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森法師壽聖寺講演詞(一九四四年九月一日)
諸位長老,諸位居士慈悲。此地谛明老和尚,定要德森來說幾句話,德森實在慚愧。今天壽聖寺念佛道場,得諸位誠懇參加,因緣非常殊勝。又承老和尚之命,叫德森來講開示。德森本是一苦惱子,雖然出家,並未廣研經教,哪能說到講開示。不過因為苦惱的緣故,一心皈命佛菩薩,仰賴佛菩薩的光明,得蒙印公老人攝受,今天才得承諸位長老,諸位老居士之命,相聚談談。
人生無論做什麼事,都有一個目的,我們學佛,也是如此。若是學佛的人,不知道學佛的目的何在,或錯認目的,那就不免盲修瞎練。所以學佛人,認清目的,是第一件重要的事。什麼是學佛的目的呢?法華經上說,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如何是一大事因緣,無非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要入這個佛之知見,就是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學佛便要成佛,這就是我們學佛的目的。我們要知道,我們現在都是眾生。在眾生的境界裡,我們起心動念,全是眾生知見。講到眾生二字,十法界中,除了佛法界外,其余九法界,都是眾生。就中,菩薩、聲聞、緣覺,是已出三界,已了生死,三聖法界眾生。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是在生死苦海中,六凡法界眾生。在六凡法界中,天法界,福報最高。有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共為二十八天。那無色界中的非想非非想天,位居最高,壽命八萬大劫。一大劫,是十三萬四千四百萬年,這八萬大劫的壽命,是如何的長遠。然而壽命終有盡時,壽盡還要墮落。所以在六凡法界中,終久是輪回升降,無有休息的。而且在輪回中,是生人天時少,墮惡道時多。經雲,七佛以來,猶為蟻子。八萬劫後,未脫鴿身。畜道時長已極,地獄時長尤倍。一念及此,心酸淚落。前面說非非想天,壽八萬大劫,壽命可算長了,那地獄中的壽命,還要長若干萬倍呢。
我們無量劫來,哪一道不曾生過呢。那在地獄中所受的苦痛,轉世以後,通忘記了。今生雖得為人,要是生死不了,將來還有墮地獄的危險。而且我們無量劫來的六親眷屬,現在未出地獄的,尚不知有多少。所以說,思地獄苦,發菩提心。苦為眾生良藥。學佛的人,要時時知道苦,方能勇猛精進。我們現在幸得人身,不要以為快樂,就不思修持。要知,不但報盡還入三途,其苦無限。就是現在,也未能全樂。像在座諸位居士,境緣便有順有逆。就是境緣好的,諸苦都無,那老病死苦,總無法能免。所以說,老病到來,任你王侯將相,富貴才學,都無法抵擋。像吳老居士,現為金城銀行行長,他的境緣,可說很好了。若在沒有智慧的,便要被順境汩沒。但是吳老居士,卻不被境轉,雖在順境,能知人生是苦,他不貪眼前的快樂,卻能認真修持。每逢念佛法會,都是到會參加念佛。又肯救濟貧苦,這是很難得的。但是布施雖好,不過是人天福業。要出生死之苦,還是要一心念佛。布施,只是善法,要列入六度,還要般若正智,才能稱性到彼岸,那是不容易的。假使住相布施,可稱為佛法,那我釋迦世尊,就不必修三大阿僧祇劫的難行苦行,求成佛了。我佛往劫修菩薩行時,為轉輪聖王,七寶具足,可以隨意布施,廣救貧苦。但是一切苦都能救,惟有老病死苦救不得。所以菩薩才發心求免病死之法,才求到超脫生死的佛法。
