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西齋淨土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西齋淨土詩》(原文全本,整理版)

  【作者】:楚石大師

  【寫在前面】:

  偶然讀到這部《西齋淨土詩》,大喜過望,讀來晃如坐在蓮花淨土之中,聞香風習習,感佛光注照,著實法喜充滿。

  只是,我從網上找到的這個《西齋淨土詩》(全本,原文)的電子版,稍微略有缺憾的是,他沒有細分章節段落,滿滿一大篇,再加上大多數同修們都有的,對古文、詩詞的文字障,讀來讓人生畏。故此末學發心,略略整理了一下,略微加上標注,勾分了眉目章次,並且重新排版整理了一下。

  自知水平有限,錯漏之處在所難免,只是權為大家,作一個拋磚引玉之墊腳而已。希望日後若有大德,若能將此電子版,正式印刷出書時,可能會略有裨益。是祝,南無阿彌陀佛。

  《西齋淨土詩》

  全本西齋淨土詩

  【作者】:楚石大師

  【目錄】:

  ●[編者:寫在前面]

  ●【作者簡介】:

  ◎《梵琦(楚石)大師,略傳》(轉貼)

  ◎《西齋和尚傳》/[明]姚廣孝(明朝永樂大帝的國師)撰

  ●【正文】:

  【卷上】

  ◎懷淨土詩一百十首(並自序)

  【卷中】

  ◎列名淨土詩一百八首(並自序)

  【卷下】

  ◎十六觀贊二十二首

  ◎化生贊八首

  ◎析善導和尚念佛偈八首

  ◎懷淨土百韻詩

  ◎娑婆苦漁家傲十六首

  ◎西方樂漁家傲十六首

  ●【贊序】:

  ◎《西齋淨土詩》贊

  ◎《西齋淨土詩》序/洪武版序一/[明]大佑法師撰

  ◎《西齋淨土詩》序/洪武版序二/[明]宏道法師撰

  ◎《西齋淨土詩》序/永樂版序/[明]大冏法師撰

  ◎《西齋淨土詩》序/雲棲版序/[明]朱元弼撰

  ◎《西齋淨土詩》跋/雲棲版跋/[明]劉祖錫撰

  ●【附錄】:

  ◎楚石和尚行狀/[明]至仁法師撰

  ◎佛日普照慧辯禅師塔銘(有序)/[明]宋濂撰

  ◎諸上善人詠·西齋梵琦禅師/[明]吳郡沙門道衍

  ◎皇明名僧輯略·楚石琦禅師/[明]蓮池大師撰

  ◎往生集·梵琦傳/[明]蓮池大師撰

  ◎靈峰蕅益論楚石大師/[明]蕅益大師撰

  ◎淨土十要·西齋淨土詩述/[清]成時法師撰

  ●【作者簡介】:

  ◎【梵琦(楚石)大師,略傳】(轉貼):

  嘉興天寧楚石梵琦禅師,是元朝末年,明朝初年之人,徑山無叟行端禅師之法嗣,俗姓朱,明州象山人。

  其母張氏夢見紅日墮懷,遂生梵琦禅師。

  梵琦禅師在襁褓中時,曾有異僧來家中化齋,摸著梵琦禅師的頭頂說:“此佛日也,他日必當振揚佛法。”父母因此給他取小字昙曜。梵琦禅師四歲時父母雙亡,由親戚撫養。七歲時即靈慧大發,讀書一目十行,遠近之人皆稱之為神童。

  梵琦禅師九歲離俗,於天寧永祚寺出家,跟隨讷翁谟禅師學習經論。不久便前往湖州崇恩寺,依晉翁詢禅師。晉翁詢禅師是梵琦禅師俗家時的族叔,與魏公趙孟頫(fu)往來甚密。趙孟頫一見梵琦禅師,非常器重,遂出錢為他買了僧牒。梵琦禅師因此得以正式剃度,十六歲,於杭州昭慶寺受了具足戒。後來,晉翁詢禅師移住道場寺,梵琦禅師亦隨而前往,先是充當侍者,不久又負責管理藏經閣。

  一日,梵琦禅師閱讀《楞嚴經》。當他讀到“緣見因明,暗成無見”這一句時,恍然有省。從此以後,梵琦禅師遍覽群書,其義自曉,文句自通,不假師授。

  梵琦禅師出家後,由於一直與經論打交道,沒有受過本色鉗錘,因此他自知滯於名僧,未能盡去纏縛,這樣下去是不可能獲得解脫的。於是他便暫時放棄經論的學習,前往徑山,參禮元叟行端禅師。

  初禮元叟禅師,梵琦禅師便問:“言發非聲,色前非物,其意如何?”元叟禅師反問道:“言發非聲,色前非物,速道!速道!”梵琦禅師正擬思欲答,元叟禅師突然震威一喝。梵琦禅師驚愕得連連後退,從此以後,群疑迭出,胸中如置巨石,晝夜不得安穩。正好趕上元英宗诏選衲僧進京,粉黃金為泥,書寫大藏經。梵琦禅師因為字寫得好,又有名望,亦在被選之列。梵琦禅師於是辭別元叟禅師,前往燕京,住在萬寶坊。萬寶坊離崇天門很近。一天晚上,梵琦禅師睡起,准備寫經,忽聞西城樓鼓震動,豁然大悟,汗如雨下,拊幾大笑道:“徑山鼻孔,今日人吾手矣!”遂作偈曰:“崇天門外鼓騰騰,蓦札虛空就地崩。拾得紅爐一點雪,卻是黃河六月冰。”

  梵琦禅師開悟的這一年二十九歲,正好是大元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

  同年,梵琦禅師南歸,重上徑山。元叟禅師一見梵琦禅師氣象充盛,便笑道:“西來密意,喜子得之矣!”於是讓梵琦禅師充當首座和尚。凡往來參叩者,多令梵琦禅師抉擇。元泰定元年(1324)冬天,梵琦禅師奉宣政院之命,於海鹽福臻寺出世,接元叟行端禅師之法。

  元文宗天歷元年(1328),梵琦禅師又移住天寧永祚寺,在那裡,他建了一座高達二百四十余尺的七級浮圖。此後,梵琦禅師還先後住持過杭州鳳山大報國寺,及嘉興本覺寺、光孝寺、報恩寺。晚年,梵琦禅師隱居於天寧永祚寺西齋,自號西齋主人。

  大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诏令江南大德,於蔣山為陣亡將士設追薦大法會。梵琦禅師奉命升座說法。帝大悅。第二年三月,朱元璋再诏梵琦禅師於蔣山說法,並贈內府白金。洪武三年(1370)秋,朱元璋以鬼神之理幽微難測,召十六位精通三藏的大德進京咨問。梵琦禅師與夢堂噩禅師亦在被選之列。在京城,梵琦禅師依據經論,將朱元璋所提之問,一一剖析詳答,寫成書稿。書稿剛一寫完,梵琦禅師便示寂。

  梵琦禅師沐浴更衣畢,跏趺而坐,書偈雲: “真性圓明,本無生滅。木馬夜鳴,西方日出。”寫完之後,梵琦禅師便告訴夢堂禅師道:“師兄,我去也。”夢堂禅師問:“何處去?”梵琦禅師道:“西方去。”夢堂禅師道:“西方有佛,東方無佛耶?”梵琦禅師於是震威一喝而逝。當時是洪武三年(1370)七月。春秋七十五歲。

  梵琦禅師生前著述甚多,有《六會語錄》、《淨土詩》、《北游集》、《鳳山集》、《西齋集》、《和天台三聖詩》、《永明山居詩》等。

  ◎【西齋和尚傳】/[明]姚廣孝(明朝永樂大帝的國師)撰

  西齋和尚者,四明人,諱梵琦,字楚石,小字昙曜,俗姓朱。母張氏,夢日墮於懷而生和尚。在襁褓中,有神僧撫之曰:“此兒佛日也。昏暗眾生,將蒙其光而見佛矣。”故呼之為“昙曜”。九歲渡浙水,抵秀之海鹽。天寧讷翁谟師授其經業。尋依晉翁洵師於湖之崇恩。洵師,和尚從族祖也。始得薙染為沙門。十六受滿分戒。一日閱《楞嚴經》,至“緣見因明,暗成無見”處有省。於是讀內外書,了無礙滯。後見徑山元叟端禅師,咨決大事。叟不少假辭色,使其自證。會元英宗诏粉金書藏典,和尚亦與其選,乘驿抵燕都。夜聞崇天門樓鼓鳴,忽徹見徑山為人處。即南還,再參徑山。叟見之曰:“且喜子大事已了。”俾以第二座說法,眾聞驚汗。

  和尚自幼,知有西方彌陀教法。清晨十念,求生淨土,未嘗一日少懈。及住海鹽天寧,築室西偏,專志於淨業,因號“西齋”焉。室中置一小床,日趺坐,默觀自心三際,空空不可得。次觀東方過十萬億佛剎微塵數世界海,空空不可得。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海,空空不可得。即於此處,有大蓮華,忽然出現。其華莖葉,充滿法界。有一如來,相好端嚴,趺坐其上,眉間白毫放出光明。其光所照,樓台、池沼、行樹、闌楯,眾寶間錯。水鳥、天樂,皆衍苦、空、無我之法。見觀世音、大勢至,在其左右。清淨海眾,前後圍繞,皆得不退轉地。從定而起,返觀觀者,空空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此和尚之觀佛三昧。

  和尚歸誠三寶,廑懇笃切。凡見佛必贊,見塔必禮,衣必獻而後服,食必供而後餐。拜跪行道,稱念思惟,無寒暑晝夜之間。年愈高,行愈苦,然而名動海內。洪武初,三被诏旨,說法於京,皇情大悅。未幾遂殁於天界寺。示寂之日,沐浴更衣,書偈曰:“真性圓明,本無生滅。木馬夜鳴,西方日出。”書畢,謂其屬夢堂噩公曰:“師兄,我去矣。”公曰:“子去何之?”曰:“西方。”公曰:“西方有佛,東方無佛耶?”和尚厲聲一喝,泊然而化。世壽七十五,僧臘六十三。

  和尚平昔於淨業一門,自行之外,而復化他。於是撰《三十二相頌》、《八十種好頌》、《四十八願偈》、《十六觀贊》、《懷淨土》七言長句一百十首、標名者一百八首,又《析善導和尚勸念佛偈》八首、《化生贊》及《勸念佛篇》,《娑婆苦》、《西方樂》漁家傲三十二首,又《百韻淨土詩》一首。其他宗門機緣、語句有緣、住山行道、事業勳烈,備載於翰林宋公濂《塔銘》。上首弟子景瓛,說法於蘇之萬壽。

  贊曰:宗門中在昔修西方淨土者,唯永明壽為最。永明而降,圓照本、天衣懷、黃龍新、慈受深、真歇了、長蘆赜之輩皆修之,其明驗如青天白日也。西齋和尚,童丱時便知念佛,至老行之愈力,復立言以轉化四眾。故於死生之際,游戲去來。非真得佛祖心髓者,其孰能如此!余怪近時宗門中人,多逞空慧,視念佛為小道而不言及,況修之者哉,悲夫!

  大明永樂四年,歲在丙戌,二月六日,資善大夫、太子少師、吳郡姚廣孝識。

  《西齋淨土詩》

  全本西齋淨土詩

  【作者】:楚石大師

  【卷上】

  ●【懷淨土詩一百十首】(並自序)

  儒者之詩雲:“伐柯伐柯,其則不遠。”說者曰:“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信斯言也!吾宗念佛,唯我自心。心欲見佛,佛從心現。阿彌陀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性本具足,不假外求。神通光明,極未來際,名無量壽。至於華池寶座、瓊樓玉宇,一一淨境,皆自我心發之。

  妙喜有雲:“若見自性之彌陀,即了唯心之淨土。”如楞嚴會上,佛敕阿難:“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殊不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既無所得,但是一心。若淨土緣生,穢土緣滅,則娑婆印壞,壞亦幻也。若穢土行絕,淨土行興,則極樂文成,成亦幻也。然此生滅、淨穢,不離自心。心不見心,無相可得。雖終日取捨,未嘗取捨。終日想念,未嘗想念。在彼不妨幻證,在此不妨幻修。一發心時,已成正覺。何礙幻除結習,幻坐道場,幻化有情,幻臻極果。豈不了世出世間之幻法,調御丈夫之事乎!

  昔天衣懷禅師,親見明覺,盡佛祖不傳之妙。常修淨土,垂問學者曰:“若言捨穢取淨、厭此欣彼,則是取捨之情、眾生妄想。若言無淨土,又違佛語。修淨土者,當雲何修?”乃自答雲:“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無過此語也!

  余謝事閒居,作《懷淨土詩》若干首。勸同袍之士,及同社之人。凡有心者,悉令念佛。前所謂“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不出戶庭,夫何遠之有!

  ◎

  有個彌陀自在心,才生一念隔千岑。

  於中豈待回光照,直下翻為向外尋。

  綠水青山皆妙體,黃莺紫燕總玄音。

  凡夫只為貪瞋重,不覺身棲寶樹林。

  〖校注:清代三種別行本(海鹽天寧寺本、《琳琅秘室叢書》本、金陵刻經處本)首句均作“自在心”。但《皇明名僧輯略》、《蓮華世界詩》則為“在自心”。〗

  ◎

  我佛真身不可量,大人陪從有輝光。

  食時並是天肴膳,行處無非聖道場。

  庭下碧流微吐韻,殿前瑤草細吹香。

  十方一等莊嚴剎,終說西方出異方。

  ◎

  萬劫修行相好身,身光知是幾由旬?

  消磨歲月無窮壽,含裹虛空不老春。

  四色蕅華香氣遠,諸天童子性情真。

  況兼善友皆招我,來作逍遙快樂人。

  ◎

  要觀無量壽慈容,只在而今心想中。

  坐斷死生來去路,包含地水火風空。

  頂分肉髻光千道,座壓蓮華錦一叢。

  處處登臨寶樓閣,真珠璀璨玉玲珑。

  〖校注:“而今”,別行本作“如今”。〗

  ◎

  每為娑婆苦所萦,誰聞淨土不求生?

  天人皆是大乘器,草木亦稱三寶名。

  處處園林如繡出,重重樓閣似生成。

  諸賢莫怪歸來晚,見說芙蕖始發榮。

  ◎

  卻望金蓮寶界遙,樓台一一倚雲霄。

  黃莺韻美春長在,玉樹枝柔歲不凋。

  流水有聲隨岸轉,好花無數逐風飄。

  野人自選歸來日,何待諸賢折簡招。

  〖校注:“金蓮寶界”,別行本作“金繩寶界”。〗

  ◎

  此邦潇灑樂無厭,遙羨諸人智養恬。

  座用真珠為映飾,台將妙寶作莊嚴。

  純金細礫鋪渠底,軟玉新梢出樹尖。

  眉相古今描不盡,晚來天際月纖纖。

  參差寶構倚層虛,縱有丹青畫不如。

  林影交飛金孔雀,水光倒浸玉芙蕖。

  分明池上佛身現,宛轉眉間毫相舒。

  百億三千大千界,盡令方寸攝無余。

  〖校注:“倚”,別行本作“滿”。〗

  ◎

  放下身心佛現前,尋常盈耳法音宣。

  風柯但奏無生曲,日觀長開不夜天。

  行趁玉階雲冉冉,坐依珠樹月娟娟。

  凡夫到此皆成聖,不歷僧祇道果圓。

  〖校注:“道果圓”,別行本作“大果圓”。〗

  ◎

  妙明覺體即如來,暫借蓮華養聖胎。

  瑞相且分三十二,流光何止百千垓。

  莊嚴寶具相隨到,細軟天衣不假裁。

  上品上生生死絕,塵塵剎剎紫金台。

  ◎

  作佛何須向外尋,毫懸白玉面黃金。

  人人有寶名如意,種種無求不稱心。

  第一義天離染污,出三乘海斷飄沉。

  自從徹證圓通後,耳畔常聞妙法音。

  ◎

  未歸極樂尚閻浮,漂泊風塵更幾秋?

