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為何稱名普賢
梵語輸跋陀,或三曼跋陀,漢譯普賢。菩薩因何名為普賢?《悲華經》說:“我行應當勝諸菩薩。寶藏佛言,以是因緣,今改汝字。名曰普賢。”對普賢一名的解釋,歷代大師各抒己見,今取唐宗密大師《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略疏注》的解釋。
(一)約自體說:體性周遍曰普,隨緣成德曰賢。
(二)約諸位說:曲濟無遺曰普,鄰極亞聖曰賢。
(三)約當位說:德無不周曰普,調柔善順曰賢。
普賢與文殊為釋尊的二脅士,普賢侍右,主侍定德門,文殊侍左,主侍智德門。表示如來教法,是行解並進,定慧雙修。唐清涼國師對此解釋非常透徹。他在華嚴三聖圓融觀中,明二聖三對表法:
(一)普賢表所信如來藏。故《理趣般若經》雲:一切眾生皆如來藏。普賢菩薩自體遍故,初會即入如來藏三昧。文殊表能信之心。《佛名經》說:“一切諸佛,皆因文殊發心故。如善財始見。即發大心。”
(二)普賢表所起萬行,一切經中,皆說普賢行願。文殊表能起之解。故彌勒對善財說:“汝先得見諸善知識,聞菩薩行,入解脫門,皆文殊之力也。”
(三)普賢表證空出纏法界,《華嚴經》說:身相如虛空故,善財見之,即得智波羅密者,依體起用故也。文殊表能證大智,顯其有智方證理故。
然此二聖,各相融攝,依體起行,行能顯理。普賢與文殊,象征學佛要有信有解。信而無解,信是無明;解而無信,解是邪見。因此,這二位大菩薩,在釋尊的常隨的菩薩眾中是不能分離的一對。
——摘自明旸法師《佛法概要》
南無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