款過去騙局已成,不用人提醒了,你也立即明白應該是被騙了。大家細心留意生活點點滴滴,就能發現許多業力現前作不了主的事情,只是大家粗心,也沒這個因果意識,只會怪自己當時怎麼昏了頭,怎麼那麼不理智,怎麼那麼沒智慧,一切都是自己活該!臨命終時,福盡無福蔭護,此生及宿世各種業力有因緣都可能現前,如殺業重的見各種動物都來傷害他報仇來了;討債的化作你過世的親友來接引你入惡道不想讓你跑了;不孝,傲慢等惡業讓你心生障礙,善知識在前開導也不會相信任何對你有益的話……此時加上四大分散帶來的痛苦,你還能生起正念念佛求佛加被接引,真的是難呵!想順利往生,全憑平時念佛的習氣,從清醒時會牽引著你不中斷。念佛自有佛光加被,自然讓惡緣惡業在佛光中無緣成熟現前,才能正念不斷,清晰見佛來接,順利離體無痛苦。再次之,乃至臨終無定心受外境影響,斷氣時還不能一心蒙佛接引,中陰現前,神識輕松了,亦能由念佛習氣牽引而起念佛念頭心念,還有很大可能往生。再次之,若有念佛習慣,中陰四十九日內也會因念佛習氣不易觸發惡業牽引,不致墮落惡道。可見熏習是非常重要的,其它法門亦如此,不是懂了道理就了事。
大家可能吃過熏肉,冬天有燒木材灶的人家,可能在灶上掛肉煙熏做熏肉,熏一天兩天能叫熏肉嗎?只有經過長期煙熏,整個肉裡都含有煙熏味,變成肉自身的一種味道了才能叫熏肉。修行亦如此,反復熏修,由生變熟,由熟生巧,由巧成自己的心行習氣,這才真的成為你的一部分,成為你的善業,淨業。業能隨身,能帶到來世,自力修行就是如此,來世再由宿世修行業力牽引再接著熏修。修行不是一夕能成,一世十世亦難,而是無量世,阿僧祗劫慢長相續,才能消除宿世陋習,圓滿淨業。我們的陋習也是長期惡行熏修而形成的不良習氣。修行就是長期堅持善行,淨業,形成善習,清淨習氣。墮落易,升華難,所以修行不易,需精進,不懈,否則易止步乃至退轉。
2019.11.18-19“華嚴實驗室”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試驗報告
眾生皆具佛性,從性上說,非相,非非相。我與你的佛性非異,因其性質性能完全一致,不增不減,但又非同,不能說我的佛性亦是你的佛性,若同,佛成佛了,我亦成佛了。由性成心,起心動念而成宇宙十法界,諸佛眾生同一體,沒有一個獨立的你的范圍,別人不能進入影響的地方。就是你做夢,菩薩亦可入你夢說法,如此別業的夢境,亦非只能是你獨享的特別時空,所謂別業,也是相對的。何況清醒時的世間,則是無需借特別能力,許多眾生的共業境界。天人如四王天,我們不能見,但也是許多四王天人的共業境界,有能力的就可上天下地,不是各道境界是互不相干的,不能突破的。
我們一般認為我有心念意識,這個色身是我使用的,故能受我們意念而影響。一生氣,臉紅脖子粗,一喜悅,整個臉色也光彩照人,一怨恨,臉色鐵青……起心動念影響我們身體,這大家都肯定。色身因有我而有生命活力,但對身外的事物,我們往往認為它們是死物,單純的物質,沒有靈性,沒有見聞覺知的能力。通過水實驗的現象,我們發現我們對萬事萬物的觀念不正確了。身體是我們別業依報境,我們的控制權利很大,起心動念影響強烈。身外之物是共業境,眾生心共同呈現的共業依報境界,都是心的產物,即是心生的,心的見聞覺知能力怎麼可能不具有呢!但因為是共業,就依共業規律主導,不是能依我們一己妄心而能改變的。如同一個大工廠,倒閉與否,不是由你一個小員工能作主的,而須由整個團體共同決策的。所以我們對外境事物無權主動干預成功,就以為物是物,我是我,彼此互不相干。其實心生則種種法生,我們的起心動念對外物同樣有影響,只是不明顯不為你覺知而已。如同一個公司正事業發展,大伙干得熱火朝天,你一人說風涼話,大家不以為意,似乎不會造成影響,若多數人都一起說風涼話認為公司沒前途,則整個公司境遇就會明顯受影響了。一人的影響微小,多人的影響匯集就成不可忽略的能量,產生量變到質變的轉化。又如同一個社會,一個人搞工業對環境沒什麼影響,眾多人一起搞工業,環境破壞就明顯可見了。所以環境與我們是一體的,大家的起心動念一同對環境事物產生影響。整個社會人心壞了,自然災害就多了,都是我們心影響的。水實驗因為水是流體的,所以一個善念惡念的信息就易對其排列組合產生明顯影響,結晶凝固保留信息反映就體現出晶體的樣貌美丑代表意念信息的善惡程度不同。我們濁土不是憑空而來的,是我們大家心不清淨一同創造出來的共業境,他方淨土亦非憑空而來的,乃由心清淨眾生共同創造出來的淨業境。萬法唯心造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覺林菩薩曰“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自己色身是我們別業心主導,世間共業境是眾生心共同主導。