  殘夢頻驚蕉葉雨,故鄉只在蕅華洲。

  屈伸臂頃無多地,高占人群最上頭。

  二大士心憐老病,何妨攜手上層樓。

  〖校注:“上層樓”,別行本作“入瓊樓”。〗

  ◎

  法王治化寶蓮宮,菩薩聲聞滿國中。

  普覆猶如天在上,大明勝似日生東。

  青螺髻接浮雲嶺,白玉毫輝跨海虹。

  世出世間無比者,當知體性本來空。

  ◎

  見得如來清淨身,山河大地絕纖塵。

  螺蛳蚌蛤神通妙,蚯蚓蝦蟆法句真。

  不用別求安養國,何須重結往生因。

  一言勘破維摩老,堪作毗盧頂上人。

  ◎

  紙畫木雕泥塑成,現成真佛甚分明。

  皈依不是他家事,福德還從自己生。

  萬樹花開因地暖,千江月現為波清。

  朝參暮禮常如此,在處皆通極樂城。

  〖校注:“現成”,別行本作“現前”。“皆通”,別行本作“皆為”。〗

  ◎

  念佛功深罪自除,身歸極樂國中居。

  叢林草木瓊瑤接,大地山河錦繡舒。

  香界來從移步後,寶蓮結自放華初。

  玉毫炳煥黃金面,天上人間總不如。

  ◎

  天人莫不證神通,一一黃金色相同。

  散眾妙花為佛事,盡塵沙界起香風。

  身光觸體成柔軟,樂具流音說苦空。

  卻倚雕欄望寶樹,無邊佛國在其中。

  〖校注:“望”,別行本作“看”。“在”,別行本作“現”。〗

  ◎

  經行地上盡奇珍,異草靈苗步步春。

  國界初無三惡道,莊嚴自有眾天人。

  長空落日如懸鼓,大聖無時不現身。

  從曠劫來今始悟,故鄉曾不隔纖塵。

  ◎

  滿目池台錦繡橫,祥光瑞霭滅還生。

  了無酒色離煩惱,雖有天魔絕斗爭。

  渴飲醴泉多舞鳳,高棲瓊樹足流莺。

  待吾托質蓮華後,卻向琉璃地上行。

  ◎

  池上蕅華華上人,佛光來照紫金身。

  更聞妙法除心垢,盡救迷情出苦輪。

  舉步遍游塵點國,利生終滿涅槃因。

  娑婆界上光陰短,極樂知經幾劫春!

  ◎

  淨土真為不死鄉,雲霞影裡望殘陽。

  珠樓玉殿空為體,翠樹金花密作行。

  款款好風搖菡萏,依依流水帶鴛鴦。

  分明記得無生曲,便請知音和一場。

  ◎

  一個浮泡夢幻身,如何只是縱貪瞋?

  好尋徑直修行路,休學愚癡放逸人。

  護戒還同冰雪淨,操心要與聖賢親。

  明明指出西飛日,有識還令達本真。

  〖校注:“還令”,別行本作“皆令”。〗

  ◎

  幾回夢到法王家,來去分明路不差。

  出水珠幢如日月,排空寶蓋似雲霞。

  鴛鴦對浴金池水,鹦鹉雙銜玉樹花。

  睡美不知誰喚醒,一爐香散夕陽斜。

  ◎

  風滿瑤台水滿池,華開菡萏一枝枝。

  細聽凫雁鴛鴦語,正是身心解脫時。

  璎珞自然成寶玉,袈裟全不假機絲。

  如來相好瞻無盡,所得明門誓憶持。

  〖校注:“憶持”,別行本作“總持”。〗

  ◎

  遙指家鄉落日邊,一條歸路直如弦。

  空中韻奏般般樂,水上華開朵朵蓮。

  雜樹枝莖成百寶,群居服食勝諸天。

  吾師有願當垂接,不枉翹勤五十年。

  ◎

  一朵蓮含一聖胎,一生功就一華開。

  稱身璎珞隨心現,盈器酥酡逐念來。

  金殿有光吞日月,玉樓無地著塵埃。

  法王為我談真谛,直得虛空笑滿腮。

  ◎

  珠王宮殿玉園林,坐臥經行地是金。

  捨利時時宣妙響,頻伽歷歷奏仙音。

  返聞頓悟無生理,常住周圓不動心。

  觸目皆為清淨土,來從曠劫到如今。

  ◎

  曾於淨土結因緣,二六時中現在前。

  每到黃昏增善念,遙隨白日下長天。

  如來寶手親摩頂,大士金軀擬拍肩。

  不借胞胎成幻質,吾家自有玉池蓮。

  ◎

  蓮台得坐最高層,我許凡夫願力能。

  頃刻人心翻作佛,斯須水觀化為冰。

  玉抽瑪瑙階前樹,金匝琉璃地上繩。

  無限天花滿衣裓,十方佛國任飛騰。

  ◎

  濁惡眾生也可憐,菩提道果幾時圓。

  總雲國土隨心淨,爭奈形神被業牽。

  正劍揮來籐落樹,迷雲散盡日流天。

  虛空畢竟無遮障,淨土滔滔在目前。

  ◎

  一國巍巍一寶王,無朝無暮起祥光。

  尼拘律樹真金果,優缽羅華軟玉房。

  見體自明非日月,知春長在不冰霜。

  又游佛剎歸來也,贏得天葩滿袖香。

  ◎

  將參法會禮金仙,漸逐香風出寶蓮。

  紅肉髻光流不盡,紫金身相照無邊。

  重重樹網垂平地,一一華台接遠天。

  諸佛界中希有事,了如明鏡現吾前。

  ◎

  千樓萬閣寶攢成,地是琉璃向下擎。

  骨肉都融身轉妙,塵埃不染思逾清。

  林間玉葉敲風響,池底金沙透水明。

  空界不知誰奏樂,鳳箫龍笛有余聲。

  ◎

  無常無我法全該,水鳥風林豈異哉。

  不動一塵常在定,遍游諸剎又歸來。

  凡夫本自同彌勒,知識何嘗離善財。

  堪忍便為清淨界,覺花還向妄心開。

  ◎

  土淨令人道果圓,娑婆性習一時遷。

  魚離密網游滄海,雁避虛弓入遠天。

  來往輪回從此息,死生煩惱莫能纏。

  無心即是真清泰,有染如何望寶蓮?

  ◎

  山雲霭霭水泠泠,共說西方一卷經。

  石虎卻來巖下嘯,泥人先往樹間聽。

  風飄陽焰隨波散,雨浥空花逐蒂零。

  極樂此時堪駐足,彌陀何處不流形。

  ◎

  無限風光賦詠難,樂邦初不厭游觀。

  十虛卷入秋毫末,一粟藏來天地寬。

  瑪瑙殿中金釘钹,珊瑚樓上玉闌干。

  妙音歷歷聞人耳,何處飛鳴五色鸾。

  〖校注:“天地”,別行本作“法界”。〗

  ◎

  金銀宮阙彩雲端,念佛人居眼界寬。

  寶樹交加非一色,靈禽倡和有千般。

  酥酡自注琉璃碗,甘露長凝翡翠盤。

  不似雪山多藥味,眾生無福變成酸。

  〖校注:“倡和”,別行本作“唱和”。〗

  ◎

  不向娑婆界上行,要來安養國中生。

  此非念佛工夫到,安得超凡願力成。

  香霧入天浮蓋影,暖風吹樹作琴聲。

  分明識得真如意,肯認摩尼作水晶?

  ◎

  釋迦設教在娑婆,無奈眾生濁惡何。

  欲向涅槃開秘藏,須從淨土指彌陀。

  白雲半掩青山色,紅日初生碧海波。

  曠大劫來曾未悟,東西誰道沒淆訛。

  〖校注:“欲”,別行本作“雖”。“須從”,別行本作“不妨”。〗

  ◎

  粗境現前猶未識,法身向上幾曾知。

  可憐轉腦回頭處,錯認拈香擇火時。

  口耳相傳六個字,聖凡不隔一條絲。

  堂堂日用天真佛,火急回光也是遲。

  ◎

  兔角拈來縱復橫,隨君坐臥及經行。

  不知自己如何是,卻問彌陀作麼生。

  爛炒浮漚為供養,卻教露柱飽彭亨。

  鐵船昨夜浮東海,要向須彌頂上撐。

  ◎

  念念念時無所念,廓如雲散月流天。

  此人造罪令除罪,與佛無緣作有緣。

  仙樂送歸清泰國,好風吹上紫金蓮。

  遙聞妙偈琅琅說,不是聲塵到耳邊。

  〖校注:“廓如雲散月流天”,別行本作“朗如雲散日流天”。〗

  ◎

  或詩或偈演成章,塞破山人古錦囊。

  淨土不曾離穢土,東方何異在西方。

  芙蓉冷落秋風早,蟋蟀哀吟夜漏長。

  處處無非觀自在,頭頭總是鼓音王。

  ◎

  同人大似不相知,索我高吟《淨土詩》。

  實法何曾有些子,空拳只是诳嬰兒。

  虛空疊作紅蓮座,火聚開為白蕅池。

  未免酬君顛倒欲,從頭咂啖是愚癡。

  ◎

  日夜思歸未得歸,天涯客子夢魂飛。

  覺來何處雁聲過,望斷故鄉書信稀。

  幾度開窗看落月,一生倚檻送斜晖。

  黃金沼內如船蕅,想見華開數十圍。

  ◎

  曾聞白鶴是仙禽,日日飛來送好音。

  便欲寄書諸善友,定應知我一生心。

  長思樂土終歸去,肯執蓮台遠訪臨?

  百歲真成彈指頃,娑婆只恐世緣深。

  ◎

  本性彌陀一句子,金烏玉兔解提撕。

  須臾入海還飛上,頃刻升天又落西。

  除卻晝明並夜暗,更無聖悟與凡迷。

  勸君歸去不歸去,愁殺春山蜀鳥啼。

  ◎

  一寸光陰一寸金,勸君念佛早回心。

  直饒鳳閣龍樓貴,難免雞皮鶴發侵。

  鼎內香煙初未散,空中法駕已遙臨。

  塵塵剎剎雖清淨,獨有彌陀願力深。

  ◎

  咫尺金容白玉毫,單稱名號豈徒勞。

  晨持萬遍烏輪上,夜課千聲兔魄高。

  歲閱炎涼終不倦,天真父子會相遭。

  如何說得娑婆苦,苦事紛紛等蝟毛!

  ◎

  故鄉別早話歸遲,何待君言我自知。

  客路竛竮無一好,人生惆怅不多時。

  蒼顏歷歷悲明鏡,白發毵毵愧黑絲。

  載讀南屏《安養賦》,屋梁落月見豐姿。

  ◎

  娑婆苦海泛慈舟,此岸能超彼岸否?

  直指迷源須念佛,橫波徑度免隨流。

  千生萬劫長安泰,五趣三途盡罷休。

  縱使身沾下下品,也勝豪貴王閻浮。

  〖校注:“長安泰”,別行本作“常安泰”。“王閻浮”,別行本作“在閻浮”。〗

  ◎

  人生百歲七旬稀,往事回觀盡覺非。

  每哭同流何處去,閒拋淨土不思歸!

  香雲瑪瑙階前結,靈鳥珊瑚樹裡飛。

  從證法身無病惱,況餐禅悅永忘饑。

  ◎

  人間苦樂事縱橫,達者須尋徑路行。

  福報天宮猶有死,神棲佛國永無生。

  風前鹦鹉琴三疊,水面芙蓉錦一絣。

  作計欲歸歸未遂,他鄉又見物華更。

  〖校注:“徑路”,別行本作“正路”。〗

  ◎

  說著無常事事輕,饑餐渴飲懶經營。

  一心不退思安養,萬善同修憶永明。

  淨洗念珠重換線,堅持佛號莫停聲。

  妄緣盡逐空花落,閒向風前月下行。

  ◎

  馬鳴龍樹是吾師,念佛參禅駕並馳。

  五色雲橫日沒處,一枝華拆眼開時。

  玉音了了流仙偈,金采煌煌發令姿。

  曠劫相逢真父子,欲將何物報恩慈!

  ◎

  即心即佛斷千差,名教名禅共一家。

  果證無邊身相好,光流不可說河沙。

  余方妙麗終難並,本願精深豈易誇。

  大抵熏修須及早,臨終免被業緣遮。

  ◎

  一自飄蓬贍部南,倚樓長歎月纖纖。

  遙知法會諸天繞,正想華台百寶嚴。

  此界猶如魚少水,微生只似燕巢檐。

  同居善友應懷我,已築浮圖欠合尖。

  ◎

  少年頃刻老還衰,須信無常日夜催。

  九十六家邪智慧,百千萬劫受輪回。

  不存寶界華池想,爭得刀山劍樹摧。

  但自淨心生願樂,此中賢聖許追陪。

  ◎

  西行三十二河沙,彼國莊嚴是我家。

  但用一真為種子,全將七寶作蓮華。

  娑婆極厭今生苦,懈慢無令後世差。

  寶月頓從心水現,如今光影正交加。

  ◎

  勞生能有幾光陰,健只須臾病又侵。

  常恐浮雲蔽西日,須營淨捨學東林。

  可憐世上愚癡輩,不及華間智慧禽。

  寶樹亦能談妙法,何妨坐聽罷參尋!

  ◎

  當年大士說圓通,只在如今日用中。

  都攝六根歸正念,盡回三業向真空。

  香林迥出圓生樹,樂境高超自在宮。

  總與彌陀心不異,光明壽量本無窮。

  ◎

  學佛先須學苦空,心期妄盡障消融。

  直居十二因緣外,橫截三千世界中。

  湛碧無痕開鏡面,純青絕點出蓮叢。

  男兒到此方奇特,快樂逍遙物我同。

  ◎

  佛自凡夫到果頭,親曾歷劫用功修。

  淨邦豈是天然得,大道初非物外求。

  先悟色空離欲海,後嚴福慧泛慈舟。

  今來古往皆如此,度盡眾生願未休。

  ◎

  亂世人如虱在裈,炎炎火宅避無門。

  早知佛國相期處,別有仙家不死村。

  身相短長同父子,蓮華開合表晨昏。

  赤真珠樹黃金屋,每夜飛來入夢魂。

  ◎

  見說西方住處佳,憑高極目興無涯。

  世情每逐炎涼改,人事多因治亂乖。

  白骨可憐萦野草,金台誰得掛庭槐?

  勸君早結宗雷社,坐看雲端寶仗排。

  ◎

  琉璃地列紫金幢,翡翠樓開白玉窗。

  文字可誇才不稱,肉身未到意先降。

  能言孔雀知多少,善語頻伽定幾雙。

  清夢正貪歸路直,夜闌無奈鼓逢逢。

  ◎

  剎海森羅一念包,於中不斷聖賢交。

  傾身送想浮雲外,極目斜陽掛樹梢。

  潋滟金波隨岸轉,參差寶葉任風敲。

  諸天歎我骎骎老,早晚雞棲彩鳳巢。

  ◎

  贊佛言詞貴直陳,攢花簇錦枉尖新。

  自然潤澤盈身器,無數光明湧舌輪。

  稱性莊嚴依報土,隨機勸發信心人。

  願求功德池中水,盡滌娑婆世上塵。

  ◎

  金作層樓玉作台,琉璃田地絕塵埃。

  唯心淨土無高下,自性彌陀不去來。

  紅日初非天外沒,白蓮只在意根栽。

  眾生障重須存想,想極情亡眼豁開。

  ◎

  盤中一縷篆煙清,坐對疏林落月明。

  凡質到頭非死死,聖胎從本不生生。

  了知解脫空無性,還入輪回度有情。

  寄語前修菩薩子,臨終莫忘遠相迎!

