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無希求不希求想。】
希求是錯誤的,你有求;有求就有苦,有得就有失,這個很痛苦。那不希求;不希求也錯了,你還是在執著,你執著個不希求,也錯了,要隨緣。希求是攀緣,不希求也是攀緣。不希求是什麼?所有緣拒絕掉了,也是錯誤的。所以菩薩教化眾生,一切隨緣,這個就自在了。
尤其是在我們現前這個階段,要學習的,就要格外謹慎。對於佛在經典的教訓,要善解,要細心去領會,不能把意思解錯了;意思解錯了,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必然會做錯,會造成障礙。如果你善解佛意,解得不錯,你智慧增長,在一切境緣之中;這個境是講物質環境,緣是講人事環境。換句話說,一切人事環境當中、一切物質條件當中,都不執著,都能得清淨、平等,能夠自利利他,這個功德就殊勝。
所以順逆境界都要去。順境裡面去考驗考驗自己動不動心,還動不動貪心?貪愛之心有沒有?如果沒有,自己功夫得力了。惡境裡面,也去看看自己有沒有討厭的心;如果這個厭惡的心沒有,自己功夫得力了。
所以自己功夫不要問人,問人,當然高明的人知道,你的言語、態度能看的出來。功夫得力的人是心清淨,無論在哪個環境裡頭,環境障礙不了他,這個功夫得力。所謂是「八風吹不動」,你贊歎他,他也不會真喜歡;你毀謗他,他也不生煩惱,這功夫得力了。功夫不得力的,環境一現前,馬上就被境界轉,順心的就貪戀,不順心的立刻就厭惡,這是功夫不得力。所以這是教給我們希求、不希求都不要去想。
學佛之人在這個世間有願無求。我願生淨土,我有強烈的願望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能天天在佛菩薩面前求,我趕快去,這個不行。為什麼?求是貪心,不是清淨心。願是真心,真心裡面發的是願。妄心裡面是求,求是屬於識心,就是第六意識心,它是感情的;願是理智的。
我們念佛,當然求一心不亂。可是有一個求一心不亂的念頭在,你永遠不能得一心。為什麼?求一心不亂,就是障礙。「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裡頭還夾雜著一個求一心不亂,這就糟糕了。我願意得一心不亂,我這個求一心不亂的念頭沒有,就是一句佛號一直念到底,念到功夫純熟,一心不亂現前,自然得到。功夫到了,境界就現前;功夫沒有到,求是障礙。這是舉一個例子。
一切事相當中,無不如是,世法、佛法都一樣。不要求,但是不能沒有願;沒有願,我們修學就沒有方向,就沒有目標。一定要有願,願是方向,願是努力的目標。立下大願之後,努力往這個方向走就對了,自然一步一步接近,一天一天接近,一定有滿願的一天。不能著急,要有耐心,要有毅力,這才會成就。
無量壽經 (第四十一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