金屬,石頭,土壤,這些我們容易看其無生命,而認為是死物,誤認為其無感知能力。可大家有沒思考過各種花草樹木,這些不是死物吧,它們是有生命力的,努力成長,開花結果為求繁衍,如我們人一樣有天生的求生本能,生命延續本能。而且植物也能感知我們喜怒哀樂,你贊美它,它長得更起勁,你辱罵它,慢慢它枯萎了,這些都經過實踐證明真實的。甚至你割它,咬它,它也會作出相應反應來防御,所以好馬不吃回頭草就是這個道理,被吃過受傷的草會分泌保護物質,再吃就會吃下對動物有害的物質。但植物沒有歸屬於十法界眾生,因為它缺少了情,不像人、動物能思能想能動,有七情六欲,所以九法界眾生稱為有情眾生,花草樹木可稱為無情眾生,畢竟是有生命力,活的。這些植物是怎麼來的呢,也是依據眾生共業變現的嗎?古詩有雲“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宣化上人曾講過一則連理枝的公案,就是宿世男女因緣此生而變成了連理樹。可見人除了輪回六道之中或修行成四聖,也可能化生為草木,山石等,這是迷失得很深的程度,靈性缺失得太嚴重,要想出離此境,重新成有情眾生非常不容易。按理說,佛性本圓滿具足,為何成十法界種種萬相,關鍵在於一個迷字。覺悟不迷,佛性圓滿妙用,就成諸佛了,覺悟不夠圓滿,就成菩薩了,具有真實覺悟,能見自性,就進入聲聞境界了,不見自性,全憑妄心分別執著,世智聰辨,就降至六凡境界。六凡雖迷,不見自性,迷惑造作,亦是自性起用,只是迷而不覺,如覺林菩薩曰“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同處凡夫眾生的人道,有的依覺者之語修正自己的行為,以期覺醒自己,如佛教修行,雖未見性,還無真實之慧,卻在踐行通往覺悟之事,故稱為夢中佛事。一般眾生生老病死,恍恍惚惚,明確的是非對錯亦不能把握,夢中清醒亦不可得,俗稱人生如黃粱一夢,醉生夢死。有的眾生迷得更深,障礙更深,五蘊功能亦不完具,如色蘊不足,眼盲;受蘊不足,癱瘓,半身不遂;想蘊不足,稀裡糊塗,迷糊,神經病等;行蘊不足,癫狂;識蘊不足,癡呆,植物人等。人有三魂七魄,不是靈魂一體不可分割,有時丟一魂幾魄,魂不守捨,失魂落魄。常說人是萬物之靈,靈者,靈氣,靈巧,聰明,智慧。因為世間人道是善道,各種動物是畜生道,人的業障比動物要輕,佛性妙用更完善,思維能力更強,想象力更豐富。但比之天道,人的佛性妙用卻又差多了,天人神足,天眼都是人不容易運用到的佛性。可見,迷得越深,障礙越大,佛性運用越不如意。所以佛法叫破迷開悟,就是讓我們從迷惑中覺悟過來,恢復自性本來面目。宣化上人曾說過,你若有三妻四妾,背負幾個女人的感情債,死後靈魂神識就被瓜分成好幾份,以後靈性要聚合成一體就不容易了。不要高興自己異性緣好,桃花運旺,這不是好事,欠得越多人感情債,還起來越麻煩,障礙越重,靈性越支離破碎,不完具就越無智慧,越難解脫。所以很多人在感情方面很易迷失,渣男渣女無法識別,總得鑽入受傷害,這就是宿業感情業障業力使然。為什麼說不能偷盜常住之物,因為常住之物歸十方僧眾,偷小物而牽連的因果甚廣,很難消業。為什麼說當官不能偷盜國家財物,國庫之財乃歸全國之眾,偷少而牽連因果甚廣,不易還債消業的。假如你因偷盜之業而墮入蜜蜂之身,靈性分散,可能就不是只化身一只蜜蜂那麼簡單,一死則有機會出離蜜蜂身,而是可能化身一窩蜜蜂,形成一個群體協調工作,給人釀蜜還債。這不同於菩薩的佛性分身妙用,而是靈性的分散分裂,具體到一只蜜蜂,智慧就非常微弱,執著心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