  ◎

  水無留影雁橫天,真友相攜不待緣。

  金地往生諸佛子,玉池開盡四花蓮。

  虛空物象心恆爾,法界根塵事宛然。

  我欲與君談極樂,請君那暇少流連。

  ◎

  何處全收念佛功,水光湛碧蕅華紅。

  廣長舌覆三千界,清淨門開二十空。

  雲網相連珠的爍,風柯自奏玉玲珑。

  平生不結神仙願,自小思歸極樂宮。

  ◎

  紫金身相白毫光,對現分明不覆藏。

  鋪地寶花行處匝,滿盤甘露渴時嘗。

  本來清淨初無染,何用熏衣自有香。

  好似一輪西墜日,明朝依舊出扶桑。

  ◎

  衣不傷蠶食不耕,水邊林下好經行。

  身心快樂無諸苦,依正莊嚴在一生。

  念念佛光從口發,時時天樂遍空鳴。

  卻嫌鞋襪沾泥滓,千葉蓮華向足擎。

  ◎

  莫將胎獄比華池,早向池中占一枝。

  卻坐大蓮成佛子,何煩慈母浴嬰兒。

  口餐法喜真肴膳,心得明門妙總持。

  般若台前回定日,令人長憶雁門師。

  〖校注:“回定”,別行本及《皇明名僧輯略》、《蓮華世界詩》均作“定回”。〗

  ◎

  都言極樂向西尋,究竟不離清淨心。

  空影入池皆碧玉,日光穿樹盡黃金。

  事如夢幻雖非實,理到圓常卻甚深。

  八萬四千真相好,請君危坐扣靈襟。

  ◎

  當知大道絕浮沉,勿謂空門有淺深。

  未入泥洹終作佛,頻磨鐵杵會成針。

  騎鯨跨鶴非吾事,貫虱屠龍漫此心。

  淨土誰為問津者,臨風不免自沉吟。

  ◎

  如來願海固難量,晝夜稱名不暫忘。

  夢見玉花扪玉樹,身登金殿坐金床。

  盤中豆子隨聲躍,舌上蓮華遍界香。

  待得工夫純熟後,排雲法侶共翱翔。

  ◎

  豈待無心心自無,無心念佛佛同途。

  但憑玉號珠輪轉,略異山禽野鼠呼。

  聖道形神元不二,禅門定慧必相扶。

  從今淨洗塵勞障,一掬清泠手自[奭+斗]。

  ◎

  百億劫中生死罪,才稱名號盡消除。

  迷時妄想同春夢,我佛真身等太虛。

  宮殿水晶千柱匝,園林雲錦萬華舒。

  癡心不是分高下,上上金台始可居。

  ◎

  天樂聲清匝地聞,寶階花雨正缤紛。

  千千萬萬金蓮萼,兩兩三三白鶴群。

  凡地直從心作佛,義天長布法為雲。

  體含知見香無盡,非是娑婆蘭麝熏。

  ◎

  八表同游只等閒,須臾飛去又飛還。

  玉樓冉冉紅雲裡,珠樹亭亭紫霧間。

  不立君王唯有佛,平鋪世界斷無山。

  天人一樣黃金色,盡未來時但少顏。

  ◎

  須摩提國贊何窮,不與他方佛境同。

  百味酸甜長滿缽,一身輕健任游空。

  初心便獲無生忍,具縛能教宿命通。

  今古往來留傳記,盡塵沙界扇真風。

  ◎

  五濁煎熬道未成,群賢修習誓非輕。

  光中每出彌陀影,夢裡親書普慧名。

  繡佛雖齋防退失,火車已現急求生。

  臨風莫灑楊朱淚,就我西方徑路行!

  ◎

  千年暗室一燈輝,萬裡蒼蠅逐骥飛。

  臘雪暗抽春草木,人心冥感佛樞機。

  始從不動真金地,直過無邊大鐵圍。

  諸子出門車並息,野田空闊白牛肥。

  ◎

  水若澄清月始臨,金容佛影現吾心。

  春風不易回枯木,磁石應難受曲針。

  未得往生緣障重,必期成就用功深。

  譬如九轉丹砂力,一點能令鐵化金。

  〖校注:“金容”,別行本作“當知”。〗

  ◎

  幽居悄悄柏森森,不遣紅塵染素襟。

  一佛號收無量佛,後心功在最初心。

  雲開白月毫光滿,雨過青山髻色深。

  當念休生差別解,聲聲遠唳盡玄音。

  〖校注:“聲聲遠唳”,別行本及《蓮華世界詩》均作“風聲鶴唳”。〗

  ◎

  曾聞金鼎煉硃砂,一服飛驚玉帝家。

  輕舉似風飄柳絮,美顏如日映桃花。

  況修淨業身心妙,兼得慈尊願力加?

  此是長生無比法,《仙經》十卷不須誇。

  ◎

  蛣蜣本是轉丸蟲,自恨塵埋糞土叢。

  下化鳴蟬離舊殼,高居飲露吸清風。

  塵寰穢境須回首,寶閣香台可奏功。

  未脫如今皮袋子,真身已遍大虛空。

  ◎

  一帶雲山一草堂,一瓶淨水一爐香。

  心融有念歸無念,日課朝陽到夕陽。

  紅杏雨余春正好,白蓮風細夏偏長。

  假如劫火燒千界,不動吾家聖道場。

  ◎

  朝朝暮暮道心中,歲歲年年佛事同。

  一往進修安樂界,六時朝禮法王宮。

  方袍不厭香煙黑,坐具何妨手汗紅。

  如此出家今有幾,灼然認得主人公。

  ◎

  池中蓮萼大如車,據實猶為小小華。

  聖眾略言千萬億,佛身知是幾恆沙。

  我聞妙德同慈氏,誰道彌陀異釋迦。

  南北東西清淨土,盡歸方寸玉無瑕。

  ◎

  紅蓮常映白蓮開,只有金蓮不易栽。

  念念若能離溷濁,生生從此脫胞胎。

  且依彼國嚴新果,卻遍他方發舊荄。

  事與種蓮無少異,根苗元向淤泥來。

  〖校注:“溷濁”,別行本作“渾濁”。〗

  ◎

  蓮宮只在捨西頭,易往無人著意修。

  三聖共成悲願海,一身孤倚夕陽樓。

  秋階易落梧桐葉,夜壑難藏舴艋舟。

  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喚去來休。

  ◎

  髑髅不久化為塵,中有如來相好身。

  濁惡本為清淨國,死生元是涅槃因。

  千般境界由心造,萬種名言逐意陳。

  世出世間無上士,曲開方便度迷人。

  ◎

  千經萬論不虛標,共指西方路一條。

  念念刮磨心垢淨,時時防護道芽焦。

  棲蓮靜覺身安穩,得果轟傳地動搖。

  謾費工夫推甲子,娑婆大劫只崇朝。

  〖校注:“靜覺”,別行本作“自覺”。“轟傳”,別行本作“須令”。〗

  ◎

  家在西頭白玉京,老來難遣故鄉情。

  每瞻雲際初三月,先注華間第一名。

  密密疏疏琪樹影,來來往往水禽聲。

  紅樓紫殿春長好,縱有丹青畫不成。

  ◎

  近有人從淨土來,池心一朵玉蓮開。

  正當萼上標名字,已向身前結聖胎。

  極樂逍遙長不死,閻浮逼迫最堪哀。

  法王特地垂慈愍,同坐黃金百尺台。

  ◎

  吾身念佛又修禅,自喜方袍頂相圓。

  曾向多生修福果,始依九品結香緣。

  名書某甲深華裡,夢在長庚落月邊。

  濁惡凡夫清淨佛,雙珠黑白共絲穿。

  ◎

  念極心開見佛時,自然身到碧蓮池。

  火輪罪淨千千劫,瓊樹光分萬萬枝。

  善友深談終不厭,靈禽妙語實難思。

  功成果滿須臾事,尚謂奔流閃電遲。

  〖校注:“瓊樹”,別行本及《皇明名僧輯略》均作“琪樹”。〗

  ◎

  無邊大士與聲聞,海眾何妨逐品分。

  一會聖賢長在定,十方來去總乘雲。

  談玄樹上摩尼水,念佛林間共命群。

  坐臥經行無掛礙,天花隨處落缤紛。

  ◎

  悟來荊棘變瓊林,露葉風枝亦解吟。

  懸帝釋瓶非苦果,贊聲聞法是靈禽。

  死生歷歷同雙樹,凡聖明明共一心。

  畢竟故鄉歸去好,自家樓閣快登臨。

  ◎

  日出東方夜落西,當頭一句顯全提。

  娑婆便是真清泰,菡萏何曾染淤泥。

  五蓋十纏元自斷,眾生諸佛本來齊。

  不勞動步還家去,林木吟風水鳥啼。

  ◎

  佛袈裟下失人身,重得人身有幾人?

  萬行不如修白業,一心何苦戀紅塵。

  法王立誓丘山重,迷子思歸涕淚頻。

  若解返觀觀自性,明珠百八總家珍。

  〖校注:“明珠百八”,別行本及《蓮華世界詩》均作“拋來擲去”。〗

  ◎

  幻身便是法王身,其奈眾生喪本真。

  夜臥不妨朝又起,形同尤愛影相親。

  吉祥地現千華座,胸臆光騰卍字輪。

  南北東西皆淨域,教流剎剎與塵塵。

  ◎

  若非念佛便參禅,參得禅時佛現前。

  萬丈碧潭從底淨,一輪秋月向空懸。

  直教表裡光明透,盡見高低物象全。

  只個法身無去住,方知不落斷常邊。

  ◎

  提起數珠一百八,莫教蹉過活彌陀。

  口無剩語心無念,珠不經穿玉不磨。

  疊疊遠山排海岸,聲聲幽鳥啭庭柯。

  勸君莫把為奇特,飯了酣眠奈我何。

  ◎

  西望紅霞白日輪,仰觀寶座紫金身。

  一方土淨方方淨,十念心真念念真。

  生極樂城終不退,盡虛空界了無塵。

  向來苦海浮還沒,何幸今為彼岸人!

  ◎

  娑婆生者極愚癡,眾苦萦纏不解思。

  在世更無清淨業,臨終哪有出離時?

  百千經裡尋常勸,萬億人中一二知。

  珍重大仙金色臂,早來攜我入華池。

  【卷中】

  【列名淨土詩一百八首】(並自序)

  予幼時便修十念,願登淨土。倏忽三紀,未嘗廢忘。閒居西齋,試筆一百八篇,勸人念佛。蓋沙門釋子分內事也。

  凡僧、儒、道、俗、尼、童、男、女、禅、教、律、密、雲宗、瑜伽、女冠、外宗,及文、武、醫、卜、士、農、工、商、琴、棋、書、畫、漁、樵、耕、牧、吏、卒、巫、匠、屠、酤、織、染、奴、婢、娼、囚,與夫金、銀、珠、玉之伎,雕、鑄、塑、妝之巧,縫、繡、梳剃、粜籴、伶官、司庖之流,於山、城、船、村所居之地,春、夏、秋、冬、行、住、坐、臥、苦、樂、逆、順、喜、怒、哀、榮、賢、愚、好、丑、貧、富、貴、賤、閒、忙、老、少、致仕、隱淪、患難、疾病、流移、危亡之境,自十歲至百二十,唯佛是念,必令心心無少間斷,則淨土可登矣。教中所謂:“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復何疑哉!

  [僧]

  僧為僧念佛家風,圓頂方袍與佛同。

  眼見耳聞俱是善,根身器界盡成空。

  時時出入玄門裡,步步游行淨域中。

  識得此心無量壽,何妨隨處現神通。

  [儒]

  儒家亦考性根源,尚賴先王典籍存。

  《周易》最初唯一畫,《中庸》末後不多言。

  修心必向禅門悟,成佛須從慧業論。

  要識彌陀真面目,松梢落月掛金盆。

  [道]

  道門清淨佛因緣,無有中門出妙玄。

  象帝不知誰氏子,灰身何異小乘禅?

  回心念佛終成佛,服藥求仙暫得仙。

  如礦煉金金絕礦,從田變海海為田。

  [俗]

  衮衮紅塵俗士家,留心念佛最堪誇。

  如生石上珊瑚樹,似出泥中菡萏花。

  消遣萬殊歸一理,闡揚三寶破群邪。

  拋離火宅真安樂,雪白牛兒不駕車。

  [尼]

  獅子嚬呻亦是尼,善財童子禮為師。

  人人盡有光明在,念念何曾頃刻離。

  月地雲階行道處,蒲團竹幾坐禅時。

  紫金身相袈裟下,莫遣塵緣犯一絲。

  [童]

  童子身心似水清,休將濁欲壞真情。

  最初教念彌陀號,終久思歸淨土生。

  花褪殘紅須結實,月銷半黑轉天明。

  先賢又有蓬麻喻,大器何妨晚節成。

  [男]

  此身難得是男兒,千萬人中幾個知。

  不作善因來世苦,須將佛號用心持。

  天冠大士皆吾友,寶髻如來即我師。

  最後智從何處滿,金剛座上剎那時。

  [女]

  女流念佛莫因循,報得當來男子身。

  五障已除添福德,一心常淨斷埃塵。

  紅蓮舌軟生甘露,白玉台高會眾真。

  拈起寶珠成正覺,還他無垢界中人。

  [禅]

  參禅只是自明心,作佛何煩向外尋。

  動靜去來真極樂,見聞知覺古觀音。

  高懸慧日三千界,普現慈光百萬尋。

  把本修行須念佛,神仙也要用功深。

  [教]

  教口禅心兩不差,青黃赤白總蓮花。

  要知佛祖無文字,休學兒童算海沙。

  高座談玄明似鑒,古人得道數如麻。

  淨邦散在群經裡,非獨《華嚴》與《法華》。

  [律]

  持律標為淨土因,凜如冰雪照天人。

  衣盂即似鳥雙翼,定慧猶如車二輪。

  成佛本緣從戒起,出家功德在心真。

  蓮花縱好經霜死,不死蓮花是此人。

  [密]

  顯密何曾有異途,千差萬別總毗盧。

  虛空突出金剛杵,鐵末化為如意珠。

  持此游方皆見佛,自然縮地不須符。

  才生極樂紅蓮沼,幾見娑婆劫海枯。

  [雲宗]

  從本雲宗是道流,自耕自食自為謀。

  參禅可學神光悟,念佛宜從善導修。

  可惜為田忙過了,不如回首去來休。

  西方一片黃金地,及早經營定有秋。

  [瑜伽]

  瑜伽法事在行持,弟子何嘗不奉師。

  神咒古今多不譯,梵音深遠實難思。

  清晨玉偈重宣處,永夜金鈴獨響時。

  無量壽身全顯露,阇黎大似不曾知。

  [女冠]

  令人長憶呂純陽,《圓覺》深通十二章。

  但勸女冠勤念佛,何勞仙藥更求方。

  瓊林總勝蓬萊島,金地唯聞菡萏香。

  因果具嚴三十二,丈夫容貌佛威光。

  [外宗]

  如一城門辟四方,東西南北盡朝王。

  外宗不出心清淨,隨處皆為佛道場。

  钗钏瓶盤金共造,枝條花葉樹同芳。

  善財參遍諸知識,遍友工夫不可量。

  [文]

  細讀《龍舒淨土文》,文人念佛甚精勤。

  既能博學通今古,又復雄談飽見聞。

  紙上爭容邪語惑,胸中更把定香熏。

  即心是佛無多字,倒腹傾腸說與君。

  [武]

  武士人人勇猛多,專工念佛離娑婆。

  心城直透涅槃路,智劍能除生死魔。

  好向淨邦安世界,須教苦海息風波。

  築壇拜將當時事,今日歸來奏凱歌。

  [醫]

  阿彌陀佛大醫王,接引人歸不死鄉。

  信手拈來皆妙藥,和盤托出盡奇方。

  橘中未覺乾坤大,壺內哪知歲月長。

  只這病緣無起處,通身熱惱自清涼。

  [卜]

  眾生仗佛作蓍龜,此道須臾不可離。

  念念蓮花從口發,團團日影向西馳。

  黃金座上安身處,碧玉林中聽法時。

  寄語君平休更卜,心為世出世間師。

  [士]

  貂蟬未可笑兜鍪,免得無常老病否?

  出仕臨民須念佛,渡河入海要乘舟。

  西方盡有黃金殿,上品非無白玉樓。

  試聽覺皇談妙法,大千沙界一毫收。

  [農]

  祖父田園遍十方,深耕淺耨莫教荒。

  水中得火天然異,石上栽花分外香。

  刍狗雙雙號落月,鐵牛對對臥斜陽。

  農家念佛功成後,白繭缲絲谷滿場。

  [工]

  良工念佛智逾明,規矩方圓物物精。

  淨土豈非心畫出,瓊林俱是願雕成。

  無邊寶座流光聚,不盡虛空奏樂聲。

  一會莊嚴師弟子,揮斤去垩任非輕。

  [商]

  聽說商人念佛功,不離家捨與途中。

  便將為利心行善,都把貪財事掃空。

  就地彩雲擎落日,滿天花雨散香風。

  到頭不被無常罩,端坐金台禮覺雄。

  [琴]

  由來學道似調琴,清濁高低在自心。

  聲太促時弦又斷,指才停處韻還沉。

  一塵不到山當戶,萬籁俱消月滿林。

  拋卻絲桐勤念佛,子期未必是知音。

  [棋]

  棋盤黑白未分時,便是神仙也不知。

  一著中間論勝負,兩奁倒畔辨雄雌。

  年光有限成虛擲,局勢無窮費苦思。

  念佛此生超淨土,爛柯空悔到家遲。

  [書]

  小楷能書《遺教經》,一行自勝百《蘭亭》。

  曹溪但倩人書壁,懷素唯耽酒滿瓶。

  筆陣如雲垂大地,墨池似水注滄溟。

  滿虛空寫彌陀號,留與娑婆作典型。

  [畫]

  顧陸丹青世所傳,多嚴佛像與神仙。

  後生著意描山水,前輩留心在聖賢。

  每笑伯時工畫馬,何如靈運喜栽蓮。

  西方變相能揮筆,寶樹華池總現前。

  [漁]

  且把絲綸放下休,不居此岸不中流。

  常觀大海蓮華國,普運眾生藕葉舟。

  艷艷夕陽紅似火,纖纖新月曲如鉤。

  漁人念佛皆真境,一抹煙橫古渡頭。

  [樵]

  瞥然撒手向懸崖,樹倒籐枯是爛柴。

  盡轉山河歸自己,都將風月付平懷。

  擔頭自有千鈞重,腳下曾無一線乖。

  樵者如斯真念佛,蓮台不必預安排。

  [耕]

  普天匝地古田疇,且喚泥人駕鐵牛。

  信手著鞭無早晚,隨時下種度春秋。

  發生成熟皆吾分,收拾歸來免外求。

  念佛但將耕稼比,豐年哪有絕糧憂。

  [牧]

  繭栗牛兒養未馴,犯他苗稼易生瞋。

  收來且把繩頭掣,睡去從教鼻息勻。

  淡淡夕陽千嶂晚,萋萋芳草四郊春。

  牧童悟此天真佛,歸掩柴門月色新。

  [吏]

  為吏須存念佛心,休隨塵土喪光陰。

  寸毫點出光明藏,一字翻為福德林。

  閉閣垂簾人寂寂,燒香隱幾夜沉沉。

  此中總是修行地,誰見楊公不受金。

  [卒]

  走卒驅馳不少停,何妨念佛暗持經。

  要看選佛標黃甲,殊勝居塵混白丁。

  落月半籠門外鎖,微風徐動閣前鈴。

  存心便作蓮池想,一旦神游似夢醒。

  [巫]

  師巫念佛有何疑,脫下神衫取次披。

  心是淨邦菩薩子,名標上品丈夫兒。

  神頭鬼面從翻改,漢語胡言任設施。

  飏下紙錢收酒盞,當陽顯示佛容儀。

  [匠]

  匠為棺木好回頭,哪個人曾不死休?