論到佛法的難求難遇,不是我們想象得到的。十方世界,常常有很多劫中,聽不到佛的一個名字。那菩薩求法的勇猛精誠,也不是我們凡夫能想象得到的。有人向菩薩道,你把頭皮割下給我,菩薩就把頭皮割下,恭恭敬敬的奉給他,還道勞你遠來,心甚不安。有人要菩薩指甲,菩薩即將指甲割下,恭恭敬敬的奉給他,還道勞你遠來,心甚不安。有人說要求佛法,須要走過火坑,菩薩便捨身往火坑中走。菩薩求法如此精勤,所以究竟得證無上菩提,廣度含識,皆令得證無上菩提,這便是為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普令眾生超出生死苦海。凡讀過華嚴法華經的,皆知佛法難聞,及菩薩為法忘軀的大略。
但是如來開示佛之知見,雖有多門,卻都是仗自力的豎出之法。須多劫廣積善根,勤苦修持,難進易退。末世人根陋劣,若不自量力,以貢高我慢心,自命是不退菩薩,生死到來,依舊無法抵擋,隨業流轉,豈不自誤誤人麼。所以吾人還是要修仗佛力的橫超法門,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最為穩當。老法師常說,豎出之難,難過登天。若要豎出三界,最低須證初果,還要七生天上,七返人間,方證四果,始出三界。蓮池大師說,全世界,難覓一個能證初果的人,況四果乎。又何況現在又過數百年了,時當末法之世,言之真可痛心。有會講幾句經的,即自命是菩薩。要知菩薩,豈可輕易自稱。若說你是菩薩,你就要有神通。從前羅什法師,受秦主所賜美女,即與之同住。門下學人便疑曰,法師怎麼可以與女人同住,我們又何不可。法師知之,一日過堂吃面,即帶到幾包針,自取若干,倒在自己盌上,和面拌勻,通吃下去,且一一從毛孔中鑽出來。後取所遺的針,分散個人面前曰,你們看我吃了許多針,你們各人能吃一口,便可學我與女人共宿。不然,勿學我好。此種事實,載在典籍,人多知之,故知菩薩不能冒充。當今之世,證初果的尚不能有,何況菩薩。就是證了初果,還要七生天上,七生人間。四王天一日夜,是人間五百年。諸位算算,這七次往返天上人間,是多少歲月。
若修淨土橫超之法,臨終決定往生。往生之後,見佛聞法,證無生忍,便可圓滿佛果。這比在三界裡輪回,哪個是苦,哪個是樂,自無須再說了。但要求往生,必須深信、切願,實行念佛,方有把握。深信,要信娑婆的的確確是苦。像在座諸位,雖是沒有什苦的人,我們須知,世上之苦多極了。有許多苦,非我們所知,非我們所能堪的。不用說別的,就是馬路上乞丐的生活,便非我們所能受。然而那還不是極苦的生活,人世中比乞丐苦的,還不知有多少,更何況畜生、餓鬼、地獄之苦。我們不就今生一心念佛,超出輪回,來生哪能保險不到三惡道中受苦。所以人不信娑婆是苦,還是沒有深思的緣故。至於極樂之樂,便要知佛無诳語,哪可不信。何況有娑婆之苦,定有極樂之樂。猶如冬必有夏,夜必有晝。娑婆之苦,是穢染惡業所成。極樂之樂,是清淨功德所成。這是一定的理。能如此深信不疑,自然會發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切願。信真,願切,如風帆揚於順水,加以實行,則決定往生而無疑,這就是龍樹菩薩所說的易行道。
怎麼叫易行道呢?譬如從此地往南京,若是步行,就很辛苦,這還不隔江海,還可走到。若從此地往寧波,因隔江海,若不坐船,則任你如何辛苦,也無法能到。這便猶如仗自力法門,叫做難行道。這淨土橫超法門,是仗佛力。若肯上了阿彌陀佛的大願船,那就安穩快樂,決定得到目的地。猶如上了火車、輪船,任你往南京、寧波,都很容易的就到了。這就是易行道。龍樹菩薩是了不得的。許多大乘經失傳,都是龍樹菩薩,從龍宮中重新取得。他是登地法身大士,神通智慧,不比尋常。他是傳佛心印,第十四代的禅宗祖師。他在婆沙論中,這樣清晰地指出,難行、易行,佛力、自力,兩條路,我們再不肯聽,真是不識好歹了。
