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一瞬光衣送夜穿03
勸君會得真止觀,無上佛道彈指間
多聞分別樂。見法法喜樂。以善攻惡樂。無著阿羅漢。是名為最樂。從多聞人。聞甘露樂。如教觀察知道。遠離坑陷。直去不回。善巧方便。種種緣喻。廣贊於觀。發悅其情。是名隨樂欲以觀安心。
‘多聞’,即學問淵博,融會貫通。‘分別樂’,知識多了本會妨礙修道,但是能融會貫通則萬法歸一不會妨礙修道。‘見法法喜樂’,看到一種法即能馬上得到佛法的法喜。所謂法喜,即得到法的利益。‘以善攻惡樂’,以善業攻擊了心理上行為上的惡業。最後達到空的境界,一切無著、無住。無著、無住即是阿羅漢境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阿羅漢境界,是名為最樂。
‘從多聞人聞甘露樂,如教觀察知道,遠離坑陷,直去不回’,他說若想修道做功夫,必須先把修道的理論、方法先搞清楚,因此要從多聞而得到甘露。‘如教觀察知道’,把佛經上的道理研究清楚。‘遠離坑坎’,那麼去修行做功夫即能脫開魔障。‘直去不回’,順著這一條直路就可順利地到達目的地。‘善巧方便,種種緣喻,廣贊於觀,發悅其情,是名隨樂欲以觀安心。’
上一段是講修止的重要,這段開始告訴我們定中要有慧,是講觀的重要。因此要研究、要觀察,因為沒有慧的定是屬於外道定,這是定與慧的差別。他說,經典上有一類用各種善巧方法、比喻來贊歎於觀,即在定中自己要清楚這是什麼樣的境界。若不在止的境界上所理解的,就不叫慧觀而叫生滅妄想,是沒得用的。
因此,止與觀相當於一部車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例如,為何不能心念專一而得止,這個道理要研究出來,若真研究出來,懂得那個理,就馬上可以得止。
大家也許會問,你為何不直接講出來?其實早就講過了,是你們沒有聽懂,聽了等於沒聽。因為你們沒有慧觀,沒有把所聽到的道理會之於心,沒有在自己的心地上用功。要透過別人的語句、文字,直接把語意會之於心,就會聽懂了。以上是觀的第一種歸類。
又善男子。月開蓮華。日興作務。商應隨主。彩畫須膠。杯不遇火。無須臾用。盲不得導。一步不前。行無觀智,亦復如是。一切種智。以觀為根本。無量功德之所在嚴。善巧方便。種種緣喻。廣贊於觀。生其功德。是名隨便宜以現安心。
‘月開蓮華’,在古書上記載,有一種蓮花是在月亮圓滿的時候開花。‘日興作務’,太陽出來了,我們出來活動謀生活。‘商應隨主’,到遠方做生意要跟對一個好領隊。‘彩畫須膠’,作畫的顏料須要膠合調色。‘杯不通火,無須臾用’,如果做陶器的東西沒有用火燒過,它仍是泥巴所作成的模型,被雨一淋就壞了。被火鍛煉過後才能起作用。‘盲不得導,一步不前’,瞎子沒有人領路就寸步難行。‘行無觀智,亦復如是’,心理的行為,起心動念的是非善惡,乃至做功夫的對與不對,自己也要有智慧來觀察,光靠老師來指導是不夠的。因此修定做功夫沒有慧觀的智慧是靠不住的。‘一切種智,以觀為根本’,因此若想開悟得一切種智則必須(需)以觀慧做根本。‘無量功德之所莊嚴’,前面講修止有無量功德,這功德要讓它莊嚴則需觀慧。
比如說一塊塊的黃金譬如功德,但要把這些黃金材料變成了戒指、項鏈等,才算是把它莊嚴起來。同理,止是功德,要把功德莊嚴則需智慧。‘善巧方便,種種緣喻,廣贊於觀,生其功德,是名隨便宜以觀安心。’這是觀的第二種歸類。
上一篇:宗鏡錄略講下冊 (第五十四章)
下一篇:宗鏡錄略講下冊 (第五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