  莫待神奇為臭腐,須將幻質等浮漚。

  長生久視誰偏在,一去無還佛也愁。

  記取阿彌陀寶號,早歸樂國是良謀。

  [屠]

  殺生心是度生心,須信宗門理趣深。

  屠劊受身增惡報,牛羊趨死作哀吟。

  將刀放下同成佛,信手拈來盡化金。

  截斷千差一句子,誰家屋裡沒觀音!

  [酤]

  酤酒人家過失多,勸君作緊念彌陀。

  身心流入苦空海,麴蘖變成香水河。

  鬧市紅塵俱掃蕩,平生黑業頓消磨。

  臨終管取游清泰,眼淨心空一剎那。

  [織]

  念佛心如紡織時,疏經密緯豈虛施。

  收來大地絣成絹,擘破虛空捻作絲。

  一片雲藏無縫襖,萬般花綻不萌枝。

  忽然掉臂還鄉去,正見蓮開白玉池。

  [染]

  佛亦何曾離染坊,染坊說法更琅琅。

  青紅碧綠隨深淺,錦繡绫羅任短長。

  生處般般呈彩色,沒時種種放毫光。

  從來本性清無滓,一朵金蓮遍界香。

  [奴]

  報作人奴業所牽,六時念佛要精專。

  主人翁即彌陀是,今日身為淨土緣。

  心定滿腔流法水,壽終隨念發池蓮。

  經行霭霭香雲裡,聽取琅琅玉偈宣。

  [婢]

  豪家侍婢莫愚癡,百歲光陰有幾時?

  年少不常容易老,人身難得更須知。

  且休自怨裙钗賤,何待人嫌齒發衰。

  動靜去來勤念佛,多生五障一朝離。

  [娼]

  從古娼人到處家,不唯戀酒更迷花。

  勸君念佛除貪妒,從此回心息怨嗟。

  水滿金渠清似鏡,蓮開玉沼大如車。

  終當脫體為男子,萬劫無令一念差。

  [囚]

  罪重無過殺盜YIN,身囚犴獄口呻吟。

  敲枷打鎖能稱佛,覆地翻天莫變心。

  夜半從教神鬼嘯,空中自有聖賢臨。

  收因結果蓮台上,自性彌陀不外尋。

  [金]

  百煉精金出冶時,全憑妙手用鉗錘。

  分毫铢兩曾無損,钗钏瓶盤各有宜。

  散去祥光何閃爍,敲來美韻實希奇。

  目前便作彌陀想,長對真身不暫離。

  [銀]

  良工器皿打銀成,信手拈來觌面呈。

  一色普賢同境界,六牙香象比光明。

  為杯巧制蓮花樣,念佛終歸極樂城。

  爛煮烏梅揩白雪,猶如淨業在專精。

  [珠]

  穿珠正好念彌陀,一佛名隨一顆過。

  線短線長真佛現,穿來穿去積功多。

  頓教甘露生喉舌,休把狂心懸绮羅。

  識得自身如意寶,低頭無奈喜歡何。

  [玉]

  碾玉工夫不偶然,臨窗且要用心堅。

  平時可誦彌陀號,濁世須資淨土緣。

  業盡往生游寶界,眼開歡喜見金仙。

  荊山泣血成何事,百歲光陰枉棄捐。

  [雕]

  香木雕栾屬巧人,異花靈草俨如春。

  請君自看優昙像,去垩誰揮匠石斤?

  念佛功圓當此日,求生願滿在今身。

  摳衣八德池邊去,淨若芙蓉不染塵。

  [鑄]

  揚子雲誇孔鑄顏,范銅合土剎那間。

  一模瀉就渾相似,千尺熔成只等閒。

  心佛自今專憶念,死生從此斷輪環。

  大爐鞴裡翻身去,紅藕花高不可攀。

  [塑]

  莫笑抟沙弄土呆,千般出我掌中來。

  塑真面目由心作,捏大規模放手開。

  念念不停持佛號,聲聲無間結蓮胎。

  如人起倒皆依地,管取花中產玉孩。

  [妝]

  土木形骸金碧光,五分雕塑十分妝。

  良工自喜工奇妙,念佛能令佛贊揚。

  界絕山河並日月,蓮分赤白與青黃。

  銀台不若金台好,但得功成任選將。

  [縫]

  縫人念佛更奇哉,玉尺金刀巧剪裁。

  四大海從針孔沸,五須彌入線蹊來。

  雲霞蓋覆真空體,錦繡鋪張雜寶台。

  做得工夫無間斷,臨終花合便花開。

  [繡]

  手拈針線繡衣裳,口念彌陀也不妨。

  玉樹枝頭棲孔雀,金蓮葉底睡鴛鴦。

  深深院落青春好,曲曲屏風白晝長。

  到此身心成一片,他時佛國會翱翔。

  [梳剃]

  梳雲剃玉甚風標,著腳雖低試手高。

  萬頃良田輸薄藝,一泓秋水見铦刀。

  才聞贊佛無疑惑,但勸持名勿憚勞。

  煩惱頓除功行滿,紫金花裡睹明毫。

  [粜籴]

  鬧市紅塵粜籴家,心平便是好生涯。

  年荒斗斛量無減,歲熟錢刀贈有加。

  專想樂邦歸路直,莫貪微利染緣差。

  經行坐臥彌陀號,咫尺蓮台本不賒。

  [伶官]

  伶官事業太風流,一曲能消萬種愁。

  長對王孫歌绮席,每邀公子醉瓊樓。

  青春忽過難停步,白發相尋易滿頭。

  樂器能宣無我法,彌陀不必向他求。

  [司庖]

  司庖不誤佛僧齋,每事精勤與願諧。

  紫蕈紅姜微點綴,金盤玉箸巧安排。

  直教清淨除葷血,何羨豐饒備海淮。

  請念彌陀須猛省,西方自此陟瑤階。

  [山]

  山棲念佛最幽深,魚躍澄潭鳥啭林。

  如此樂邦真境界,自然終日好身心。

  雪梅競吐枝頭玉,霜橘爭垂葉底金。

  無量壽隨塵剎現,眾生多只向西尋。

  [城]

  城市紅塵沒馬高,於中念佛匪徒勞。

  昏衢爍破光明燭,愛網揮開智慧刀。

  頓使凡夫登覺地,如同長者誘兒曹。

  西方不得真公據,枉向娑婆走一遭。

  [船]

  船居念佛水為鄰,不染長街短巷塵。

  目對慈容如月滿,口稱聖號把珠輪。

  芙蓉浦裡收帆速,楊柳堤邊撥棹頻。

  已往碧琉璃世界,更須圓證紫金身。

  [村]

  村野偏於念佛宜,葺茅為捨竹為籬。

  操心簡淡全然別,守信純誠更不疑。

  穢土本非清淨境,樂邦須築久長基。

  基成便是金剛座,一任毗岚八面吹。

  [春]

  春晚林梢送落晖,杜鵑日日勸人歸。

  此禽每叫聲流血,遠客才聞淚滴衣。

  道路古今行不到,聖賢來往疾如飛。

  何由換卻空腔子,使我蓮台願不違。

  [夏]

  池塘入夏綻新荷,對此令人感慨多。

  欲采幽花滿衣袖,又聞好鳥啭庭柯。

  半生碧落西沉日,萬事滄江東逝波。

  善惡皆歸大圓鏡,誰言極樂異娑婆?

  [秋]

  晚來天宇展新秋,露出纖纖月一鉤。

  清泰主人全體現,恆沙國土此心周。

  高峰過雨堆青髻,大海無波拭绀眸。

  不涉思惟親見得,東西南北任遨游。

  [冬]

  深冬景物報君知,正是全彰淨土時。

  雪覆千山皆玉樹,冰連萬壑盡瑤池。

  煙塵掃蕩空無翳,境界分明不待思。

  大士聲聞應念我,天寒歲晚涕漣洏。

  [行]

  行時見佛在吾前,烜赤光超日月天。

  碧海重重眸子淨,青山疊疊髻螺旋。

  露垂體上珠璎滿,雲結空中傘蓋圓。

  鵲噪鴉鳴松柏裡,誰知心印是伊傳!

  [住]

  住亦還同珠走盤,佛無體相若為觀?

  中宵月滿三千界,匝地風清十二闌。

  聞若返聞聞不及,見曾離見見尤難。

  圓通大士應微笑,多少平人被熱瞞。

  [坐]

  坐得人心湛不搖,正宜念佛暮連朝。

  全將境界閒中現,莫把光陰鬧裡消。

  獅子象龍皆法侶,鴛鴦凫雁各仙標。

  故家五十年歸計,紅藕應抽碧玉條。

  [臥]

  臥向林間夢到家,滿池都是白蓮花。

  鳴禽廣贊三乘法,結構橫分五色霞。

  風動寶衣香慘淡,月籠珠樹影交加。

  覺來恰恰晨鐘動,星斗闌干河漢斜。

  [苦]

  娑婆無量苦萦纏,歸則須歸極樂天。

  衣敝忽逢珍御服,腹空如值绮羅筵。

  千華寶座三時禮,百法明門一念圓。

  只見光輝超日月,何勞甲子記流年。

  [樂]

  樂事教人放逸增,阿彌陀佛口常稱。

  十方佛土隨心現,九品蓮台作念登。

  真性猶如空印月,妄緣恰似火消冰。

  只今已住難思地,何待當來始化升。

  [逆]

  從他逆境勿求離,起滅分明更是誰?

  揭示全身無量壽,消融一等不思議。

  但將正念空諸妄,已歇狂心任百為。

  放得目前荊棘過,紅珊瑚映碧琉璃。

  [順]

  諸緣順我意低昂,正眼觀時反不祥。

  但念佛名休放逸,才隨他去便乖張。

  金顏外合虛空體,寶聚中流日月光。

  此豈等閒修種得,都因正見作梯航。

  [喜]

  喜時陣陣喜風吹,愛欲相牽未肯離。

  把住休教心放逸,喚回便是佛慈悲。

  花看蝶舞長供飲,柳聽莺歌亦展眉。

  證此無憂妙三昧,彌陀安得不熙怡。

  [怒]

  怒者初因氣不平,多從逆境界中生。

  只消放下渾無事,才涉思惟便有爭。

  諸上善人同聚會,十方菩薩共修行。

  如何著得貪瞋漢,一味柔和養性情。

  [哀]

  銜哀不覺淚沾巾,錯認冤家作己親。

  朝暮但隨憎愛轉,往來未出死生輪。

  才登淨土離煩惱,更得長年脫苦辛。

  試看北邙山下路,神號鬼哭正愁人!

  [榮]

  榮華富貴暫時間,靠作須彌一座山。

  只見無常登鬼錄,未聞有藥駐童顏。

  行高佛國容歸去,罪重閻王肯放還?

  玉殿瓊樓多少景,長生不死任跻攀。

  [賢]

  東晉諸賢世所欽,首傳念佛到如今。

  香山社裡白太傅,龍井山中蘇翰林。

  世味無多真嚼蠟,官年未滿早抽簪。

  求生淨土人何限,試把遺編仔細尋。

  [愚]

  道也須臾不可離,愚蒙即是佛根基。

  不愁耳目聰明誤,何異乾坤混沌時。

  但念樂邦無別念,專持聖號勿他持。

  回頭卻笑惺惺漢,蹉過彌陀總不知。

  [好]

  好人大有好行藏,心地仁慈語不傷。

  正念化成金世界,全身流出玉毫光。

  夢中佛授菩提記,口角風飄菡萏香。

  閒坐困眠皆淨域,更於何處覓西方。

  [丑]

  形模雖丑此心真,便與華台寶樹鄰。

  若遣西施蒙不潔,何如嫫母體無塵?

  仰看落日如懸鼓,遙想西方有美人。

  容相莊嚴三十二,世間出世丈夫身。

  [貧]

  貧士身貧道不貧,自宜念佛勸他人。

  尋常但用不貪寶,造次難忘無價珍。

  清泰國中長劫壽,閻浮界內暫時春。

  臨終勿謂西方遠,動步猶如臂屈伸。

  [富]

  在富雖雲念佛難,豐衣足食此身安。

  燒香自可排金鼎,刻像猶宜用紫檀。

  意往速於千裡馬,神前勝似九還丹。

  知君淨土收功日,盡把乾坤掌上觀。

  [貴]

  貴人聞法易心開,有福皆從念佛來。

  能動三千金世界,化成百萬玉樓台。

  現身具足菩提種,依報莊嚴解脫胎。

  從此信根生定慧,勸君圓滿法王財。

  [賤]

  居賤從來作罪輕,罪輕念佛易專精。

  娑婆印向無心壞,極樂文從有想成。

  四色寶華鋪地匝,六時天樂滿空鳴。

  脫胎換骨何潇灑,便得金台上品生。

  [閒]

  閒中獨坐面西方,手把輪珠念不忘。

  佛號能令心地淨,舌根便作藕花香。

  晖晖日到銜山處,閃閃金浮滿室光。

  此境此時無別想,許君親見鼓音王。

  [忙]

  忙裡偷閒亦在人,人生誰滿百年春?

  送迎畢竟無時了,悲喜交煎逐日新。

  休念功名唯念佛,但憂道業勿憂貧。

  忽然鐵樹花開也,妙轉如來正法輪。

  [老]

  老人念佛是常規,到此休尋別路歧。

  眼合眼開無異見,身來身去有光儀。

  往生淨土全由我,除卻心王更問誰。

  名字若標蓮萼上,定參賢聖不須疑。

  [少]

  少年莫道尚青春,生死無常不貸人。

  花正開時逢驟雨,索當危處值奔輪。

  瓊林玉樹堪留意,綠鬓紅顏正健身。

  勸爾後生須念佛,老來遲鈍少精神。

  [致仕]

  名利場中興已闌,請君致仕掛衣冠。

  拋家不及歸家好,念佛何愁作佛難。

  南北路歧休灑淚,東西日月任跳丸。

  心如一顆珠相似,置在光明白玉盤。

  [隱淪]

  隱隨大小貴身安,凡聖都盧沒兩般。

  白石清泉居亦易,紅塵鬧市住何難。

  平生得處無多子,妄想興來有若干。

  只個心心心是佛,焚香默坐靜中觀。

  [患難]

  人經患難要扶持,認取彌陀作本師。

  猛虎毒蛇橫路處,大刀長劍逼身時。

  精專念佛休嫌早,急切回光莫待遲。

  剎土雖雲十萬億,眾生舉意佛先知。

  [疾病]

  大患明明為有身,須知疾病不饒人。

  但關妄想無非妄,縱得真仙未是真。

  眾熱聚來風扇火,一朝拋去骨纏筋。

  唯余念佛離生死,只戀閻浮化作塵。

  [流移]

  流移何處不堪傷,南北東西失本鄉。

  盜賊偶存窮性命,兒孫難復舊田莊。

  勸令旦暮歸依佛,勤措身心極樂方。

  報滿自然超穢濁,黃金為殿玉為堂。

  [危亡]

  才話危亡淚便流,死生生死幾時休。

  花開鐵樹何曾見,位極金輪不可留。

  四大同成虛妄體,百年正是結交頭。

  若明本性彌陀佛,天上人間總自由。

  [十歲]

  一十歲雲身幼小,先教念佛作資糧。

  枝頭尚恐青梅落,世上休誇白日長。

  水自沮洳成巨浸,山從培塿至高岡。

  法華會上稱龍女,八歲巍巍坐道場。

  [二十歲]

  二十男兒當弱冠,五分百歲一分過。

  修心念佛非為早,布德行慈不厭多。

  血氣方剛須檢束,欲心正盛漸消磨。

  可持富貴安貧賤,降伏身中煩惱魔。

  [三十歲]

  三十吾師成道歲,發心念佛效如來。

  中宵忽睹明星現,此日方知正眼開。

  幽鳥自吟花自笑,好山如畫水如苔。

  撐天拄地真男子,一念回光亦俊哉!