諸位,那仗自力的法門,叫做豎出三界。要斷八十八品見惑,八十一品思惑,通通斷盡,方能出三界。猶如一條蟲,在竹中,若要豎出,須咬通了許多竹節,一節一節的咬去,還未出來,已經死在竹中。我們想斷見惑,其難如斷四十裡的流水,何況思惑。所以仗自力出三界,惑還未斷,大命已終,依舊輪回。一經輪回,便不知落到哪一道去了。再想得人身,聞佛法,不知要經過多少劫,這真是危險。這仗佛力的橫超法門,叫做橫出三界,帶業往生。猶如蟲在竹中,向旁邊咬通,只要咬破一層竹皮,便出來了。我們修淨土的人,不必待到見思惑盡斷,只要厭離娑婆心切,求生淨土心切,一心念佛就行了。
淨土法門,攝機最普,成功最高。上自等覺菩薩,如華嚴經中,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善財往生極樂。下至逆惡罪人,如觀經說,十惡五逆,臨終苦逼,十念得生。從前有一位國王,對於十念即能往生之說不信,去問一位尊者。尊者說,大王,若將一根針,投於大海,是沉是浮。王言,是沉。尊者又問,若將大石,載在船上,入於大海,是沉是浮。王言,不沉。這位尊者,有大辯才,善於應機說法。只此一喻,王已釋然。我們若仗自力出三界,見思惑有一絲毫未盡,便不能出。猶如一根針雖小,到水必沉。我們若上了阿彌陀佛的大願船,惡業雖多,也能往生。猶如大石載在船上,可以渡海。不過這裡有要緊的一點,就是對娑婆厭離要切。倘若對娑婆還有一點系戀的心,臨命終時,決定被這一念牽住,便不能往生。猶如船被一繩所系,便不能動。所以修淨土,雖是易行道,卻非願不行。你不願離娑婆,不願生淨土,就是諸佛垂手,也不能救你。這願的切不切,還在信得真不真。諸位要知道,信根,並不是容易的事,是要多生修福培植的。卻是富貴人難修,貧苦人易修。富貴人,往往被眷屬享受系戀住了。貧苦人,厭離心容易切。所謂苦為眾生良藥,思地獄苦,發菩提心。又聰明人難修,愚夫愚婦易修。聰明人,多思想,心難歸一。聰明人,有力量,易起我慢。這些都是入道之障。所以淨土的利益,往往被貧苦的愚夫愚婦所得。像最近弘化月刊,三十五期所載的許居士,他那種境界,富貴人,聰明人,便得不到。若是富貴人,能自同於貧苦,聰明人,能自同於愚夫愚婦,那便能思地獄苦,發菩提心,求生之念自切。他那境界,一定很好了。
從前我的師父,臨終現象很好。我師父平常怎樣呢?他連像我這樣的破衣服,也一件沒有。他穿的衣服,是破爛不堪,千補百衲的。有人送他新衣服,他說,新衣服要招強盜,不如破衣服是強盜不要的。我們那邊念經一天,只有一角小洋錢。我師父,可謂置金銀於無用之地。我的出家,是由師兄引導的。我受戒後,照例拜謝師父。師父說,你受了戒便罷了,要好好的念佛啊。我也無錢,也無衣服,我的衣服你也不要。隨手在破桌子下,取兩角小洋給我。我說,師父的錢很少,不敢要。師父說,我留錢做什麼用。我師父一生窮苦,也不會參禅、研教,終日閉戶念經念佛。到了臨終,毫無病苦,自己拿了引罄,坐著念佛,就這樣去了。所以無論出家在家,總是苦一點好。
我也沒有多話,只奉勸諸位,一心念佛,要發真信切願,淨願要念念增長。未發心的要發,已發心的要增進,願行要堅。像古人說,諸佛現身,也不肯改學第二個法門。諸天來迎,也不肯去。惟就一門深入,決定有大利益。古人說,只饒生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我們就拿這兩句話,做結束吧,望大家多多念佛。(契馨記錄)
原載民國三十三年九月一日《弘化月刊》第三十九期,講於壽聖寺,原標題:德森法師講演詞。摘自《民國佛教期刊文獻集成·補編》第六十九卷二百九十五頁;又見《淨宗隨刊》第三期,民三十五年十月出版。