  [四十歲]

  四十無聞古所悲,行藏念佛是便宜。

  三分老色侵明鏡,一片飛花脫故枝。

  聽法輪音生寶樹,想功德水溢金池。

  人間甲子如流電,莫道寬為淨土期。

  [五十歲]

  五十骎骎作老翁,眼光初暗耳將聾。

  若非念佛修身後,未免臨行墮暗中。

  大地展開雙眼碧,長天飛下一輪紅。

  此時皎潔無余想,見紫金山滿太空。

  [六十歲]

  六十龍鐘半百過,思量只好念彌陀。

  千齡共盡風中燭,一去難回水上波。

  白菡萏胎頻夢想,紅珊瑚樹好枝柯。

  悠然不作西歸計,奈此霜毛滿鏡何!

  [七十歲]

  七十高年自古稀,晨昏念佛待西歸。

  可憐黑業除難盡,堪歎紅輪去似飛。

  斂念便當游淨剎,入棺何用制新衣。

  目前了了瞻毫相,一念精誠破鐵圍。

  [八十歲]

  八十康強有幾人,孜孜念佛最為親。

  頭垂白發渾成雪,眼入澄空只見塵。

  便是磻溪逢聖主,何如淨土近能仁?

  行藏總在光明裡,只一毫端萬億身。

  [九十歲]

  九十安排理去裝,前程未審到何方?

  要歸不老不死國,須念無邊無量光。

  五色彩雲垂作帳,七重瓊樹列成行。

  如來大士諸尊者,一會同居樂未央。

  [一百歲]

  百歲光陰到盡頭,娑婆界是片時留。

  塵中快念彌陀號,劫外同乘般若舟。

  蓮吐萼時分九品,佛揚光處豁雙眸。

  更無老死相拘絆,隨念縱橫得自由。

  [百一十歲]

  百一十年真可敬,須憑念佛作前程。

  行思寶剎空無礙,臥想瑤池夢亦清。

  水鳥樹林皆演說,天冠璎珞有光明。

  白銀地上黃金屋,總是人心變化成。

  [百二十歲]

  百二十年稱上壽,勤修後世念彌陀。

  眾生身住涅槃界,功德水非生死河。

  即佛是心心即佛,如何問我我如何。

  教君徑直西方去,莫笑山僧口太多。

  【卷下】

  ●【十六觀贊二十二首】

  [日觀]

  第一觀門名日觀,遙觀落日向西懸。

  光明了了同金鼓,輪相團團掛碧天。

  身去身來心不昧,眼舒眼合意常緣。

  眾生與佛無差別,即見彌陀現我前。

  [水觀]

  第二觀門名水觀,水成冰後作琉璃。

  金幢照耀珠無數,寶界分明事不疑。

  樓閣萬千如月朗,樂音八種好風吹。

  無常無我如何說,全佛全心更是誰。

  [地觀]

  第三地觀觀前地,一一觀來了了知。

  雖造次間無不念,縱須臾頃亦當思。

  想成略見莊嚴國,佛說唯除飯食時。

  消盡無邊生死罪,必登淨土復何疑。

  [樹觀]

  第四觀門名樹觀,七重寶樹列成行。

  高低盡覆真珠網,上下交輝七寶光。

  五百億童花裡住,三千世界果中藏。

  自心種子栽培得,各各撐天拄地長。

  [池觀]

  第五觀名池水觀,八池皆是七珍成。

  水從如意珠中出,沙向黃金渠底明。

  流出蓮華微妙響,化生寶鳥贊揚聲。

  何時到此分涓滴,業障塵勞盡洗清。

  [總觀]

  第六觀門名總觀,寶樓五百億峥嵘。

  虛空懸處諸天樂,日夜宣揚三寶名。

  上聖皆言心本具,西方不遠想初成。

  娑婆界內人雖惡,念佛功深定往生。

  [華座觀]

  第七觀名華座觀,想成七寶地蓮華。

  脈光華葉乃無數,八萬四千非強誇。

  台上寶珠雖似幻,鏡中面像未曾差。

  雖雲大道離真偽,不礙通人辯正邪。

  [像觀]

  第八觀門名像觀,眾生不異佛如來。

  谛觀金色相好具,端坐寶蓮心眼開。

  凫雁鴛鴦談妙法,觀音勢至列華台。

  所聞要與真乘合,出定休將妄想猜。

  [真身觀]

  第九真身觀彼佛,佛身高廣世難量。

  山毫宛轉籠千界,海目分明照十方。

  大士眾多為近侍,化形無數出圓光。

  慈悲心是彌陀體,不動纖塵見法王。

  [觀音觀]

  第十谛觀觀自在,頂輝肉髻紫金身。

  頭冠中立一化佛,足印下成千輻輪。

  菩薩眾隨光不夜,摩尼華布色長春。

  嬰兒久失慈悲父,應念臨風泣涕頻。

  [勢至觀]

  十一觀門觀勢至,天冠五百寶華新。

  頂中肉髻尤殊妙,頭上金瓶絕比倫。

  行處莊嚴填布滿,坐時國界動搖頻。

  堂堂一佛二菩薩,同現眾生數等身。

  [普觀]

  十二觀門名普觀,想身趺坐大華中。

  寶光照體如紅日,聖眾開眸滿碧空。

  水鳥樹林談法妙,語言文義與經同。

  道無彼此誰雲隔,實在精誠一念通。

  [雜觀]

  十三雜觀先觀佛,池上端嚴丈六軀。

  左侍觀音華座近,右從勢至寶光舒。

  莫輕小相流塵剎,何礙全身滿太虛。

  變現十方皆自在,本來無欠亦無余。

  [上品觀]

  [上品上生]

  十四觀門三品列,上中下輩逐根差。

  三心具足功無間,眾行兼修念不差。

  上品上生安養國,金台金地法王家。

  須臾便得無生忍,到此寧憂作佛賒。

  [上品中生]

  上品中生尤直截,大乘因果信無疑。

  不論口誦諸經典,唯願身生七寶池。

  聖眾俨臨居止處,金台迎接命終時。

  華開見佛親稱贊,小劫何嫌受記遲。

  [上品下生]

  上品下生人易行,行如中輩不多爭。

  但因無上道心發,直往金蓮華內生。

  目睹如來諸相好,耳聞妙法眾音聲。

  經三小劫登初地,佛果不勞彈指成。

  [中品觀]

  [中品上生]

  十五觀門三品列,上中下輩巧安排。

  求生定滿眾生意,五戒兼持八戒齋。

  不造逆愆無過患,永離惡趣出沉埋。

  華開即證阿羅漢,任運游行白玉階。

  [中品中生]

  中品中生持戒法,沙彌具足一朝昏。

  威儀檢點心無悔,眷屬來迎佛有恩。

  先仗金光登淨域,後敷蓮萼贊慈尊。

  預流道果從中證,便了真心徹本源。

  [中品下生]

  中品下生男與女,各行孝養具仁慈。

  命終知識說淨土,法藏比丘真汝師。

  生在寶蓮開合處,捷如健臂屈伸時。

  觀音勢至親開導,果證無生不厭遲。

  [下品觀]

  [下品上生]

  十六觀門三品列,上中下輩為君評。

  愚人造惡無慚愧,善友垂慈勸往生。

  頓使剎那心地淨,全標十二部經名。

  臨終口誦彌陀號,便感西來化佛迎。

  [下品中生]

  下品中生多犯戒,純將惡業自莊嚴。

  罪無避處神魂亂,命欲終時氣勢熸。

  廣贊佛乘天蕩蕩,能消地獄火炎炎。

  佛菩薩眾來迎汝,七寶華池得例沾。

  [下品下生]

  下品下生須猛省,眾生不善苦無窮。

  此人若聽高賢語,來報當離惡趣中。

  一旦魂飛心散亂,十稱佛號罪消熔。

  金蓮铄铄如初日,當念西升極樂宮。

  ●【化生贊八首】

  [白鶴]

  西方白鶴豈凡曹,朱頂玄裳格調高。

  豈與仙人作骐骥,難同海雁啄腥臊。

  孤游不隔雲天路,六翮何慚腹背毛。

  能贊苦空無我法,有聞因此斷塵勞。

  [捨利]

  唐言捨利是春莺,墨蘸修眉漆點睛。

  濃把黃金塗作翅,碎懸碧玉扣為聲。

  群飛上下七珍樹,百啭低昂三寶名。

  誰解返聞聞自性,不勞重奏女娲笙。

  [孔雀]

  飛來孔雀淨無塵,亦是如來一化身。

  翠尾擺開金殿曉,珠華搖動玉樓春。

  不教都護聲相雜,專念彌陀語最真。

  淨土靈禽知妙理,娑婆界上枉為人。

  [鹦鹉]

  此方鹦鹉信能言,念佛茶毗舌竟存。

  五色自來多慧解,一靈從本共根源。

  山雞謾照寒潭影,杜宇空懷舊國冤。

  爾輩何由如此鳥,高棲樂國任騰鶱。

  [頻伽]

  慈尊六十種音聲,巧匠何由刻畫成。

  獅子嚬呻空外吼,頻伽缭繞樹間鳴。

  覺雄盡遣群雌伏,在殼須教眾鳥驚。

  盡未來時聞妙響,心珠朗徹耳輪清。

  [共命]

  兩首雖殊一體同,來為共命佛園中。

  羽毛不異人頭面,言語皆宣法苦空。

  菡萏葉香朝飲露,娑羅枝軟晝吟風。

  細看互用根塵處,誰道緣差性不通。

  [水鳥]

  金凫玉雁彩鴛鴦,水鳥同時贊吉祥。

  閒繞綠汀分個個,卻回丹浦列行行。

  七重樹裡逍遙境,四色華間富貴鄉。

  何日寶池親拭目,得瞻如意大珠王。

  [樹林]

  好將淨土系吾心,華葉重重覆樹林。

  七寶互成微妙色,三乘同唱涅槃音。

  失身地下皆霜劍,回首人間盡棘針。

  西向坐思無限樂,幾多樓閣未登臨。

  ●【析善導和尚念佛偈八首】

  ◎[原偈]:

  漸漸雞皮鶴發,看看行步龍鐘。假饒金玉滿堂,難免衰殘老病。

  任你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楚石大師偈]:

  漸漸雞皮鶴發,精神未免枯竭。可憐老眼昏花,恰似浮雲籠月。

  妄想隨時出生,貪心何日休歇?不如及早念佛,苦海從今超越。

  看看行步龍鐘,首腹猶如簸舂。涉遠奈何力倦,登高徒自情濃。

  出門途路千裡,拄杖雲山萬重。不如及早念佛,速瞻寶座慈容。

  假饒金玉滿堂,珠翠绮羅艷妝。花下時時歌舞,樽前日日杯觞。

  尋思無限活計,畢竟難逃死王。不如及早念佛,臨終定往西方。

  難免衰殘老病,休誇氣力強盛。朱顏能得幾時,白發忽然滿鏡。

  有限光陰盡來,無常殺鬼催並。不如及早念佛,悟取彌陀自性。

  任你千般快樂,饒君萬種方略。何由永固此身,謾說長生妙藥。

  非久形神脫離,爭容頃刻停泊。不如及早念佛,淨土方為安樂。

  無常終是到來,三界眾生可哀。如入寶山相似,自甘空手而回。

  彌陀全體呈露,淨土隨方展開。不如及早念佛,轉身得坐蓮台。

  唯有徑路修行,實從自心發生。不離如今正念,頓除歷劫無明。

  癡人尚自執著,濁染何由廓清?不如及早念佛,菩提道果圓成。

  但念阿彌陀佛,此心念念是佛。佛外更無別心,心外更無別佛。

  吹開萬裡白雲,湧出一輪紅日。寶樹華池現前,語言文字難述。

  ●【懷淨土百韻詩】

  欲生安養國,承事鼓音王。合掌須西向,低頭禮彼方。

  觀門誠易入,儀軌信難量。佛願尤深廣,人心要久長。

  嬰兒思乳母,遠客望家鄉。鄭重迎新月,殷勤送夕陽。

  分明蒙接引,造次莫遺忘。飲啄齋稱首,熏修策最良。

  五辛全斬斷,十惡永堤防。勿用求名利,毋勞論否臧。

  布裘遮幻質,藜糁塞空腸。擺撥多生債,枝梧九漏囊。

  精神才懶慢,喜怒便搶攘。水滴俄盈器,江流始濫觞。

  積來功行滿,趁取色身強。室置千華座,爐焚百種香。

  新衣經獻著,美馔待呈嘗。莫點殘油炬,宜煎浴像湯。

  形骸同土木,戒檢若冰霜。想念離諸妄,跏趺在一床。

  剎那登淨域,方寸發幽光。骨肉都融化,乾坤極杳茫。

  太虛函表裡,佛剎據中央。蓮吐葳蕤萼,波翻潋滟塘。

  鮮飙須動蕩,彩仗恣搖揚。燦爛黃金殿,參差白玉堂。

  樓隨四寶合,台備七珍妝。鏡面鋪階砌,荷心結洞房。

  珊瑚裁作檻,瑪瑙制為梁。田地琉璃展,園林錦繡張。

  內皆陳绮席,外盡繞銀牆。覆有玲珑網,平無突兀岡。

  瓊林連處處,琪樹列行行。果大甜如蜜,音清妙似簧。

  喬柯元自對,茂葉正相當。一一吟鹦鹉,雙雙集鳳凰。

  瑤池無晝夜,珠水自宮商。渠瑩金沙底,風輕寶岸旁。

  高低敷菡萏,深淺戲鴛鴦。異彩吞群鳥,奇葩掩眾芳。

  千枝分赤白,萬朵間青黃。暫挹身根爽,微通鼻觀涼。

  頻伽前鼓舞,共命後飛翔。竟日莺調舌,沖霄鶴引吭。

  悟空寧有我,知苦悉無常。大士談玄理,聲聞會寶坊。

  經宣十二部,偈演百千章。直指菩提徑,俱浮般若航。

  挽回尋劍客,喚醒失頭狂。九品標粗妙,三乘互抑揚。

  煉深終絕礦,簸淨豈存糠。示現真彌勒,咨參妙吉祥。

  聖賢雲叆叇,天樂日铿锵。俊偉純童子,伊優絕女郎。

  語言工問答,進退巧趨跄。火齊恆流焰,摩尼益耀芒。

  不須懸日月,何處限封疆。食是天肴膳,餐非世稻粱。

  掛肩如意服,擎缽自然漿。脫體殊清淨,含晖更焜煌。

  袈裟籠瑞霭,璎珞襯仙裳。遍往微塵國,周游正覺場。

  慈顏容禮觐,供具任持將。側聽能仁教,還令所得亡。

  及歸彈指頃,翻笑取途忙。每受經行樂,誰雲坐臥妨。

  普天除斗诤,匝地息災殃。南北威靈被,東西德化彰。

  幾番經劫燒,四海變耕桑。此界無虧損,斯人但壽昌。

  戶丁休點注,年甲罷推詳。滿耳唯聞法,充饑不假糧。

  永懷恩入髓,且免毒侵瘡。試說娑婆苦,爭禁涕淚滂。

  內宗誰復解,邪見轉堪傷。忍被貪瞋縛,甘投利欲坑。

  君臣森虎豹,父子劇豺狼。盡愛錢堆屋,仍思米溢倉。

  山中搜雉兔,野外牧牛羊。奪命他生報,銜怨累世償。

  太平逢盜賊,離亂遇刀槍。好飲耽杯酒,迷情戀市娼。

  心猿拋罥索,意馬放垂缰。逸志摧中路,英魂赴北邙。

  干戈消禮樂,揖讓去陶唐。戰伐愁邊鄙,焚煙徹上蒼。

  連村遭殺戮,暴骨滿城隍。鬼哭天陰雨,人悲國夭殇。

  歲凶多餓死,棺貴少埋藏。瓦礫堆禅剎,荊榛出教庠。

  征徭兼賦稅,禾黍減豐穰。念佛緣猶阻,尋經事亦荒。

  素襟龍奮迅,高步鹄騰骧。載顧同群雁,毋為獨跳獐。

  聖胎吾已就,法侶爾相望。寶地同潇灑,金台共颉颃。

  翹勤山岌嶪,積德海汪洋。曠劫功彌著,纖毫過即禳。

  三心期遠到,十念整遙裝。必欲超魔界,從今奉覺皇。

  ●【娑婆苦漁家傲十六首】

  聽說娑婆無量苦,能令智者增憂怖。

  壽命百年如曉露,君須悟,一般生死無窮富。

  綠發紅顏留不住,英雄盡向何方去?

  回首北邙山下路,斜陽暮,千千萬萬寒鴉度。

  聽說娑婆無量苦,風前陡覺雙眉豎。

  貪欲如狼瞋猛虎,魔軍主,張弓架箭癡男女。

  日月往來寒又暑,乾坤開合晴還雨。

  白骨茫茫銷作土,嗟今古,何人踏著無生路?

  聽說娑婆無量苦,千思萬算勞腸肚。

  地水火風爭勝負,何牢固,到頭盡化微塵去。

  一顆心珠離染污,聲前色後常披露。

  打破髑髅無覓處,除非悟,如來金口親分付。

  聽說娑婆無量苦,死王總作輪回主。

  六賊操刀為伴侶,同居住,何曾頃刻拋離去。

  功德天和黑暗女,兩人最是難相聚。

  有智主人俱不取,依吾語,從今更莫登門戶。

  聽說娑婆無量苦,箧中四大蚖蛇聚。

  重者好沉輕好舉,相陵侮,況兼合宅空無主。

  早覺參差梁與柱,風飄雨打難撐拄。

  畢竟由他傾壞去,教人懼,不如覓個安身處。

  聽說娑婆無量苦,人皆染色貪樽俎。

  玉镂笙箫金貼鼓,長歌舞,梨園子弟邯鄲女。

  冬衣紫貂春白苎,涼亭暖閣消寒暑。

  一旦神魂歸地府,應難取,空教淚點多如雨。

  聽說娑婆無量苦,為君一一分明舉。

  風俗YIN邪人跋扈,多囹圄,命終未免沉冥府。

  檢點惡名看罪簿,因茲惹起閻羅怒。

  爐炭镬湯燒又煮,爭容汝,自家作業非人與。

  聽說娑婆無量苦,高誇富足慚貧窭。

  無食無衣無棟宇,懸空釜,舉頭又見紅輪午。

  只有磵邊芹可煮,黃昏坐聽饑腸語。

  多粟多金多子女,同歡聚,看來總是前生注。

  聽說娑婆無量苦,家家未免為商賈。

  出入江山多險阻,非吾土,磨牙噬肉遭人虎。

  魂魄欲歸迷去所,煙橫北嶺雲南塢。

  一望連天皆莽鹵,知何許,荒村飒飒風吹雨。

  聽說娑婆無量苦,人當亂世投軍旅。

  寇至不分男與女,摧腰膂,鳴蟬竟斷螳螂斧。

  縱有才能超卒伍,幾人衣錦還鄉土?

  燕颔虎頭封萬戶,虛相誤,奈何李廣逢奇數。

  聽說娑婆無量苦,凶兵解散還屯聚。

  昨日為齊今日楚,更奴擄,乾坤畢竟歸神武。

  趙括才疏空自許,強秦用間欺其主。

  四十萬軍生入土,悲前古,至今鬼哭長平下。

  聽說娑婆無量苦,星分海角船居戶。

  東望扶桑朝日吐,迷洲渚,炮車雲起青天雨。

  卸卻雲帆停卻橹,打頭風急鯨魚舞。

  滾滾潮聲喧萬鼓,愁肝腑,遭逢患難誰依怙?

  聽說娑婆無量苦,茶鹽坑冶倉場務。

  損折課程遭箠楚,賠官府,傾家賣產輸兒女。

  口體將何充粒縷,飄蓬未有棲遲所。

  苛政酷於蛇與虎,爭容訴,勸君莫犯雷霆怒。

  聽說娑婆無量苦,如今業債前來負。

  賊劫貨財身被擄,逢狼虎,挑生咒死兼巫蠱。

  奴婢辛勤依惡主,黑瘡白癞聾和瞽。

  丑惡愚癡相與處,誰憐汝,發心歸命慈悲父。

  聽說娑婆無量苦,橫遭獄訟拘官府。

  大杖擊身瘡未愈,重鞭楚,血流滿地青蠅聚。

  牒訴紛紛皆妄語,無人敢打登聞鼓。

  天上群仙司下土,能輕舉,何時一降幽囚所?

  聽說娑婆無量苦,三農望斷梅天雨。

  車水種苗苗不舉,難禁暑,被風扇作荒茅聚。

  久旱掘泉唯見土,海潮又入蒹葭浦。

  南北東西皆斥鹵,枯禾黍,官糧更要征民戶。

  ●【西方樂漁家傲十六首】

  聽說西方無量樂,三賢十聖同依托。

  稽首彌陀圓滿覺,長參學,川流赴海塵成岳。

  佛性在躬如玉璞,須憑巧匠勤雕琢。

  凡聖皆由心所作,難描邈,華堂寶座珠璎珞。

  聽說西方無量樂,莊嚴七寶為樓閣。

  瑪瑙珊瑚兼琥珀,光堪摘,金繩界道何輝赫。

  寶樹靈禽皆化作,滿池凫雁鴛鴦鶴。

  鹦鹉頻伽並孔雀,爭鳴躍,更看朵朵金蓮拆。

  聽說西方無量樂,琉璃田地金城郭。

  翡翠鮮明珠磊落,蓮披萼,幾多青赤並黃白。

  大士聲聞隨所適,天花爛熳沾衣裓。

  各各化身千百億,神通力,須臾游遍微塵國。

  聽說西方無量樂,法王治化消諸惡。

  天上人間元不隔,相參錯,聖凡平等同圓覺。

  長見寶花空際落,朝朝暮暮聞音樂。

  衣食自然非造作,香台閣,遍周國界常寬廓。

  聽說西方無量樂,凡夫淺智難圖度。

  隨有願求無不獲,何勞索,珠衣绮馔黃金宅。

  地似掌平尤廣博,八功德水非穿鑿。

  白蕅華中胎可托,三生約,如今豈可輕拋卻?

  聽說西方無量樂,君王便是如來作。

  不立三光並五岳,除溝壑,紅霞紫霧長籠絡。

  四八儀容金閃爍,缽中美味隨斟酌。

  發願往生真上策,堪呵責,死生路上飄蓬客!

  聽說西方無量樂,風林水鳥聲交作。

  法句時時相警覺,貪瞋薄,能教有學成無學。

  不染六塵離五濁,如蟬脫去無明殼。

  肯受涅槃生死縛,空撈摸,語言文字皆糟粕。

  聽說西方無量樂,一聞妙道忘知覺。

  胸次不留元字腳,真標格,光明遍界紅輪赫。

  鵬翅展開滄海窄,誰能更問籬邊雀。

  多少凡毛並聖角,都拈卻,塵塵剎剎歸無著。

  聽說西方無量樂,長生不假神仙藥。

  胎就眼開華正拆,心彰灼,永為自在逍遙客。

  來度眾生離火宅,命終免被閻王責。

  露地牛兒如雪白,無鞭索,黃金地上從跳躍。

  聽說西方無量樂,娑婆已悔從前錯。

  佛號自呼還自諾,思量著,唯心淨土誰雲隔。

  一貫由來雙五百,嬰兒謾把空拳嚇。

  擬議不來遭一掴,諸禅客,凡情聖解曾銷爍?

  聽說西方無量樂,四方上下天垂幕。

  不比娑婆田地惡,無垠堮,純將一片琉璃作。

  能埽愛河波浪涸,盡翻苦樹枝條落。

  智焰爭容蚊蚋泊,神超卓,徑登廣大毗盧閣。

  聽說西方無量樂,且教影與形商略。

  收拾神情歸澹泊,重磨削,觚圓更復雕為樸。

  世事休休還莫莫,誰將天爵並人爵?

  一念未生誰善惡,俄然覺,紫鱗掣斷黃金索。

  聽說西方無量樂,未曾聞見須揚搉。

  異寶奇珍光間錯,同棲泊,如來大士並緣覺。

  諸上善人皆許諾,談空說苦相酬酢。

  百鸷群中隨一鹗,翔寥廓,從茲永斷凡夫惡。

  聽說西方無量樂,樂邦是我心開拓。

  根缺女人皆不著,誰強弱,一人一朵金蓮萼。

  行樹七重珠網絡,寶樓風韻金鈴铎。

  天上樂音相間作,須誠悫,返聞自性同先覺。

  聽說西方無量樂,娑婆自恨身飄泊。

  注想存心連晦朔,歸皇覺,金台接引休忘約。

  架廈區區同燕雀,成橋渺渺隨烏鵲。

  早晚無常來逼迫,難推卻,西游快展摩霄翮。

  聽說西方無量樂,彌陀聖主垂恩澤。

  洗我禅心清且白,難尋跡,月光倒射寒潭碧。

  舊債新怨都解釋,通身變作黃金色。

  一念須臾圓萬德,真奇特,十方佛授如來職。

  ◎【序贊】:

  【《西齋淨土詩》贊】

  稽首楚石大導師,即是阿彌陀正覺。

  以茲微妙勝伽陀,令我讀誦當參學。

  一讀二讀塵念消,三讀四讀染情薄。

  讀至十百千萬遍,此身已向蓮華托。

  亦願後來讀誦者,同予畢竟生極樂。

  還攝無邊念佛人,永破事理分張惡。

  同居淨故四俱淨,圓融直捷超方略。

  【《西齋淨土詩》序】/洪武版序一

  [明]大佑法師撰

  念佛三昧,群經所宣,諸佛共贊,諸大菩薩共修,實禅門往哲之所留意也。若永明之《萬善同歸集》、慈覺之《葦江集》,皆指淨業為入道之至要,可不信乎?世之學佛者,乍聞即空之說,不能精究,而泥於一轍,則視修淨業者為淺鄙,而辄诋排之,是排諸佛、群經、諸祖也,其無知亦甚矣!

  西齋和尚,禅門之上達也。觀其自童幼至於耆年,孜孜以淨業為務,精修密煉,不捨晝夜。發為歌詩數千首,皆三昧心中所流出。宗說兼暢,教禅混融,掃蕩建立,變化萬殊,未可一轍觀也。夫以西齋材識之淵博,學者未易窺其涯涘,其留心淨土有若此者,然則念佛三昧其可忽哉?

  若海藏主,募眾刊行,非獨與世之修淨業者共,亦足為不信者勸也。

  洪武十九年丙寅夏五,前住吳門北禅沙門大佑敬書。

  【《西齋淨土詩》序】/洪武版序二

  [明]宏道法師撰

  唯心淨土之說,人皆知之,而鮮得其要者。蓋不知“唯”之一字,乃法界無外之稱。往往泥於名相,骛外而求。求之愈勤,而心土愈遠矣。若了依、正、色、心諸法,離名絕相。趣舉一法,法法互融。觸向對面,無非覺者。舉足下足,皆淨土焉。吾佛聖人於諸大乘經中,偏贊西方極樂世界,雖遠在十萬億佛土外,要其所歸,唯在一心,所以方便示人往生捷徑也。

  廬山遠法師,招同志結蓮社,修念佛三昧。晉唐諸賢,皆有《念佛三昧詠》。宋樝庵嚴教主,始作《懷淨土詩》。繼而和之者,亦不少矣。然未有若西齋老人,禅悅之余,專意淨業,觸境遇物,發為歌詩,凡數百余首,歷歷與契經合。使人讀之,恍然如游珠網瓊林、金沙玉沼,殊不知有人間世也。苟非深達事理一貫、心境混融者能之乎!而其臨終,措識明了,自言:“吾將往西方。”泊然而化。斯正念往生之效也。余時因赴召來京,寓龍河,目擊其事。今觀其所作,益知平昔用心勤矣。

  三宗學人,將繡諸梓,以壽其傳,為修淨業者勸。余實嘉之,遂書其編首雲。

  洪武二十一年龍集戊辰冬,上天竺前住山宏道序。

  【《西齋淨土詩》序】/永樂版序

  [明]大冏法師撰

  《西齋淨土詩》者,乃四明楚石琦禅師之所作也。禅師學行高一世,宗說兼通,禅寂之外,不嗜他好,專志淨業,直欲橫截長骛而後已,所謂“有禅有淨土”者也。嘗觸景遇物,發為歌詩累數百篇,皆於念佛三昧心中流出,無不與契經合響。一吟一詠,恍若神游淨域,耳玉偈而目金容也,信乎全身坐於淨土中矣。

  昔東晉遠法師倡為《念佛三昧詩序》,劉遺民作《誓詞》,王喬之、宗、雷諸賢皆作詩,珠回玉轉,至今輝映簡冊。唐宋鴻儒碩缁,皆能嗣其徽音,連篇累牍,傳之為盛,然未有若禅師之集如是之富且夥也。

  然是集初傳於兩浙,既已版行矣。今有修念佛三昧者李覺悟、宋福順、汪普敬、陳覺興、王普敬、賈普江、金妙聲、嚴普廣等,因獲是集,惜其未廣布於中夏,謀於同道,重繡諸梓。使凡觀是集、詠是詩者,發起念佛之心,偕為蓮花勝友,而不終溺於苦域者矣。一日來征言,以識歲月。予亦修淨業者,因不辭,書此以歸之。且相率勉勵策進乎淨業,將與禅師同游於華池寶地之間,豈徒吟詠而已哉!

  永樂十六年十月初吉,四明延慶住山釋大冏序。

  【《西齋淨土詩》序】/雲棲版序

  [明]朱元弼撰

  原夫妙法難聞,凡心易染。猥雲“當下”,逐妄迷真。驕語“隨緣”,虛生浪死。不知難非不易,法本唯心。心無其心,聖人所以渾身應妙。法無其法,學者所以立地超凡。故禅家開念佛之門,而慈氏顯西方之幻。精勤觀想,即想即觀,即妙明心。顯密圓通,非圓非通,非不住法。譬農夫之有畔,穮蓘自豐。即水火之無窮,扣門斯與。是處豈容擬議,到頭止有虔修。此立教者所為,直指無歧。而闡教者共是,常言無已也。

  楚石禅師,家本明州,緣深我邑。衣傳永祚,室築西偏。秉妙喜之一燈,光浮七級。證天台之三昧,念徹千聲。蓋雖東西南北,顯化縱橫。其間嗟歎詠歌,唯觀自在。顧當年淨土詩三百余首,今即流通本什一無存。所幸千燈,還同一焰。

  吾友劉君子福,宿抱利根。皈依蓮池老師,長磨慧劍。前於師將怛化,偶然便谒雲棲,俾之亟訪前書。出忽相逢市肆,雖多脫簡,具是牛車。因歷名山,頓還衣寶。途間校定,役返呈師。歸而剞劂方新,師已涅槃。

  如幻跡其傾還底裡,真是本無去來。五十余年之山斗,東南何容歧示。八十一歲之總持,衣缽獨此家風。遙連楚石西齋,密迩高峰雙徑。初非逃儒歸墨,茲豈樂淨離宗。渺哉黍米之玄,卓爾參前之倚。將法還法,以心還心。何聖何凡,孰迷孰浪。用藉吾鹽勝事,通還法界信心。若曰聲聞,則吾豈敢!

  萬歷乙卯季秋之朔,武原病叟朱元弼齋沐稽首撰書。

  【《西齋淨土詩》跋】/雲棲版跋

  [明]劉祖錫撰

  乙卯秋,禀蓮池大師面命,刻《西齋淨土詩》竟,送板雲棲,流通久矣。

  茲者復從資聖寺月心照田處,得睹《血書法華經贊》;虎嘯亭珠衲照乘處,得睹《偶宿虎溪集慶山房詩》。二俱覺海之遺珍,照人之慧炬也。楚師久住吾邑,而法書垂世,不啻晨星。當吾目而忍其流通之未廣乎?亟為寫刻,以附《西齋》之後。

  若其《和韻天台三聖詩》,今春勸諸上善,重刻單行,亦了大師一則公案。更有《北游詩三百》,觸鏡洞然,莫非妙道。昔曾專梓,近亦鮮傳,姑俟之同志雲。

  天啟五年乙丑夏五月七日,廣磐再和南識。

  【楚石和尚行狀】/[明]至仁法師撰

  師諱梵琦,字楚石,小字昙曜,明州象山人,姓朱氏。父杲,好善,有隱德。母張,事佛唯謹。以大元元貞二年丙申之歲,六月丁巳,夢日墮懷中而生師。師在襁褓中,有神僧來見之,謂其父曰:“此兒佛日也,他日必當振佛法,照曜濁世。”宗族鄉黨,因以“昙曜”字之。四歲失怙恃,祖母王氏鞠之,口授以《論語》,辄能成誦。或問:“書中所好者何語?”即應曰:“君子喻於義。”六歲善屬對,七歲能書大字,詩書過目不忘,一邑以奇童稱之。九歲抵西浙,從海鹽天寧讷翁模公受經業。又依從族祖晉翁洵公於湖之崇恩。趙文敏公以先隴在崇恩,數往來其間,每見師異之。為鬻僧牒,禮讷翁得度。年十六,於杭之昭慶受具戒為大僧。是時文采炳蔚,聲光霭著。兩浙名山宿德,爭欲招致座下。徑山虛谷陵、天童雲外岫、淨慈晦機熙,各有龍象數百,更稱譽之。

  年二十,晉翁遷道場,命為侍者,既又俾典藏鑰。一日,閱《首楞嚴經》,至“緣見因明,暗成無見。不明自發,則諸暗相永不能昏。”因有省入。由是閱內外典籍,宛如宿習。然於佛祖向上一著,終有滯礙。元叟端和尚主徑山,道望重天下。師往參次,即問:“如何是言發非聲,色前不物?”叟遽雲:“言發非聲,色前不物,速道速道!”師擬進語,叟震威一喝,師乃錯愕而退。

  會英宗皇帝诏善書者赴阙金書《大藏經》,師在選中,辭叟遂行。既至,館於萬寶坊,近崇天門。一夕睡起,聞彩樓上鼓鳴,豁然大悟,徹見徑山為人處。述偈曰:“崇天門外鼓騰騰,蓦劄虛空就地崩。拾得紅爐一片雪,卻是黃河六月冰。”實甲子正月十一日也。是歲東歸,再參元叟於徑山。叟迎笑曰:“且喜汝大事了畢。”自是師資征決,佛祖機緣渙然矣。叟遂以第二座延之,而學者多咨扣焉。

  未幾,以行宣政院,命出世海鹽州之福臻,一香供元叟,是為妙喜五世雲。天歷戊辰,遷州之天寧。至元乙亥,遷杭之報國。至正甲申,遷嘉興郡之本覺。丁亥,帝師錫號,曰“佛日普照慧辯禅師”。丁酉,遷郡之天寧。己亥,有退休志,以海鹽天寧有山海之勝,遂築寺西偏以居,別自號“西齋老人”。癸卯,寺主者祖光告寂,州大夫強師復主寺事。戊申,舉得法上首景瓛自代,而復老於西齋焉。

  皇明啟運,混一海宇。天子念將臣或沒於戰,民庶或死於兵,宜以釋氏法,設冥以濟拔之。於是以洪武元年九月十一日,征師說法於蔣山。廷臣奏其說,上大悅。明年三月,復用元年故事,再征於蔣山說法,上聞其說又大悅。十五日,賜宴文樓下,親承勞問,诏館於天界寺十日。及行,出內府白金以賜。

  又明年秋,上以鬼神之理甚幽,意先佛必有成說,宜征其徒之嘗為師德者問焉。於是浙水東西,被召者凡十有六人,予與師洎夢堂噩公與焉。七月十二日,至天界,館於方丈。上命禮部官勞,又命膳部賜薪米等物。尋以所問,命講究明白,候齋日奏對。而師以二十二日示微疾,然與諸師援據經論、辨核其理,自若也。二十六日,忽索浴更衣,跏趺書偈曰:“真性圓明,本無生滅。木馬夜鳴,西方日出。”置筆,謂夢堂曰:“師兄,我去也。”堂曰:“何處去?”師曰:“西方去。”堂曰:“西方有佛,東方無佛耶?”師乃震威一喝而逝。禮部官以遺偈聞,上為嗟悼久之。翰林學士宋公景濂、危公太樸,與師為方外友,尤痛恻焉。龛奉四日,顏色愈明潤。缁白瞻禮,如佛湼槃。天界住持白庵金禅師,乃古鼎銘和尚嗣法上首,師之法門猶子也,凡後事,莫不盡禮。同召諸師,鹹以法供養焉。時例禁火化,上以師故,特開僧家火化之例。是日,天宇清霁,送者千余人。火余,牙齒、舌根、數珠不壞。捨利五色,紛綴遺骼。參學弟子文晟,奉其遺骼及諸不壞者歸海鹽,以八月二十八日,葬於西齋而塔焉。

  師平日度人,或以文字而作佛事。《六會語》梓傳已久,外有《淨土詩》、《慈氏上生偈》、《北游集》、《鳳山集》、《西齋集》,又有和天台三聖詩、永明壽禅師山居詩、陶潛詩、林逋詩,總若干卷,並行於世。

  師所在,施者雲集,凡所營建,咄嗟成功。在海鹽天寧,建大毗盧閣,范銅肖毗盧遮那佛、千佛、文殊、普賢、大悲千手眼菩薩等像,位置上下,相好殊勝。又建寶塔七層,高計二佰四十余尺。塔成,忽偏倚欲僕。師懼,禱於佛。一夕大風雨,州民聞空中有聲曰:“急往天寧救塔!”明日,塔乃四正如初。及師再來,塔以兵燹殆廢,且失頂之寶瓶,師復鸠施完葺之。時景瓛為徑山書記,以錢命鑄寶瓶補之。上瓶之日,天花紛雨,異香滿空,州民聚觀,駭歎無已。在本覺建大閣,上以奉萬佛,下以奉大悲菩薩、十地菩薩。閣之雄偉,像設之莊嚴,殆冠西浙。

  師為人,身短小而志器弘大,體無為而神應莫測。熾然作用,無非以實相示人,俾之悟焉證焉而後已。故雖有營建之美,辭辨之富,而實無作也,無說也。譬猶春之於花,月之於水,所可形容者影與色香耳。道化所被,薄海內外,高麗、日本學者尤欽慕焉。世壽七十五,僧臘六十有三。得度者若干人,嗣其法者若干人。

  景瓛、文晟將谒辭於當代大手筆,以銘其塔,以昭示來學,請予錄其行實。予始在徑山,與師交甚契,又同禀法於元叟和尚,其後往來東西浙,得師出處為詳。洎師示滅,又親睹其光明之效,不可辭也。第以衰病,紀次繁陋,然立言君子於斯或有所稽焉。

  洪武庚戌九月初吉,前住紹興府崇報禅寺法弟至仁謹狀。

  【佛日普照慧辯禅師塔銘(有序)】/[明]宋濂撰

  皇帝即位,洪武之元年,端居穆清。憫念四海兵爭,將卒民庶多殁於非命,精爽無依。非佛世尊,不足以度之。秋九月,诏江南大浮圖十余人,於蔣山禅寺作大法會,時楚石禅師實與其列。師升座說法,以聳人天龍鬼之聽。竣事,近臣入奏,上大悅。二年春三月,復用元年故事,召師說法如初。錫燕於文樓下,親承顧問。暨還,出內府白金以賜。

  三年之秋,上以鬼神情狀幽微難測,意遺經當有明文,妙柬僧中通三藏之說者問焉。師與夢堂噩公、行中仁公等,應诏而至,館於大天界寺,上命儀曹勞之。既而援據經論成書,將入朝敷奏,師忽示微疾。越四日,趣左右具浴更衣,索筆書偈曰:“真性圓明,本無生滅。木馬夜鳴,西方日出。”書畢,謂夢堂曰:“師兄,我將去矣。”夢堂曰:“子去何之?”師曰:“西方爾。”夢堂曰:“西方有佛,東方無佛耶?”師厲聲一喝,泊然而化,時七月二十六日也。天界住持西白金公,法門猶子也,為治後事,無不盡禮。時制火葬有禁,禮部以聞,上特命從其教。茶毗之余,齒牙、舌根、數珠鹹不壞。設利羅粘綴遺骨,累累然如珠。其弟子文晟,奉骨及諸不壞者,歸於海鹽,卜以八月二十八日建塔於天寧永祚禅寺葬焉。

  既葬,嗣法上首景瓛,復偕文晟,以仁公所造《行狀》來征銘。仁公博通內外典,文辭簡奧,有西漢風,其言當可信弗誣。謹按狀,師諱梵琦,楚石其字也,小字昙曜,明州象山人。姓朱氏,父杲,母張氏。張夢日墮懷而生師。方在襁褓中,有神僧摩其頂,言曰:“此佛日也,他時能照燭昏衢乎!”人因名之為“昙曜”雲。年七歲,靈性穎發,讀書即了大意。或問:“所嗜何言?”即應聲曰:“君子喻於義。”至於屬句、仿書,皆度越余子,遠近號為奇童。九歲棄俗,入永祚,受經於讷翁模師。尋依晉翁洵師於湖之崇恩。洵師,師從族祖也。趙魏公見師器之,為鬻僧牒,得薙染為沙門。繼往杭之昭慶,受具足戒,年已十有六矣。

  洵師遷住道場,師為侍者。居亡何,命司藏室。閱《首楞嚴經》,至“緣見因明,暗成無見”處,恍然有省。歷覽群書,不假師授,文句自通。然膠於名相,未能釋去纏縛。聞元叟端公,倡道雙徑,師往問雲:“言發非聲,色前不物,其意何如?”元叟就以師語诘之。師方擬議欲答,叟咄之使出。自是群疑塞胸,如填巨石。會元英宗诏粉黃金為泥,書《大藏經》。有司以師善書,選上燕都。一夕聞西城樓鼓動,汗下如雨,拊幾笑曰:“徑山鼻孔,今日入吾手矣!”因成一偈,有“拾得紅爐一點雪,卻是黃河六月冰”之句。翻然東旋,再入雙徑。元叟見師氣貌充然,謂曰:“西來密意,喜子已得之矣。”遽處以第二座。且言:“妙喜大法,盡在於師。”有來參叩者,多命師辯決之。

  元泰定中,行宣政院稔師之名,命出世海鹽之福臻。遂升主永祚。永祚,師受經之地。為創大寶閣,范銅鑄賢劫千佛。而毗盧遮那,及曼殊師利、普賢、千手眼觀音諸像,並置其中。復造塔婆七級,崇二百四十余尺。功垂就,勢將偏壓。師禱之。夜乃大雨風,居氓聞鬼神相語曰:“天寧塔偏,亟往救之。”遲明,塔正如初。遷杭之報國。轉嘉興之本覺,更構萬佛閣九楹間,宏偉壯麗,俨如天宮下移人世。帝師嘉其行業,賜以“佛日普照慧辯禅師”之號。“佛日”頗符昔日神僧之言,識者異焉。會報恩光孝虛席,佥謂報恩一郡巨剎,非師莫能居之,師勉徇眾請而往。尋退隱永祚,築西齋為終焉之計。至正癸卯,州大夫強師主其寺事,時塔毀於兵,師重成之。景瓛為代,復歸老於西齋雲。

  師為人形軀短小,而神觀精朗。舉明正法,滂沛演迤,有不知其所窮。凡所莅之處,黑白向慕,如水歸壑。一彈指間,湧殿飛樓,上插雲際,未嘗見師有作。君子謂:師縱橫自如,應物無跡,山川出雲,雷蟠電掣,神功收斂,寂然無聲。由是內而燕、齊、秦、楚,外而日本、高麗,鹹咨決心要,奔走座下。得師片言,裝潢襲藏,不翅拱璧。師可謂無愧妙喜諸孫者矣。師世壽七十五,僧臘六十三,得法者若干人,受度者若干人。其說法機用,則見於《六會語》。其游戲翰墨,則見於和天台三聖及永明壽、陶潛、林逋諸作。別有《淨土詩》、《慈氏上生偈》,《北游》、《鳳山》、《西齋》三集,通合若干卷,並傳於世。

  余慕師之道甚久,近獲執手,護龍河上,相與談玄,因出《剩語》一編求正。師覽已歎曰:“不意儒者所造,直至於此,善自護持之。”師善誘,推此一端亦可概見。及聞師殁,與國史危公哀悼不自勝,危公亦深知師者也。銘曰:

  大鑒密旨余十傳,妙喜起蹴龍象筵,有如大將據中堅,鐵卒十萬佩櫜鞬,或觸之者命發懸。誰欤五世稱象賢,佛日曉出瀛海[田+耎],紅焰閃閃行中邊,流光所至無幽玄。憶初飛錫來北燕,彤樓畫鼓金星纏,一擊三際皆廓然,火中新敷清淨蓮,绀色涵空絕蔓牽。自茲口噴百丈泉,洗滌五濁離腥膻,內而諸夏外朝鮮,紛紛來者人駕肩,示以實相非空言。塔廟赫赩名山川,一佛能變萬與千,會萬歸一道則全,不識誣為有漏緣。帝敕中使來傳宣,鐘山說法超沉綿,萬人瞻依曲兩拳。一朝入滅同蛻蟬,西方彈指即現前,白玉樓閣瑠璃田,金鈴寶樹演真诠。師之往矣神弗遷,寂光常定無偏圓,我作銘詩翠琰镌,昭朗盛烈垂年年。

  翰林學士、亞中大夫、知制诰、兼修國史、金華宋濂撰並書。翰林侍講學士、中順大夫、知制诰、同修國史、臨川危素篆題。

  【諸上善人詠·西齋梵琦禅師】/[明]吳郡沙門道衍

  默坐西齋觀佛境,緣師實證面無慚,

  聲香味觸當三昧,多少禅流只解談。

  西齋禅師,諱梵琦,字楚石。自幼知有西方教,清晨十念,求生淨土,未嘗一日暫廢。說法海鹽天寧,脫退築室西偏。設小床於室中,日修觀佛三昧。嘗撰《三十二相頌》、《八十種好頌》、《四十八願偈》、《十六觀贊》、《化生贊》、《析善導和尚勸念佛偈》,及《懷淨土詩》七言長律一百十、標名者一百八、韻者一,復以《娑婆苦》、《西方樂》為題擬漁家傲三十二,總為一帙,名曰《西齋淨土集》。師臨終書偈曰:“真性圓明,無生無滅。木馬夜鳴,西方日出。”

  【皇明名僧輯略·楚石琦禅師】/[明]蓮池大師撰

  行實

  師諱梵琦,楚石其字也。寧波府象山縣人,姓朱氏。年九歲,授經於讷翁谟公。十六剃染,閱《楞嚴經》有省。隨元叟端公入京,聞西樓鼓聲,汗如雨下。因偈曰:“捉得紅爐一點雪,卻是黃河六月冰。”見元叟,元叟許可。會報恩虛席以待,師勉赴。而築室西齋,為終焉之計。師形軀短小,而神觀精朗。舉揚正法,無愧妙喜。世壽七十五,僧臘六十三,有《六會語錄》行世。

  上堂

  除夜小參:“善哉三下板,知識盡來參。既善知時節,吾今不再三。諸仁者!一舉更不再舉,今已再舉。一聞更不再聞,今已再聞。頭頭上明,物物上了。如理如事,亘古亘今。不是涅槃心,亦非正法眼。恁麼恁麼,三世諸佛只言自知。不恁麼不恁麼,六代祖師無啟口處。設使言前薦得,猶為滯殼迷封。假饒句下精通,未免觸迷狂見。今紅爐上拾得一點雪,枯木上糁些子花,與你諸人赴個時節。殘燈隨臘盡,爆竹送春來。”復舉盤山雲:“向上一路,千聖不傳。”慈明雲:“向上一路,千聖不然。”妙喜雲:“向上一路,熱碗鳴聲。”師雲:“三大老盡力道,只發明得向下一路。若是向上一路,驢年未夢見在!”

  普說

  上堂,舉僧問乾峰:“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未審路頭在什麼處?”峰以拄杖畫一畫,雲:“在這裡。”師雲:“白雲萬裡。”僧舉前話問雲門,門雲:“扇子[⻊+孛]跳上三十三天,築著帝釋鼻孔。東海鯉魚打一棒,雨似盆傾。”師雲:“白雲萬裡。忽有人出來,問:‘天寧與麼批判?還惬得二大老意麼?’向他道:‘白雲萬裡。’呵呵呵,啰啰哩,啰啰哩,啰啰哩,剎剎塵塵知幾幾?十字街頭石敢當,忽然吸竭滄溟水。你輩茄子、瓠子,哪裡知得!”拍禅床便起。

  當晚小參,僧問:“諸佛不出世,祖師不西來,佛法遍天下,談玄口不開。既是佛法遍天下,為什麼談玄口不開?”師雲:“南斗七,北斗八。”進雲:“未審此理如何?”師雲:“去去西天路,迢迢十萬余。”乃雲:“人天眾前激揚此事,也須是本分衲僧始得。若非本分衲僧,未免遭人怪笑。只如適來禅客立個問頭,恁麼答他,卻理會不得。”再舉一遍:“既是佛法遍天下,為什麼談玄口不開?檐聲未斷前宵雨,電影還連後夜雷。”

  結夏小參,僧問:“如何是山裡禅?”師雲:“胡孫上樹尾連顛。”進雲:“如何是城裡禅?”師雲:“十字街頭一片磚。”進雲:“如何是村裡禅?”師雲:“扶桑人種陝西田。”進雲:“謝師答話。”師雲:“蒼天蒼天。”乃雲:“衣食養壽命,一日不可無。糞掃敵寒暑,粗粝療形枯。昨日三春,今朝九夏。何不趁色身強健時,撥教生死路頭明白,要去便去,要住便住。誰障得你?誰礙得你?豈不俊哉!豈不快哉!且道生死路頭作麼生撥?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若不會,與你下個注腳:空手把鋤頭,驟馬上高樓。步行騎水牛,鬧處冷湫湫。人從橋上過,飯蘿頭受餓。橋流水不流,撥火覓浮漚。時不待人,參!”復舉《圓覺經》雲:“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師雲:“若然,道有也得,道無也得。向上也得,向下也得。得也得,不得也得。數片白雲籠古寺,一條綠水繞青山。”

  示眾

  師雲:“一朝村院主,萬劫出頭難。大難大難!若是個漢,佛語、祖語不教蘊在胸襟,掉向他方世界。何況世間淺近之學?便誦得《四韋陀典》,但增妄想,堪作甚麼?食人涎吐,未有了日,不如無事好。見我道無事,便作無事會又爭得?若要真個無事,須下死工夫。大死一回,死中得活,便能超毗盧、越釋迦,百匝千重,七通八達。祖師巴鼻,向上宗乘,盡與掃除,不勞拈出。雲門雲:‘我今日共你說葛籐,屎灰屎火。泥豬疥狗,不識好惡,屎坑裡作活計。’汝若跳出屎坑,卻來山僧手裡吃棒!”

  示眾:“看這般時節,有志學道兄弟那裡放包,從上來建立門庭為什麼事?可但為你幾鄉親法眷,圖口腹,恣無明,成群作隊,造地獄業?佛法禅道推向一邊。爭知業報卒躲避不得,刀山劍樹,镬湯爐炭,無人替代渠。如今大方叢林,兵變以來,南北東西,萬中無一。因什麼如此?蓋是惡貫滿,業果熟,自作自受,更教誰承當!祖師勸你出家,終不但為衣食名利拋鄉別井也。只為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尋師訪友,切切究明。噴地一發,成佛作祖去,報父母深恩去,度脫天下人去。既不如此,因何出家?冷地思量,古風大好。饑則乞食,寒則補衣,日中一餐,樹下一宿。旅泊三界,示一往還。永斷無明,方成佛道。豈不見無業國師示眾雲:‘古人得意之後,茅茨石室,折腳铛裡煮飯吃過三二十年。名利不干懷,財寶不為念。大忘人世,隱跡巖叢。君王命而不來,諸侯請而不赴。豈同吾輩貪名愛利,汩沒世途,如短販人,有少希求,而忘大果。’與麼指示,可煞分明。作福不如避罪,多虛不如少實。在此衣線下一道圓光,阿誰無分?莫教失卻人身。只要你直下構取,便與佛祖齊肩。若道山僧妄語,甘入拔舌地獄。”

  示眾:“教中有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施。衲僧門下念個什麼?若道念佛,念著佛字,漱口三日,不可是念佛也。若道念法,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不可是念法也。清淨行者,不入涅槃;破戒比丘,不入地獄,不可是念僧也。持犯但束身,非身無所束,不可是念戒也。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不可是念天也。施者、受者,並所施物,三輪空寂,俱不可得,不可是念施也。莫是無念麼?才無念便是有念。避溺投火,轉見病深。直饒獨脫無依,要作山僧奴子未可在。欲得會麼?千年無影樹,今時沒底靴。”

  舉雲門一日拈拄杖雲:“凡夫實謂之有,二乘析謂之無,緣覺謂之幻有,菩薩當體即空。衲僧見拄杖但喚作拄杖,行但行,坐但坐,總不得動著。”妙喜雲:“我不似雲門老人,將虛空剜窟籠。”蓦拈拄杖雲:“拄杖子不屬有,不屬無,不屬幻有,不屬即空。”卓一下雲:“凡夫、二乘、緣覺、菩薩,盡向這裡各隨根性悉受用。唯於衲僧分上,為害為冤。要行不得行,要坐不得坐。進一步則被拄杖子迷卻路頭,退一步則被拄杖子穿卻鼻孔。只今莫有不甘底麼?試出來與拄杖子相見。如無,來年更有新條在,惱亂春風卒未休。凡夫不合起有見,二乘不合起無見,緣覺不合起幻有見,菩薩不合起當體即空見,不可放過。雲門老漢貪觀白浪,失卻手桡,累天下衲僧總落拄杖圈䙌。放過不可,好與一坑埋卻。”

  舉昔有一婆子施財,請趙州和尚轉《大藏經》。趙州下禅床繞一匝雲:“轉藏已畢。”人回似婆子。婆子雲:“比來請轉一藏,如何和尚只轉半藏?”妙喜雲:“眾中商量道,如何是那半藏?或雲再繞一匝,或彈指一下,或咳嗽一聲,或喝一喝,或拍一拍。恁麼見解,只是不識羞。若是那半藏,莫道趙州更繞一匝,直饒百千萬億匝,於婆子分上只得半藏。設使更繞須彌山百千萬億匝,於婆子分上亦只得半藏。假饒天下老和尚亦如是繞百千萬億匝,於婆子分上也只得半藏。設使山河大地,森羅萬象,若草若木,各具廣長舌相,異口同音,從今日轉到盡未來際,於婆子分上亦只得半藏。諸人要識婆子麼?良久雲:鴛鴦繡出從君看,不把金針度與人。”師雲:“這婆子謂趙州只轉半藏,弄假像真。當時只消道:‘何不向未繞禅床時會取?’”

  舉德山小參示眾雲:“老僧今夜不答話,問話者三十棒。”時有僧出禮拜,德山便打。僧雲:“某甲話也未問,為什麼打某甲?”山雲:“你是甚處人?”僧雲:“新羅人。”山雲:“未跨船舷,好與三十棒。”法眼雲:“大小德山話作兩橛。”圓明雲:“大小德山龍頭蛇尾。”雪窦雲:“德山握阃外之威權,有當斷不斷、不招其亂底劍。要識新羅僧,只是撞著露柱底瞎漢。”

  塗毒鼓未擊,早是鴨聞雷。漫天網未收,躍鱗沖浪來。德山老,德山老,正令當行非草草。法眼重加矢上尖,圓明更向聲前掃。千古流芳雪窦師,長劍在手親提持。

  舉德山挾複子到沩山,上法堂,從東過西,從西過東。沩山默坐不顧。德山雲:“無無。”便下去。復雲:“也不得草草。”遂具威儀見沩山,提起坐具雲:“和尚。”沩山擬取拂子。德山便喝,當時背法堂著草鞋便去。沩山至晚問首座:“適來新到在什麼處?”首座雲:“當時背法堂著草鞋便去。”沩山雲:“還識此子麼?已後向孤峰項上蟠結草庵,呵佛罵祖去在。”

  作家相見,無背無面。眼似流星,機如閃電。提起坐具,略露鋒芒。擬取拂子,聊乘快便。已後孤峰結草庵,牛頭向北馬頭南。

  開示

  既稱長老,出世為人。喻如金錍刮眼膜,非是小事。若傷鋒犯手,未免破睛。危乎險哉!間不容發。豈可恣矇袋,掉三寸舌,脫空瞞人?你看他挾山,初住京口寺,已有發明。到垂手處,不無滲漏。後往華亭見船子。及船子向他道:“離鉤三寸,子何不道?”道不得,劈口一桡:“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始大徹。所以道參禅須是悟始得,悟了須是見人始得。若不見人,只成杜撰禅和,說拍盲禅,到處教壞人家兒女去也。第一本領要端正,履踐須明白。院子大小,正當置之度外。臨濟下風穴、首山,何嘗聚三百、五百眾來?至今道行天下。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也。

  又雲:兄弟開口便道“我是禅和”,及問他如何是禅?便東觑西觑,口如扁擔相似,苦哉屈哉!吃著佛祖飯,不去理會本分事,爭持文言俗句,高聲大語,略無忌憚,全不識羞。有般底不去蒲團上究明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冷地裡學客舂,指望求福,忏除業障,與道太遠在。

  凝心斂念,攝事歸空。念想才生,即便遏捺。如此見解,即是落空亡的外道,魂不返的死人。又有妄認能瞋能喜能見能聞,認得明白了,便是一生參學事畢。我且問你:無常到時,燒作一堆灰,這能瞋能喜能見能聞的什麼處去也?恁麼參的,是藥汞銀禅。此銀非真,一煅便流。因問:“你尋常參個什麼?”答道:“有教參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又教我只如此會。今日方知不是,就和尚請個話頭。”我道:“古人公案有什麼不是?汝眼本正,因師故邪,累請不已。”

  淨土詩(略舉十首)

  有個彌陀在自心,才生一念隔千岑。於中豈待回光照,直下翻為向外尋。綠水青山皆妙體,黃莺紫燕總玄音。凡夫只為貪瞋重,不覺身棲寶樹林。

  遙指家鄉落日邊,一條歸路直如弦。空中韻奏般般樂,水上花開朵朵蓮。雜樹枝莖成百寶,群居服食勝諸天。吾師有願當垂接,不枉翹勤五十年。

  一朵蓮含一聖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稱身璎珞隨心現,盈器酥酡逐念來。金殿有光吞日月,玉樓無地著塵埃。法王為我談真谛,直得虛空笑滿腮。

  將參法會禮金仙,漸逐香風出寶蓮。紅肉髻光流不盡,紫金身相照無邊。重重樹網垂平地,一一華台接遠天。諸佛界中希有事,了如明鏡現吾前。

  一寸光陰一寸金,勸君念佛早回心。直饒鳳閣龍樓貴,難免雞皮鶴發侵。鼎內香煙初未散,空中法駕已遙臨。塵塵剎剎雖清淨,獨有彌陀願力深。

  金作層樓玉作台,琉璃田地絕纖埃。唯心淨土無高下,自性彌陀不去來。紅日初非天外沒,白蓮只在意根栽。眾生障重須存想,想極情亡眼豁開。

  莫將胎獄比華池,早向池中占一枝。卻坐寶華成佛子,何煩慈母浴嬰兒?口餐法喜真肴馔,心得明門妙總持。般若台前定回日,令人長憶雁門師。

  多言極樂向西尋,究竟不離清淨心。空影入池皆碧玉,日光穿樹盡黃金。事如夢幻雖非實,理到圓常卻甚深。八萬四千真相好,請君危坐扣靈襟。

  須摩提國贊何窮,不與他方佛境同。百味酸甜長滿缽,一身輕健任游空。初心便獲無生忍,具縛能教宿命通。今古往生留傳記,盡塵沙界扇慈風。

  念極心開見佛時,自然身到碧蓮池。火輪罪淨千千劫,琪樹光分萬萬枝。善友深談終不厭,靈禽妙語實難思。功成果滿須臾事,尚謂奔流閃電遲。

  ○袾宏曰:本朝第一流宗師,無尚於楚石矣。築石室,匾曰“西齋”,有《西齋淨土詩》一卷行世。今止錄十首,以見大意。彼自號禅人而淺視淨土者,可以深長思矣!

  【往生集·梵琦傳】/[明]蓮池大師撰

  大明梵琦,蜀人,笃信西方。因抵燕京,聞樓鼓聲大徹。洪武初,三诏說法京都,皇情大悅。後築室,號“西齋”,一意淨業。嘗見大蓮花充滿世界,彌陀在中,眾聖圍繞。將示寂,書偈,示眾曰:“吾行矣。”人問:“何生?”答曰:“西方。”又問:“西方有佛,東方無佛耶?”乃厲聲一喝,泊然而化。

  【靈峰蕅益論楚石大師】/[明]蕅益大師撰

  祖有三類:一者嚴淨毘尼,弘范三界,如遠公、智者、左溪、永嘉、荊溪、大梅、永明、高峰、中峰、楚石等是也。古今如此知識,亦甚眾多,所應景仰仿效。(《答比丘戒五問》)

  禅宗自楚石琦大師後,未聞其人也。庶幾紫柏老人乎?壽昌無明師,亦不愧古人風格。(《儒釋宗傳竊議》)

  遠公後,凡修淨業得往生者,皆見知、聞知之流類也。有人僅立蓮宗七祖,但約行化最專者耳。然四明尊者、慈雲忏主等,何嘗不以淨土行化?而智者大師《十疑論》、飛錫法師《寶王論》、天如禅師《淨土或問》、楚石禅師《懷淨土詩》、妙葉法師《念佛直指》,尤於淨土法門有功。至若近世,則幽溪師《生無生論》、袁中郎《西方合論》,皆遠公之的裔也。(《儒釋宗傳竊議》)

  楚石大師示寂,謂夢堂曰:“我去也。”堂曰:“何處去?”曰:“西方去。”堂曰:“西方有佛,東無佛耶?”師震威一喝而逝。予愧無楚師之德,切有楚師之志。(《〈西有寱余〉自序》)

  無禅之淨土,非真淨土。無淨土之禅,非真禅。然淨土之禅,本不須參究,但一心不亂即靜,名號歷然即慮。若夫禅之淨土,必須證極淨心,非可以理奪事。從上諸祖,凡情已盡,聖解未忘,不妨隨機掃執。後世學人,雖有干慧,染習未枯,自非發願往生,依舊隨業輪轉。永明《四料簡》、楚石十念不缺等,正所謂有禅有淨,豈偷心也?(《參究念佛論》)

  念佛三昧,所以名為“寶王”者,如摩尼珠,普雨一切諸三昧寶;如轉輪王,普統一切諸三昧王,蓋是至圓至頓之法門也。始自《華嚴》,終至《法華》,一代時教,無不贊揚此寶王三昧。始自文殊、普賢,乃至永明、楚石,一切菩薩、聖祖,無不修證弘通此寶王三昧。而世之昧者,猶以為自性彌陀,非即樂邦教主;唯心淨土,不在十萬億西。妄認六塵緣影為自心相,全不知十方法界,一一無非即心自性也。可不哀哉!(《重刻〈寶王三昧念佛直指〉序》)

  念佛三昧,名為三昧中王,普攝一切三昧。修此三昧,凡有三種:一者唯念他佛,二者唯念自佛,三者自他俱念。修雖有三,成功則一。……自他俱念者,了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是諸佛心內眾生,諸佛是眾生心內諸佛。托彼果上依正,顯我自心理智。如《觀經》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由我心性本具功德不可思議,諸佛果中威力不可思議,故感應道交,自他不隔,極果圓因,稱理映發。如永明壽、楚石琦所修法門,即其證也。(《淨然沙彌化念佛疏》)

  【淨土十要·西齋淨土詩述】/[清]成時法師撰

  述曰:靈峰老人有懷於淨土要典,隨緣會,取次流通。癸巳(1653)後,尚名《九要》。成時白老人雲:“《西齋詩》千古絕倡,請以《十要》行,庶可稱觀止矣。”老人撫掌稱善。

  甲午(1654),成時從金陵入山。老人曰:“西齋湯頭,而今亦有忌味,為作甲乙注矣。”成時竊訝。老人笑而示曰:“者話最忌涉理。淨土塵塵不思議,說淨土,須還他本不思議。倘涉理稍未圓,一輩愚人,遂謂別有。”成時聞之,瞠乎大駭。因思中峰《懷淨土詩》,非不入妙。然可置之禅宗,不可置諸淨土。淺人愛其提掇,恐有欲立反破之弊。西齋一味闡揚不思議身土,而奇才妙悟,字字與不思議之白毫赤珠相當。如蘭亭字、少陵詩,人不能學。然後知別提掇者,皆偏也。愛偏鋒者,皆淺也。此話甚難說,得西齋公案,話乃大行。

  乙未(1655),老人西逝。丁未(1667),余適金陵,見《九要》板毀散,爰有重刻之舉。謹奉靈峰《西齋詩》選本,編為第八簡,刻老人所制贊於簡端,顏全書為《十要》。原詩三卷,而中、下兩卷,於七言氣格稍不稱。致使文人有英氣者,未免錯過希粟之談。細玩之,天然五言本色也,遂以五言行,識其緣起如右。(錄自《卍續藏經》第108冊)

 

上一篇:消災免難,求這兩位菩薩效果最好,感應最快
下一篇:戒手YIN重現清淨光明堅固之相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